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本殷:民国年间海口黄金时代的缔造者

海口的骑楼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绝大多数骑楼是早年下南洋的海南富商在20世纪20代建造的。

2007年6月1日至7月30日,海口市对中山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新华北路、长堤路进行全面测绘测量,编制老街测量图册,此举标志着椰城的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出海闯南洋的海南富人为什么会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携带着自己的血汗钱回乡盖起这许多南洋风格的骑楼?为什么又集中建在海口呢?是谁规划建设了骑楼建筑群落?在当时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外资有可能被所谓进步学生骂成卖国贼的情况下,是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了南洋富商回家乡从事房地产投资生意?

是粤人邓本殷——1921—1925年海口黄金时代的缔造者!

一、广南建省办特区,海口大兴土木

中山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新华北路、长堤路5条老街的骑楼占地约25000平方米,骑楼建筑物200余座,绝大多数楼房是邓本殷当政时期建成的。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历史,不相信邓本殷会在短期内建成那么多骑楼。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邓本殷是以建设省会城市的目标与要求来规划建设海口市的,而且,他是以建设特区的速度来打造中心城市的。

1921年1月,邓本殷率军收复琼崖。作为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邓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

琼崖因远离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为广东当时最落后的区域。移军琼崖后,邓本殷在海口大搞基础建设,扩建公路,拆除海口旧城,修筑堤岸,重修了秀英炮台,使海口城进一步改观,颇具城镇规模。

为加强琼崖军政建设,邓本殷在琼崖实行“琼人治琼”,大量提拔琼崖藉的军政人员。

邓本殷治理琼崖期间,是海南人扬眉吐气、心情最为舒畅的年代,所以海外华侨纷纷回国投资,参加琼崖各项建设事业。

1924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邓本殷为琼崖护军使。为获得北京政府更多的援助,1925年4月,邓本殷派代表前往北京,希望北京政府改南路八属为广南省,并以邓本殷为督理。北京政府首脑段祺瑞正想利用孙中山去世的时机推翻广东革命政府,对邓本殷的投靠求之不得,便宣布广东南路八属为特区,任命邓本殷为八属善后督办,申葆藩、黄志桓为会办,授予邓本殷将军府植威将军、陆军中将,并派军舰南下协助邓本殷防守琼崖。

海南人已经忘记了——1924年,海南就已经建省办特区了!广南省这个特区包括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个地区,比现在的海南经济特区大多了。

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邓本殷拆去具有629年历史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原来的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通行汽车的街道,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30多条。

为了搞好市政建设,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于是,南洋各国华侨陆续在中山路、长堤路、得胜沙建起了两三层高的骑楼。《海口文史资料》主编冯仁鸿介绍:“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

人常说,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急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600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到了夜间,店铺灯火辉煌,广告牌被映照得五颜六色,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宛如上海十里洋场。

在海南日报记者蔡葩充满感情的笔下,在这些风情万种的骑楼里,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民国第一楼”家族兴衰的传说,有富家女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往事,有“大亚旅店”、“裕大商行”神秘东家的遗事,有公子哥、阔太太一掷千金的逸闻,有外国海员、外国领事与海南姑娘缠绵悱恻的爱情……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愈老愈有味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越来越显得时尚珍贵……

二、85年前的自由贸易岛和国际旅游岛

关于20世纪20年代广南建省办特区创造的惊人奇迹,法国传教士萨维纳在他的《海南岛志》有所记载,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1925年,应邓本殷之邀,在法属东京地区(今越南北部)调查与传教的神父萨维纳(1876-1941)来到海南岛当翻译。此后4年多里,他的足迹遍及海南各地。1928年12月,萨维纳给河内地理学会提交了长篇论文《海南岛志》。

