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海军收缴的日本投降舰艇小传
来源: 顾氏造船厂厂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旧日本海军驻华幸存舰艇成为中国海军的战利品,另根据盟军总部和中英两国政府的协议,在香港地区的日本海军舰船也交由中国海军接收。此后,中国海军在南京、上海、武汉、九江、舟山、厦门、广州、海南、台湾(澎湖)以及香港接收了数百艘各型日本原驻华海军中小型舰艇,以炮舰、炮艇为主。成为受十四年抗战之苦的中国海军最为扬眉吐气的时刻之一。
“宇治”号航海炮舰
该舰为“桥立”级炮舰2号舰,1940年1月20日在日本大阪铁公所樱岛工厂铺设龙骨,9月26日下水,1941年4月30日竣工服役,长期部署在中国水域执行任务,是侵华日本海军主力舰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于9月13日下午1时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被国民党海军接管,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亲自参加受降仪式,仪式后该舰改名“长治”。后在1949年9月19日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 水 量:1350吨(满载)
主 尺 度:80.5米×9.7米×2.6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ホ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4654马力
航 速:19.5节
续 航 力:3460海里/14节
武 备(以下皆为接收时期状态):日制十年式120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座,同型号单管炮1门,九六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2座,同型号单管机关炮6门,九二式7.7毫米机枪3挺。
“安宅”号航海炮舰
该舰原为日本专为中国长江和沿海水域执行任务设计的航海炮舰,原名“勿来”,后觉得此名寓意无礼而改名“安宅”,1923年8月12日在日本横滨船坞竣工。先后服役于日本海军第一遣支舰队,第三舰队,支那方面舰队和扬子江部队,因局势和任务要求的变化历经数次改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该舰舰员不愿就地投降,于9月搭载家眷擅自驾舰从上海出海试图返回日本,被美军第七舰队拦截遣返拘押在吴淞口,10月9日美军接收该舰,10月19日该舰被移交给中国海军,改名“安东”。列编第二舰队。1949年4月23日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725/956吨(轻载/满载)
主尺度:71.7米×9.75米×2.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两座三缸三涨式蒸汽机、两座口号舰本式煤/油混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700马力
航 速:16节
武 备:日制三年式76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九三式13毫米双联装机枪3座,九二式7.7毫米机枪4挺。
“兴津”号航海炮舰
该舰原为意大利“阿兹欧”级扫雷舰2号舰“勒班陀”号,1920年开始设计,1924年定型,名为“扫雷舰”,其实主要是为了海外殖民地驻泊的驻外炮舰而设计,1925年6月在意大利安科纳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1927年5月22日下水,1927年底竣工服役,随后被派往中国,加入意大利远东海军支队,长期在上海活动,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因意大利和日本同为轴心国,该舰在上海陷落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然静静的停泊在自己的泊位上冷漠的旁观局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在黄浦江上目睹了日本海军军舰俘虏美国炮舰“威克”号,击沉了英国炮舰“海燕”号,依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1943年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巴格多里奥元帅为首的新政府和盟军媾和,意大利同德国和日本成为敌对国关系。1943年9月9日该舰根据新政府海军部的密令将军舰放水自沉在黄浦江外滩海关大楼江段。该舰于11月8日被日军上海第一工作部打捞出水后送往被日军占领的江南造船所(当时称“三菱江南造船所”)修理并重新武装,1944年5月重新修理完毕。改称“兴津”,编入日本海军服役,编制列在支那方面舰队上海根据地队,因该舰具备洋航能力,故一直将该舰执行中国沿海航运的护航任务。侥幸的躲过了已经掌握制空权的盟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毫发无损的等到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天。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该舰于1945年9月在南京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咸宁”。
排水量:625/850吨(标准/满载)
主尺度:62.18米×8.69米×2.5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亚罗式三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桑尼罗夫特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50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武 备:日制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2门,九六式25毫米三联装机关炮2座,九六式25毫米单装机关炮4门,九四式深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2条。
“满珠”号海防舰
该舰属“择捉”级海防舰第12号舰,1943年11月30日在日本三井造船玉野工厂竣工,竣工后用于海上护航,1945年1月31日在越南金兰湾被盟军潜艇的鱼雷击伤舰艏,因战事紧急只经过草草的修理后再次投入护航行动。4月3日该舰在执行护航任务途径香港时遭到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该舰被炸成重伤,侥幸拖回香港后被判定损伤太重,失去修复价值,5月3日该舰从日本海军除籍。抗战胜利后,根据中英两国有关香港问题的协议:香港政权由英国接收,但香港地区的日军陆海军武备交由中国政府接收,该舰遂被中国方面接收,1946年5月27日被正式接管,临时定名为“七号”,拖曳到广州黄埔造船所修理,但由于损伤过重,修复进度十分缓慢。1949年解放军解放广州,尚未修复的该舰被解放军接管。
排水量:1020吨
主尺度:77.7米×9.1米×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2号舰本式10型十缸柴油机,双轴推进,4200马力
航 速:19.7节(最大)
武 备:无
“鸣海”号浅水炮舰
