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公众阅读消费的兴起
作者:曹瑞臣
近代英国是较早迈向消费社会的现代国家。“光荣革命”后,英国各种社会变革加快,如在银行金融、交通运输、工业技术、思想文化、新闻报刊、消费需求等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加速。稳定宽松的政治氛围为新闻报刊印刷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英国人在衣、食、住、行、用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英国在迈向工业社会的同时也日益向现代消费社会转型。随着英国城市化、商业化、世俗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读写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空前庞大的读者群,文化阅读消费的兴起成为英国迈向现代消费社会的重要表现之一。而探析18世纪以后英国文化阅读消费的兴起,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英国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知识的传播与科学进步和现代消费社会的兴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众阅读消费兴起的背景
18世纪是英国自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读者群与新闻舆论兴起的时代。这一方面与数百年来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民众读写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18世纪英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整体国民素质和公众读写能力大幅提升是阅读消费兴起的知识前提。15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古登堡印刷术实现重大革新,书籍成本降低,使得欧洲科学知识迅速向大众传播与普及,大大提高了欧洲各国民众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准。宗教改革后英国普通民众的读写能力和识字率大为提高,在伊丽莎白女王和莎士比亚时代,英格兰拥有读写能力、进行独立签名的成年男子,已经达到成年男性的20%,而对于成年女性而言,读写能力比例远低于成年男性。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英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英国人的读写能力才真正有了质的飞跃,50%左右的成年男性已经具有读写能力,而女性读写能力已经提高到25%左右,显示了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18世纪中期,婚姻登记签名表明,新娘中不能读写的数字为62%,而男性这一比例为下降为38%。可见,英国人读写能力的大幅提升,为读书看报阅读社会的到来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了知识基础。
工业启蒙与大众文化的流行是阅读消费兴起的思想和文化基础。18世纪以来的“工业启蒙运动”(Industrial Enlightenment)让英国成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重视发明创新的国度。这一时期上流社会文化逐渐向社会下层传播,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种自上而下式传播的“渗透”现象(trickle down),使贵族精神和绅士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引发了社会下层的努力奋斗和仿效之风。彼得•伯克(Peter Burke)在其《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中指出,18世纪英国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众文化得以重塑,发生了两种转型:第一,人们从世俗的观念出发而非从原先的宗教观念出发,对人生目标和意义进行重新界定,并形成了相信科学、不信巫术的新风气;第二,社会公众对国家政治越发感兴趣。英国大众文化的流行与18世纪英国新闻报刊业的传播和发展有关,新闻阅读消费兴起,不仅扩大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渠道,而且促进了民众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度、参与度。而18世纪以后的英国,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成为日益主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现代性价值理念,为大众文化的转变创造了合适的政治氛围和土壤,英国日益迈向商业化社会、工业社会、世俗社会和消费社会,这些变革最终彻底转变了大众文化。
