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皇帝”朱元璋的世界:困死万民也困死自己

1

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富有天下的皇帝?这个转变像极了天方夜谭,可就发生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

在六百多年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世代赤贫的老朱家会出一位天子。那个时代,底层百姓普遍挣扎在半饥半饱之间,朱家就是一户典型。世世代代朱家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往上最多只能追溯到五辈——第一辈叫朱仲八,生三个儿子,分别叫六二、十一、百六;百六生了两个儿子,叫四五、四九;四九的四个儿子,分别是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初一,也有两个儿子,叫五一、五四,而五四的其中一个儿子叫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可以说,几代人的名字都是数字,起得格外敷衍、潦草,但这就是终生赤贫之家的常态,饭都吃不饱,还管什么名字?江淮大地辽阔,却实在没有养活这一家卑贱草民的几亩田地。

二十五岁以前的朱元璋,对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他小时候也许曾像大多数赤贫小孩一样,靠着野菜汤充饥,但好歹他还有个家。后来,饥荒和瘟疫让他没了家,他便在皇觉寺里当了五十五天的小和尚。再后来,大饥荒又把他赶出了寺院,把他逼进江湖,成了一个四处流浪的乞丐。父母没了、兄弟散了,被迫离开寺院的朱元璋从此进入了无依无靠又无序的社会。

但也正是这种无序,给了朱元璋新的人生机会。

在那个时代,“良善者生不保朝暮”,他长久地混迹在江湖中,学会了偷盗和欺骗,练就一副狠毒的心肠,得以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活下来。

流浪、流浪,然后当兵,人生由此改变。在二十五岁之前,他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小民;二十五岁到二十八岁,因为当兵,人生的轨迹开始迅猛向上;从二十八岁到四十一岁的这十三年,他在波涛中越战越勇,正式走上帝王之路。

生逢乱世,朱元璋是个豪杰,他善于笼络人心、热络招揽知识分子、善于把握时机,巧妙利用天时地利,游刃有余地纵横在乱局中,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

十几年的军旅生涯,把他从一个有血肉的人磨炼成了没感情的机器,铁腕、周密而残酷。

可以说,是一万种机缘凑在一起,才造就了这个令人胆寒的布衣天子。

2

这个踩着无数尸骸走上皇位的布衣天子,骨子里还是一个农民。农民勤恳辛劳,但是他们在计算成本时从来不把自己的劳动算进去,而把体力和精力当作最不值钱的东西,朱元璋也一样。

他废黜了一文一武两个最高的官职——丞相和大都督,让天下所有的大小官员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给了他安全感,但也带来了问题:他忙不过来了。于是,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殚精竭虑地忙着打理大明王朝这个偌大的家业。

构建农民乌托邦,是他的理想,但是除了一家一姓的私利以外,他似乎又对任何东西都没有真正的信仰。

他重视亲情,给了皇族史上最厚的俸禄,规定他的亲属和后代不必工作,只需要世世代代安享富贵即可。被封为亲王的皇子,每年的俸禄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另外还有各种赏赐可拿。他格外信任自己的儿子,让儿子们分别驻守在天下要地,规定遇到战事,元老将士也要听藩王们的节制。太子朱标仁柔,朱元璋就杀掉自己不放心的将军,给朱标一个安稳的江山;后来朱标意外去世,朱元璋又杀掉更多的老臣,以此确保大明江山的安全。不仅如此,他还给后世子孙制定了从皇帝到亲王的行为准则:皇帝无事不准出皇城,亲王没有特许只能生活在王府里,亲王之间终生不得见面……

他给了历代最厚的皇族俸禄,却又定了历代最薄的官俸。大明官员在他眼中只不过是皇族的高级奴隶,对劳苦功高的大臣也是说打就打、说杀就杀,动辄“廷杖”伺候,没有最起码的尊重。更神奇的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甚至异想天开,与底层农民联合起来,发动百姓诬告陷害、制造冤案,一起对付社会中层的地主和官僚,于是全国的大地主几乎被消灭,官员成了帝国最倒霉的职业。

怎么个倒霉法呢?他给官吏制定了奇低的俸禄,使官员们无法靠着正常俸禄过舒适的生活,低级官员更是连养家糊口都难,此外还取消了官员的许多特权;他制定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酷的惩治贪污的法令,一开始贪污六十两要被剥皮实草,后来只要贪污就得处死,哪怕赃物只是一件衣服、一双袜子、几本书;他还用繁琐的规定限制官员的自由,比如禁止官员下乡,因为在他看来下乡的官员只会鱼肉百姓,就这样把官员都困在了官府里。

至于百姓,则是被朱元璋困在了土地上。他爱护百姓,有效解决了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尤其关怀农民,收的赋税极低。他从一个曾经赤贫农民的视角出发,认定幸福就是吃饱穿暖,最多就是吃肉穿绸,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好房子下坐着,关着俸米吃着”,不用干活。除此之外,他想象不到人还应该有别的什么需求,自由?不需要的。于是,他规定了全国百姓如何穿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礼、各级别的居住面积,甚至严格要求妇女的发型!他限制百姓玩乐看戏、插手百姓如何分家,等等。

在他看来,天下是皇帝的,那么生活在这个天下的百姓也都是由皇帝养活的,他可以随意管理、惩治百姓但是百姓要永远对皇帝感恩戴德,不能有叛逆之心。他对那些不听话的百姓是残忍的,曾有人作画讽刺马皇后是大脚,朱元璋查不到罪魁祸首,就把一条街上的居民都杀了。

他想要的是一个千秋万世的静态的帝国,扼杀每个人的创造性使之成为温顺的良民,这样他的子孙就可以安享太平,即使是最昏庸的后代也不会被推翻。为此,他延续了元朝的职业世袭制,把百姓分成民户、军户、匠户,世代传承、各司其职。并且,他建立了世界上最周密的户籍制度——黄册制度,配合土地登记制度——鱼鳞册制度,来控制百姓。他禁止百姓随意迁移,用通行证——路引来限制人们的出行,就这样,全国农民都被困在了土地上。

3

天下成了一张网,不论是亲王、官员还是百姓,都被朱元璋安置在了网的固定位置。编织这样一张大网,不符合帝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它符合皇帝一个人的利益。朱元璋把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大村庄,所有的官员都成了狱卒,而百姓是囚犯。

把古代中国放到一个农民的粗糙大手中,他会如何摆布?张宏杰老师的《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给出了一个答案。上文所提到的种种精妙的观点,大多来自这本书。书中有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乞丐皇帝”朱元璋在治理帝国时的表现,张宏杰老师是这么说的:“那些拥有强悍人格力量的统治者常常会让整个国家轻易地屈服于自己的个性、爱憎或狂想。”

确实如此,朱元璋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乞丐皇帝,他的底子是农民,但他又是一个有着强悍个性的农民,于是在他从乞丐成了皇帝之后,一切的治国举措都带有强悍农民的行事作风,也是基于此有了他的成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