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人物叱咤风云,气吞山河,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创造的。但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历史经常在某个时刻,被一些小人物不经意的想法和举动改写,而完全逆转了本来的方向。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荆轲行刺,而他救了秦王

公元前227年,强秦先后灭亡韩国和赵国,燕国成了秦军下一个目标,太子丹知道燕兵不可能抵御秦师,于是孤注一掷,想刺杀秦王。刺客荆轲提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来到了秦都。经严格检查后,荆轲见到了秦王嬴政,他展开督亢地图,图穷匕首见,毫无防备的秦国君臣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秦国规定不得带兵器见君王,大臣们只能干着急。嬴政慌忙绕着柱子跑,腰中宝剑因太长,一时拔不出,就在荆轲快要追上时,秦王侍医夏无且将药囊当做武器投向荆轲,得到这片刻时间,秦王把长剑背负拔出,击杀了荆轲。一个小小的侍医,一个下意识的投掷动作,却救了自己的大王,而他的大王在此后的数年间扫灭了六国,结束了中国500多年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开辟了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

老农错指路,导致霸王乌江自刎

楚汉相争之时,西楚霸王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于是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等项羽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来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沼泽,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其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拔剑自刎。试想,如果不是老农错指了一条不归路——乌江之畔,或许项羽就不会被汉军追及,也就没有了乌江自刎。如果改走其他方向,项羽会不会绝处逢生?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尉史降敌,歼灭匈奴化为泡影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想要一雪汉初以来对匈奴屈辱求和之耻,起兵三十万埋伏在边境马邑,让人诱骗匈奴单于亲率大军前来。单于来到了马邑,但过于平静的边境形势,让他起了疑心,于是就进攻要塞抓住武州尉史。谁知尉史贪生怕死,将汉军的计划和盘托出。单于大惊,急忙撤回大漠。武帝知道消息后,再追已经来不及了。马邑之谋本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计划,汉军完全有机会以逸待劳一举歼灭匈奴的主力,甚至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消灭掉匈奴的领导层,进而击败整个匈奴,但一切的盘算都因为那个怕死的尉史而化为泡影。从此汉匈几十年的相对和平局面结束,几乎整个东亚地区都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中,后来经过了40余年的战争,匈奴才被击溃,汉朝也因此元气大伤,不但将“文景之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还出现了“海内凋弊,户口减半”的惨境。

没有这三个人,三国可能不会出现

公元200年,英武非凡的孙策平定江东,下一步便是图谋中原。四月的一天,孙策像往常一样去打猎。他的马快如闪电,随从跟不上。突然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已经赶到,将三人乱箭射杀。原来,孙策曾杀死了告密的太守许贡。许贡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孙策因重伤而过世,年仅二十六岁。历史学家低估了这次刺杀事件,事实上,正是由于孙策之死,整个江东由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曹操政权从两面受敌变成单独对付袁绍势力。如孙策不死,曹操就不可能统一北方。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根本就不会出现。

小看守偷放贾逵,给晋王朝覆灭埋下伏笔

公元202年,曹操再次进军官渡。袁尚派河东太守郭援与并州刺史高干,又联络南匈奴单于,三路兵马牵制曹军。郭援攻打河东,所经城邑攻无不克,唯绛邑有贾逵坚守。他就召南单于并军急攻。贾逵势单力孤,抵挡不住,终致城破被擒。郭援早闻贾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可是,贾逵见到郭援,不仅不叩头,反而义正辞严地斥责说:“哪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之理!”郭援恼羞成怒,就下令将贾逵处死。绛邑的吏民听到消息后,站在城上高喊,纷纷替他请命。郭援无可奈何,便将贾逵囚于壶关,放在一个土窖中,用车轮盖住窖口,并派人看守。有个叫祝公道的看守,和贾逵非亲非故,见其义气可敬,就趁夜晚悄悄放走了他。贾逵后来添了个儿子叫贾充,贾充后来添了个著名的女儿——白痴皇帝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她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并毒杀了天才太子司马遹,可以说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终导致了东晋王朝的彻底覆灭,迎来了残酷的南北朝时代。

没有他,就没有唐太宗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进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眼线,他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这才有了玄武门兵变。当时若不是王晊打探到这个消息并及时告密,那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盛世或许就要化为乌有。

他一念之善,终结大唐王朝

公元702年,远在千里之外的的营州柳城,突厥部落的女巫阿使德生下一个婴儿,相传是阿使德到轧荦山去祈祷,回来之后就怀孕了,就给孩子取名为轧荦山。出生的那天晚上,天上亮起道道红光,一颗大流星坠落,漫山遍野的鸟兽一起鸣叫。于是,人们纷纷猜测,轧荦山以后肯定个大灾星。当时的营州刺史听到议论,就派人去打探,如果属实就先杀掉轧荦山。可营州刺史身边有一个胡人和阿使德同族,抢先告诉阿使德使其急忙带上婴儿逃亡。渐渐人们忘记了那个出生离奇的小孩。后来,阿使德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便将轧荦山改名为安禄山。安禄山或许根本就忘记了救他性命的胡人,但真正的历史告诉人们,就是那个胡人的一念之善,才有了后来的“安史之乱”,从而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唐朝灭亡后,中原王朝便永久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天然的产马地和险要之所,从此便赤裸裸的暴露在北方游牧王朝的铁蹄之下。

工匠被俘,造纸术迅速传播

公元751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对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大将军高仙芝率军与阿拉伯将军沙利战于中亚。激战中,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叛乱导致唐军战败,唐军中的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俘虏。沙利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随后历史便顺其自然的发生了,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由经叙利亚、埃及、摩洛哥西班牙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这为印刷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印刷术的发展则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结束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便开启了工业革命,步入了现代文明。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那场战争中被俘的几个唐军造纸工匠。

