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世纪罗马军团武备演变
来源: 震旦纪年
希腊化时代
—6.BC—4.BC
古罗马军队的起源大约是在6BC。当时瑟维尔斯 图利尔斯(Servius Tullius)把阿特如斯肯(Etruscans) ,罗马人(Romans)还有拉丁人(Latins)的联邦进行统一规划。其中军队种类不再根据部落来编制。而是根据财产多寡来进行编制,有参军资格的公 民被分为五等,第 5 等级之下是贫穷者和无产者(capite censi) , “即按人头登记的人,他们没有财产,因此也没有资格服兵役。”他们主要以武器制造者、铁匠、号兵等身份为罗马战事提供军事服务。
而这五等公民具体为:
一等公民(财产在1万德拉里以上):提供 80 个百人队。需要自备武器装备
装 备:他们被装备成希腊式样的长矛圆盾重装步兵 (hoplites)他们的防护装备为铜质头盔,肌肉胸铠和护腿。9尺长矛以及直径1米重5到6KG的大圆盾,希腊式的Kopis短剑是作为在长矛折断后 的替代兵器。当然希腊和拉丁的其他种类头盔也有使用。(“肌肉”式的胸铠大概是罗马军队中寿命最长的护具了)形象如下:
希腊圆盾(Argive shield)的内侧,这种希腊圆盾由于面料的不同(皮革或者黄铜)通常重量在5kg到6kg之间,直径1米,在形成密集方阵时,盾牌内侧的边缘可以用来被搁置在肩膀上。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前臂上的负担。
希腊Kopis 短剑是前6世纪至3世纪地中海地区一种比较流行的短兵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它来自西班牙,但在意大利发现过更早的。
二等公民(财产在7500德拉里以上):提供20个百人队
和第一等装备的差不多,唯一不同是他们没有胸铠,使用拉丁长盾而不是希腊圆盾。
三等公民(财产在5000德拉里以上):提供20个百人队
其装备除了没有护腿之外和二等士兵一样。
(拉丁长盾的形象头盔形制和标枪造型与数量应该是出自于此)
四等公民(财产在2500德拉里以上):提供20个百人队
没有护具,但装备拉丁长盾和长矛。
这是最直观的前四等士兵,从左至右是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五等公民(财产在1100德拉里以上):提供30个百人队
被装备成轻装的投石兵
军团并不只是步兵,还包括骑兵,这些骑兵是来自富有家族的18个骑兵方队:
具体编制和形象等内容目前还欠缺准确资料,而装备根据波利乌斯的描述:
关于武器和盾牌,则有如下描述:
整体形象可以看出,属于希腊风格,持圆盾和尾部没有刺细长且柔软的长枪作战,不着甲,不过没提到是否有头盔
大致形象可以从以下浮雕的拓印中看出,有科林斯式头盔,圆盾:
在各等级所提供的士兵中,46 岁以上的年长士兵被分配去防卫可能针对罗马城的进攻,其余年轻士兵则组成野战军,奔赴战场。
军团人数:
根据文献记载,在罗慕路斯时代,每个军团包括 3000 名步兵和 300 名骑兵。这个时期之后,随着军团组织结构的不断变化,军团的兵力也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军团兵力重要的固定变动基本上都集中在步兵。骑兵人数变化不大,在马略改革之前,基本一直保持在 300 名。不过在特殊时期偶尔也会超过 300 名。他们的作用只是“布置在两翼斟酌情形” , “多半留作预备队之用。 ”
