随着时间老人的脚步不断向前,进入到了1945年,此时的二战已经进入到了最后一个年头,纳粹德国已濒临灭亡,至1945年4月,德国已经在东线和西线战场上的各条战略防线均告崩溃。而在东线,苏联红军以其绝对优势的力量大踏步向西挺进,其北翼已经进入东普鲁士境内,南翼也已经兵临维也纳城下。
截至到4月12日,苏军挺进至多瑙河畔,位于维也纳第21区的横跨古城维也纳的多瑙河上的弗洛伊德桥,是德军手中剩下的最后一座桥梁,也是驻守在维也纳的德军最后的一道防线。
随后,苏德双方在维也纳城中进行了激烈而残酷的巷战。战斗在三个层面展开,整个城市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联结,这里仍被德国步兵占据;地面上苏军已控制整个城区;但有些高层建筑物中的德军仍未肃清,袭击与清剿每时每刻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巷战是所有战斗情形中最可怕的一种战斗形态,一位德国士兵后来回忆起当时的状况,只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一片混乱。
而此时,德国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大部已撤至大桥北岸,准备重新构筑防御工事。但仍留有少数部队于南岸桥头负责阻击任务。为防止苏军突破防线,德军在大桥上布满炸药,准备一旦南岸失守,立即炸毁此桥,以迟滞苏军进攻。
与此同时,在多瑙河南岸的苏军则想完整地夺取此桥,以便于在党卫军第二装甲师立足未稳之际迅速将战斗引入北岸纵深,同时为了防备德军利用此桥向市区增援,苏联红军已经在南岸桥头两侧2千米范围内布置了多门直射火炮,基本上完成了对桥面的火力封锁,并隔断了德军在多瑙河南北两岸间的联系。
2:主角登场
4月12日中午过后,党卫军第二装甲师第一团的恩塞勒上校把他的坦克手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讲述了目前的战况和将要完成的任务——由一辆坦克作为突击队,携带充足的弹药、食品,迅速通过弗洛伊德大桥,增援南岸的阻击部队,并争取迟滞苏军的进攻24小时,以掩护维也纳市区内的德军步兵撤退,并为北岸的德军重新布防争取足够的时间。
这个任务最后落在了年仅19岁的1227号“黑豹”坦克车长吉森的身上。他的伙伴包括:23岁的炮手埃赫兹、44岁的驾驶员斯特劳斯、装填手斯普瑞格和通讯员劳尔。
“黑豹”坦克最早出现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是德国为对付难缠的T-34坦克而开发的。其重量为45.5吨,安装700马力汽油发动机。配备一门70倍口径的75毫米加农炮,前部装甲厚度在80-100毫米。“黑豹”坦克共制造了5000多辆,是二战后期德国最主要的主力坦克,并有许多其它功能的衍生型。
吉森和斯特劳斯接受任务后马上前往北岸桥头观察地形。这时,300米外一个装备着“大黄蜂”自行火炮的阵地遭到苏军的攻击,巨大的声浪和弹片不断飞来。他们两人被迫在一门88毫米反坦克炮的掩体中躲藏。这门反坦克炮的炮手向他们介绍说,在大桥中部有一个很大的弹坑,通过时必须严加注意,而且在白天通过时肯定会受到对岸苏军的炮火攻击,这无异于自杀。吉森和斯特劳斯于是决定到天黑之后再行动。他们驾驶的“黑豹”坦克有7个前进档,所以他们应在距桥头2千米处开始加速,确保坦克能以最高时速通过桥面,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危险地区。
到了晚上21:00,吉森及车组成员完成了所有的战前准备。“黑豹”共装载了92发75毫米主炮炮弹、10箱机枪弹药、5大包食品,另外还加挂了一辆装载50发炮弹的拖车;于是吉森和同伴们开始向多瑙河南岸进发。与此同时,德军的“大黄蜂”自行火炮为他们进行了连续的火力掩护。当他们路过桥头的88毫米反坦克炮阵地时,下午与他们交谈的那位炮兵用悲凉的眼神目送着他们,因为他认定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斯特劳斯是全团中年龄最大、最有经验的驾驶员,那天晚上虽然有几发来自苏军的炮弹击中了“黑豹”坦克的炮塔,但他仍然安全地把坦克开到了对岸,并迅速隐蔽在附近的街道中。见到自己与同伴都平安无事,大家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3:屠城血战