汉奸献计救金兀术,改变宋金对峙格局

公元1127年,金国灭亡北宋,三年后金军进攻江南,在镇江被名将韩世忠所阻挡,被宋军逼入死水港黄天荡。金国大将金兀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每次都被韩世忠击败,就在金军要被困死时,当地一个贪财败类给金兀术指出,沿着老颧河故道开挖,可直接到秦淮河,金兀术连夜让军队将老颧河挖通,逃出了黄天荡,临走前挥刀杀死了这个指路人。这个败类没有留下名姓,但他这一计不但救下了金兀术,也改变了整个历史的格局。后来金国主和派掌握了政权,与南宋达成了和解,并有条件的将中原领土归还给了南宋。可是金兀术最终将主和派镇压了下去,并通过政治手腕,消灭了岳飞、韩世忠等劲敌的威胁,使金国占领了整个中原地区,将女真人的事业推向了第一个历史高峰,与之对应,南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小兵一发土炮,改变了全世界

蒙古人兴起,东欧和中亚的广大地区在蒙古人两次西征中先后遭到打击和征服,中西欧和西亚马上要面临蒙古人的威胁。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即位后,立即进行第三次大规模西征,西征主要由他的弟弟旭烈兀指挥,而他自己则着手准备灭掉南宋。 1258年,蒙哥发动三路大军进攻,并亲率主力力攻四川,沿嘉陵江而下势如破竹,可打到重庆合州,蒙哥派出南宋降臣到钓鱼城招降,没想到守将王坚砍了招降者的脑袋。 1259年2月,蒙哥派兵与宋军近距离砍杀,但50多天过去,钓鱼城还没有攻下。蒙哥急派助手单枪匹马去城下劝降,结果被飞石砸死,蒙哥愤怒冲到阵前,在钓鱼城外的山岭中被宋的土炮击中,不治而亡。蒙哥之死带来了连锁反应:已打过长江的忽必烈闻讯后立刻回北方去争夺汗位,南宋因此又延续20年。为进攻埃及做好充分准备的旭烈兀,听说蒙哥的死讯,为争夺蒙古大汗位置,也停止向非洲和欧洲进军,率领主力东归,蒙古第三次西征结束了。如果蒙哥没事,欧洲、非洲不知道还会发生多少次战争,整个后来世界历史,尤其是欧洲的历史肯定都要被大大改变——宗教改革、英法百年战争、大航海时代等等可能完全不会发生,今天的世界文明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755年前,一位驻守在钓鱼城偏僻小山头上的不知名的宋军士兵,他不会知道,他点燃的一发土炮改变了世界……

一个书童,导致明清议和破灭

明朝末年,崇祯帝派兵部尚书陈新甲跟清军议和。谈判很顺利,派去的使者将清军的要求与议和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呈送陈新甲。陈新甲因为着急上朝议事,就将信件随手放在几案之上,他的书童误以为是“塘报”(抄送诸臣的报告),未请示陈新甲就开始抄传,拿到朝廷的《邸报》上发表了!这一下可惹了大祸,本来是保密的议和经过,一下子被群臣百官览阅,朝野为之哗然,很多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贪生怕死、妥协求全、私定议和条款。于是崇祯杀陈新甲,昭告天下,宣告打死也不议和!使明朝遭到清军更大规模的进攻,终于一败不可收拾……

他纵身一跳,最终灭了太平天国

公元1854年,太平军在翼王石达开率领下大举西征,湘军在领袖曾国藩的率领下与太平军大战于湘江之上。这一战,湘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部被歼,眼见大势已去,绝望的曾国藩跳入湘江自杀。他身边的幕僚章寿麟立刻跳入江中,把曾国藩救上了船。万念俱灰的曾国藩还要二次自杀,章寿麟死死地抱住他,苦苦相劝,最终使曾国藩打消了死的念头。章寿麟的纵身一跳,救回来的是大清王朝半个多世纪的江山——很难想像近代中国如果没有曾国藩,历史会怎样改写,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还能不能在太平天国、小刀会、捻军的联合打击下,得以生存?

春秋——解扬

公元前595年九月, 楚庄王伐宋,宋国向晋国告急求救,晋景公准备发兵救宋。

晋国大臣伯宗劝阻晋景公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事我们管不了。楚国天运正盛,我们不能与之争锋。河流湖泊,也要容纳污泥浊水;山林草野,也要藏匿毒蛇猛兽;美玉,也会隐含瑕疵;您作为国君,也一定要忍受屈辱。这是天道,君上还是暂且忍耐吧。

晋景公权衡再三,终究碍于楚国势大,决定按兵不动。但却制定出了一套诈敌方案:向宋国传递晋国大军来援的假消息,使宋国坚定抗楚信念,决不投降。同时诓骗楚国,迫其退兵解围。

实施诈敌方案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大夫解扬,解扬在前往宋国途中,路过郑国,不幸被早已投靠楚国的郑国人抓获,押送至楚军前线。

楚庄王对解扬施以重金诱惑,要他劝宋国投降。

解扬推辞再三,最终答应,楚庄王大喜,因为解扬的话将迅速瓦解宋人的斗志。

在楚庄王眼里,一个敌国信使被人抓获却不用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反而能得一笔好处,这样的买卖没有人会不做。

然而当解扬登上楼车向宋国城池喊话时,喊出来的却是:“晋国已经兴倾国之兵来救你们了,我知道你们现在已经很困难了,但也不要投降楚国,晋国大军马上就到!”听到消息的宋人信心倍增,守城志坚(原本已无斗志的宋人又多坚持了半年之久,把楚国也耗得精疲力尽,只得与宋国签订盟约不胜而归,达到了晋国的战略目的)。

楚庄王这边勃然大怒,下令杀掉解扬。

解扬从容不迫,对楚庄王说:“国君以制定命令为本分,臣子则要有执行命令的信用。我是受晋国国君的命令出使,让我死可以,但国君的命令绝不能改。”

楚庄王说:“你还说信用?你答应了我,又违背了,还有什么信用可言?”

解扬说:“我答应你,是要完成我们国君的命令。”

楚庄王气愤难消,还是要杀他。

临刑前,解扬环顾四周的楚军将领,说了一句极具杀伤力的话:“你们要记住,做人臣尽忠,最终是会要死!”