罗马共和国早期,大致从王政倾覆到第 2 次布匿战争这一段时间,军团兵力常规下固定在 4000 或 4200 名步兵。根据狄奥尼索斯记载,在罗马人对埃魁人、伏尔西人和萨宾人的伏尔西战争(Volscian war)时,独裁官曼利阿斯·发利略(Manius Valerius)征召了 10 个军团,每个军团 4000 人。在李维对早期罗马军团的记载中,人数也不尽相同,或是 4000 人或是 4200 人。当然共和早期军团的士兵数量也并非一成不变,根据狄奥尼索斯的记载,在对维爱人的战争中,罗马军队共有 4 个军团,总计 20000 步兵和 1200 骑兵。即一个军团 5000 步兵,300 骑兵。波里比阿记载,在对高卢的战争中,一个罗马军团包括 5200 名步兵。
三线列时代
—4.BC-2.BC
三 线列时代起源于卡米卢斯改革(BC.386)改革的动因是这样的:直到前4世纪,罗马人还在延用从伊特鲁里亚人那里继承过来的军队构成以及战斗队形。虽然 效果很值得怀疑,但是至少在罗马人与其周围邻居的交战中,这些方式还是被证明是有用的。前390年,伊特鲁里亚遭高卢人入侵,因而向罗马人求援,后者派去 的小型分遣队导致了高卢人对罗马的全面进攻。在阿里亚战役中,罗马惨败给入侵的高卢人,军队全军覆没,除罗马七丘中的卡匹托尔山外,罗马几乎全部沦陷。
战后,罗马人在马尔库斯.弗里乌斯.卡米卢斯的带领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中队制也是从此时开始。
根据李维的记载,在拉丁战争期间罗马军团抛弃了之前希腊式的方阵战术和装备,其中步兵被分为五个等级,三个梯队:
第 一线的青年枪兵(Hastati):装备有近2米长的长矛(拉丁语:Hasta,该兵种由此得名),全部由青年人组成,共15个中队 (Manipulus),每队60名士兵,2名百夫长,1名充当挑夫一类工作的杂工(其他兵种的小队人员组成与之相同)。其中三分之二的士兵是重装士兵, 他们装备着罗马军团标志性的椭圆形大盾(scutum),剩余的三分之一的士兵只装备一支长枪(hasta)和一支标枪(gaesa);
第二线的壮年主力兵(Principes):由壮年士兵组成,装备较好。同样组成15个中队,位于青年兵之后。全部为重装兵。
第一列和第二列总共 30 个中队,被称为前列兵(antepilani)antepilani 这个词的意思即是指在罗马战斗阵型中位于第一列和第二列的人。
第三列则是殿后兵,同样是分为 15 个中队,但是每个中队都是前两列中队的 3 倍,即每个中队有 180 名士兵、6 名百夫长以及 3 名杂工。这种 3 倍兵力的中队内也由 3 列士兵组成。他们从前到后依次是:
Triarii,后备兵,意为第三线,经验丰富的老兵,装备最好。
Rorarii,较为贫困者组成的预备轻装部队。
Accensi,意为助手或冗员,与前两者相比不太可靠[13]。由部队中最贫困者组成,仅配备有抛石带(Sling),只用于极端情况或者用以填补前面的阵亡者留下的空缺。
而在波里比阿的记载则略有不同,这可能是李维根据不同的资料所得出的不同结论。
根据波利比阿的描述:此时的军队主体分为三条战线,即青年兵Hastati、壮年兵Principes、后备兵Triarii 并且在青年兵之前还排有一条由标枪兵velites组成的线列。而划分属于哪个线列则是根据年龄和装备进行区分,其中标枪兵velites是最年轻切财产等级最低者,而后备兵Triarii则是最资深且装备最好的公民。
军团人数:
根据波里比阿的记载,除了后备兵线列人数为600人,其余线列人数为1200人,总数为4200名步兵,并且配备300名骑兵,而特别危急的时刻步兵可以达到5000人,而军团人数的增加,只增加前三列也就是标枪兵、青年兵、壮年兵,后备兵的数量维持在600人不变。