公共空间的出现促进了阅读消费的兴起。咖啡馆为报纸传播与培养公众阅读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文化空间。一位外国观察者对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时期的英国社会这样评论:每一个英国人都是新闻人,工人们习惯在每天上班开始之前先到咖啡馆,饮茶或者喝上一杯咖啡饮料,目的不是消磨时光,而是了解每天来自全国各地最新的新闻大事,其中政治和王室话题最有吸引力,没有比谈论国家政治和王室趣闻更有趣的事情了。当时的咖啡馆不仅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社交集会、闲暇娱乐场所,而且是股票交易等各类商务活动、科学活动等的活动空间,重要的是它还成为公众免费阅读各类新闻报纸、了解和谈论国家大事的重要场所,孕育了民主自由的空气。18世纪初咖啡馆中最受追捧的两份刊物是《闲谈者》与《旁观者》,格调优雅清新,寓品评时事、道德教化于轻松散文风格,开启民智,被后人称为“道德周刊”,这种风格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报纸。进入18世纪,因为少了政府的管制与审查,图书出版和报刊业兴盛起来,报纸与咖啡馆“联姻”、融合,不仅有助于作家零距离观察生活,了解读者兴趣,撰写评论文章,寻找创作灵感,还有利于读者培养阅读习惯和独立批判意识。更有甚者,如何在咖啡馆读报还引发了道德层面的讨论。1780年《伦敦杂志》就曾建议读者:“在咖啡馆里,拿在手上的纸张不要超过一页,一个人占有过多的纸张,是一种极不公平且令人恼火的”行为,因为它是对所有在场的人的共享权利的赤裸裸的侵犯。无论如何,报纸和咖啡馆的相互促进,在当时全社会营造了一种开放的阅读与创作氛围,这对于开启民智、培育民主和公民意识、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报刊业的兴盛
18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垄断书籍出版,管控社会舆论,出版权仅限制于伦敦书籍出版业公会(The Stationers’Company)和牛津、剑桥大学。《出版许可法》或《执照法》的废止标志着近代英国新闻出版事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出版前新闻审查制结束,解除了政府对新闻报刊业发展的限制,因而18世纪是各类报纸、期刊、图书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学界一般将1621年创办的《每周新闻》视为近代英国报业的开始,17世纪后半期政府垄断报纸发行,第一家官方垄断的报纸是1665年政府机关报《伦敦公报》的发行,原先创设于牛津,后迁至伦敦。
18世纪,社会各阶层对各类型图书的阅读需求剧增,图书贸易迅速扩张,这对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作用。18世纪末出版的《英国名录通用指南》,列有316个城镇和988家书商。在利物浦,1766年有11家图书贸易公司,1774年有14家,1794年有34家书商被列入《指南》,至1800年有98家进入《指南》。由于报纸、期刊、图书业的发展和兴旺,18世纪30年代晚期出现图书俱乐部和收费图书馆(向外租借图书),18世纪末出现报纸阅览室。自18世纪20年代到18世纪末,在首都伦敦大约有112家租借图书馆,地方有270家;在苏格兰,1725年由艾伦•拉姆齐(Allan Ramsay)在爱丁堡创办第一家流通图书馆,还有许多其他书商也经营租借图书生意。在收费图书借阅项目外,也存在免费阅读各种报纸、小册子等。比如众多的咖啡馆和酒馆可以向顾客提供免费的阅读服务。图书俱乐部成员通常都是地方精英阶层,如教士、企业主、商人以及各类专业人士等,通常会员有10到20人;捐赠图书馆也包括很多会员,如利物浦捐赠图书馆创建于1758年,到1799年会员超过400人。图书俱乐部和捐赠图书馆主要的服务人群是中产阶级和地方精英人士,他们大都具有良好的经济地位和收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较强的读写能力,成为英国文化阅读消费的主要人群。
新闻检查制度取消后,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18世纪的英国迎来新闻报刊业的繁荣时代。如曾经的肮脏之地伦敦市区东北边缘的格拉布街(Grub Street),18世纪不仅发展成为民间新闻机构的聚居地和新闻中心,成为英国报业早期发展“最安全的乐园”,而且逐步使得新闻舆论与批评成为英国政治生活的“第四等级”,一度成为公共舆论的风向标。
新闻报刊业的繁荣,具体表现为报刊的种类增多、发行量不断增长和鲜明的时代风格。