萨维纳在书里写道:琼州或琼山,现在依然是全岛的首府,但却全然破旧,到处被虫子蛀过,一旦倒下成为废墟,再也站立不起来。海口这座位于金江口的城市,是现今岛上真正的首府。海口城作为全岛的骄傲,在不停地改变,不断地美化。它有邮局、电报局、电话、电力、无线电报、飞机、自来水井、两旁有现代式样的货仓与旅馆的林荫大道以及昼夜穿梭的许多车辆。它与琼州旧城以及北部各地有定点班车相通,这些班车日益取代那些顶着热风、骨瘦如柴的车夫们,以及那些传奇般古怪的人力车。(海口)城内狭窄的小巷在一天天消失,让位于新的林荫大道。老旧的被烟熏黑的商铺,被拔地而起用钢筋水泥建造的大型货仓取代,里面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尤其是日本、英国、美国和德国的货物。法国仅向这里出口精品红酒、各种烈酒和香槟,所有的新式酒店里都有充足的供应。从印度支那和东京(按指越南北部)来的船几乎只运送大米和水泥,这些水泥是中国日益增多的新建筑所需要的,并与暹罗产的水泥相互竞争。昔日的首府琼州如今在它的现代邻居面前,已经彻底黯然失色,后者以前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外港,而且多少可以说是走私犯、海盗与贼船的窝。

当年位于海甸岛北部的海口港(注意:不是现今秀英的海口港)是岛上唯一经常有外国船出入的港口。作为全岛最重要的港口,有船通往香港、广州、海防和安南海岸,或前往曼谷、新加坡和荷属印度(今印尼)运送苦力。海口港为全岛提供各样的生活必需品,也把海南的商品运往外地,是全岛唯一的命脉。然而,当时的大型商船只停泊在白沙门一带的大海上,人货须换乘人力舢板,沿海甸溪划到长堤路、博爱北、中山路、得胜沙一带上岸。当时中山路、博爱路、水巷口、海甸岛一带有许多“苦力”,专做码头搬运和舢板运输。

萨维纳还介绍说,海口港通行不便,政府多次讨论如何整治的问题。官方曾设想,要么疏通河道,挖出一条通道连接海口港,但是工程没有付诸实施;要么用15年时间,在铺前面向琼州海峡的海湾建一座新港,铺前在海口以东15公里处。这些方案由外国专家制定,可惜呈送到北京后就被锁进柜子里,再也未与世人见面。

萨维纳没有说谎。

邓本殷统治下的海南,任何人,即使是家庭妇女,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从事对外贸易,外国人也经常来海南开展贸易、从事旅游、传播宗教。大街小巷,到处是外国人的身影,咖啡厅、酒吧、歌舞厅里,也时常可见外国人自由出入。他所看到的海口,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别的不说,就拿长途电话来说吧,正是邓本殷大力推动,原本只为军队和政府服务的电话,才普及到民间的。史料记载,海口市军政部门使用电话,始于1916年,民用的长途电话建设始于1923年。是年,琼崖电话总局和海口市电话所一成立,海口和全岛部分重要县镇很快便开通了长话线路。邓本殷做事,效率何其高也。

20世纪20年代广南建省办特区和20世纪80年代海南建省办特区,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

国际旅游岛吗?邓本殷统治时期的海南,就已经是国际旅游岛了!

自由贸易吗?邓本殷统治时期的海南,就已经实行自由贸易了!

开放搏彩业吗?邓本殷统治时期的海南,就已经开放赌禁了!

开放报禁吗?邓本殷统治时期的海南,就已经开放报禁了!

允许私人办学吗?邓本殷统治时期的海南,就已经允许私人办学了!

允许外来资本进入吗?邓本殷统治时期的海南,就已经有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了!当时海南的外汇市场多么活跃啊!当时的海外华侨是多么踊跃地回乡投资啊!

1921-1925年,真是海南的黄金时代!

所谓“梦回唐朝”,也不过如此吧!

每念及此,我便热泪盈眶!

