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大海的针 盛唐的“改名狂魔”——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五千年华夏史上唯一一位正史承认的女皇帝,千秋功过不必细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她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改名字。

这位女皇是除了大兴文字狱的那几位满清皇帝外,最喜欢也最擅长玩文字游戏的皇帝了。

武则天不仅给自己改名字,还给别人改名字,比如情敌,恶亲还有外敌,还热衷于改官名,年号,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一、给自己改名

《新唐书·则天皇后 中宗》篇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所以武则天名字是“武珝”,这个名字远没有她造的另一个名字出名。

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则天想要登基当皇帝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面临的重重阻碍可想而知。当时百姓们对武则天称帝恐怕也是不以为然,最著名的就是骆宾王写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文章以最严苛的语言把武则天骂了个狗血喷头,并且特别指出了“牝鸡司晨 ”将导致天下大乱。所以武则天为了改变百姓们的看法,制造舆论可谓是费尽了心机。

首先就是让男宠薛怀义和东魏国寺的僧人法明杜撰了一部《大云经》,这部经书里宣称李唐王朝气数已尽,而武则天是弥勒转世下凡来拯救苍生,而净土高僧菩提流志也捧臭脚附和说“东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色云,来诣佛听,实是菩萨,故现女身。”

既然强调自己是弥勒菩萨降世,那就得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所以在称帝前夕武则天改名为武曌。这个名字有啥讲究呢?首先上面是个“明”字,下面则是“空”字,既体现了自己“日月当空,光芒万丈”就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崇高,悬挂在天空之上,同样也强调了自己乃是日月阴阳合体的佛祖转世,反正牛逼就完事儿了!

二、给别人改名

首先,对情敌。武则天是因为王皇后想分掉萧淑妃的宠爱才接回宫的,结果武则天回宫之后,深受宠爱又损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利益,围绕她们三人的争斗就出来了不少野史秘闻,最终在宫斗之中武则天是最后的胜利者,以唐高宗废王立武为结局。王皇后、萧淑妃最后被废,幽居冷宫,王、萧二人死后武则天把两人的姓分别改为“蟒”和“枭”,意为蟒蛇和猫头鹰。

其次,对政敌。武则天夺权之路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其中反对声最强烈的莫过于李唐宗室,毕竟江山是人家李氏的,而且古代男为尊,女为卑,武则天当皇帝,公然驾凌在全天下的男性之上,很多人就不接受了,说她牝鸡司晨。为此,武则天的对策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杀!武则天当政时期,唐高祖、唐太宗的后代几乎被杀光。

不仅如此,武则天在杀掉这批王爷王子后,还给他们都改了丑恶的姓氏,比如越王李贞、李冲父子,死后被削籍,改姓为“虺”。“虺”是一种长相丑陋的龙,也有的说是蜥蜴。

契丹部落在唐太宗时期归附大唐,首领契丹可汗李尽忠和妻兄孙万荣不堪忍受营州都督赵文翙的欺凌,遂起兵造反,接连几次大败武则天派去的草包将军们。武则天又气又无奈,只能再次祭出“精神胜利法”,把孙万荣、李尽忠二人的名字改为“孙万斩”、“李尽灭”,令人喷饭!在灭你之前先恶心你一把,也许这就是得罪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的下场。

最终,还是靠后突厥可汗默啜收拾局势,才摆平了这两位。默啜摆平了孙、李二人,于是向武则天求亲,要求娶公主,被拒绝后,愤然起兵南侵,攻取河北很多州县。武则天再一次又气又无奈,把默啜的名字改为“斩啜”。由于之前默啜的哥哥骨笃禄也曾经侵犯过中原,也被武则天改名为“不笃禄”

这种做法当然解决不了啥问题,不过只是武则天的精神胜利法而已,通过精神层面打击敌人达到满足的效果,给人的感觉实在是不好,这也就难怪玩文字游戏的雍正(给弟弟老八和老九改名)和武则天在后世的评价都不高了。

对亲人。只要是反对她的人,武则天都无差别的秉持“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原则。她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爽、武元庆,还有三位堂兄武怀亮、武惟良、武怀运,这五位跟武则天的关系很不好,甚至说很糟。

