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让国皇帝耶律倍 为什么背国离家投奔后唐?
契丹人的辽,在历史中的形象一直都是彪悍的,从第一位皇帝阿保机起,辽国对外的战争似乎从来没有停过,像这样的少数民族,他们封建化普遍偏晚,辽也是这样,前两位皇帝对于奴隶制的改革都是比较慢的。但是有一个契丹人,他就完全不同,他就是太祖的长子,耶律倍。这个人是辽国的第一位太子,也是非常悲情的一个人。
耶律倍(899年-937年),又名耶律突欲,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母亲是述律氏,后世被追封为辽义宗,与后来继承辽太祖皇位的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亲兄弟。自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辽神册元年春(916年4月6日),年仅十八岁的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大契丹国皇位的继承人。史载,耶律倍自幼聪敏好学,是文武全才,不但善于骑射和谋略,而且文化修养很高,尤其推崇中原汉族的儒家文化。
阿保机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我想祭奠,那先祭奠谁呢?”众人都以佛陀应答。耶律阿保机说:“佛陀不是中国的宗教。”耶律倍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应当率先祭拜。”耶律阿保机听后大悦,随即下诏修建孔庙,由耶律倍主持春秋的祭祀活动。耶律倍认为当时的契丹族要想强大起来,必须按照中原地区的先进发展模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那样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修复政治生态。耶律阿保机很欣赏这个儿子,立即慨然应允,开始大兴土木兴建孔子庙。
后来,耶律倍开始跟随父亲耶律阿保机征讨乌古、党项等地,耶律倍都是在军中担任先锋都统的职务。能统帅千军万马包打前敌,显示出了军事才能,可见他绝非文弱书生。耶律阿保机西征,由耶律倍留守京师。当耶律阿保机准备南伐时,耶律倍继续出谋划策必须先攻下渤海国,免除后顾之忧才能南下统一中原。耶律阿保机十分赞同,随即命耶律倍征讨渤海国。
天显元年,耶律阿保机出兵攻打渤海国。很快,契丹大军就一举攻下渤海国重要战略要地扶余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开原市境。阿保机打算在扶余城休整一番,登记、核对人口。耶律倍认为刚刚攻下扶余城,老百姓必然人心不稳,不如抓紧时间利用势如破竹之时,攻下渤海国都城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肯定能马到成功。于是,耶律阿保机与耶律倍继续进兵,很快平定渤海国。
渤海国国王惊惶失措,只好请降。过了不久,发生叛乱,阿保机对此早有防范,很快把叛乱镇压了下去。为了鼓励耶律倍的突出表现,阿保机把渤海国改名为东丹,把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并把耶律倍封为人皇王,由他统治东丹国,东丹王,掌管渤海国原班人马和领地。这似乎也是向全天下人明示了耶律倍的合法继承地位。如果事情顺利发展,那么他登上皇位只是时间问题。耶律倍身穿天子的冠服,建元甘露,设立官职,一切都循汉制。阿保机对把东丹国交给耶律倍统治这件事非常放心,他对耶律倍说:“此地濒海,并非久居之地。留你在此抚治,我一点也不担心。”
按常理,耶律倍顺风顺水,应该大展宏图了。耶律阿保机突然驾崩,太祖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后世的交代,耶律倍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立刻返回辽国,但他的弟弟德光,也跟他做了同样的选择,兄弟俩要为皇位展开斗争了。
执掌大权的使命自然由他的母亲述律平肩负起来。皇太子耶律倍汉化程度很深,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说的再深一些就是他主张能够将国家过渡到封建社会。而临朝称制、大权在握的述律平则奉行草原本位主义,主张维护契丹奴隶制度。她关注传统的草原经济,更关心契丹贵族的传统利益。对于汉臣和汉人的农业经济、文化,她会借用,但并不愿看到其势力过大而影响到契丹民族自身。
本来太祖在时,述律平就有着很高的威望,这太祖一死,她就更加有着决定性的权力了,她不同意太子对于国家的设想,她的想法还是比较的传统,维护的也是传统的社会形势,虽然她允许汉族的经济,政策的存在也会利用一些这些东西,但是根本是绝不能让汉人影响到贵族的利益,再加上虽然耶律倍很聪明,文武双全,是人皇王,但是看战绩要比他的弟弟差一些,而且在两个儿子对于部落的不同态度来看,述律平更加倾向的是弟弟德光。
有人提出耶律倍是皇太子云云,都被述律平一票否决。为了堵住外部群众口舌,述律平还走了一个选举过场,让大臣们进行表决。在述律平和耶律德光提前做好工作的前提下,全票通过耶律德光当皇帝。她来到大臣齐集的帐内,对百官说,我把选择皇帝的权力交给你们,你们选谁,就对文武百官就执谁的鞍辔。然后她则站在两位皇子的身后,使眼色让其选择二小子耶律德光。结果大臣们确认完眼神后,爽快的选择了耶律德光,于是乎,耶律倍被抛弃。
