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戎族之谜

作者:了然斋主甯波   来源:赤峰记忆

大约距今3500年左右,赤峰地区曾活跃着中国北方最早发育起来的一支半农半耕的民族——山戎!

山戎之谜

在《钦定热河志》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戎菽又名胡豆,种出山戎,北土甚多,百谷之中最为先熟。”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食用的大豆,最早是由山戎人种植出来的,然后才引种中原,广泛种植。据说,山戎人除了培育出最早的大豆品种而外,冬葱,即大葱,也是培自于这一族群之手。

在古中国,中原人称山戎为无终氏,被认为起于燕北,因其在春秋时期为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北戎,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关于“山戎”的来历,有人认为是因这个民族主要生活在山地而得名;还是一种说法是,“山戎”的读音应为[Saruul],是光明的意思,也有“月亮”之义,是上古蒙古人的一支。在《史记·五帝本纪》云:尧之时,北方有山戎、发、息慎。《史记·匈奴列传》又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避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逸周书·王会篇》中也提到周初北方有山戎。这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于中国北方。据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记载:春秋时期,中国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南蛮、北狄、东夷、西戎。戎族是少数民族的一支,不仅人口数量大,而且居住地区广,并逐渐从西方迁至东方和北方。戎族分支颇多,有大戎、小戎、陆洋之戎、九州之戎、骊戎、犬戎、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姜戎、茅戎、北戎(又称山戎)无终等名称。山戎,即为戎族的一支,也即是由西方迁往北方居住的戎族。

从这些史料上可以看出,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山戎人伴随游牧,逐渐开始了农耕。其实,《钦定热河志》中的那句话还可见于《管子·内言》:“山戎有冬葱,戎菽,今伐之,故其物布天下。”齐桓公从山戎人那里掠夺到冬葱、戎菽,带到了齐国种植。据考证,山戎人还发明使用了火锅。山戎人经常用冬葱、戎菽、动物皮革和邻国做交易,经济实力很强,已形成古代“市场经济”的雏形。

灭周尚武好争斗

从夏代至金,山戎这个民族大约存在了三千多年,在我国的民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生活习俗不但对包括赤峰在内的塞外地区影响深刻,对中原大地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山戎人“以射禽兽猎物为食,其猎皮为衣,人习战以侵伐”,形象高大,生性剽悍,好斗,民族分支多,在历史上号称“百有余戎”,其鼎盛时期约在西周至春秋早期。

历史有载,西周曾与对戎有过多次战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一时期:昏庸无度的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居然点燃了为防御戎而修建的20余座烽火台。各地诸侯看见狼烟四起,便匆匆赶来救援。褒姒看到慌忙赶来的众诸侯,不禁失笑。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被废皇后的父亲申侯与犬戎联合,攻打周幽王。这时,烽火再起已无人前来救援了。于是,犬戎杀掉了周幽王,虏走褒姒,周室被迫东迁。

犬戎,又叫猃狁,曾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据史料记载,犬戎族极为野蛮凶悍,其母族即古羌族,以犬为图腾。另据《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记载:在唐朝初年有“白简、白狗羌并遣使入贡”,“以白狗等羌地置维、恭二州”。实际上,从民族归类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

周幽王被犬戎族攻杀,褒姒被掳,象征华夏最高权力和地位的“九鼎”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到此,强盛了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犬戎成为了当时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犬戎”的“犬”字虽带有汉族特点的强烈的侮辱性,但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之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据说,犬戎族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另据《后汉书》记载,至汉朝,在原来犬戎活动范围内曾出现一个人口众多的西戎白狼国。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自愿归属东汉。白狼王还命人作诗三首,合称《白狼歌》,献给东汉皇帝。因此,白狼国就是犬戎国的变种,白狼王则是犬戎的后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并以白狼为图腾的部族。白狼国的存在,也可以证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在我国的北方,对山戎民族的文化、民族风俗遗址、墓葬进行过研究考证。结果发现,山戎这个民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不但吸收了先进的经济、文化,而且还学会了先进的铸造工艺,生产出了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产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山戎民族的艺术创作,主要是以大自然中现实存在的物体为母体,通过艺术化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由于受居住地区形态的影响,山戎民族多以蛇、蛙、鸟、马、虎、狼、鹿等动物作为其创作题材,而以圆、方、长条为其装饰内容的主要造型。比如,在滦平营房村山戎遗址中曾出土过一件春秋、战国之际的蛙面石人雕像。这个石人呈现蹲坐姿势,蛙首人身,双目圆瞪外凸,嘴大宽阔呈半椭圆曲线形。头后部有一高出的平板扁形,刻放射线纹,形似羽冠状。身部裸体,宽肩束腰,双手掌抚下颌,手蹼贴于面部;大腿发达,两脚相对。蛙,是山戎民族的崇拜神。此外,虎的凶猛、狼的狡诈、鹿的温顺也都在山戎民族的艺术遗存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北京军都山、丰宁五道沟、宣化小白阳等地的山戎虎造型的风格大同小异。其虎为低首、凹腰、翘尻、垂尾;虎身圆肥,四肢健壮有力,整个形态似扑捉猎物的悄悄匍匐状。