三、通过武力实现的政治改革——八属自治

1922年,海南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海员罢工,劳资矛盾激化,时间长达两个月,轮船没法开航,外贸损失惨重,商业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商民叫苦连天。3月、7月、9月,台风为虐,五谷歉收,物价上涨,民不聊生,盗匪猖獗。连海口英国领事馆都遭到打劫,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一岛之主邓本殷却不在岛上。

1922年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公开决裂,粤军分化为拥陈、拥孙两股力量。作为跟随陈炯明多年的嫡系部队,邓本殷与其他“拥陈派”粤军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孙中山下野。驻防廉北的黄明堂组织南路讨贼军,出兵讨伐陈炯明,被邓本殷率部包围、击溃。孙中山离粤后,陈炯明令邓本殷率部返回琼崖。凯旋回琼的邓本殷乘胜扩充军力,将所部扩编成两个旅,由亲信陈凤起、邓承荪分任旅长。

1923年1月,滇桂联军奉孙中山之命下广东驱逐陈炯明,邓本殷率部北上,在西江下游抵抗滇桂联军。这一次,陈炯明吃了败仗,退走东江潮梅,邓本殷则率部退回琼崖。

这时,邓本殷决心脱离陈炯明,依靠琼州海峡这一天然屏障,自立门户,一心一意治理琼崖。他安下心来,一手抓治安,一手抓经济,琼崖很快恢复安宁,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

此时的中华民国出现了两个大总统,政府则分裂为南北两个政府——北京政府和广州政府。在南方,陈炯明与孙中山继续对抗。

为免引火烧身,邓本殷公开宣称“既不帮孙中山,也不助陈炯明”。他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八属自治”。

在他的倡议下,很快组建起了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属联军,迈出了“八属自治”第一步。八属联军成为广东境内与广州国民政府、东江陈炯明所部三足鼎立的一支军事力量。这支军事力量的存在,一段时间内保证了海南的繁荣与发展。

孙中山想统一中国,为了达成统一目的,不惜以革命者的牺牲为交换,换取袁世凯支持,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讲究实际的陈炯明只想搞联省自治,把地方的事情搞好。——孙、陈二人的政见分歧由此而来。实际上,邓本殷的“八属自治”是陈炯明“联省自治”的样板示范工程。

然而,一心想要统一全国的广州政府并不能容忍“军阀割据”,邓本殷只好投靠北京政府。1924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邓本殷为琼崖护军使。1925年4月,北京政府宣布广东南路八属为特区,任命邓本殷为八属善后督办,授陆军中将衔。

四、偏安时代的繁荣

因与国共两党交恶,国共两党的历史书上都说,邓本殷是反动军阀,是反革命集团头子。现在看来,邓本殷思想开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之人。

1925年,邓本殷在海口设立了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粤南实业银行,发行3000万元“八属银毫”,在八属地区流通使用。所铸银圆银毫成色好,百姓爱用。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禁止银元、银毫流通。但海南老百姓喜欢邓本殷的银子,民间仍禁而不绝。直至海南解放后,人民政府计价收兑银元,银元才真正绝迹。邓本殷时代的银圆、银毫至今仍是收藏家们的最爱。从邓本殷所铸的银元,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诚实厚道之人。

1924年10月,针对全岛此前出现的愈来愈疯狂的破坏神庙、打砸神像运动,邓本殷主持出版了《南声日报》,宣传国粹,主张复古。邓本殷本人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人,重视传统文化。邓本殷逃离海南之后,海南的文化古迹随即遭“打公队”严重破坏。

以琼剧为代表的海南的乡土文化事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看戏的人越来越多,演戏的人热情高涨。

1924年,文昌旅泰华侨在海口西门街(今新民西路51号)建三层楼一座,创办了拥有512个座位的全省第一个电影院——幻真戏院。

幻真戏院的座位一开始没有编号,观众可以择位而坐。后改为对号入座。最初放映的是无声影片,放映员边摇机、边解说。因为放映的影片比较少,有时也上演琼剧或者杂技,是一间两用的影剧院。