首先,报刊的种类和数量日趋增长。伦敦一直是英国报刊业发展的典范。如伦敦第一份日报《每日新闻》创立于1702年,1760年有4种日报、5到6种三周刊,1790年有13种早报、1种晚报,7种三周报和双周报。1785年著名的《泰晤士报》创办,是英国报刊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自创刊以来,《泰晤士报》因为不受政府资助,所以独立性强,除了遵循新闻的基本职业道德外,逐渐成为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有力武器,也成为近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报纸之一。18世纪末,伦敦报纸达23种,地方报纸多达50家。1700年之前,所有报纸都在伦敦印刷,然后通过马车运往各地,但这种现象很快就因各地发行地方报纸而改变。地方报纸如《诺里奇邮报》和《布里斯托尔邮报》分别于1701、1702年创办,到18世纪结束时,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本地报纸。1723年英格兰有24家地方性报纸,到1760年全国地方性报纸共35家。尤其工业革命以后,新闻报刊业发行种类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782年全国有地方报纸50家,1808年超过100家。地方报纸一般是周报,一类支持政府,一类批评和反对政府。地方报纸多以伦敦报纸为效仿样板,新闻报道以地方信息
为主,笔调严肃,独立,信息量丰富,其读者大多数是有文化的地方乡绅、店主、农场主等中产阶级,形成了广泛、持久、稳定的消费群,报纸的创办者也常受人尊敬。
其次,报刊发行数量不断增长。18世纪以来报刊业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功转型。工商业的发展,海内外贸易的繁荣,政治环境的宽松,宗教政策的宽容,言论的相对自由,这些都成为刺激人们的阅读消费欲望的重要因素。在日益世俗化和商业化的社会,民众需要通过媒介了解各类商业信息、域外风情、对外战争、海外殖民地舆情以及国内政治动向等,而报纸传媒的兴起则满足了这种迫切的阅读需求。18世纪英国新闻和报刊业发行数量日渐增长,而且购买人群和阅读人群也具有相当广泛性,读书看报已经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消遣的重要部分。18世纪中期一般报刊月发行量普遍维持在两三千份,而以中产阶级为主要阅读群体的知名杂志《绅士杂志》发行量最多时接近一万份,在当时获得了很大成功。当时的工人阶层或普通劳动者收入好一点的,也能读得起报纸,尤其是较为廉价的激进报纸。如政治活动家、记者威廉•科贝特(William Cobbett)主办的《两便士废物》在1816年至1817年,打破当时所有报纸的发行量。据统计,1704年,英国报纸发行量在230万份上下,1713年增加到240万份。根据英国财政部印花税收记录分析,1750年英国报纸发行量730万份,1760年猛增到1,260万份,而到1810年更是高达1,640万份,其中,伦敦报纸发行量几乎占总量的一半,大约700万份,而地方报纸发行为940万份。
最后,新闻报刊、杂志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其一,主要内容与政治、文学和道德有关。如著名作家、评论家笛福创办的、代表托利党派的《评论》,具有鲜明的政党倾向,其文章多以评论文章为主,笛福会选择公众关注的政治问题,亲自撰写散文式评论文章,吸引了无数关心时政和社会问题的读者,也赢得了托利党的赞许。其二,报刊受众更加专门化。各大报纸的作者和编辑对阅读人群进行了细分,如有不少报纸专门面向女性受众或某一职业,如医生等。据记载,第一份专门面向女性群体的报纸是由约翰•当顿(John Dundon)创办的《淑女通讯》,仅1793年一年就发行了四期。其三,报刊在风格上能够兼容并包,各类风格文章争奇斗艳。在汉诺威王朝早期政论性报纸影响很大,如爱德华•凯夫(Edward Cave)1731年创办的杂志《绅士杂志》。《绅士杂志》是18世纪英国第一份以“杂志”命名的现代通俗性刊物,内容包罗万象,有评论文章、新闻摘要、诗歌、散文、出生通告、结婚通告、讣告等,可以称得上是一份真正的杂志。该杂志关注家庭生活、社会改良以及民众娱乐等,也经常映射时政,雅俗共赏,在读者中很有号召力。《绅士杂志》的出版发行获得了很大成功,深受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群体欢迎,对于磨合贵族地主和城市精英之间的关系文化冲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中产阶级成为阅读消费的主力
中产阶级群体力量日益崛起壮大。18世纪以来英国商业化、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了社会分层,“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增加,影响也日益上升。中间阶层是沟通社会上层与下层的桥梁,其开放性既为18世纪的英国社会增添了流动性,更为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中产阶级主要由富裕的企业主、店主、商人、专业人士、政府官员等城市精英和地方乡绅构成,他们成为推动英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养和读写能力较高,大都拥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大部分年收入50镑到2000镑之间)和强大的社会购买力。他们在文化、教育、社交休闲、娱乐等消费上,明显要比社会下层来的阔绰,是各类新潮商品、文化产品和图书报刊等消费的主要群体,往往会引领都市和乡村消费时尚。从生活地域看,中产阶级主要生活于城镇。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大量由乡村向城市迁移,导致新兴工业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兴起,1801年英国城镇化率超过30%。根据官方人口统计,1801年英格兰、威尔士人口910万,加上苏格兰160万,总人数1,070万,主要城市如伦敦人口95.9万人。对主要人口超过1万人的36个城市人口统计显示,城市总人口超过200万。再加上其他小城镇居民,19世纪初英国城市总人口保守数字在250万到300万之间。而中产阶级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大约在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有50万到75万人口,如此庞大的中产阶级规模,他们自然成为文化阅读消费的主力。