再根据前面提到了李维、狄奥尼索斯的记载表明,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罗马军团的标准人数是4000到4200名步兵,300名骑兵,危机时刻则达到5000到5200名步兵。
而在第 2 次布匿战争后,罗马军团的步兵人数又有所变化,根据前文波里比阿记载,一个军团只有在特别危急的时刻才增至 5000 名步兵。但是在李维的记载中,这期间的军团步兵的人数却一直保持在 5000 人以上。西庇阿在非洲的两个军团甚至包括 6200 名步兵。
财 产要求:随着罗马连绵不断的对外扩展战争,小农经济纷纷破产,符合入伍资格的财产要求不断降低,在波里比阿时代,参军入伍的财产标准已经降至 400 德拉克马(drachmae),即等于 400 罗马德纳里(denarii)或 4000 阿司。如遇危机时刻,甚至将标准降至 1500 阿司。
兵 役:根据波里比阿的记载:在 46 岁前,一个骑兵的服役年限为 10 年,步兵则为 16 年 , 在特别危急的紧要关头,步兵甚至被要求服役 20 年。 但是这只是一个人被要求服役的最长年限,普通的情况之下,根据共和早期惯例,公元前 2世纪之前一个罗马公民只需服役 6 年,期满之后他即可退伍。某些人可能一次服役1年,然后必须在下一次征兵时再次服役,直到他们服完 6 年兵役。一个士兵在服役期满之后,他有作为志愿兵(evocatus)被征集的义务。evocatus 这个词即指,罗马军队里那些已服役期满,获得退伍令,但可以在执政官或将领的邀请下志愿被募集的士兵。 一些富有或声望卓著的将领在新的战役之前可能征募大量的 6 年服役期满的志愿兵。
军饷:
共和早期,为了不耽误农耕,罗马人的战争往往安排 在夏季。根据编年史家的记载,罗马在建城之后三个世纪内都没有在冬季进行过战争。然而随着战事的频繁发生和罗马的对外扩张与征服,战事常常持续到冬季甚至 影响到来年的春种。为了防止长期在外的士兵惦念农活和滋生厌战情绪,罗马开始向长期在外作战的士兵发放军饷。 这使得士兵因长期在外作战造成的土地荒芜的经济损失得到了弥补。从而稳定军心,利于国家发动长期的对外战争。在维爱战争期间,罗马政府向长期在外的士兵发 放了薪饷。高卢战争中,罗马开始固定为长期在外作战的士兵发放军饷。到波里比阿时,随着战争的频繁,士兵长年滞留疆场,军饷的发放渐渐固定化和正式化。每 个步兵的军饷为每天 2欧布尔(2 obols) , 百夫长是步兵的2倍,而骑兵是 1 德纳里。换算下来,军团步兵每年的薪资是120德拉里,百夫长为240,骑兵则为360。
战利品:
除军饷之外,连绵不断的对外征服的结果使 罗马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战利品。对于土地,罗马将这些新土地的一部分用来奖赏军队。此时的土地分配原则还比较公平,即使贵族和战功卓著的将领也与所有参战 士兵一样,领取同样数额的份地;对于战利品,罗马士兵掠夺敌人的黄金和白银是罗马国家鼓励的一种行为。但每个士兵所得到的战利品中的十分之一需要拿出来敬神。此后这一军制一直延续到BC107马略改革。
军备:
装备、形象:
波利乌斯的描述的他所在时代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全副武装的标准防护为:
盔 甲:除了标枪兵外,所有军团的士兵至少装备胸前的一块方形护心板(方形的护心镜并没有被发掘出来过。但圆形的护心镜曾在Numantia(今西班牙 Soria北)被挖掘出来过),财产在一万德拉克马的士兵会穿凯尔特人的锁子甲。胫甲则可能跟此前并无差异,因此不单独列举了。
头盔:佩戴铜铁制的蒙式头盔(波利比阿提到过那个时代的军团头盔有黑色或者是紫色羽毛的盔冠)