受幻真戏院影响,商人钟英材在该戏院隔壁(现新民西路57号)兴建了新新戏院,规模比幻真戏院微大。这家戏院也是一间既放电影、也演琼戏和杂技的两用戏院。直至海口中华戏院建成,幻真戏院和新新戏院才相继歇业关闭。幻真戏院的老板将戏院捐赠给海南医院作为妇产科医院所用,如今,幻真戏院已变成西门古玩城,新新戏院变成了新民书店。

1925年,新加坡华侨投资兴建中华戏院(今新华北路解放电影院前身)。戏院楼下演戏,楼上为旅店。中华戏院建成后,海口人第一次惊奇地看到了有声电影。

中共党员办的《琼崖旬报》之所以能在海口出版印刷,也全赖邓本殷思想开明。当时各县县长甚至主动担任分销任务,使《琼崖旬报》能在全岛发行,保本经营。

徐成章继1921年在海口创办鼓吹革命的《琼崖旬报》之后,又于1922年和王文明、吴发凤创办琼崖土戏改良社和琼崖伶界工会,让演员穿时装用琼剧演新戏。演出的曲目是歌颂秋瑾烈士的《秋瑾殉国》,反映北平、上海学生运动的《爱国运动》和描写广州工人运动的《省港大罢工》等一批新剧。

吴发凤(1870—1946)是琼剧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剧作家。毕生创作、改编、移植古装、时装(文明戏) 剧本和演唱本,共121个,其中时装戏占74出,是琼剧历史上唯一的多产剧作家。吴发凤原名家悦,字名介,文昌县人。他的作品不仅广泛流传于海南岛城乡,甚至远及东南亚各国琼籍华侨区城,为广大群众所熟悉,至今仍有剧团搬演。

1922年,在革命先驱者王文明、吴明 (湖北人)、徐成章、徐天宗、徐大炳(琼剧界称为“三徐”)等人发起和组织之下,由吴发凤和名花旦张禄金、张赛蛟、陈成桂、名武生王玉刚、小生陈俊彩、郑长和等,成立琼崖伶界工会,吴发凤当选 。随后,痛恨邓本殷的徐成章又倡办了琼崖土戏改良社,以改革琼剧为职志,努力使琼剧成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武器与传声筒。

马明晓、陈鹤亭著《吴发凤及其剧作》介绍,1922年7月,广东琼崖善后处第七百二十二号指令批复:“今海口琼崖旬报社徐成章等,……悉改良剧本,实为今日改良社会之一重要问题,该报社同人慨琼崖前此剧本之不良,从事编辑新本,以贯彻民治精神为宗旨,用意甚佳,应如是准予备案,……仍仰积极进行,以取社会教育之实效。”

琼崖土戏改良社的“特别广告”中这样写道:“本社同人,鉴琼崖土戏之腐败,旧戏文之不通,考察市镇乡村,所演不是诲淫诲盗之邪说,即为君贵民贱之谰言,遗毒社会靡有底止。同人等怒然忧之,思维再四,非实行研究改良不为功,于是聘请我琼著名剧员吴发凤君,与本社编辑同人,专门研究琼崖戏本,或著作或改良,已编十余种,不日完全出 版,其内容组织纯粹有革新精神,关于世界状况、近代思潮、民国建设,本岛地理、历史、社会,以及腐败习惯,皆描写殆尽,凡属琼人不可不看。”

土戏改良社成立,推动了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改良土戏风行一时,剧本内容,受到了新时代的影响,大见进步。花、生、杂脚等粗俗戏文,全被删去。演出时,一律废除古装,生穿西服,旦着衫裙。而学生组织的戏班,亦在不少。(见1933年岑家梧《海南汉人戏剧概说》记载)

邓本殷对公开“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新琼剧并不禁止,反而鼓励民间“宣扬封资修”的古装戏戏班与新琼剧戏班打擂台。其思想之开明可见一斑。