中产阶级群体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中产阶级群体和城市人群读写能力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阅读消费主要在于经济收入较高的中产群体之中。社会职业、读写能力高低基本反映了某一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状况。布鲁尔(John Brewer)和波特(Roy Porter)的《消费与商品的世界》对17─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和伦敦各行业人群以及男女识字率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乡村地区识字率明显低于城市,男性识字率明显高于女性,教会人士和绅士阶层几乎都能读写,食品杂货商和商人读写能力很高,不会读写的不到10%,社会下层读写能力很低,大部分穷人都不会读写。而城市中无论男性和女性识字率都明显高于乡村,说明城市居民读写能力大大高于乡村居民。当时的社会政治精英阶层仍旧是各类报刊书籍的主要阅读人群,不过,技术工匠和小店主也日益成为书籍报刊的阅读人群之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社会各阶层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男性与女性文盲率下降。如1754─1784年,小店主文盲率仅为5%,约曼农和农场主群体文盲率为19%,各类商人群体文盲率为20─30%,管家群体文盲率为46%,建筑工人群体文盲率51%,农业工人与家庭仆人群体文盲率59%。但到1815─1844年,英国社会识字率进一步提高,商人群体文盲率下降为15─30%,建筑工人文盲率为38%。
中产阶级群体的阅读需求最大。18世纪英国商业化社会现实将中产阶级深深卷入到商业活动和复杂的经济事务之中。在国内,城市化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殖民地事务以及远程洲际贸易等商业活动都需要相关信息的传递和传播,而新闻报刊则是极为便利的传播媒介,因此中产阶级群体对图书贸易和报刊发展推动和阅读需求最为迫切。新兴中产阶级对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新闻印刷业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报刊业兴起的主要动力。中产阶级中公务员、教士、医生、教师、律师、艺术人士等专业人士识字率相对较高,收入也较高,与城市中图书贸易和新闻报纸业接触最多,因此受报刊业影响最大,特别是生活在城镇中的中产阶层人士。当时中产阶级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图书市场的扩张和小说的流行,这些主要满足了中产阶级群体的文化趣味。18世纪40年代后小说出版发行量大,大众对文学小说爱好广泛,阅读小说成为休闲消遣的文化习惯。而18世纪末兴起的新闻阅览室,满足了那些无力购买期刊的人群的阅读需求,图书和报纸为商人阶层及时提供最新国内外大事动态。
尽管英国政府会采取印花税、纸张税、广告税等“知识税”等手段来限制各种商业性报纸的出版和发行,但18世纪英国进入图书和报刊业发展的繁荣时代是不争的事实,为文化阅读消费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工业革命以后,英国逐步迈向产品丰裕的工业社会,新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活动日益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图书阅读与报纸消费成为英国现代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闻报刊业的现代化成为推动英国社会民众参与政治民主化进程和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从18世纪公众阅读消费的初步兴起,到19世纪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英国真正迈向了大众文化阅读消费时代。近代英国公众文化阅读消费的兴起与发展极大推动了英国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提升了公众的文化和科学素养,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