而多瑙河南岸此时却是一片死寂,负责桥头阻击作战的另一辆“黑豹”坦克的车长巴克曼前来迎接吉森,并抓紧时间进行弹药补给。他们已经连续战斗了数日,弹药整整用了150发,目前已经弹尽粮绝。士兵们高兴地饱餐了一顿由吉森从北岸带来的食物。
吉森将坦克退到一栋建筑物外,他从坦克上跳下来与巴克曼商量对策。巴克曼介绍说,虽然情况很乱,但苏军仍被经验丰富的、占据良好位置的德国步兵阻止在桥边。正当吉森和巴克曼商谈时,一辆坦克突然出现在他们身后,步兵们尖叫道:“看啊,那是俄国人!”整个街道顿时变得吵吵嚷嚷,德国步兵及Sd.Kfz251半履带车都处在危险之中。巴克曼迅速将其炮塔横过来射击,苏联坦克见状便开始后退了。
巴克曼命令半履带车开到隐蔽之处,士兵们也躲藏起来。街道又恢复了寂静。就在这时,巴克曼的坦克突然爆炸了——这辆“黑豹”丧命于藏匿在街道对面建筑中的当地游击队员手中,巴克曼和他的车组倾刻间蒸发了。德国步兵迅速对周围的建筑物进行了扫荡。
经过一番艰苦的作战,吉森终于控制住了局面。街头的战斗暂时平息下来,巴克曼坦克中的弹药仍在一旁爆炸。吉森向指挥部通报了情况,然后就安排车组乘员们轮流睡觉。
凌晨4点,吉森与负责当天防卫任务的步兵上尉施密德一起查看了装备。吉森得知只有他的坦克和另一辆IV号F2型坦克还能运转——仅一个晚上就有4辆友军的坦克被当地的地下游击队炸毁了。德国步兵虽然用炸药封锁了附近的街道和建筑,并在地下室布置了自动武器。但问题在于沿着公园的那条河边公路,从东面无法对其封锁。最后决定将相对较弱的IV号F2型坦克布置在设有路障的西侧沿河公路。而吉森的坦克则守卫大桥的东部。
吉森表达了他对地下游击队的频繁活动的担心,而施密德上尉信誓旦旦地保证他的部队将占领河岸沿线的建筑,策应所剩的两辆坦克。在得到施密特上尉的保证之后,吉森便安心地将坦克开到了位于河边的公园里,开始为最紧张的一天作好准备。
早上8:00整,第一辆苏军的T-34坦克出现在桥东沿河公路900米外的拐弯处。吉森不动声色,让T-34沿路向左急转弯到街边,说时迟那时快,炮手埃赫兹发射了第一枚75毫米炮弹,击中了T-34的右侧,目标爆炸了。这是他们在这一天中14个战果中的第一辆。整个上午,又有4辆苏军坦克出现在街边,只要它们一进入开阔地带,埃赫兹就从他们的侧面发动猛烈攻击。
苏军的T-34坦克无疑是二战中性能最均衡的坦克,特别是T-34/85,简直接近完美。别看它在这次战斗中被击毁多辆,其实它在更多的场合扮演了胜利者的角色。
中午时分,苏军步兵从楼群中跑出来,发起了冲锋,吉森的坦克开始遭到手榴弹的攻击,但这并不能击穿“黑豹”的装甲。吉森指挥坦克一边向河岸退却,一边朝苏军占领的建筑物射击,炮火所到之处,残垣断壁一片狼藉,再也没有手榴弹仍向“黑豹”了。
午后,苏军的伊尔-2轰炸机出现在空中。它们并不像德国的Ju-87“斯图卡”或美国的P-47那样能够俯冲攻击,而是不停地从空中水平轰炸,炸弹到处爆炸。当天伊尔-2攻击机每45分钟出现一次,但都没有精确击中目标。
下午2点,吉森接到了一条来自友军的通知,一辆苏军的JS-III重型坦克出现在附近的街道上。德军对JS-III的厚重装甲及122毫米主炮非常地惧怕。
吉森跳下坦克,一路匍匐爬过街道旁的废墟来到可以观察JS-III坦克的地方。他们发现苏联坦克正停靠在75米开外的沿河路的街边,面向正北。坦克上面有支步兵小分队正在休息。吉森让施密德安排一支配有“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小分队,然后他爬回到自己的坦克;当吉森向苏军坦克开火时,小分队也同时开火,以协助阻击苏军步兵。商定之后,吉森便回到了坦克中。
