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有脾气,结果死于“骄恣”,聊一聊汉末名将麴义

来源: 插画师的三国梦

西江月(杨慎)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

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

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谈到袁绍集团中的著名将领,可能沮授、颜良、文丑等人会比较有名。其中沮授在史料上的记载,更偏向于谋士的形象;颜良、文丑的勇猛只体现与他人的评价中,在“官渡之战”的表现实在不如人意。袁绍手下还有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将领,那就是麴义。相对于颜良、文丑而言,麴义有实打实的战绩,比如说“界桥之战”,用一千八百前锋击溃公孙瓒的大军,可以说是以步兵对抗骑兵的经典战例。“界桥之战”对袁绍的意义,就相当于“官渡之战”对曹操的意义。可见麴义对袁绍集团的贡献以及麴义本身的能力。然而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最后却死于袁绍之手,导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甚至无将可用。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麴义这个人。

脱离冀州牧韩馥,帮助袁绍胁取冀州

麴义曾经长期生活在凉州,麴氏是凉州金城著姓,其远祖大概是汉哀帝时期的尚书令鞫谭。麴义在凉州与羌人打过很多交道,通晓羌人的作战方式,有很优秀的军事素养。而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的时候,麴义却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下。由于麴义个人没有列传,这中间的过程并不是很清楚。按照方诗铭先生的推测,麴义有可能是跟随皇甫嵩参加了讨伐黄巾军的战争,最后留在了冀州。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一个合理的可能性。

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董卓听从周珌、伍琼的建议,对中央和地方进行了比较大的人事变动,尚书韩馥被出为冀州刺史,后来的冀州牧可能是韩馥自己改动的,反正在东汉末年趋于瓦解的环境下,州牧和刺史也差不了多少了。韩馥有东汉朝廷认可的政治上的权益,但是在冀州根基不牢固。所以他找来同样客居冀州的麴义,就像刘焉所倚仗的“东州士”一样,是比较合理的事情。

然而在初平二年,冀州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袁绍作为渤海太守,属于冀州牧韩馥的部下,但是他的名望却超过了韩馥,成为关东联军的盟主,自领车骑将军。麴义的情况就相当于“东州士”对刘璋和刘备的情况,既可以选择继续依靠韩馥对抗袁绍,也可以选择投靠袁绍消灭韩馥。麴义这个人的性格是不太好的,而从审配、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的事情来看,韩馥的性格也不是很宽厚。双方之间应该是存在比较大的矛盾,于是麴义背叛韩馥,联合袁绍用威胁的手段夺取冀州,就成为了袁绍的部将。

麴义的戎马生涯

麴义可以说是“公孙瓒克星”,他能够成为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主要是从公孙瓒身上刷的经验。首先是“界桥之战”,袁绍取得冀州,本身就引起公孙瓒的不满(公孙瓒本来也将冀州视为目标,袁绍威胁韩馥时曾邀公孙瓒南下),袁绍与袁术竞争豫州的时候,又导致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越被射杀。公孙瓒决定进攻袁绍,袁绍为了示好,将渤海郡让给公孙瓒(按方诗铭先生的观点,袁绍是借渤海郡让公孙瓒与北上与黑山军汇合的青州黄巾互相争斗)。于是公孙瓒屯兵渤海郡,击败青州黄巾后向东进军到巨鹿广宗。袁绍和公孙瓒在界桥这个地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其中最亮眼的就是麴义的表现。

“界桥之战”中袁绍的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袁绍的主力部队,规模数万,一个是麴义的前锋,只有一千弩手、八百步兵,加一起只有一千八百人。公孙瓒也有前部和后部,分别的兵力不明,整体有两万步兵,超过一万的骑兵。公孙瓒久在幽州与乌桓人作战,培养出很娴熟的骑兵战法以及较为强大的骑兵部队。他面对空降冀州、性格懦弱的韩馥;或者装备匮乏、军事素养极差的青州黄巾大概能起到碾压的效果,不过麴义非常了解骑兵作战的方式,他利用公孙瓒麾下的骑兵部队的轻敌心理,等到敌人靠近时用弩手发起强烈反击,击溃了公孙瓒的前部;随后麴义继续追击,又击溃公孙瓒的后部,拔掉公孙瓒军营的牙门大旗,取得了“界桥之战”的彻底胜利(后面还有公孙瓒骑兵仓促遇到袁绍的过程,不过那只是一个意外,没有挽回公孙瓒的败局)。