楚国的王公贵族们赶忙劝说楚庄王,求他赦免了解扬,楚庄王顾忌楚国臣子的感受,同时也很钦佩解扬的行为,就放了他一条生路。

解扬,因为执着于自己的使命,用信念和勇气,把一件不那么高尚的事情做的高尚无比。

西汉——路中大夫

公元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

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势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为进一步扩充反叛势力,七国联络齐孝王刘将闾参与叛乱,齐孝王犹豫再三,最终没有造反。联络不成,七国翻脸。胶西、菑川、济南派军队一同围攻齐国,将齐国都城临菑重重围困。

齐孝王派路中大夫(齐国官员,姓路,官职为中大夫,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比卿低一等。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是中间一级的大夫)到京城向汉景帝报告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军队围攻齐国的情况。汉景帝令路中大夫返回齐国通告齐孝王:“务必坚守城池,朝廷的军队马上就要攻破吴、楚叛军了。”

路中大夫往返于京城与临菑途中,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军队攻势猛烈,临菑守军难以支撑,齐孝王发生了动摇,开始与叛军进行谈判,但还没有正式投降。

路中大夫回到齐国时,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军队将临菑重重围困,封锁严密,他不幸被叛军俘获。叛军将领想利用路中大夫向城中传递假消息,借以动摇城中军民坚守的信心。叛军将领威胁路中大夫说:“你反过来向齐王说,朝廷已经失败了,齐国赶快投降三国,不然将屠戮全城。”路中大夫假意答应下来,并与叛军将领盟誓按他们的要求与齐孝王通话。叛军将路中大夫押到临菑城下,路中大夫冲着城上的齐孝王大声喊:“朝廷已经发兵百万,派太尉周亚夫打败了吴、楚叛军,正领兵前来救援齐国,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叛军将领见路中大夫如此叫喊,知道上了他的当,气急败坏地杀死了路中大夫。

齐孝王得到朝廷军队即将到来的消息,信心倍增,打消了倒戈参与叛乱的念头,率领城中军民全力坚守临菑。不久,朝廷栾布等将领率领援军赶到,击溃叛军,为齐国解除了围困。

路中大夫,只知其姓,不得其名。然以一己之命,打消齐王疑虑,挽救朝廷危难,七王之乱定,大汉迎来鼎盛时代,路中大夫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做出了贡献。

东汉末年——阎温

公元211年,凉州军阀马超、韩遂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等几十部人马在关中造反,与曹操对抗,马超等人拥兵10万,占据潼关天险。

同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西征,马、韩败走,退保诸戎。曹操大军追至安定,恰逢苏伯造反河间,曹操一时无法消灭马超,遂率大军东还,而马超则借机卷土重来,率诸戎渠帅攻击陇上,诸多郡县响应。陇右地区被马超相继占领。

公元212年,马超尽起陇右之众围攻凉州治地冀城,并且击败了凉州刺史韦康。此后韦康部下杨阜率领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挑选精兵千余人在冀城上作偃月营,以拒马超。

从正月战至三月,而救兵不到,在危急关头,州城内商议,派凉州别驾阎温出城向负责曹军西线防务的夏侯渊求救。阎温乘夜幕潜水而出。天明时,马超部众发现了阎温的踪迹,派人寻踪追捕,并在显亲界内追上阎温,将他捉住去见马超。

马超初见阎温,也是颇给阎温面子的,他亲手解开阎温的捆绑,对阎温说:“现在胜败已分,您为了孤城请救兵却被捉到这儿,还能做什么贡献呢?如果听我的话,告诉城里,东方不会有救兵前来,这是转祸为福的计策,不然,现在就把你杀掉。”

威逼之下,阎温答应了。马超很得意,便下令用车载着阎温来到冀城城下。

阎温看到城上守城的军民,就向他们大声呼喊:“大军不出三天就能到!”以此勉励城中守卫的民众。渴盼救兵的冀城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激动得哭喊着:“万岁!”

马超恼怒万分指责阎温:“你不要命了吗?”阎温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不再理睬马超。

当时马超久攻冀城不下,实在是希望能找到破敌之策。只好压住心头的怒火,又向阎温打听冀城的情况说到:“城里的朋友,有想跟我同心合力的吗?”阎温还是不理睬,马超只能继续恐吓阎温。

阎温说:“事君之道只有一死,您却要让长者说出不义的话,我难道是苟且偷生的人吗?”马超眼见劝降无望,于是杀了阎温。

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既然阎温并没有找到援军(援军在冀城陷落的212年八月才到,且被马超击败),却为何义无反顾地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了向城里人传一句假话呢?

因为忠诚,是阎温毕生的追求。他希望冀城的民众也能在得到援军到来的好消息后继续对抗马超贼军,坚守对朝廷的忠诚。

东晋——田泓

公元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前秦帝苻坚自恃强盛,有意灭东晋以统一天下。

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事主要集中在东线彭城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

公元378年二月,苻坚派军攻打襄阳,但为晋军守将朱序所阻,顿兵城下,久攻不克。

七月,苻坚采纳了兖州刺史彭超的建议,在襄阳以东开辟新的战场,进攻东晋江北各战略要点彭城、淮阳、盱眙等地,威胁晋都建康,支援襄阳战场的作战。

公元379年二月,襄阳城破。前秦得以抽出手来加大了对东线彭城的攻击力度,对于东晋来说,彭城再失守则意味着淮水流域的丢失,后果不堪设想。因而东晋急令兖州刺史谢玄出兵率精兵万余人救援彭城。

谢玄大军兵出泗口,却遇到了一个难题:谢玄本想派信使告诉彭城守将戴逯援军已到,却因为秦军重兵把守着前往彭城的道路而难以入城与彭城守军互通消息。

束手无策之时,小将田泓请命前往。田泓的办法是通过水路潜进城池,可快要到城下时,却不幸被敌军抓获。敌军用丰厚的赏赐收买田泓,让他对彭城守军说“南来的援军已被打垮了”。田泓假装答应。但到了城下时,却大声告诉城中说:“我们的援军很快就要到了,我一个人前来报信,被敌人抓住,诸位一定要努力坚守啊!”

