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史上唯一水下潜艇对战,《猎杀U-571》之真实版本
来源:崎峻文化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经典影片《猎杀红色十月》,还是2018年那部场面火爆、情节扯淡的《冰海陷落》,美俄核潜艇在深海水下互射鱼雷、生死相搏的的场面一定会让军迷们肾上腺素激增,倍感紧张和过瘾。虽然这种情况在公开报道中还从未发生过,但对于现代潜艇来说却是一种最可能的交战方式。
■ 2018年海战大片《冰海陷落》中俄国潜艇被美军鱼雷命中爆炸的镜头。
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2000年的二战潜艇片《猎杀U-571》中,被几个美军艇员俘获的U-571利用声呐定位,在与德军补给潜艇的鱼雷对射中获胜幸存。然而,这个桥段却是根据剧情需要进行的合理虚构,二战潜艇在水下进行鱼雷互射并命中目标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很难做到。首先,二战潜艇的水下感知能力非常有限,声呐的探测定位精度远不能与现代声呐相比,很难准确捕获判定水下目标的位置和航线;其次,二战时期的潜用鱼雷基本是非制导的直航式鱼雷,无法在水下追踪目标,极易失败,尤其在水下盲射的情况下。
■ 2000年海战影片《猎杀U-571》中交战双方互射的鱼雷在水下交汇的镜头。
当然,在二战时期潜艇对潜艇的战斗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比如德国海军潜艇的战果里就包括了10艘潜艇,而美国海军艇长也曾击沉过20艘潜艇,用潜艇反潜最拿手的还算是英国皇家海军,妥妥地收了35艘轴心国潜艇的人头,甚至还有双杀潜艇的王牌艇长。不过,这类战例中受到攻击的潜艇大多是在水面浮航状态下被击沉的,而交战潜艇都处在水下的战例只有一次,这就是发生在1945年2月9日的斐爱岛海战,而创造这一奇迹的人就是一位英国海军艇长。
■ 在干船坞中接受检修的德军IX D2型潜艇,U-864即属于IX D2型。
1945年初,纳粹德国大势已去,但还想帮助东方盟友一把,准备将一批战略物资和先进武器的技术资料用潜艇运往日本,其中包括60吨水银和喷气式战斗机的资料,行动代号“凯撒”。这项绝密任务被交给U-864潜艇。该艇属于IX D2型,于1943年12月服役,水面排水量1610吨,水下排水量1799吨,水面航速20.8节,水下航速6.9节,水面续航力为12750海里/10节,水下续航力为57海里/4节,最大潜深230米,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首4尾2),可携带24枚鱼雷,另有105毫米甲板炮1门,37毫米炮1门,20毫米炮2门。U-864艇长为拉尔夫-赖马尔·沃尔夫拉姆海军少校,此前曾担任过U-108艇长,进行过4次战斗巡航,仅击沉一艘商船。在此次行动前,U-864还加装了通气管,可以使潜艇在潜航时获得外界空气,即使在水下也能启动柴油机推进,减少了潜艇上浮的时间,降低了暴露的几率。
■ 德军U-864潜艇艇长沃尔夫拉姆海军少校。
U-864于1944年12月初从基尔起航,先前往挪威卑尔根进行准备,受到各种意外情况的影响,一直拖延到1945年2月初才真正起航,沿挪威海岸隐蔽北上,于2月6日通过斐爱岛海域,没有被英军察觉。然而,途中U-864的一台引擎出现故障,沃尔夫拉姆艇长认为眼下离基地并不远,选择调头返回卑尔根以检修引擎,然而他的这个决定将他自己和全体艇员送上了黄泉路。
■ 英国海军“冒险家”号潜艇,左上角为该艇艇徽。
实际上,英军已经通过破译电讯获知了“凯撒”行动的情况,并派出由吉米·朗德斯海军上尉指挥的“冒险家”号潜艇赶往斐爱岛海域展开拦截行动。“冒险家”号属于V级潜艇,于1943年8月服役,水面排水量545吨,水下排水量740吨,水面航速11.25节,水下航速10节,最大潜深91米,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首4),可携带8枚鱼雷,另有76毫米甲板炮1门,7.7毫米机枪3挺。朗德斯上尉是“冒险家”号的首任艇长,已在10次战斗巡航中击沉了13艘敌军舰艇。值得一提的是,朗德斯曾在1944年11月11日在罗弗敦群岛附近击沉了在水面航行的U-177潜艇,因此荣获优异服役勋章。论作战经验,朗德斯要胜过他的对手沃尔夫拉姆。
■ 英军“冒险家”号潜艇艇长吉米·朗德斯海军上尉。