“界桥之战”只是袁绍的防守的胜利。随后公孙瓒与袁绍反复进行拉锯战,引起了幽州牧刘虞的不满。刘虞打算消灭公孙瓒,反而被公孙瓒所杀。擅杀刘虞对公孙瓒的名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刘虞故吏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拉拢阎柔以及受到刘虞恩惠的乌桓人,联合起来在幽州发动叛乱,击败渔阳太守邹丹。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袁绍那里,鲜于辅联军迎接刘和,以刘和的旗号为刘虞报仇更加凝聚人心。

幽州后方起火的状况对于袁绍来说也是一个击败公孙瓒的好机会。于是袁绍派麴义率军加入鲜于辅联军,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于鲍丘水附近击溃公孙瓒,按史料说法斩首两万级。公孙瓒退守易京,鲜于辅、麴义联军与公孙瓒至少相持到次年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公孙瓒毕竟是主场作战,在易京开置屯田,麴义等人就受不了了,由于缺乏粮食,只能撤退。在撤军的时候遭到公孙瓒的追击,吃了一个败仗。不过这并不能证明麴义的军事能力欠缺,第一与公孙瓒相持一年士气低落、粮草匮乏,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第二麴义、鲜于辅联军中大部分都是鲜于辅、阎柔等人的部队,麴义只有几千人而已。

除了对公孙瓒以外,麴义还击败过南匈奴于夫罗部。在关东联军讨董的时候,袁绍与张杨、于夫罗等人联合,张杨、于夫罗屯兵在漳水一带。后来于夫罗背叛袁绍,挟持张杨,向袁绍的大本营邺城移动。袁绍派遣麴义在邺城以南击溃于夫罗,将于夫罗驱逐到黎阳。这个时间大概是在初平二年到初平三年四月之间,与“界桥之战”的时间相符合,或许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麴义为何被袁绍所杀

麴义为什么被袁绍所杀,《英雄记》中的记载非常简略:“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方诗铭先生给出一种解释,其根据是《汉晋春秋》中记载的《与公孙瓒书》中“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讨,会麹义馀残,畏诛逃命”的字眼。方诗铭先生认为,其中“西山陆梁”指的是在初平四年三月黑山军渠帅于毒攻破邺城一事,而此时“麹义馀残,畏诛逃命”,可能就是麴义勾结黑山军,被袁绍所杀,其部众才会溃逃。不过根据《后汉书·公孙瓒传》的记载,在兴平二年到建安元年,麴义仍然与公孙瓒作战,要晚于黑山军袭取邺城的时间。所以小编并不认同方诗铭先生的这个观点。而麴义被杀的具体原因,小编也找不到详实的资料,只能从二者的性格入手。

《英雄记》中明确记载麴义“恃功而骄恣”,从麴义背叛韩馥倒戈相向的事情也能够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忠厚的人,很有野心,很懂得投机。麴义与袁绍的其他将领不同,他能够率领一支军队对抗韩馥,并且取得优势,说明他手中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很可能是方诗铭先生所说的“凉州劲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麴义于袁绍,可能就如同刘备于刘表、孙坚于袁术一般,并不是十分严密的从属关系。这种特殊的地位也更容易引起袁绍的猜忌。

而袁绍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就是“外宽内忌”,表面上折节下士,实际上内心中非常多疑。比如吕布当初投奔袁绍,在与黑山军作战中立下不小的功劳,但因为向袁绍请求增兵,就引起袁绍的猜疑,险些被袁绍刺杀。麴义与吕布的情况可能比较相似,他有自己的部曲,有军事能力,也显露出了野心,单纯受袁绍猜疑而被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英雄记》、《三国人物散论》、《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