1945年5月苏军在柏林举行的胜利阅兵式中,西方军队高层首次看到JS-III列队通过,均大惊失色,认为西线盟军的装甲力量已经落后于苏联红军10年。“JS-III”即“斯大林”3型坦克,是二战的最后几个月才投入战场的。虽然基本构型与JS-II相同,但炮塔重新设计为龟壳型,车首亦改为箭簇状,将车体的避弹外形发展到了理想的极致。加上厚重的装甲和122毫米加农炮,可以肯定的说,它已成为当时最强的坦克(甚至超过了德国的“虎王”重型坦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50年代的坦克,是超越时代的产物。JS-III属最强的重型坦克,而“黑豹”仍然属于中型坦克,所以本文中吉森上尉能够击毁JS-III,确实不简单。
吉森用一本记有苏军坦克数据的手册对车组进行简单训练。他确定了JS-III坦克的高度,以便在向装备更优良的苏联战车冲击时,先将主炮调整到合适的角度。
同时吉森又命令驾驶员在炮手射击前的接敌过程中,必须保持坦克的平稳,为炮手提供一个良好的射击平台,因为射击必须在行进中进行。一旦攻击未获成功,他们必须迅速逃脱,否则“黑豹”绝对不是JS-III的对手。命令下达后,主炮的位置调整到位,并在公园的空地上练习了一次。训练结束后,队员们报告一切准备就绪。
出人意料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步兵用他们的自动武器朝着沿河街道开火,目的是当吉森偷袭JS-III坦克时,阻止苏军步兵干扰他们,同时还能掩盖“黑豹”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斯特劳斯驾着坦克前进,JS-III坦克上的苏联士兵对逼近而来的厄运毫无察觉。“黑豹”悄悄向前移动,直到对方坦克完全进入炮手的视野。坦克行驶平稳,75毫米超长炮管对准了目标,埃赫兹开火了。它击中了JS-III坦克炮塔的正下方。JS-III坦克立刻爆炸。与此同时,3支“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同时对着燃烧着的坦克集中开火,机枪也横扫整个未知的区域……下午2:30,吉森把坦克开回到了隐蔽处。
吉森开始担心苏军会在街东面的拐弯处架设反坦克炮,因此,他将坦克的最佳装甲防护面朝东方。这一决定救了他的命——几分钟后,3辆T-34列队出现在街尾,跟随其后的是一个步兵排。
吉森及其车组立刻作出反应。埃赫兹对着苏军坦克不间断地连续射击,斯普瑞格竭尽全力填充弹药。主炮在这几位经验丰富的坦克手中变成了一个巨大口径的机关枪。
当时,按照纳粹德国装甲兵的规定,一般作战是在在关闭的舱内进行的。因此,坦克内部很快被主炮散出的烟雾所弥漫。为避免干扰内部通讯被呛得开始呕吐,他没有停止战斗。3辆T-34坦克几分钟后就被吉森的坦克所摧毁。
“快撤!”吉森命令道。德国坦克兵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在射击几次后,决不要停留在同一个地方。斯特劳斯加大马力撤退,突然,一发苏军的炮弹击中了坦克前部,正好落在通讯员位置的前方。“我们被击中了,我们被击中了!”劳尔大喊道。
“闭嘴!我们还没掉脑袋呢!”吉森检查情况后回头喊道。他的担心被证实了:当他们忙于射击T-34时,一门苏联反坦克炮被设置在街东面——到了决一死战的时刻。
“炮手,挺住!”吉森命令道。劳尔恢复了镇静,但装填速度却跟不上了;埃赫兹不停地射击,穿甲弹很快就用光了。”报告车长,我们的穿甲弹用完了!“埃赫兹大喊道。“那就用用高爆弹!”吉森命令道,装填手装入了一枚防步兵用的杀伤性榴弹。
“开火!”吉森大叫,苏军反坦克炮被摧毁了。烟雾很快再次弥漫了整个坦克车舱。吉森又开始呕吐了起来,此时他的胃中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
“斯特劳斯,后退!”驾驶员将坦克倒退,这一次他们退到了一个不会被苏军攻击的位置。眼前的危险已经过去了,士兵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吉森抓住这个机会赶忙与劳尔交谈,以舒解他的紧张。因为吉森知道,在战斗中,一名情绪激动的战士是毫无用处的。舱盖打开了,坦克里终于吹进了新鲜空气,而步兵送来的咖啡则让他们湿润了一下早已干裂的喉咙。