由于情报传递延误,当“冒险家”号赶到斐爱岛近海时,U-864早已通过,却不曾想后者又半途折回,再次进入设伏海域。2月9日上午9时32分,“冒险家”号的声呐兵捕捉到一种此前从未听闻的声音信号,一时难以判定目标性质,最初以为是渔船,实际上那正是U-864在通气管状态下航行的引擎噪音。然而,“冒险家”号此前从未遭遇过使用通气管航行的德军潜艇,因此对这种噪音很陌生。随着音源信号越来越强,朗德斯判断是敌方潜艇,于是下达了战斗命令。为了避免暴露,“冒险家”号没有使用主动声呐,始终以水听机(被动声呐)追踪目标。10时50分,朗德斯升起潜望镜在海面上环视一周,发现一根形似桅杆的物体,距离大约5000米,判断为潜艇潜望镜,其实那是U-864的通气管。结合水听机的信号,朗德斯确定目标航向东南,于是下令“冒险家”号向北迎敌。
■ 这幅彩绘表现了一艘德军IX D2型潜艇在遭遇反潜攻击时下潜的场面,注意正在收起的通气管。
另一方面,U-864对于正在逼近的危险茫然不知,柴油机运行的噪音干扰了声呐的工作,加上“冒险家”号采用电动机推进,相对安静,使得U-864更加难以察觉。11时15分,U-864从“冒险家”号正前方约2000米处通过,朗德斯下令右转舵,与目标平行航行。就在此时,声呐兵报告目标开始采取Z字航行,但基准航向保持不变,这表明U-864很可能发现了“冒险家”号,沃尔夫拉姆此举意在遭到攻击时干扰对方的瞄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防范。但是,U-864没有收起通气管,关闭主引擎以降低噪音,也没有增加航行深度,更没有改变航向,这说明他对于敌情没有足够的警觉,毕竟还没有过潜航的潜艇被另一艘潜艇从水下击沉的情况,然而沃尔夫拉姆肯定想不到自己即将成为第一例。
■ 斐爱岛海战的交战位置,在挪威卑尔根以北海域。
11时20分,朗德斯再次进行潜望镜观察,结果看到了2具潜望镜,其实那是U-864也在升起潜望镜观察情况,不过朗德斯再次把通气管混淆为潜望镜而已。沃尔夫拉姆很可能也从镜头里看到了“冒险家”号的潜望镜,但依然气定神闲地保持航向,以稳定的频率做Z字航行。沃尔夫拉姆的轻敌为朗德斯创造了机会,他默默地观察着目标航向,盘算着如何将对手击杀。德国潜艇肯定不会轻易上浮,在以通气管航行时以柴油机推进,续航力肯定比使用电动机的英国潜艇更长,而“冒险家”号一旦电力耗尽就只能放弃追击,因此留给朗德斯的时间并不多。
在半个小时的观察后,朗德斯基本摸清了U-864的航行规律,确定了射击要素:目标基准航向135度,航速3.5节,距离2000米,唯独目标的潜航深度无法确定。朗德斯决定以德军潜艇通常的潜望镜深度为基准设定鱼雷定深。12时10分,U-864重复Z字机动转向时,“冒险家”号立即转向140度航向,迅速做好鱼雷射击准备,于12时12分在12米深度发起鱼雷齐射,4枚鱼雷分为两波射出,间隔17.5秒,定深各不相同,以增加命中几率。
■ 影片《猎杀U-571》中德军鱼雷与潜艇擦身而过的镜头,估计U-864也经历了与之相似的惊悚时刻。
我们当然无法得知那一刻U-864艇内的情况,但鱼雷螺旋桨高速旋转的尖锐噪音肯定让艇内陷入恐惧和忙乱中。U-864开始采取紧急规避,收起潜望镜和通气管,关闭柴油机,启动电动机,向压载水舱注水,操纵升降舵下潜,沃尔夫拉姆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分钟里尽可能地完成了上述操作,但他并未得到上帝的眷顾。在“冒险家”号射出鱼雷2分15秒后,水下爆发出一声巨响,伴随着艇壳破裂的金属噪音刺激着英军艇员的耳膜,所有人都欣喜若狂。从射击到爆炸的时间推算,U-864是被第4枚鱼雷击中的,也就是说它差一点就避开了攻击,但沃尔夫拉姆的运气在最后一刻耗尽了,他的潜艇沉没在卑尔根以北31海里,斐爱岛以西2海里处,断裂的艇体沉入150米深的海底,73名艇员无一幸存。12时46分,“冒险家”号从潜望镜里看到了海面上漂浮的油迹和碎片,确认了这个独一无二的战果。
■ 影片《猎杀U-571》中德军补给潜艇被鱼雷击中爆炸,这也是U-864的终结场面。
斐爱岛海战是二战时期乃至整个海战史上唯一一次交战双方潜艇都处于水下的战例,即便在战后潜艇随着性能进步已经完全可以在水下追踪和攻击敌方潜艇,但也没有发生过这样战斗。直到今天朗德斯依然是在水下击沉潜航潜艇的唯一记录保持者,他因为击沉U-864荣获了第二枚优异服役勋章。
■ U-864的残骸于2003年被发现,这是根据水下勘测绘制的残骸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