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养子世镇云南 沐王府让皇帝又器重又忌惮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明太祖朱元璋以颖国公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远征云南,并且亲自制定作战方针。经过两年多的征伐,元朝残余势力、土酋段氏都被悉数斩擒。

云南虽然被平定,但是有一个艰难的问题摆在朱元璋的眼前。云南在元朝之前都不属于中原王朝管辖,都是割据状态。就算是在元朝时期,也是半独立状态。而且云南形势复杂,土司林立,稍有不慎就会拖入战争泥潭。

经过一番思量,朱元璋决定派遣一名将领世镇云南。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大军班师,沐英被朱元璋任命为云南总兵官,镇守云南。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忠勇过人。沐氏这一镇守就是二百多年,被封黔国公,世人称沐王府。

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輿纪要》曾说:云南离中原最远,但凡发生战乱,最后波及的才会是云南。而且云南资源丰富,是个割据独立的好地方。

云南古蛮瘴之乡,去中原最远。有事天下者,势不能先及于此。然而云南之于天下,非无与于利害之数者也。其地旷远,可耕可牧,鱼盐之饶,甲于南服。——《读史方輿纪要》

问题来了,谁又能保证沐氏不会偏安一隅,割据云南呢?毕竟云南纳入中原版图也才不过一百多年。就算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历史上子杀父、弟杀兄的案例可是不少。

那么明朝历代皇帝是如何加强对云南的统治?对于沐氏又有什么制衡后手的呢?

1、质子与迁葬金陵

○历代黔国公质子南京

沐英镇守云南后,始终心有不安,毕竟“胡惟庸案”诛杀众多开国功臣还历历在目。沐英唯恐被猜忌,知道帝王心思不能以常理猜度。主动把儿子们,全部送去京师抚养,由朱元璋做安排。

黔宁(沐英)以共地为夷汉所服,益不自安,凡姬侍有所出,即遣还京师。——《张洪.南夷书》

沐英四子,全部在南京任职,长子沐春任右军都督佥事,次子沐晟后军都督佥事,三子沐昂府军卫佥事(亲军),四子沐盺洪武时尚小,也抚养于南京,后成为朱棣的女婿世居南京。

沐晟袭爵后(沐春无子),他的儿子沐斌也是成长于南京。沐晟死时,沐斌年幼,由三叔沐昂为征南将军,代镇云南。沐斌当黔国公都在南京当了好几年,待到成年才回镇云南。

沐英、沐晟把儿子放在南京抚养并不是个例,历代黔国公都非常有默契得质子南京,为的就是让朝廷放心。

○迁葬南京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沐英病逝,朱元璋下令迁葬南京,葬在将军山。历代黔国公也都万里迢迢地从云南运回南京安葬,形成现在的沐氏墓葬群。

如今已发现的有,沐英、次子沐晟、三子沐昂、孙沐瓒、五世孙沐昆、六世孙沐绍勋、七世孙沐朝弼、九世孙沐昌祚、十世孙沐睿。

这片沐氏墓葬群远不止这10座沐氏墓,专家分析除了客死缅甸的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外,历代黔国公、代镇云南的沐氏子孙都葬于此,还有待发掘。

关于迁葬南京,这并不是笔者腹诽,沐英、沐晟作为朱元璋的近亲,迁葬南京可以理解。之后的黔国公呢?虽然也是封疆大吏,但是关系也相对疏远了,不至于每一位黔国公都值得让皇帝下旨迁葬吧?其中有两位犯死罪的黔国公也被迁葬于此。

笔者猜想,除了是皇帝的恩典之外,还有一层就是以历代先祖墓,在伦理上约束镇守云南的黔国公。

放在如今可能大家不在乎,古人可是相当在乎“敬天法祖”。想当时崇祯帝凤阳祖坟被张献忠焚毁,崇祯帝差点气的吐血三升,连忙下“罪己诏”请求祖宗宽恕。

2、藩王镇守云南

如果说质子跟迁葬南京是在伦理上约束沐氏的话,那么派遣藩王入镇云南那则是想以朱氏皇族制衡沐氏。派遣藩王入镇云南,历经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祖孙三代人。可见云南是明朝皇帝的执念,也足见并非对沐氏百分百放心的。

○朱元璋洪武时:靖江王、周王、岷王

沐英在云南手握军政大权,节制云南文武官员,说是土皇帝并不过分。养子终究是养子,为了让皇帝放心,沐英是相当的自觉。除了主动请求质子之外,多次上疏朱元璋请求派遣藩王镇守云南。