田泓不幸遇害。

田泓,陷绝地而不惊,知必死而不辱。以朝廷使命为重,心系彭城安危,无所畏惧,可歌可泣。

得益于田泓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消息,彭城守军与谢玄军里应外合,突出了重围,为东晋保存了实力。

元末——张子明

元末,群雄并起,割据南方的势力中,朱元璋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陈友谅据湖广,张士诚据苏南、浙西,方国珍据浙东,陈友定据福建。陈友定、方国珍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对元朝首鼠两端。在此背景下,实力最强的陈友谅与朱元璋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谁将战胜对方,谁就将定鼎江南,甚至可以图谋天下。

到了公元1363年,双方来到了战略决战的关键时期,朱元璋率先漏出了破绽。

当时中原红巾军内部发生分裂,力量削弱。公元1363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朱元璋率主力倾巢而出,被陈友谅抓住了机会。他亲率六十万大军,进攻朱元璋西线重镇洪都。

洪都守将是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这是位杰出的防守指挥将领。面对陈友谅飞梯冲车、百路并进的几十万重兵,朱文正硬是坚守了三个月之久,陈友谅只能望城兴叹。不过南昌被围攻已久,内外隔绝,音信不通,朱元璋丝毫不了解洪都前线的情况。同时这座城池也到了抵抗能力的极限,朱文正决定派人向朱元璋告急求救。

任务交给了千户张子明,张子明为避免被敌军发现,以东湖小渔舟从水关潜出,夜行昼止,半月才到了应天。

张子明报告了陈友谅猛攻南昌的情况,朱元璋询问:”陈友谅兵势如何?”

张子明回答:”陈友谅兵势很盛,但攻城中战死不少。现今江水转涸,很快就不利于巨舟泊行。其师出已久,兵粮马上也会成问题。如果有援兵至,里外夹攻,必可破敌!”

朱元璋沉吟片刻,对张子明说:”你回去告诉文正,让他再坚守一个月,我将亲自率兵前往破敌!”

张子明得命而还。走到湖口的时候,被陈友谅兵丁抓住。陈友谅威逼利诱让张子明劝降洪都。

张子明假装答应,来到了洪都城下。站定后,张子明仰头高呼道:”我是张子明,已经见到了住上,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马上就来!”

朱文正等人闻言,守志益坚。狂怒之下,陈友谅在阵前槊杀张子明。

七月,朱元璋发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撤围,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在洪都城下耗尽锐气的陈友谅军被朱元璋击败。朱元璋称王建属,立大明基业。

认“死理儿”的张子明,他不只为洪都战役做出了贡献,他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执着与大明王朝无数认“死理儿”的士大夫们一样,他们才是大明王朝得以延续三百年的基石。

狼瞫,一名不被历史忘却的小人物

他本是一无名小卒,却名垂青史。在浩瀚如海的历史大浪中,他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昙花一现。但他的事迹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记住。

狼瞫,生辰不详,卒于公元前625年,春秋时期晋国人。

晋襄公时期,狼瞫在晋军中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公元前627年四月十三日,秦国偷袭郑国不成,结果又被晋国打了个全军覆没。

晋军在崤山进攻秦军,此战中,晋襄公擒获了不少战俘。回程中,他觉得战俘不但浪费粮食,留着也是祸害,不如杀掉,于是派车右副将去执行他的命令。

谁知莱驹刚来到战俘身边,便听到战俘大吼一声,莱驹被吓了一跳,有些惊慌,手中的戈刀也掉在了地上。

此时,狼瞫正好赶上,见此情景,岂能被战俘扰乱了军心。他上前一步捡起戈刀,手起刀落斩杀了战俘,然后夹起还在地上愣神的莱驹,追上了晋襄公。

晋襄公看后,狼瞫果然是元猛将,于是火线任命,让狼瞫取代莱驹的位置,任命为车右。

车右,春秋时期的将职,作战时在主将车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所以地位仅次于主将。

崤山之战,秦国三位主帅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被夫人文嬴救下,临走前发下誓言,三年后定会卷土重来。

当年,战败秦军后,晋军回师攻狄。不料,中军将先轸撤除了狼瞫的车右之职,任命了自己所熟知的续简伯。

狼瞫很是恼火,老大刚提携了我,你就把我给扁了,一点情面都不留。气恼归气恼,但是他并没有违背中军将的意愿。

不过,狼瞫的几个朋友看不过先轸的做法,和狼瞫商量,找个借口,一起把先轸干掉,反了。

狼瞫却说:《周书》书上记载,依仗勇猛,以下犯上,死后进不的名堂,得不到供奉。如果牺牲了也不符合正义之道,这算不得勇敢,只有为国家牺牲才算是真的勇敢。我被老大认为是勇猛而提拔为车右,今天又被中军将认为不勇猛而撤除职位,也是应该的,怎么能以下犯上呢?

果然,三年后鲁文公二年即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帅秦军来复仇,两国再次交锋于彭衙。

二月十七日,这次战斗,车右仍然是续简伯,狼瞫仍然是军中小将。两军列好阵型,准备开战,列队是当时打仗的规矩。

狼瞫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撤职而有所懈怠,他依然勇猛向前,首先帅自己的属下直冲秦军,冲进秦军阵中厮杀,壮烈牺牲。晋军随后奋战,秦军大败。战士们都说狼瞫是位壮士,勇士,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诗经》说:君子如果发怒,动乱就可以很快阻止。《诗经》还说:周文王勃然大怒,于是就整顿军队讨伐叛乱。

狼瞫,勇士,遭免职不生二心,遇征战无惧一死,勇而知礼,勇不犯上。发怒不去作乱,反而上去打仗,勇而战死,君子也!

历史上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公元一五九一年、大明万历十九年、日本天正十九年,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把贪婪的目光望向东方。还是这一年,丰臣秀吉在给菲律宾总督的信中,更是口出狂言:“一有欲治大明国之志,不日泛楼船到中华者,如指掌矣!”虚妄之心,骄狂之志,裸裸再现。

丰臣秀吉当然充满了自信,他刚刚将全日本纳入自己的控制下,拥有几十万百战精锐。而一海之隔的李朝,以及李朝背后的大明,两百年平宁之世,武备松弛,兵无战力。于是在秀吉的命令下,整个日本都开始动员起来,厉兵秣马,准备对半岛发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侵攻。

这场在一年之后爆发的战争,被称为壬辰战争,前后持续了足足七年,对日本和朝鲜来说,规模巨大,伤亡惨重。更是将中、朝、日三方都卷了进去,对东亚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为了筹备战争,提前一年在距离朝鲜最近的九州地区开始囤积大量物资、士兵,修建名护屋、打造火器、兵器和战船,蓄势待发。至于李朝和大明,他们对此全无觉察,没人注意到即将飘过来的战争阴云。