邓本殷被国共两党逐出海南之后的1927年4月,国民党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教师、学生、社会人士,吴发凤逃往南洋,琼崖土戏改良社、琼崖伶界工会从此解体。

邓本殷统治海南期间,大开赌禁,博彩业兴旺发达,海南人正是从那时起习惯并喜欢上了以小搏大的买彩赌博,一发而不可收,男女老少至今热衷参与。

五、民国年间海口黄金时代的缔造者

我坚持认为邓本殷是1921年至1925年海口黄金时代的缔造者,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私立琼海中学(当今名列全省第一的公办学校海南中学的前身)和海南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海南政法大学的诞生!

1921年秋,23岁的钟衍林应聘担任一年前创办的海南第一所省立师范——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的教员。刚上班没几天,这个不安分的年青教师居然异想天开地鼓动学校里的同事集资创办私立学校!而邓本殷居然也同意他们一边在公办学校上班,一边另立门户创办“校中之校”!

钟衍林在得到官方首肯、同事支持的情况下,很快拉起了校董会,并被推举为校长。

1923年6月,私立琼海中学在苏泉书院正式开课!200名新生,分设4个初中班,一炮打响!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加盟私立琼海中学的教员们以老板兼教员的身份满面红光、兴高采烈地出席了学校的开学典礼。从此,海南最了不起的一所名校在这位25岁的校长和他的一些“不务正业”的同事手上诞生了!

1923年10月,琼山县政府拨海口生猪出口附加捐5000元,作为私立琼海中学的常年教学经费。

第二年,政府批准钟衍林等人在府城西门外购置土地,扩建校舍。钟衍林随后前往东南亚国家、港澳地区募捐,很快建起一所现代化的普通中学,为今日的海南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本殷为什么同意并支持公立学校教师创办“校中之校”?他难道不担心这些教师因为分散精力而影响本职工作吗?要知道,私立琼海中学的冯官尧、王国宪、李开定、钟衍林等13名教师全部来自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他们全部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自己当董事的学校兼职上课的!

海南所有的图书资料都说海南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是1947年 11月8日开课的私立海南大学,这是不对的。邓本殷办过海南政法大学,那才是海南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该校1923年创办,1927年被迫停办。

就重视教育的程度而言,如果拿广东人邓本殷和当今被誉为“教育省长”的河南人卫留成相比,两人不相上下;但是,就思想的开放程度和办教育的思路而言,邓本殷则更胜一筹!

邓本殷对医疗防疫工作也很重视。1922年,海南各县首次成立了卫生局,首次将全岛卫生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范围。

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广南建省办特区的过程中,因为企图引进外国资本开发海南,邓本殷也曾被人闹过一次“洋浦风波”。

1925年,邓本殷与来自北京的杨志澄、来自广东的邓伯伟商议,筹划向美国银行借款3000万美元,全面开发海南。他们计划在秀英建造深水港,在全岛修建铁路,有选择地开发矿产、森林资源。4月18日,邓本殷在海口五公祠设宴款待美国银行代表周斗山、美国驻德领事和莫特等人。议定签字当天即交1000万美元。没想到,消息刚一传出,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琼台师范高等学校前身)的学生以及琼山青年同志会、新琼东社等青年团体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邀请府海地区的学生、工人、商人参加,抗议邓本殷“丧权辱国”。会后,学生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高呼口号,鼓动罢市罢工。六师学生林茂、陈新劳、赵亦能、梁学光4人还专门跑去香港,通电全国和海外华侨,要求声援琼崖学生的“爱国”行动,反对、制止邓本殷的“卖国”行径。

手握重兵、杀人如麻的邓本殷没有出动军警镇压学生的抗议行动,而是叹一口气,摇一摇头,摆一摆手,对部属和外国人说,咱们的动议就此作罢了吧!

一幅利用外资的宏伟蓝图刚刚打了一个腹稿,就被爱国者们画上了句号!