初,黔宁(沐英)以云南益平,乞封建同姓,乃封靖江王于大理,寻以罪徵。——《张洪.南夷书》

1、靖江王朱守谦

朱元璋收到沐英的奏章,顺水推舟,把封国在广西桂林的侄孙,靖江王朱守谦(朱文正子)改封云南大理。这个朱守谦在桂林封地屡次犯法,被朱元璋罚去凤阳老家反省。收到沐英的奏章才把这位侄孙派遣到云南将功赎罪,藩屏皇室。

可惜朱守谦并不理解叔爷的苦心,在大理封地也是老样子。骄奢淫逸,残杀无辜,导致云南军民怨念颇深。

朱元璋不得已召回朱守谦,并下诏给沐英,表示自己用人不当,差点波及云南的安定。

因靖江王不才,以大理印行令旨,皆非道理。致其侮慢,上累朝廷,继今不许一人往平缅,惟静以待之。——《明太祖实录》

2、周王朱橚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莫名的出逃封地河南开封,跑去了凤阳。朱元璋大怒,下旨将朱橚改封云南。并且特意下旨沐英,云南军政大可自己决定,不用顾忌周王的到来。朱元璋话虽这么说,沐英可不敢这么做。

遣使敕西平侯沐英曰:周王迁镇云南,至日,择第居之,应有军民之务,尔英自理之。——《明太祖实录》

朱橚也是废物一个,在云南毫无作为,虽然不是凶狠残杀的人,却是标准的纨绔子弟,天天吃喝玩乐,游山玩水。朱元璋问他云南风土人情、地貌地势之时,一问三不知,被朱元璋大骂为“古今至蠢者”。

摊上这种儿子,朱元璋只能把朱橚又放回开封封地。

3、岷王朱楩

前两次分封云南,都以失败而告状,朱守谦与朱橚的共同点,都是因罪被封去云南的。并不算是真正意义的分封云南。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以第十八子岷王朱楩由陕西岷州改封云南。朱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藩云南,朱元璋花费了两年时间在云南营造岷王府,并把云南三个卫所改为朱楩的王府护卫,把原有的将领也全部调换。

明初的藩王是有军事权利的,一卫5600人,三卫就是16800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衡,16800人足有一战之力。

西河中卫为云南中护卫调指挥同知贺安掌之,云南左卫为云南左护卫指挥佥事王福掌之,云南前卫为云南右护卫指挥佥事李谦掌之。

初岷王定都岷州,上以云南土旷人悍,必亲王往镇之,故命岷王改都焉。——《明太祖实录》

朱楩是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就藩云南,沐英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逝,继任的是沐英长子沐春。朱楩与沐春关系还算良好,二人没有太多摩擦。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沐春病逝,无子,沐英次子沐晟袭爵。沐晟年少轻狂,攻击性可比父兄强多了,与岷王朱楩多次交恶,谁也不服谁,斗争也是不分胜负。

到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太孙朱允文即皇帝大位。建文帝一直忌惮叔叔们手握重兵,分封各地,意欲削藩。沐晟逮住这个机会,上奏建文朱楩在云南的犯罪行为。建文帝正愁没有机会削藩,趁此机会把朱楩废为庶人,迁居福建看守。

黔国公纪念园

○永乐时:岷王、汝南王、汉王

1、岷王朱楩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建文帝终因削藩而被推翻帝位,燕王朱棣即皇帝位。被建文帝削藩的朱楩,又被朱棣恢复王爵,再次出镇云南。

朱棣的目的不言而喻,他想继承其父朱元璋遗志,以藩王制衡沐氏。而且朱棣对沐氏的忌惮,更甚朱元璋。

朱棣起兵靖难时,沐晟公开逮捕岷王朱楩,毫无疑问是站在建文帝这边的。参与攻打燕军的耿炳文,其子耿璇是建文帝的姐夫,沐晟呢,又叫耿炳文舅舅,沐晟的母亲是耿炳文的妹妹。

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不得不让朱棣忌惮。有传说建文帝就是逃亡云南,被沐晟偷偷收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岷王再次出镇云南,跟沐晟第二次交锋。为了支援岷王,朱棣下旨让岷王的内弟(岷王妃的弟弟)都督袁宇前去云南整肃兵备。

赐书岷王楩曰:今遣都督袁宇赴云南整肃兵备,镇抚一方。凡事可与计议而行。夫藩屏至重,贤弟宜慎出入,谨言,节饮。庶诸夷有所瞻仰,而不负兄之所望。—《明太宗实录》

永乐元年八月(公元1403年),朱楩与沐晟迎来了第一次交锋。罪名却让人莫名其妙,史称“干犯岷王”。这是明显的拉偏架行为,沐晟被朱棣诏去南京申斥了一顿。为了云南的安定,朱棣并不敢过分的惩罚沐晟,不久便让他还镇云南。