从山戎人的墓地中出土的陶器来看,已自成系统,不仅与中原地区和燕文化的陶器群面貌迥然不同,而且与东北辽西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东胡文化的陶器群面貌也差异明显。山戎的陶器多为手制,器形不大规整,制作粗糙,火候低而不均,陶质疏松,显示出技术的落后。而山戎的青铜容器则明显地表现出两种文化因素,一种是体现了山戎文化土著特色的器物,如铸工粗糙的双耳青铜复和兽头环耳三足杯;另一种是体现燕国和中原文化因素的器物,如云纹铜盘等。这说明,彼时的山戎已经进入到了青铜时代,过着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生活。现已发掘的山戎墓群为土坑墓、石板墓、土坑竖穴墓、石盖土坑墓。石板墓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底部用石板铺成,顶部用石板盖盖上,长方形。石盖土坑墓以红色石块为棺墓顶,有墓棺。这些墓的墓主均为单人仰身直肢,双臂自然放在躯身两侧,多数为单人葬,有覆面风俗。在这些葬墓中发现殉葬品有:牛、狗、马,形象逼真,和现代牲畜骨格无大异样。随葬物品有陶器制品,质地粗糙,颜色不清,不均,以红色、黑色为主。有铁制品短剑匕首,动物图案,镶嵌玉石,铁刀或刀形呈弧型,刀尖向上翘,短手柄。饰物有人面饰、铃形饰、飞禽动物等。劳动工具有斧子、锛、铲、坠等。男性随葬品有兵器、工具。女性随葬品有铜锥和骨针、项链、耳环等。

在潮河源村的一座山戎人古墓中,发现过一个小玉人饰件。此玉人高6厘米多,为男性,身穿长袍,头戴双羊角形帽子,长袍上刻有圆形近似火球及太阳的图案,在其周围同时刻有代表火焰的符号。据说,这个小玉人是3000年前的山戎祖先神,袍服上的图案和羊角形帽子的特点,都应是山戎人的太阳崇拜的图案。

侵齐略燕古奚人

周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西周亡。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其后,戎对北方的秦、齐、鲁、燕时常侵扰。

山戎部族在春秋时期非常强大,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曾建立了孤竹、会支、屠何、无终诸国,不断南下侵扰中原,与鄂、齐、燕、晋等中原诸国,屡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山戎痛燕”等事的背景。自然,中原诸国也不断攻伐山戎。

《史记·匈奴传》中记载,“是后(指平王东迁)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斄公与战于齐郊。”公元前663年,齐桓公亲率大军来到燕国,山戎已退回北方。齐国和燕国的军队遂联合起来进行追击,一直打到山戎国,大败山戎。山戎王密卢逃到孤竹国,即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齐桓公和管仲决定再去征讨孤竹国。到了孤竹国附近,只见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带着密卢的头颅来请降,齐桓公相信了黄花,并让他作向导带领齐国大军去追赶孤竹国大王答里呵。这天傍晚,当齐国大队人马来到黄沙飞舞的“旱海”沙漠时,大将黄花早已不见踪影。齐桓公这才知道自己中了“诱敌深入”之计。管仲足智多谋,挑选出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最后,大队人马在这几匹老马的带领下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便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

山戎族的存在,在夏、周时期都有文字记载,而在商代却是一个空白,这也是一个谜。一个民族的上下阶段都见于文献,中段消失是不可能的,很可能是被其他名称所代替了。孙淼《夏商史稿》书中谈到,在商代曾有一个奚族,居于东北地区,与商朝有过往来,并向商贡过白马和牛。甲骨文有“奚奴”之称,是因该族被俘为奴而得名的。孙淼认为商代之奚与后世南北朝和唐代之奚是同一民族的延续。

王玲在《辽代奚族考略》一文中,认为唐、五代、辽时之奚,地处在燕山之北及今内蒙古的东南部。而唐代有东西两部奚,东部奚是在今河北承德和内蒙古赤峰的南部,西部奚是在今张家口及北京延庆地区。历史上,山戎活动的地区恰恰与王玲所讲奚族活动的区域相一致,这种巧合应该说不是偶然的,为追溯山戎族在商代的情况提供了线索。另外,山戎与奚在生活习俗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山戎很早就会制车,奚人也精于制车。在唐时,双方作战,唐一次就获得奚人二百辆车。在经济形态上,山戎与奚也相同,均为混合型经济形态。这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相同的地理环境所致。燕山南北及军都山以西,多属低山丘陵地区,这些地方有山、有水、有盆地,自然环境好。森林深处可以狩猎,山林又可以采集,山间盆地水美草肥,可以放牧,沿河地带土地湿润,可种植易种易收的农作物。据此,有专家认为,山戎在夏代已存在,商代称奚,周时又恢复山戎之名。

到了战国末期,因为经常遭到使用铁制兵器的燕、齐等国的讨伐,使得以青铜短剑为武器而扬威一时的山戎族,失去了以往的强大,以至不能独立。溃散后的山戎族,一部分窜向蒙古草原,一部分与相邻的东胡相联合,在历史上再次失去了山戎之称。

从春秋鲁隐公元年到僖公三十三年,共86年,戎伐曹、伐郑、伐齐各一次,伐周二次,齐伐戎三次,鲁伐戎一次。晋文公以后,晋国霸权稳固,戎开始被消灭,到春秋末期被灭掉。战国初期,山戎日益衰落,后被并入日益强大的东胡。公元前476年,东胡被燕将秦开所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