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天才建筑师的幸与不幸
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别号古愚,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人。这位以设计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碑、广州中山纪念堂而闻名于世却又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建筑设计师,最为人所瞩目的是其在建筑设计上的卓越才华,以及其在4年里中的呕心沥血,为两大民国杰出建筑甚至奉献了生命。
关于吕彦直
1
吕彦直, 字仲宜,又字古愚,安徽滁县人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天津。幼年喜爱绘画,8岁丧父,翌年随其姊侨居巴黎,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数年后回国,进北京五城学堂求学。曾受教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学习祖国灿烂文化和西方科学知识。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读书。
1913年毕业,以庚款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接受西方学院派教育,5年后毕业。
毕业前后,曾作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同时描绘整理了北京故宫大量建筑图案。
1921年回国,途中曾转道欧洲,考察西洋建筑。回国后寓居上海,先在过养默、黄锡霖开设的东南建筑公司供职,从事建筑设计,以设计花园洋房为主,较有名的为上海香港路4号的银行公会大楼。后与人合资经营真裕建筑公司,不久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是中国早期由中国建筑师开办的事务所之一。
1924年,他与首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庄俊、范文照、张光忻、巫振英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建筑界第一个学术团体,旨在发展壮大建筑师队伍,开展学术研究。经数年筹备,至1927年冬始成立“中国建筑师公会”,1931年改名中国建筑师学会。
2
1925年5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向海内外建筑师和美术家悬奖征求陵墓建筑设计图案。9月,他以简朴、庄重的钟形图案(指陵园总体),在40多种设计方案评选中,一逾群雄,荣获首奖。不久受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之聘,担任陵墓建筑师,监理陵墓工程。
1927年5月,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在28份中外建筑师应征设计方案中,再夺魁首,从此蜚声海内外。
在中山陵主体工程施工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跋涉于沪宁之间,并长期住宿山上,督促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选料、监工一丝不苟。终因积劳成疾。
生命的最后
1928年初,吕彦直被确诊患有肝癌。面对绝症加身,吕彦直从容不迫。他一方面先把噩耗告诉远在北京的未婚妻,请未婚妻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己。另一面便全情投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规划设计草案的研究与拟定工作之中。
1928年的多数时间,吕彦直都是在上海的虹桥疗养院里度过的。这年6月5日,吕彦直给正在南京政府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光宇兄”去了一封长信,阐述自己对规划和建设首都南京的意见;表达了自己的建筑思想。吕彦直告诉他,早在一年前,自己就开始酝酿并“私拟”南京市的城市建设规划了。这封长信寄出一个月之后,吕彦直终于完成了自己“私拟”的、经一年多的酝酿和推敲出的心血之作《规划首都都市区图案大纲草案》。他把自己的智慧与剩余的精力、生命,全部凝结在了这部著作之中。
1929年春节前,经过一年多的医治,病情不见好转的吕彦直,回到了上海古拨路55号自己的寓所静养。期间,他写下遗嘱,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请黄檀甫等同仁务必按照原计划完成中山陵余下的工程;开展好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工程,一定要把这两大孙中山纪念建筑建设好。还特别嘱咐黄檀甫要保存好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图纸以及自己的图书资料,以备后人使用。
1929年1月15日,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吕彦直委派黄檀甫作全权代表,出席典礼。自己则病卧上海寓所,遥祝这个编号为“2502”的孙中山纪念建筑一切顺利!
1929年3月18日凌晨,吕彦直停止了呼吸。
同年6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向中国发布第472号褒扬令,全文为:
“总理葬事筹备处建筑师吕彦直,学事优良,勇于任事,此次筹建总理陵墓,计画图样,昕夕勤劳,适届工程甫竣之时,遽尔病逝,眷念劳勚,惋惜殊深,应予褒扬,并给营葬费二千元,以示优遇。此令”
3
吕彦直的建筑思想
一个建筑事务所几乎同时承担起国家的两大纪念性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监理等任务,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南京中山陵是“民国以来第一次有价值之纪念建筑物”,按照吕彦直的观点,“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
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和建造,完全体现了吕彦直的这一重要的建筑思想——使用西方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去构造纯中国样式的建筑。陵门、碑亭、祭堂,台阶的毛坯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筑,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屋面、牌匾、斗拱、梁柱这些“木构件”,也是用钢筋混凝土塑造的;陵门和祭堂上的“木质”隔扇门,是用紫铜铸造的 。
妙就妙在所有的西方建筑技术、现代建筑材料,到了吕彦直手上,都被造化成为纯中国式的,让人看不出破绽来。
在南京东郊的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中山陵依山而建,墓道和392级石台阶,把石牌坊、陵门、碑亭、广场、华表、祭堂、陵寝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联在了同一条轴线上。四面苍松翠柏环抱,八方云霞紫气聚来。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园就像一口安放在中华大地上的巨大警钟,庄严肃穆,气度非凡。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既是一座纯中国式的陵墓,又区别于以往所有中国的封建帝王陵墓。从颜色上看,他用孙中山手创共和的国旗蓝色为主色,以蓝色的琉璃瓦顶,取代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从使用功能上看,他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取代了以往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宽阔的广场,宽阔的墓道,宽阔的台阶,全部都是为适应大型公共祭奠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
中山陵那庄严肃穆的仪态,和那恢弘的气度,使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都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吕彦直的另一杰作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大型公共会堂的开山之作。她那中国宝塔式的雄姿,一直是广州市的地标。
南京中山陵
建造中的广州中山纪念堂
吕彦直与严二小姐的爱情
1911年,清华学堂初设。17岁的吕彦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严复的二女儿严璆(生于1901年,比吕彦直小7岁)羡慕不已,写信给严复,强烈请求到北京读书,思想开明的严复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两人的正式来往,应该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吕彦直留美后,两人也一直保持书信来往。而何时举行的订婚仪式,没有相关的年月记载,从年龄方面猜测,应该是吕彦直回国之后的事情了。此后吕彦直专心致力于创业,严璆还在读大学,一直未能完婚。1925年后吕彦直相继接手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建造工程,由于工作太忙,压力过大,婚期一拖再拖。
1928年初,吕彦直被确诊患有肝癌。面对绝症加身,吕彦直一方面将噩耗告知远在北京的严璆,请她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己;另一方面全情投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规划设计草案的研究与拟定工作之中。
1929年3月18日凌晨,吕彦直病逝。远在北京的严璆得知吕彦直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久,28岁的严璆在北京西郊出家,削发为尼,法名秋妙。1950至1951年间,秋妙经香港辗转去了台湾,终生未嫁,香消海峡彼岸。
从吕、严二人的儿女悲情来看,吕彦直应该是个注重事业而不大解风情之人,虽英年早逝终生未娶,却得严璆一生相许,其在感情生活上是再也幸运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