尔为小人所惑,干犯岷王。朕念皇考、皇妣教育尔父之恩,及尔父佐命开疆之功,不忍寘尔于法姑宥不问,仍令镇守云南,尔当深思。——《明太宗实录》

可惜这个岷王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不用沐晟出手,自己就惹出天大的祸端。永乐元年九月(公元1403年),朱楩因在云南纵虐,擅自没收云南三司官员印信,差点又激变云南少数民族。最嚣张的莫过于,拒不进京朝见。

今岷王所为纵恣,擅拘诸司印信,惊惑众心,激变夷人,又受命不朝京师。——《明太宗实录》

朱棣知道这个弟弟是指望不上了,哪怕真把沐氏给赶出了云南,这个弟弟到时候骄纵恐怕更甚于沐晟,更不好压制。而且沐晟还能干,朱楩呢?不得已,朱楩被废,迁居南京,永乐后期迁湖北武冈州就藩。

2、汝南王朱有動

汝南王朱有動其实在永乐元年正月(公元1403年),就被朱棣改封到了云南,比岷王朱楩还要早,算是朱棣的第二手准备。

汝南王是朱棣的亲侄子,周王朱橚的次子。因为在建文时,这个汝南王觊觎周王之位,上告建文帝父亲朱橚要谋反,导致周王朱橚被幽禁南京。朱棣即位后,周王复爵,怎么可能容得下这个逆子。

朱棣只能如洪武时按例,把汝南王迁居云南大理。可是这个汝南王,在河南封地时跋扈的很,到了云南却异常谨慎。多次朝贡朝廷,深受朱棣的宠爱。与沐晟没有任何冲突,甚至是没有任何交集。

朱棣也很无奈,这个曾经攻击性很强的侄子,竟然在云南毫无作为。只能悻悻的把汝南王又迁回了河南。

3、汉王朱高煦

永乐帝朱棣对云南最后一次分封藩王镇守云南,则是他的儿子汉王朱高煦。

朱棣明白,兄弟们已经各自就藩,贸然改封地并不适合。而且这些弟弟们几乎没有能打的,全是骄纵不法的纨绔子弟(能打的也不放心)。只能以武功颇盛的汉王朱高煦镇守云南。

朱高煦一直觊觎皇帝大位,怎么可能跑去偏远的云南。多次表示不愿分封云南,朱棣出于对次子的喜爱,把朱高煦改封在山东青州。

藩王镇守云南一事,在永乐朝算是不了了之。

○朱高炽洪熙时:滕王朱詹垲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逝北征途中,明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也为此事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即位不久便下旨以第八子,滕王朱詹垲分封云南。

滕王的就藩,朱高炽也是做了万全的准备,王府的修葺、长史的人选都在一一准备。可惜的是,滕王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就病逝了,还未来得及就藩。

朱明皇室最后一次试图分封藩王入镇云南,也是无疾而终。自此以后历代皇帝算是彻底放弃了对藩王镇守云南一事。好在历代黔国公干的还不错,对大明朝也算忠心耿耿。

黔国公府

3、派遣镇守太监

重用太监是明代一大特色,其实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是相当忌讳太监干政的。明成祖即位后,因为宦官在“靖难”时多有出力,朱元璋的祖训也就被抛之脑后了。

云南派遣镇守太监是在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也正是封藩失败的那年。也就是说明皇帝并没有放弃对云南干涉,派遣太监只是另一种形式罢了。各地镇守太监也都是皇帝的亲信,信任程度不下于藩王。

云南第一位镇守太监是明仁宗派遣的云仙。关于镇守太监到底有多大权利?又削弱了黔国公沐氏多少权利?

○上管军,下管民

明宣宗朱瞻基在即位之初,曾给云仙下了一份诏书,明确规定了在云南的权限。原文如下:

上谕之曰:’朕初即位,虑远方军民或有未安,尔内臣朝夕侍左右者当副委托,务令军民安生乐业。几所行事,必与总兵官黔国公及三司计议施行,仍具奏闻,遇有警备则相机调遣,毋擅权自用及肆贪虐。盖尔辈出外,鲜有不恃宠骄傲者,若稍违朕言,治以重法,必不尔贷。——《明宣宗实录》