武则天当上了皇后,很想改善同哥哥们的关系,于是照例给他们大官做。不过这几位也太不识抬举,自认为凭老爹或叔叔武士彟的功劳,也可以坐上这个位置,所以经常甩老妹的面子,而且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前,武元爽武元庆对她和母亲杨氏都很不好。武则天最后忍无可忍,除武怀亮这个短命鬼之外,武元爽、武元庆哥俩被流放到越南而死,武惟良、武怀运被杀,死后改“武”姓为“蝮”,意思是蝮蛇。

“武则天为皇后,惟良为卫尉少卿,后为韩国夫人所陷,出任始州刺史。时韩国夫人女贺兰氏在宫中,颇承恩宠,武则天意欲除之,因使惟良、怀运等人献食,则天密令人以毒药贮贺兰氏食中,贺兰氏食之,暴卒,归罪于惟良、怀运,乃诛之。氏曰‘蝮’”、“丁未,杀司卫少卿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怀运,仍改姓蝮氏。”

这是啥意思呢,也就是李治老哥一开始姐妹同夫,宠幸了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韩国夫人死后,李治又宠幸了韩国夫人的女儿(后被封为魏国夫人)……话说你连人家女儿也不放过,李治你也太不要脸了!

魏国夫人年轻貌美,所以李治非常宠幸她,可能是年少轻狂,小姑娘对武则天这个姨母颇为不尊敬。于是武则天就在武惟良、武怀运进贡的食物中下了毒,魏国夫人食用之后马上被毒死,武则天不但趁此机会除去了年轻美貌的劲敌,同时也把自己非常讨厌的两个堂哥给坑了,于是武惟良、武怀运这哥俩命没了不说,就连姓也被改成了蝮,实在是惨!

不过虽然武则天改了他们的名字,但是在她下台后,所有被她改名改姓的人,都被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改回。

三、改皇帝皇后的称谓

武则天在当上皇后以后,也许是感觉“皇后”这个称号太过平淡,于是她改称“天后”,唐高宗改称“天皇”,合称“二圣”,做了皇太后又改称为“圣母神皇”。话说如果“天皇”的称谓一直延续下去,那当时作为中国附属国的日本,天皇是不是得改名国王呢?

四、改官职名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史上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行政系统,三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则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到了武则天的时候三省分别被改为凤阁、文昌阁和鸾台,六部则被改为天、地、春、夏、秋、冬。三省六部改名之后虽然不如以前见名知意,但倒是好听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武皇的女人心发作。

五、改年号

一般来说也没硬性规定皇帝一辈子就只使用一个年号,要遇到什么吉祥如意的大事可以选择更改(比如说汉武帝曾经抓住一只独角兽白麟,为了纪念这件喜事汉武帝将年号改名为“元狩”),也可以像明清皇帝一样一辈子就用一个年号。比如李渊的“武德”,李世民的“贞观”。但武则天又是个什么臭毛病?改年号改得比翻书还快,她在位十五年,足足改了十七个年号……什么光宅、垂拱、天授、如意、延载、证圣、圣历、神功、久视、神功、神龙等等不一而足,算上临朝称制改元三十二次之多,估计百姓们都记不住。其中有像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这些有些奇怪的四字年号。

六、改谥号

武则天喜欢给自己加长谥号(她的谥号乃是“则天大圣皇帝”,反正听起来就觉得特牛逼),这算是打破了以前的惯例,武周之前只要短小精悍的一个字就能形容君主的一生(就比如说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等等,一听这个谥号就知道君主是啥尿性),但就是从武则天开始开创了叠加谀词给自己定谥号的臭毛病,于是从此以后君主们的谥号都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而谥号则从客观评价变成了一味的赞美,而且字越多就赞美得越厉害。那古人可不就翻着倍地往上加啊,于是从唐朝开始谥号长得就要了命了,比如说唐玄宗就把高祖李渊的谥号改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的谥号改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而明朝皇帝死后的谥号定为十六个字,清朝皇帝再接再厉增加到了二十二个字,比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就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这一通念下来估计我的嘴巴都要抽筋。

当然,武则天改过的最厉害的名字,莫过于将鼎盛时期的“唐”改为“周”,行武周代唐之事,所以无论她在青史中的评价如何,后人在研究唐史时,她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