但也不是完全没人觉察。日本人在九州的频繁活动,引起了一位中国人的注意。

这个人叫做许仪后,又名许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行商为生。隆庆元年,明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许仪后正是在隆庆五年外出作生意,结果在广州附近海域陷入倭寇之手。因为他擅长医术,便幸运地活了下来,几经辗转被卖到了日本本土。

当时被倭寇掳掠到日本的中国人很多,在官方分类里,被称为“逋逃之种”。在“逋逃之种”里,许仪后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他精通医术,没怎么受到虐待。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凭借医术救了萨摩藩岛津家的小孩,大为感激的藩主岛津义久把他留在了身边,担任御用医师。于是许仪后便定居在萨摩,娶妻生子。

许仪后这个人,天生古道热肠。虽然他已经脱离了倭寇的威胁,但每次看到自己同胞受到倭寇欺凌,他都恨得咬牙切齿,一心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秀吉进攻九州之时,岛津义久见无法抵挡兵威,便身披僧衣开城投降。他去觐见秀吉时,许仪后也随侍左右。见到秀吉之后,许仪后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把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遍,恳求秀吉下重手惩治倭寇。

秀吉对许仪后的这种胆量十分欣赏,正好他有意为日本海商扫平海道,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发兵剿灭海贼。从此岛津义久对许仪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视,觉得这家伙有胆识有魄力,视为心腹。

进入万历十九年(1591年)以后,许仪后发现最近萨摩藩变得十分热闹,出现了大量外藩武士与足轻。从这些人的穿着与旗号判断,应该是属于本州、四国等地的诸家大名。他久居岛津家,接触的都是藩内高层,政治嗅觉十分灵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经统一,再无战事。如此大规模地厉兵秣马,唯一的解释就是对海外用兵。

日本列岛孤悬海外,对海外用兵唯一的可能,就是攻打朝鲜。朝鲜是大明的藩国,倘若朝鲜被攻击,大明势必要出手相助。而如果大明与日本发生碰撞,那将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许仪后虽只是个医师,却拥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识到,一场大规模战争迫在眉睫。许仪后对大明很了解,傲慢自大又迟钝,不能指望朝廷主动对日本的举动有所警惕,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于是,许保仪利用自己在岛津藩的地位,不动声色地开始展开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秀吉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大明。

许仪后虽已定居日本,娶妻生子,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却从未冷,对故国仍旧心怀眷顾。加上许仪后自己也是倭乱的受害者之一,无论从公从私,他都不能对这一异动坐视不理。

他知道,大明对于日本的了解近乎于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秀吉的计划传递过去,未必会引起重视。因此,许仪后决定要准备一份务求详细的报告,要把日本国情原原本本地详述,以便祖国参考。于是,他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情报,利用御医的身份四处探听,并完成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大约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

一陈日本国之详;一陈日本入寇之由;一陈御寇之策;一陈日本关白之由;一陈日本六十六国之名;复陈未尽之事。林林总总,涵盖了日本国的方方面面,内容极之详尽。报告里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详细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比真正爆发战争的日期只差一个月——以及日本的侵攻路线图:“翌春渡高丽,征辽东,取北京城”。

报告是写完了,但怎么送到大明手里,却是一个问题。许仪后本来打算“亲奔告陈”可他身为岛津藩御用医生,家里又有老婆孩子,根本无法脱身,只能从来日本做生意的明商身上打主意。

万历十九年九月三日和九月九日,许仪后先后找了两批商人,让他们代为传达。可这两批人都不太靠谱儿,他们离开以后,许仪后生怕自己的心血白费,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夙夜忧叹,这时候,他的一位弟子挺身而出,拍着胸脯说我可再去送一次信。

这个人是许仪后的江西同乡,名字叫朱均旺,江西抚州人。他本在南海贩卖布匹,结果遭遇了倭寇,被掳至萨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写经文。恰好许仪后去寺里烧香,听到朱均旺说家乡话,大为欣喜,通过岛津义久的关系把朱均旺解救出来,收为弟子,留在身边抄写药方。朱均旺对许仪后感激涕零,看到他这么忧愁,便毅然站出来,主动要求当信使。

这一趟差使可不容易,且不说海外风高浪急,单是政治上的风险,就相当之大。秀吉那时候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管制措施,所有往来明商都不许下船,生怕泄露情报,一般人很难混上船去。就算一切顺利上了船,等回到大明,也可能被官府以通倭之罪抓起来——总之是趟九死一生的差使。

但朱均旺为报许之恩,对这些毫不畏惧,许仪后大为欣喜。信使的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朱均旺弄出日本国。

许仪后经过奔走联络,找到了一位漳州商人林绍歧,他表示可以把朱均旺偷偷带走,但是得等这船货物在日本卖完,才能拔锚启程。许仪后没奈何,只能耐心等候。这一等,却等出了一桩大祸事。

他之前四处奔走搜集情报的举动,背着日本人,却没瞒着中国人。这些旅居萨摩的中国人中,偏偏有那么几个人,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把这件事捅到了秀吉的亲信浅野长政那里。浅野长政一听还有这样的事,不敢怠慢,立刻汇报给了秀吉。秀吉正做着征服大明的春秋大梦,陡闻有人要坏他的事,还是自己施过恩的许仪后,不禁勃然大怒,声称要狠狠地整治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东西。

这一场祸事,当真不小。许仪后被关到监狱里,知道自己这次必然无幸,但他一口咬定全是自己筹划,没有吐露出郭国安、朱均旺或者林绍歧任何一人的名字。

对于许仪的罪名,浅野长政本来裁定为“越度”之罪——就是非法出境——可秀吉不甘心,放出了狠话:“咱们不是新铸了几口大锅吗?就把许三官那小子搁锅里煎死算了!”