此时如果耶律倍回到东丹国,自立为王或者拿出后世明成祖朱棣的劲头揭竿而起,皇帝位肯定还是他的。然而,耶律倍以天下为重,以亲情为重,继续在本职岗位上默默耕耘。当上皇帝的耶律德光时刻提防他的大哥耶律倍。先是以怕渤海人造反为由,将大批渤海人迁出来。随后又找理由将耶律倍从东丹国调回来,他把东平(今辽阳市)设为南京,令耶律倍离开东丹国,迁到东平居住。耶律德光又布置了许多卫士监视耶律倍的日常起居,把耶律倍变相软禁了起来。耶律倍早已洞悉他这个兄弟的意图,为了表明自己无意争夺帝位的心志,为了让耶律德光安心工作,耶律倍干脆放弃这个有名无实的东丹王岗位,让随从王继远撰文《建南京碑》,在风景秀丽的医巫闾山绝顶建起藏书楼,买书数万卷,整日读书作画,以闲散姿态度日。在此期间,耶律倍为了避祸,还数次将王妃和长子耶律阮留在东平,只带宠妃红颜知己高美人来到辽宁锦州的闾山,过了一段时间“闲看千峰秀,闷读万卷书”的隐居生活。
耶律倍一生妻妾比较多,关于耶律倍与高美人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高美人,真名高云云,是一个行医人家的女儿。有一天她去山中打猎,突然看见一只大白兔,便拉起弓对准白兔一箭射正。没想到这只大白兔却是耶律倍与高美人爱情的开始。当时耶律倍也正在山中狩猎,他的随从误把高美人射中的白兔当成了太子的猎物。这时高美人骑马飞奔而来,从随从的手中夺去了兔子,便飞驰而去。从此耶律倍对高美人一见倾心,后来母亲述律平去高美人家提亲,第二天高云云与父亲两人就失踪了。耶律倍到处寻找都没能找到,最终背着高美人的画像离开了家,一个村一个村的去找。后来耶律倍在龙城找到了高美人,便叫当地的皇叔替他又一次上门提亲。皇叔召见高美人父亲,说了很多狠话,高美人知道后又一次与父亲连夜出逃。
耶律倍与高美人两人的爱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虽然高美人第二次逃走,但还是没能让耶律倍死心。高美人与父亲找了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住了下来,没想到两年后高美人又一次在山上打猎,射中了一只大雁,但大雁落入了悬崖。没想到后来一个英俊少年手拎大雁从悬崖下面爬了上来,从此两人便经常相约一起打猎,渐渐的高美人爱上了这位少年。突然一天,一队人马站在高美人家门口,高喊太子,高美人这才明白真相。
由于耶律德光处处提防,耶律倍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恰逢后唐明宗李嗣源得知耶律倍不见容于耶律德光,这个忠实粉丝便派遣密使跨海会见耶律倍,劝耶律倍前往后唐。天显五年(930)十一月,耶律倍决定投奔后唐。他带上高美人率随从离开辽南京,到达后唐境内的登州(今山东蓬莱)。后唐明宗李嗣源为耶律倍的到来深感得意,以天子仪卫迎接,厚待有加。并赐姓东丹,名慕华。任命为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瑞、慎两州都在辽东,观察使不过是送给耶律倍的虚衔。后又赐姓李,赐姓名为李赞华。耶律倍在后唐把绘画当成了自己的主业,绘画水平日新月异,画技也是登峰造极,作品尽被宋代秘府收藏。
唐明宗长兴三年(辽天显七年,932),又封李赞华(耶律倍)为义成节度使。
长兴四年十一月933年(辽朝天显八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死,其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登上王位,建年号清泰。耶律倍认为这是攻打后唐的极好时机,派人密报辽太宗,希望利用后唐内乱之际攻打后唐。耶律德光果然亲率大军南下,但他不是应耶律倍之邀,而是应石敬瑭之请。
契丹获得后唐发生内乱的情报后,开始在后唐边境上发动试探性进攻。后唐河东节度使兼北面都总管石敬瑭久蓄异志,虽然身负防御契丹南下的重任,却暗中与契丹勾结,准备发动叛乱。清泰三年(辽天显十一年,936),石敬瑭上表指责清泰帝不当立,要求让位于明宗之子李从益。石敬瑭随即与耶律德光结成同盟,对耶律德光“以父礼事之”。
936年(天显十一年),同年九月,耶律德光率军南下,消灭后唐军主力于晋阳城外。契丹与石敬瑭大军攻入洛阳,正在城中的耶律倍没有躲过死劫,李从珂欲自焚,召耶律倍同焚,耶律倍不从,李从珂派壮士李彦绅杀害了耶律倍,时年38岁。洛阳一僧人把耶律倍的尸体收敛起来,暂时埋在一个荒山坡上。石敬瑭率军进入洛阳后,为了讨好契丹,亲自为耶律倍服丧,在耶律倍灵柩前放声大哭,并以帝王之礼将其厚葬于洛阳郊外。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念及兄弟情分,派侄子耶律阮把耶律倍改葬在他生前喜爱的医巫闾山,称之为显陵,并加封谥号为“文武元皇王”。
耶律倍在长期的背国离家之后,走完了令人唏嘘的一生。
虽然到手的皇位太子没有继承,本来是属于自己的国家却被逼着投奔他国,身死之后他还是回到了家乡,更为神奇的是,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死后,他的侄子也就是人皇王的长子耶律阮登位,登位后他平定了内乱,虽然最后也是死于战场之上,但是从这一刻起,皇位重新回到了耶律倍这一系的身上,直到最后辽灭统治者都是这一脉,也许这是上天给他的一种补偿吧。
耶律倍长子耶律阮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庙号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