武器、护具:拉丁长盾scutum(弧形的可以遮挡保护全身的盾牌,弧形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盾牌侧面的防护面积,并且具有一定的弹开箭矢的能力)
西班牙短剑gladius hispanicus(详情见罗马武备录介绍)
两支标枪、后备兵还装备有一只长型刺枪(hastae)
形象如下:
左图中为装备蒙式头盔和锁子甲的富有士兵,(头盔是复原后前3世纪末2世纪初的蒙式B形头盔。头盔顶部有一个外加的插冠基座。蒙式头盔在共和国时期很盛行,它和锁子甲一样都是来自于凯尔特人,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罗马锁子甲的样式:无袖、长度到臀部大腿,肩部有加强片(此图的锁子甲样式来源于在阿尔卑斯山附近发现的高卢士兵雕像,具体见辅助军内容),右图则为装备护心甲片和蒙式头盔的士兵
而波利比阿提到青年兵已经是全副武装,壮年兵并未提到装备是什么样的应该与青年兵一样,而后备兵装备和壮年兵一样,除此之外还多一把长枪hastae(由于财产在一万德拉克马的人装备锁子甲,因此后备兵、骑兵这样显然更富有的士兵应该是普遍装备锁子甲的)。
介绍完重步兵(青年兵、壮年兵、后备兵)那么接下来介绍轻步兵velites:
标 枪兵来自于那些最年轻且财产等级最低的公民,他们的装备根据波利比阿的描述,他们佩戴刀剑(西班牙短剑gladius hispanicus)、标枪、一般的头盔以及直径三尺制作坚固的小圆盾,而且还提到有时上面披有一片狼皮或者类似之物,用来保护以及辨识这名士兵;也使得军官可以认出这个人以观察他在面对危险时是否勇敢。
根据雕刻和描述的形象,复原后他应当是这样的:
图中的小圆盾(parmae是长圆形木质盾牌,盾牌外包裹了皮革,盾牌中心的纺锤形的盾钮是根据在希腊dephi的Aemilius Paullus纪念碑上的雕塑而复制的)
以上纺锤中心的盾牌的浮雕以及各类标枪头、矛头的出土实物
最后是骑兵:
根据波利比阿的描述他们早期并不穿胸甲:
根据以上的描述,我们得知波利比阿时期的骑兵用希腊式长枪和盾牌,那么他们的头盔和胸甲是什么样的呢?虽然波利比阿并未提及,但是所幸有浮雕提供一点线索:
从 以下雕刻可以看出,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锁子甲成为罗马骑兵的主流胸甲(并且拥有肩部加厚甲片),这也侧面印证了波里比阿说的有钱士兵会装备锁子甲的描 述(因为骑兵都是富有的阶级)佩戴希腊式头盔,武器为希腊式长矛,短剑或匕首(见自后两幅图)持一面希腊式圆盾(见下图)
左右图为同一个雕刻,可见其装备为长矛、锁子甲和attic chalcidian盔
同时,罗马骑兵的还穿戴希腊beotian式头盔,如下图:
左图为穿戴锁子甲、短剑和希腊的beotian式头盔的雕刻,右图为头盔文物
大队军团时代
—1.BC-AD.2
公元前107年,马略开始进行军事改革,史称马略改革,马略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1. 军团征召不再有财产条件限制,无产者可以应征入伍,相应的,自备装备的要求被取消,国家配给标准装备。
2. 军团编制改变,百人队由60人调整为80人,大队(由6个百人队组成)制在公元前104年到102年逐渐在战术上替代中队,军团不再设立骑兵和轻步兵部队,这些兵种由辅助军提供。
3. 军饷改变:普通士兵每年工资为 120德拉里,百夫长为 240德拉里,骑兵为 360德拉里。但到50BC左右,恺撒在发动内战前,将手下士兵的工资翻了将近一翻,达到每年225德拉里。
4. 服役期仍旧沿用共和时代,但是由于战争的烈度、持续时间和频率增大,士兵经常超期服役。