许仪后出事以后,急坏了岛津义久。他跟这位御医感情十分深厚,又是自家救命恩人。往大处说,义久本人对于秀吉这场战争毫无兴趣,许仪后投书大明之事,其实正合乎他的心意。可是这事出在萨摩藩,岛津家不能找秀吉直接求情,说不定人没救出来,反被扣了顶“失察”的帽子。思忖再三,义久搬出了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秀吉最头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关东二百万石,是日本丰臣氏之后的第二大政治力量。他的面子,秀吉不会不卖。而德川家康自己也有盘算,打算借这个机会施恩于岛津氏,为以后的争夺天下埋下一点伏笔。

于是,德川家康给秀吉写了一封求情信,这封信写的很艺术,充分显示了家康的情商。他没正面为许仪后辩解,而是先批评了一通许仪后通敌之罪,然后话锋一转,说现在不光是许仪后,在日的中国人都对政府不满,如果把他处罚,反显得咱们小肚鸡肠。如果太阁你把他赦免了,显出宽阔的胸襟,大家就会感佩您的度量,说您是仁德之人。

家康是最了解秀吉的人,这封信完全号住了太阁大人的脉:秀吉内心最想要的,是别人对他的尊重。果然不出家康所料,秀吉接到这封信,深以为然,加上家康面子大,便不再追究许仪后泄密之罪,只是象征性地申饬了一下,赶回了萨摩藩。

许仪后死里逃生回到萨摩,却一点也没被吓到,依然不改前志,继续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一直到了万历二十年年初,林邵歧终于要扬帆回国了——这时候,偏偏又节外生枝。

那时候距离开战已不足三个月,日本的备战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时任藩主的岛津义弘下令封锁港口,不许闲杂人等进出。林绍歧的船也被扣了下来,藏身船中的朱均旺束手无策。

在危急时刻,许仪后又一次不避嫌疑,挺身而出。他利用自己在岛津家的地位,去见义弘,说商船是用来做买卖的,如果擅自扣留,以后怕没人肯来做生意了。义弘想想有理,便应允了,放林绍歧离开。做完这些事情,许仪后如释重负,临别之际,他写了首诗赠别朱均旺,把臂相泣。两人知道,至此一别,再难相逢。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 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 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 惟道斯民苦尚忧。

诗中句句情真意切,其中“殷勤嘱咐”、“尽意叮咛”等语,无不浸透许仪后拳拳爱国之心。他以苏武自况,即便身险蛮夷之地,志向不改,他不求名亦不求利,唯一的心愿,正是诗中最后一句“惟道斯民苦尚忧”。

许仪后一辈子没取得过大明的任何功名,也没被授予过任何大明的官职,羁旅海外的他却拥有令许多大明官员汗颜的爱国情怀。他对大明所付出的一切,都是自发的,是对故国朴素真挚的热爱,没有指望过会有任何回报。

谈及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各路史家都会摆出汗牛充栋的史料,津津乐道于战事攻伐,或是政治上的折樽冲俎;但我们不该忘记,在战争前夕,曾经有这么一位中国人,以布衣之身,当国难之前,默默地为他的祖国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林绍歧离开萨摩藩。朱均旺怀揣报告,藏在船舱底部,生怕被人发现。这一路风高浪急,朱均旺苦不堪言,这种生活他一过就是四十多天。一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这条船终于抵达福建大岞湾。

这时距离日本向朝鲜正式开战,还有四十四天。

朱均旺登陆之后,顾不得身体虚弱,径直去找福建军门张汝济,把许仪后的报告递交给大明官方。

这份报告对大明朝廷来说,极其重要。报告里不仅介绍了秀吉意图吞并朝鲜、入侵大明的计划,而且给出了详细的出兵路线图、动员兵力、战争起因与日本诸藩对战争的态度。更可贵的是,许仪后还专门提及了日军的作战方式和应对策略。

报告里说对付倭寇,应该用“水陆互攻, 日夜并杀。斯时也, 倭不及饱食, 丽不及为应, 途分主客, 后无援兵, 不习水战, 不敌火攻。”这个建议,对大明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后来朝鲜战局的进展惊人地相似。日军的失败,正是由于“不习水战”,后勤补给困难,才在中朝联军“水陆互攻”的攻势下一路溃败。

这份报告获得了大明官员的盛赞,说“预说今日之事, 合如契卷内中所云” 。这份报告传到朝鲜后,朝鲜人也说“所论倭贼用兵之事,验之多重。” 还一直追问大明使者,问许仪后有没有继续更新。

甚至朝鲜国王和臣下聊天,都把许仪后挂在嘴边:

《宣祖实录》二十六年二月四日。上曰:“賊有添兵之勢乎?”忠謙曰:“觀許儀后書,則言日本之地六十六州,而來寇我國者,只六州云。若六十州有餘丁,則秀吉兇狡有餘,豈不繼援乎?許議后言六十六州,不如中原之一州,

《宣祖实录》二十八年二月六日。上曰:“然。倭賊本是禽獸,其於天朝求封,有何關乎?”經世曰:“倭賊通書于中朝曰:’日出處天子,寄書日沒處天子’云。自爲一方天子,此乃犯順之意也。”上曰:“以許儀后上書見之,則可知矣。”

当时还是兵部尚书的石星,仔细地研读了朱均旺带来的许仪后报告,又综合了朝鲜以及明军搜集来的各路情报,惊奇地发现,日军开战前后的动向,与许仪后的报告惊人地吻合。

石星心想,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才,他应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于是他提笔给福建巡抚许孚远写了封信,让他派精干的人前往日本九州,去会一会这位许仪后。许孚远接到石星的请求以后,很快召见了两个锦衣卫的指挥使,一个叫沈秉懿,一个叫史世用。沈秉懿老不堪用,很快被淘汰,许孚远见史世用这个人器宇轩昂,谈吐不凡,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史世用把自己化妆成商人,和另外两位同伴张一学、郑士元乘坐海商许豫之船前往日本。他一路飘洋过海,最后在七月四日登陆于九州平户川的内浦港——顺便提一句,三十一年以后,一个叫做郑成功的中日混血,是在这里降生。

史世用登陆之后打听了一下,发现自己下船下早了。内浦和萨摩虽然同属九州,距离还是差的有点远。他再一打听,得知岛津义久和许仪后去名护屋去见秀吉了。他胆子不小,直奔名护屋而去。到了名护屋以后,他与张一学兵分两路,史世用去找许仪后,张一学、郑士元负责去把名护屋的地理形势偷偷画下来。