“务令军民安生乐业”,可见镇守太监上可管军,下可管民,几乎与黔国公的职能是高度重合的。黔国公的权利削弱程度可见一般。

“几所行事,必与总兵官黔国公及三司计议施行,仍具奏闻,遇有警备则相机调遣,毋擅权自用及肆贪虐。”遇到大事,须与黔国公、云南三司商议,三方据折上京。

也就是说此时的沐氏,是大大受限制的,由黔国公、云南三司、镇守太监,三方相互制衡。

○安抚诸夷

镇守太监的另一个职能就是安抚云南诸土司及周边藩国。这些在明初都是黔国公的管辖范围,如今也被镇守太监分权。可以一定程度上削弱沐氏在云南及周边各国的影响力。

宣慰使思任发及缅甸宣慰使莽得刺,各贡象马方物,遣中官云仙等,赉敕赐之冠带、彩币。——《明宣宗实录》

云南镇守太监多次代表朝廷对土司、周边各国进行宣谕、赏赐、调停。而且自云仙后,基本已成常态。

○战时监军

上面两点都是平时状态,到了西南有战事时,镇守太监的权利又进一步扩大。

明英宗正统年间,靠近云南的属国,麓川王国多次骚扰云南周边地区。明廷决定对麓川用兵。除了黔国公、朝廷派遣的平叛将领外,还有太监的身影—监军太监。

(正统)四年春正月,命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师讨思任发,太监吴诚、曹吉祥监军。——《明英宗实录》

镇守太监监军并不是摆设物,也是拥有极大实权的。打了胜仗一同受赏,打了败仗一同受罚。正统四年,征麓川就以失败告终,上到黔国公,领军将领,监军太监因丧失辱国,全部被文官交章弹劾,下狱论死。可见,监军太监跟作战将领拥有同等权利。

宥都督吴亮,太监吴诚、吉祥死,亮等坐征麓川寂失误军机,应斩,至是,遇恤刑诏法司以闻,上俱宥死,降亮为都督佥事。——《明英宗实录》

4、云南巡抚与云南三司官员的崛起

镇守太监的裁撤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朱厚熜这位皇帝不喜太监,前朝赋予太监的权利一并撤销。镇守太监在云南镇守100多年,也恶心了沐氏100多年。

明代进入中期后,随着朝廷制度的完善,云南三司官员的权利也逐渐扩大。沐氏与皇室的联系也稍微疏远了,相较之下沐氏在云南的权势已经不复当初了了。

镇守太监的裁撤并没有让沐氏重回荣耀,因为又有一批制衡官员崛起。朝廷派遣的云南巡抚、巡按御史等临时官员,也是节制全省要务的封疆大吏。甚至在一些特殊时期,直接绕过黔国公。

明英宗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云南首任巡按御史丁睿,以督察院佥都御史兼任,可谓是朝廷大员。此时的巡按御史都是临时性职务,碰到战事、要事才会设立,事毕即归。

巡按御史的设立,也是对沐氏的一次大分权行为。明宪宗成化十年,朝廷再次设立云南巡抚、巡按御史。黔国公沐昆当时年仅十六岁,兵部以沐昆年幼,剥夺了诸多沐氏在军事上的权限。

云南险远,黔国公沐岸初袭公爵,遽充总兵,恐少不更事,为群下所诱,不能拊循其众,请敕镇守、巡抚等官同心协赞以济边务,凡有公事,须就原设总府厅事会议处置,其平蛮将军印,除调兵外不得轻用,用时亦须就会议,用毕封之,以革盗用之弊。——《明宪宗实录》

首先是“管印、管马、管操练”等权力归于云南巡抚。接着又是调兵的权利。历代黔国公都配“平蛮将军印”,以前是黔国公独自掌管。到了成化时,需要调兵用印,需要同云南巡抚商议,用完即“封印”起来。美其名“以革盗用之弊”。

民事上,“凡地方事情,与巡抚都御史”协同处理。到明代后期,黔国公爵位承袭也要由云南抚、按官勘验。

明熹宗天启年间,黔国公沐启元与云南巡抚不和,相互攻讦,沐启元恼羞成怒炮轰巡抚衙门。其母为了避免被沐启元拖累这日薄西山的家族,狠心毒死了沐启元向朝廷谢罪。

可见,明后期的沐氏已经完全受制于云南巡抚,受制于朝廷。朝廷的制衡策略也是相当有效的。

黔国公府

5、结语:

明初的沐氏称为“云南王”并不过分,军政要务集于一人之手。随着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明代中后期沐氏的权势逐渐削弱,已经与寻常勋戚无异。

皇帝面对犯罪的黔国公,也不像明代前期一样处处宽宥。隆庆时黔国公沐朝弼犯罪被械至京城受审,削爵软禁。黔国公“世子”沐睿,打败仗被下狱论死,死于狱中。这在明初都是不敢想象的,连明成祖都无法做到,都要小心斟酌。

当然这也不能代表沐氏在云南毫无权利,朝廷不管是镇守太监,还是云南巡抚都是“流官”,经常有迁、调行为。而沐氏则不同,从明初便由沐氏子孙镇守云南,多达二百多年。沐氏的威望也不是这些“流官”能比的。

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在南明时跟随永历帝流亡缅甸,如果不是依靠沐天波的黔国公的身份,恐怕永历帝连缅甸都进不去。也足见沐氏在云南及周边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