编制:
军团由10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下辖6个百人队,从凯撒的记载来看,中队的编制并未消失,但是并不再作为独立的战术单位布置调动。
同 时,由于编制的改变和兵种的裁撤,军团的人数也发生了改变,根据《罗马共和至帝制初期军团研究》论文对古典文献的总结,共和晚期的军团人数应当在 5000-6000人左右(虽然大队的人数是固定的,但是军团总规模却未必是固定的,这可能是有时候一个军团包含不止10个大队,也可能是军团里包含了一 些其他军事人员)
比如: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 本来要开往东方参加米特里达梯战争但却被苏拉用于进攻罗马城的 6 个整编军团,有不少于 35000 人。由此可知,一个军团人数约为 5800 人。而根据阿庇安的记载,在马略死后苏拉进攻罗马城时,当时的执政官盖约·诺巴那斯和琉喜阿斯·西庇阿,以及前任执政官卡波征集了200个大队,每个大队 500人,也就是每个军团5000人,在米特里达梯战争中,当选执政官和指挥这次战争的将军琉喜阿斯·卢库拉斯率领着 5 个军团,共有步兵三万人,骑兵约一千六百人。可知,一个军团有步兵 6000 人,骑兵约有 300 多人。西塞罗在去西里西亚出任行省总督时,带有 2 个军团共有 12000 步兵和 260 骑兵,即每个军团 6000 名步兵。在内战中,安东尼拥有总计 28 个军团共 170000 人,即每个军团约 6100 人(包括辅助军队在内)。
在这个背景下,罗马军团的武备演变情况如下:
公元前1世纪马略改革后到共和末期,罗马军团士兵的装备情况大致如下:
头盔:蒙式头盔
护甲:有护肩加强片、长至大腿部的无袖锁子甲
武器:美因茨式和法尔乌姆式短剑;经过马略改良,两个梢钉有一个为木头,标枪杆为熟铁的标枪;拉丁长盾
大致如上图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苏拉拉开罗马内战序幕之前,我们发现盾牌上基本没有任何图案
而在罗马频频陷入内战之后年代的浮雕上,盾牌上逐渐有了各类纹饰,如图2
奥古斯都定立军制:
奥古斯都建立帝制后,将许多共和末期的情况确立下来,成为军事制度:
1.为辅助军和军团设立长期编制:在共和末期,辅助军和军团随战争需要而征召,在战争结束时,根据法律军团应当被解散,虽然常常出现军团并未被解散的情况,但是至少规定是这样,而到了奥古斯都时期,军团和辅助军成为了真正的常备军。
2. 确立兵役年限:奥古斯都明确规定,士兵需在军营内服役16 年。奥古斯都的这项规定仅仅是使和时期已生效的法令正式贯彻实施:法定的成年人被征募入伍的上限是 16 年。然而只有军队中的特权部分——近卫军的服役是 16 年,普通的军团士兵则需要服役 20 年。在满 16 年后之后,奥古斯都要求期满士兵继续一个额外的 4 年服役期,此间他们作为后备军,不需要再做军团士兵的日常任务,另行组成老兵战斗队。辅助军甚至要服役达25年。
3.进一步确立退休后获得土地或退 休金的制度,在共和末期,士兵退役获得土地是需要靠将领在元老院进行争取的,庞培就曾因为这个问题而与元老院发生过矛盾,而在奥古斯都时期,退休后给予退 休金和土地成为一项制度:士兵在退役后,可以得到一笔退役津贴,大约是每人 12000 塞斯特,这是一笔巨大的款项。为了支付这样大量的退役金, 奥古斯都在公元 6 年以他和提比略的名义为军队捐赠了 1.7 亿塞斯特,由此建立军人金库基金,并规定从当年起,财产继承税和拍卖交易税也归入军人金库。军人金库专用于支付 20 年以上军龄的老兵薪饷和退役老兵的退役津贴。但是即使这样,退役金依然常常无法完全兑现,而往往依照共和时期的习惯以土地抵偿。奥古斯都在自传中称: “在我第四次任执政官期间以及后来在马库斯·克拉苏斯和占卜者格奈乌斯·兰图卢斯任执政官期间,我把一些自治市的土地划分给了我的士兵,为此,我向各自治 市偿还了银钱,我为意大利人的地产所付出的银钱总数约为六亿塞斯特;为行省的土地付出二亿六千万塞斯特。”