名护屋是日军的侵朝大本营,军队补给俱从这里发出。有朝一日万一明军打过来,这些情报便有了用武之地。

专业的情报人员,素质就是不一样。史世用没费多大力气,就联络上了许仪后。许仪后对史世用的到来喜出望外,他万万没想到大明居然会派人来主动联络,这对于一个寂寞的海外赤子来说,该是多么大的安慰。

不过许仪后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名护屋是秀吉的地盘,耳目众多,他让史世用先返回内浦,稍后联络。

八月十三日,秀吉跟岛津义久谈完了事,让他返回萨摩。许仪后找了个机会开小差,溜到了内浦,并于八月二十七日见到了史世用、张一学、郑士元和许豫。史世用向他提出来,听说岛津家对秀吉一直不满,能不能见一下。

岛津家当初在岛津义久的带领下,于户次川之战打败丰臣军,种下了祸根。后来秀吉亲自率大军讨伐九州,为了保全岛津家,义久不得不宣布出家归隐,把家督之位让给弟弟岛津义弘,投降秀吉。

在去年六月份的梅北一揆中,岛津义久在秀吉的逼迫下,不得不要求自己的三弟岛津岁久剖腹自尽。所以要说岛津义久对秀吉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

许仪后说,要见藩主不易,不如先亲近他身边的重臣。内浦港恰好属于岛津家重臣伊集院忠栋的领地,应该先去拜会一下他。

九月初三,许仪后带着许豫、史世用前往伊集院忠栋的府邸,名义上是作为客商拜访,由许仪后做翻译。伊集院忠栋老奸巨猾,一见许豫就眯着眼睛说:“我看你不像是商人嘛。”许仪后赶紧说:“也算是大明的一位武士吧。”两边都试探着说了几句客套话,没谈出什么实质内容。伊集院忠栋倒没细究,还送了一副铠甲给许豫。

没想到这次会面,不知为何被泄露出去了。到了九月十九日,有个叫玄龙的和尚跑来找许豫,说“你是不是大明福建官府派来侦查情报的呀?”许豫也是个有胆识的人,也不否认:“没错!你们侵略高丽,胡作非为。我们万历皇帝不愿意杀戮太重,派了沈惟敬来讲和。许军门派我过来调查你们的虚实,看你们有没有诚意。”这一番话半真半假,玄龙和尚也怕自己担上破坏和谈的罪名,只得悻悻离开。

在此之后,史世用感觉到有些危险,放弃了面见藩主的想法,一心一意搜集各类情报。

时间推移到十月份。当时岛津义弘驻扎在巨济岛,瘟疫流行,义久派了许仪后前往高丽去当医生。许仪后走了以后,史世用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也乘船离开归国。可惜他运气不好,中途碰到了台风,不得不返回九州。

很快岛津义久和伊集院忠栋派人来调查许豫,许豫坦坦荡荡地把自己对玄龙和尚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岛津义久点点头,没有扭送他去见秀吉,反而拿出一封信和一些礼物,请他转交给许孚远,算是官方答复。

这封信里没提及任何战事,只是说无论两国关系如何,贸易还是要开展云云。这是岛津义久留下的一点心眼,希望万一日军在朝鲜不利,也不至于波及岛津家的生意。

许豫得了岛津义久的批准,在万历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离开日本,史世用也在他出发前后不久乘坐另外一条船离开。他们前往日本的任务,算是顺利完成。许豫于同年三月一日顺利返回福建,回来以后,他问许孚远,说史世用回来没有?许孚远一楞,我还正要问你呢。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同样是今年一月份出海的史世用,居然到现在都没动静,到底跑到哪里去了?答案是,他还在九州……

史世用出海以后,满心以为可以尽快返回福建,上报情报。可他万万没想到,船还没走多远,居然又遭遇了强台风,真是太倒霉了。在大自然的暴虐天灾之下,船队全都沉没,张一学在海难中丧生,只剩下他跟郑士元两个人幸免于难,被海浪推送回了九州。

两个人身无分文,语言又不通。此时许仪后已经离开日本,许豫也不在了。举目无亲的两位间谍,在日本渡过了无比凄惨的七个月。到了这一年的八月底,两位琉球的使者到日本拜访秀吉,顺便侦查情报。他们走到萨摩的时候,忽然被两个乞丐拦住。这两个乞丐穿着破烂不堪,口称是大明指挥史世用与承差郑士元,希望能得到帮助返回福建。

比起日本,琉球毕竟还是亲近大明。使者当即把两人藏匿起来,带上船返回琉球。琉球人对史世用颇为照顾,特意派遣了朝贡船给他送回国。史世用长舒了一口气,心想这回总算可以回家了。

然后,然后他又遭遇了风暴……朝贡船快接近福州的时候,遭遇了风暴,把船只一口气吹到了泉州泉州府平湖山附近海域,吹的是人仰马翻,几乎全船罹难。史世用福大命大,硬生生熬过了这一劫,被大明官府救援下来。

九死一生的史世用回到国内以后,振作精神,把搜集来的日本情报汇篡成《倭情备览》一书。这本书是大明第一次主动派员前往日本搜集的专业书籍,里面论及日本情势,相当精辟,还附带了许多重要的原始文件,比起许仪后的报告更加专业。

此书甫一刊行,即被视为对日研究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大明御史还是朝鲜国王,对此都赞叹不已。言官上书要引用,兵部决策要参考,甚至杨镐给秀吉写信预言日本国内形势,都是拿着这本书现学现卖。

说回到许仪后。

战争持续到了万历二十一年,中朝联军与日本停战,双方坐下来和谈。日方的小西行长和大明方面的沈惟敬,两人联手搞了一个惊天大骗局,试图把两边都瞒住。(这是另外一个大故事了)

当时许仪后就在巨济岛,对前线动静很了解。虽然他对小西行长和沈惟敬的骗局细节不清楚,但他了解秀吉,知道秀吉绝不可能放弃战争。他送了一封密信给当时的大明援朝总经略宋应昌,里面直截了当地说:“关白虽求贡,其实欲明年窥狭大明”,一句就道破了实情。

宋应昌接到许仪后的密信以后,很是赞叹,称赞他“具仰妙算”,恰好这时候大明使团打算前往名护屋,宋应昌特意安排使团里一个姓郑的官员,让他到日本后设法联系到许仪后。

可惜这个使团出使很不成功,没几天就灰溜溜地回来了,那位姓郑的官员没时间去找。没时间去找,不要紧,我会主动说。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份,一个叫做吴景禧的朝鲜人找到全罗道防御使李时言,向他汇报了一件事。吴景禧自称是万历二十一年被俘去日本的奴隶,他在萨摩碰到一个中国人,叫许仪后。在他的安排下吴景禧被送回朝鲜。吴景禧说许仪后让我给大明带一句话:“众贼候天使信来, 当于八月中尽欲回还等因。”

那么万历二十一年八月到底发生了什么?

