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日本人的东亚旅游热

  百年前日本人的东亚旅游热:一种胜利者的俯视心态

日本人对海外的憧憬,尤其是对西方的憧憬,在前近代也非常强烈。当时,日本甚至发明了意味着“前往西洋”的单词“洋行”。从幕府时代末期开始掀起的西方旅行之风,很好地体现了日本人对西洋的“憧憬之心”。

可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尽管可以从内心憧憬西方,但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以及经济条件所限,旅行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于是,到朝鲜和中国旅行,便成为满足日本人海外旅行的替代品。当时,日本人把朝鲜和中国称为“东亚旅行圈”。直到19世纪末,相较于西洋旅行圈,东亚旅行圈仍然是比较落后的状态。但在俄日战争以后,从1906年开始,东亚旅行开始形成潮流。

那么,到中国或朝鲜旅行,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形成社会风潮呢?

在其原因当中,我们不能忽视日本在俄日战争中获胜的历史背景。1905年9月,由于日本获得了俄日战争的胜利,便从俄罗斯手中拿到了大清“满洲南端和关东州的租界权”,以及“东清铁路大连至长春段的权益”。于是,日本政府作为这一地区保护国,开放了国民到这里(包括朝鲜)旅行的限制。

还有一个原因是,从1906年开始,随着朝鲜和满洲铁路的开通,日本人经营的旅馆业逐渐多了起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1906年“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建立,铁路沿线区域便与日本人观光的基础设施一起日益得到完善。

“走啊走啊,与其到海上,不如到仁川港、大连港。让我们到还没去过的地方去看一看。看啊看啊,与其去山上,还不如到满洲、韩半岛。让我们到还没见过的山峰看一看。”这是日本诗人汤浅于1906年6月22日发表于《东亚新闻》上的《满韩迅游歌》的部分章节。

这一年,日本《朝日新闻》率先企划了“日清、日俄战绩参观团体旅行”。于是,日本大众第一次踏上了到朝鲜、中国旅游的行程。7月25日,他们坐上游轮离开横滨港,到达满洲。第一批到中国观光的日本游客,开始游览旅顺、奉天战场,考察抚顺煤矿,随后尽情游览满洲的辽阔土地。

满洲、朝鲜旅游的大门这样打开以后,很快就在日本形成了风潮。以掌握和学习当时满洲、朝鲜的产业、地理、国土、历史、交通、民俗、动植物标本等为目的,中朝观光表现出史无前例的繁荣趋势。

从1909年9月3日开始,历时近一个月(到30日止)的“满韩观光团”,通过对满洲和朝鲜的旅行考察,于次年发展为发行《满韩观光团志》的旅行刊物。

根据当时这本杂志记载的内容判断,当时的日本人无论到达满洲和朝鲜的哪个地区,都受到了国宾级的款待。文章说,他们也跟当地人展开直接对话和交流。观光团在仁川,寻访浅间号战舰被击沉的地方,并参拜附近的“神社”。而在平壤,则参拜了俄日战争战亡者陵墓。

日本实业家和民间人士对满洲、朝鲜的观光,在参观俄日战争遗址的同时,开展官民协作,在这些地区开拓殖民地,提升了日本人在清日甲午战争和俄日战争中获得胜利的民族自尊心。这也是日本政府为了鼓吹将中国和朝鲜等被他们视为落后国家变成殖民地,所进行的一种政治宣传。

1910年,吞并韩国以后,到朝鲜半岛旅行的日本人急剧增加。从此开始,大量日本人开始出入满洲,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其中,著名日本文化人是有组织地前往中国和朝鲜旅行的。这一点也值得一记。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便是在“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邀请下,游览满洲,并写下闻名的《满韩四处》的。这是为了借助这些著名文化人之笔,宣传“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此后,志贺直哉、林芙美子等著名作家,也在“满洲”大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当时,学生们是出于“修学旅行”目的,前往朝鲜和满洲旅行的。这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远足”是借鉴军人的“行军”形式而展开的一项活动。早在1884年7月,就出现了“学生的远足”。迄今为止,日本学生在临近毕业之际,都会举行修学旅行、远足等活动。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延续了百年的传统。

1906年7月,日本文务省和陆军省共同主办了“全国中学联合满洲行”活动。其目的不外乎寻访俄日战争遗迹。这是为了“培养将来从事国民教育事业的人才、未来的教师,并向他们宣传战胜国的自尊心,以及使他们亲身体验日本帝国领土的广阔”。

进入1920年代以后,赴朝鲜观光人数大幅增加。根据1920年7月出版的《朝鲜》记载,在这年5月一个月间,乘坐火车旅行的观光客总人数约为21408名,其中,学生人数占了16900名。

当时,满洲和朝鲜之所以吸引了日本观光客的目光,是因为在这些地区可以看到在日本岛国无法看到的、广阔的地平线和自然景观。当时日本人所写的满洲纪行文章,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透过车窗看到的满洲平原”之类的描写。辽阳、吉林也好,旅顺也好,但从日本人当时留下的纪行文章中可以看出,最吸引日本人的旅游目的地乃是大连、奉天、长春、哈尔滨四地。因为在这些城市,到处都弥漫着欧亚双重文化的气息。这才是日本人将其视为旅游首选目的地的根源所在。

在1930年代,满洲铁路设施的完善,使世界最高速列车“亚洲”号特别快车得以奔驰在满洲大地。在市区,则有市内公共汽车在穿梭。由此可见,当时日本人的“满洲”旅行已经达到高峰。尤其是在1932年,在 “满洲国”的建立和战时体制之下,日本军靴发出的声音随之提高。而日本人的满洲旅行热情也随之空前高涨。

从1936年开始,随着广田内阁“满州移民”政策的确立,有多达32万日本人定居在以北满为中心的地区。到了1945年,有155万日本人(军人和百姓)居住在满洲。

由此可见,今天日本人的中国东北旅行和韩国旅行,是从百年前“东亚旅行圈”的确定而开始的。从日本人至今尚未降温的旅行热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日本人对“异文化”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