4. 确立明确的薪资待遇:据塔西陀的《编年史》记载,AD14年奥古斯都刚死,驻扎在匈牙利的三个军团就发生兵变。兵变首领在煽动演说中提到,军团士兵每天收 入不到3分之2个德拉里,近卫军不用面对危险,舒舒服服地呆在罗马,每天却能拿2个德拉里。也就是说,军团士兵每三天的收入为2德拉里,近卫军每天的收入 为2德拉里,军团士兵的年收入为243德拉里,近卫军的年收入则为730德拉里,到1世纪末,图密善将士兵工资涨到300德拉里;过了100多年,塞维鲁 将工资涨到450德拉里;此后仅过了二十年,塞维鲁的儿子卡拉卡拉又加薪50%,达到675德拉里。
5.军团编制改变:百人队由100人降到80人,大队当中,第一大队的数量是其他大队的两倍,因此总人数也发生了改变,帝国时代的军团人数约为6000人以上,其中步兵5280人。
剩下的则是炮手、骑兵队,指挥人员、医护人员等后勤人员组成
最直观的如下表:
而这里提到引入的注释:
出自约瑟夫的《犹太战记》
军备:
公元1世纪到2世纪:
头盔:公元1世纪早期,coolus头盔出现并逐渐取代蒙式头盔,而到了公元1世纪中叶,意大利和高卢型头盔出现并逐渐取代coolus头盔。
护甲:此时出现了环片甲,最晚到图拉真时期已经大规模装备军团士兵(见图拉真功德柱),但是百夫长、掌旗官、军号手还有部分军团士兵仍然穿着锁子甲、鳞片甲(军团士兵见Tropaeum Traiani浮雕)。
锁子甲:在图4的浮雕中可以看出,帝国早期的锁甲的形制并未改变,但到了图拉真时期,从Tropaeum Traiani上可以看出,锁子甲的肩部加强片消失了,变为短袖锁甲,长至大腿,而在奥勒留时期,锁子甲在军团士兵身上看不到了。
鳞片甲:样式同锁子甲基本相同,短袖,长至大腿部。
武器:除了上述的两类短剑外,还出现了庞贝式短剑;出现了带铅球的标枪;奥勒留时期,pilum标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般的长矛(马库斯圆柱上已经看不见pilum了,军团士兵和禁卫军所持的是普通的长矛)
盾 牌:拉丁长盾逐渐淘汰(图2,在1世纪的浮雕上,仍然可以看到共和末年出现的拉丁长盾,盾牌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短的长方形盾牌,这类 盾牌分为两类,一类为两边长为弧形的长方形盾牌,一类盾牌为长方形盾牌 。而在奥勒留时期,方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时期的曲面椭圆大盾,但是长度比共和时代要短,大致和方盾大小相同,且金属中心是帝国时期的圆形而非共和国时期的纺锤形。
其他:腰部多了皮革制成的条状垂直装饰物,第二次达西亚战役期间,新增了甲片层叠结构的护臂
大致如上图顺序演变
PS: 第1、2幅图属于同一时期;第3、4幅图属于图拉真第一次达西亚战争时期;第4幅图是图拉真功德柱上的画面;第5、6、7属于图拉真第二次达西亚战争时 期,第5、6幅图是Tropaeum Traiani上的画面;第8、9幅图是马库斯圆柱上面的浮雕,纪念马库斯奥勒留击败北方蛮族入侵
其他:根据上文至少三个浮雕以及波里比阿的描述所示,军团士兵的配剑是悬挂在右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