秀吉老年得子秀赖,欣喜若狂,日军主力开始从朝鲜按部就班地渡海回国。由此可见,许仪后的洞察力十分惊人,他敏锐地预见到秀吉得子与日军撤退之间的必然联系,特意安排了朝鲜俘虏回国,希望大明能够提前对日军这一动向有所准备。

虽然他传递的这份情报送到大明时,已经过时了,但许仪后这无时无刻不强烈跃动着的爱国之心,实在值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

盘点历史上那些被无名小卒杀死的著名名将

1、汉高祖刘邦

汉高帝汉高祖刘邦是在长子县英布时,为流矢所中,病情恶化,返回北京长安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汉高祖刘邦为流矢所中的情况下,早已干了好多年皇上。由此可见不管多少的角色,要是亲自上竞技场,就毫无疑问有生命威胁,大将免不了阵前亡。

2、庞统

以前和三国诸葛亮并称的凤雏庞统,在三国刘备进攻四川的全过程中,中流矢而死。那时候刘备军已经攻击雒县,庞通通军攻城略地,在攻城略地全过程中,为流矢所中,死时仅有三十六岁。庞统死不了得话,三国刘备集团公司內部能够多一位高质量的大臣,他的死是三国刘备集团公司的巨大损失。

3、张郃

张郃原是公孙瓒属下将军,后撤兵三国曹操,是三国魏国五子良将之一,也是五子良将中最后一个健在的。张郃在追捕退兵的蜀军全过程中,被流矢击中右膝盖而死。但是张郃死亡之谜是中了三国诸葛亮的埋伏,被杀是几率非常大的事儿,不彻底是出现意外。

4、陈友谅

陈友谅是元末和明太祖朱元璋争天地的较大 敌人。虽已和明太祖朱元璋战斗中惨败,处在下风。但死不了得话,還是能够再抵御一阵,明太祖朱元璋也要再费一番时间才可以完全解决陈友谅。但是陈友谅在竞技场上为流矢击中双眼,现场牺牲。陈友谅的牺牲,让明太祖朱元璋更轻轻松松的掌控陈友谅残留阵营。

5、李牧

战国名将:李牧。因赵王要杀他,单骑救主逃跑,結果逃到中途被赵王请来的追兵给残害了,一代战将,最终竟丧生于片甲不留之手。

6、高渐离

汉朝开国元勋,国士无双的兵仙神帅:高渐离。高渐离被自身手底下一门客侄子揭发,才被萧何跟吕雉勾结诱杀于未央宫中,丧生于妇女与片甲不留之手。

7、陆逊

三国中孙吴(吴国)的奠基者:陆逊。一个人出郊外捕猎时,被暗杀不幸身亡。

8、张飞

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在考虑进攻吴国前,张飞将张达与范疆二人绑在树上抽打五十鞭,范、张二人不服气,当晚,趁张飞喝醉酒之机,杀掉张飞,带著张飞的头颅投靠吴国。

9、孙坚

三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孙坚。孙坚太过自傲,丧生于吕公之手。

10、高敖曹

北朝大将高敖曹:538年高敖曹与宇文泰在河桥对战,西魏军集中兵力围堵,高敖曹被冲开,单骑救主逃往河阳城被背后追兵杀掉。

11、安禄山

唐代三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元凶:安禄山。757年正月五日夜,被手底下亲兵李猪儿暗杀而死。

12、僧格林沁

大清朝柱石大将僧王:僧格林沁。1865年5月被16岁的捻军小球员张皮绠杀掉在麦地里。

13、徐树铮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政冶、国防角色,北洋政府皖系大将:徐树铮。1925年12月30日在廊坊市,被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五师现场枪击。

14、闯王李自成

自然是闯王李自成,农民战争领导者最终被乡民一铁锹刨死。

15、岑彭

岑彭是汉朝开国元老,曾长期恪守宛城抵抗更始政党,山穷水尽后才迫不得已撤兵,官至淮阳都尉、颍川刺史。刘玄举兵后,岑彭率军归顺,被任职为大元帅,监督众营。刘玄即位后,又任职岑彭为廷尉,可以说身居高位。

汉朝创建后,军阀混战政党还许多,岑彭授命征伐四方,曾逼降许邯,长子县荆州市,讨灭隗嚣,因功升征南大元帅,封舞阴侯。35年,岑彭领命征伐公孙述,进逼成都市,令公孙述大惊,因此派杀手将岑彭暗杀于驻扎地彭亡。岑彭驻守彭亡时极其厌烦这一地名,結果就在提前准备移营的那天晚上便被暗杀,难道说是冥冥之中的线段?

16、萧挞凛

契丹大将,自小通晓天文学,986年,出任诸军副布署。988年,萧挞凛出任南院都监,993年,随萧逊宁东征王氏高丽王朝,第二年进封兰陵郡王,南京市统军使。1002年,捉拿宋将王圣人,攻破遂城、祁州。1004年,随萧太后、辽圣宗南进侵宋,萧挞凛为辽军主帅,在澶州之战中,遭受宋军威虎军头张瑰以三弓床弩打中前额不幸身亡,萧太后辍朝五日,驱使辽军与宋和谈,签署澶渊之盟。萧挞凛与宋朝争霸四年,依次攻宋威虏、顺安诸军,在望都康村擒宋将王继忠,又连攻保、定、瀛等州,率军直取澶渊,是契丹应对宋朝最有力的指挥者,但在澶州城外,被一个没名气的平凡人用床弩给射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