吉森地脑海里正计划着下一次行动,他必须把坦克开回到火线位置上。他命令斯特劳斯回到坦克中,将坦克移动。装甲防护仍然面朝街角拐弯处,到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了。
下午5点左右,又有4辆T-34坦克轰鸣着从河滨公路向大桥开来,情形与以前相似。吉森的车组再次例行公事似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在战斗中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做什么。一切都像程序般地进行着,就像处理一项事务性工作一样。炮手只是忙于装填,因为射程是固定的。
吉森总是让苏军坦克靠近到300米以内才命令开火,第一炮击中了首车的炮塔,将其打歪。T-34马上朝左侧街道规避,而这正是吉森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当T-34坦克转向时,埃赫兹正好射击其装甲薄弱的侧面,从而击毁了剩下的3辆坦克。从此以后直到太阳落山为止,再也没有苏联坦克敢冒险接近大桥了。
4:“铁拳”出击
当夜幕降临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黑豹”坦克的炮塔卡住了,所幸苏联人没有在此时发动进攻。吉森必须将坦克开到附近建筑物的地下车库去解决炮塔问题。
晚上7点,德军第二装甲师的步兵们已经在北岸完成了新的防御部署。于是步兵利用战斗间歇开始穿越弗洛伊德桥撤向北岸。他们分成小组,步行或乘坐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给维也纳留下的则是一片废墟。
晚上8点半左右,吉森听到苏联坦克轰鸣着向桥边靠近。苏军坦克轰鸣着经过了吉森藏有坦克的那栋建筑。他立即呼叫指挥部:“请不要炸桥,等到我回来!”指挥部相信了吉森,认为情况仍能控制。而在苏联坦克的周围并没有步兵伴随。他们开到桥边的广场上就停了下来,在那里转了一圈。吉森和劳尔便带上3支“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出发了。
他们快速地穿过街道,偷偷地靠近到广场附近。近到几乎可以听见苏联在坦克上说话,周围的寂静令他们感到紧张。突然,苏联人发动引擎朝他们的方向开来。吉森让过前面2辆坦克,然后打开了“铁拳”的保险,击毁了后面的坦克。劳尔却没有成功。吉森马上射出第2枚“铁拳”,第二辆T-34坦克也爆炸了。另外2辆T-34坦克见势不妙,赶忙以最快的速度撤退了。至此,吉森击毁了当天战斗中的第13、14辆坦克。
5:重返北岸
当吉森回到坦克中时,发现他的车组成员们已经解决了炮塔的故障。苏联坦克被击退了,步兵也获得了时间得以继续从城中撤退。他们一队一队地穿过大桥,撤离桥头。吉森将坦克停在步兵为他准备的沙袋墙后。此时是9点半。
按照吉森和施密德的计划,所有坦克、战车及人员均应在晚上10:45分过完桥。维也纳的夜晚仍然一片寂静,晚上10:30,IV号F2型坦克通过了大桥,到晚上11:00整,所有的步兵开始有序地撤离。
现在只有吉森仍留在维也纳,当确认所有步兵全部安全抵达对岸,他才开始后撤,但始终将炮塔对着维也纳方向。几分钟后,“黑豹”坦克到达了桥的北岸。此时已经是1945年4月13日晚上11:15分了。
6:后记
1227号“黑豹”坦克车组虽然在弗洛伊德大桥阻击战中拖延了苏军的进攻,但由于纳粹德国覆灭的命运已不可避免,吉森车组最终也没能挽救党卫军第二装甲师灭亡的命运。该师大部在三天后被苏联红军歼灭于维也纳西北80千米处的捷克边境。吉森和劳尔也被苏军在捷克边境附近俘虏了,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坦克大战也由此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