试想,如果80年前邓大人的3000万美元引资计划顺利实现,迈开矿业开采和铁路、港口建设步伐,海南的发展状况就不是今天这副模样了吧!

唉,所谓书生误国,也有先例啊!

对比60多年后海南发生的“洋浦风波”,我们发现,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988年,海南建省办大特区,洋浦成为海南“引进外资成片承包,系统开发,综合补偿”的试验田。1989年春天,海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同意由外商成片承包、系统开发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洋浦地区。此事一经报道,立刻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1989年3月,5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七届二次大会上联合发言,提出海南省拟将洋浦港中心地区3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每亩2000元人民币的低价租给日本企业熊谷组,期限长达70年,此举欠妥。随即,200多位政协委员也就这个问题分别联名递交了提案,在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国内一些学校的学生自发上街游行,贴出了“声讨海南卖国”的标语口号。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和“声讨”,海南省主要领导人一面立即就洋浦开发问题发表讲话,说明实情,澄清误解;一面上书党中央、国务院,指出一些人对洋浦开发的指责“完全是离开时间、地点、条件看对外开放政策”。正在国内外舆论沸沸扬扬之际,4月28日,邓小平审阅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省长梁湘3月31日写给他和杨尚昆的《关于海南省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汇报》,作出批示:“我最近了解情况后,认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但须向党外不同意者说清楚。手续要迅速周全。”这48个字的批示一出,风波立刻平息。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洋浦地区30平方公里土地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

七、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

邓本殷执掌琼崖5年多,呼风唤雨,堪称南王。

邓本殷骑墙之际,孙中山曾致函给他:“智者不背时而立功,想足下胆识素优,必不昧此良机也。特因伯芬之便,托致鄙怀,惟足下裁度之”,劝告邓本殷审时度势,归附广东革命政府,邓本殷置之不理。

——孙中山从此厌恶邓本殷,必欲灭之而后快。

1925年10月中旬,北京政府加邓本殷陆军上将衔,鼓励邓进击广州,并派军舰南下协助邓本殷。10月22日,邓本殷下达《本军对省方作战纲要》,提出要以“与东、北江友军协同消灭赤化奠定粤局为主旨,对省方取攻势”。此战失利,邓本殷退守琼崖。“消灭赤化、奠定粤局”的战略目标化为泡影。

此外,1925年6月,共产党领导发动省港大罢工,封锁港岛粮食供应,香港成为一座死港。邓本殷一方面电请美国政府派军舰6艘进驻琼崖以为护卫,一方面接受香港政府80万元,为香港民众供应食品,令共产党人深恶痛绝!

——共产党从此厌恶邓本殷,必欲借国民革命军之手除之而后快。

1926年2月,企图借助琼州海峡固守琼崖的邓本殷被来自广州、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革命军击退,败走天涯。

邓本殷刚一逃离海南,共产党立即在海口组建工人纠察队,配合省港大罢工,全面封锁海口至香港海上航线,禁止商人往香港运送任何食品。工人纠察队发现商人偷往香港运送稻米鸡鸭,不仅没收货物,还要对违禁商人进行公开批斗。

此后,邓本殷被国共两党共同唾弃。在国共两党的史书上,邓本殷被描写成一个形象丑陋的军阀、一个帝国主义的走狗,被贬得一无是处,遭到世人长久的辱骂……

民国才女吕碧城有诗《琼楼》咏叹人生无常:

琼楼秋思入高寒,

看尽苍冥意已阑;

棋罢忘言谁胜负,

梦余无迹认悲欢。

金轮转劫知难尽,

碧海量愁未觉宽;

欲拟骚词赋天问,

万灵凄侧绕吟坛。

我认为,邓本殷的一生,都浓缩在这首诗里了……

(本文参考了佟义东先生的《邓本殷的传奇人生》和辛世彪先生的《法国人萨维纳和他的<海南岛志>》,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