该舰原为意大利远东海军支队炮舰“艾尔玛诺-卡洛托”号,1914年3月在上海耶松造船厂开工,1918年6月19日完工,建成后一直以上海为基地在长江流域活动,1943年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垮台,9月3日新政府和盟军媾和,该舰于9月9日按照命令放水自沉在黄浦江,10月5日被日方捞起送入三菱江南造船所修理武装,11月1日编入日本海军,更名“鸣海”,此后部署在江西、安徽一代的长江江面,1944年多次遭到中美空军的轰炸而受伤。1945年9月15日,荒废在上海的该舰被中国海军接收,改名“江鲲”,因舰况太差,很快废弃。
排水量:247/318吨(轻载/满载)
主尺度:48.8米×7.5米×0.91米(长、宽、吃水)
动 力:两座立式三涨式蒸汽机、两座亚罗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100马力
航 速:14节
武 备:日制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1座,九三式13毫米双联装机枪1座。
“隅田”号浅水炮舰
该舰1940年5月31日竣工于日本藤永田造船所,是二战期间日本设计的最新式的长江炮舰。日本战败投降后,该舰停泊在上海,1945年9月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为“江犀”,列编在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该舰被暂借给海防第二舰队,部署在湖口以下的长江下游江段布防,当年4月23日该舰参加了海防第二舰队部分军舰的起义行动,参加解放军。
排水量:304吨
主尺度:48.5米×9.8米×1.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机,2座ホ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00马力
航 速:17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三式13毫米机枪1挺,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鸟羽”号浅水炮舰
该舰1911年7月7日在日本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1月7日下水,11月17日竣工,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该舰在上海参与击沉了英国炮舰“海燕”号,俘虏了美国炮舰“威克”号,1945年日本战败后,该舰在南京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永济”,列编在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8年该舰在湖北江陵郝穴镇成功阻击了试图渡江的解放军,因此更名为“郝穴”。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舰随江防舰队西撤到四川万县,11月28日该舰奉命和“永安”舰一起护送运载陆军前往忠县的民生公司商船时,舰长李世鲁发动起义控制该舰,随后该舰经过和沿岸的国民党军交火后安全抵达解放区巴东,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250吨
主尺度:56.4米×8.23米×0.79米(长、宽、吃水)
动 力:3座立式双缸双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ィ号舰本式燃煤水管锅炉,三轴推进,140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3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3挺,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势多”号浅水炮舰
该舰1922年4月29日在日本播磨造船所开工,1923年6月30日下水,随后被拆解送往中国,由上海东华造船厂负责合拢。竣工后一直部署在长江。1938年12月10日在长江岳州段支援陆军作战时被中国海军布设的水雷炸掉了整个舰艏,随后该舰以倒车的方式退往上海,由江南造船所修复。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被中国海军接收,改名“常德”,编入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后,该舰随江防舰队大部撤往重庆,11月30日解放军进驻重庆,该舰于12月1日宣布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338吨
主尺度:57.9米×8.23米×1.0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缸三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煤油混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1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3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3挺,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热海”、“二见”号浅水炮舰
“热海”舰于1928年11月6日在日本三井玉野造船所开工,1929年3月30日下水,6月30日竣工;“二见”号于1930年2月28日竣工于日本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后一直在长江水域活动,1945年日本战败后由中国海军在南京接收,分别更名为“永安”、“永平”,列编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永安”舰被留防在四川万县,11月29日该舰和“郝穴”舰一起起义,由忠县下驶,一路同沿岸国民党军队交火后进入巴东解放区加入解放军。“永平”舰则先和江防舰队各舰一起退往重庆,随后在12月1日宣布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205吨
主尺度:45.3米×6.79米×1.1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双缸双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煤油混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2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3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3挺,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多多良”号浅水炮舰
该舰原为美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威克”号,1927年12月28日竣工于海军江南造船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在上海向日军投降,12月15日编入日本海军支那方面舰队上海根据地队,改名“多多良”,日本战败后于1945年9月在南京被中国海军接收,以山西省省城太原来命名为“太原”号,列编在第二舰队/江防舰队,部署在长江下游,1949年4月23日参加了海防第二舰队的起义行动,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370吨
主尺度:48.59米×8.25米×1.55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缸三涨往复式蒸汽机,1座桑尼罗夫特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950马力
航 速:12.5节(最大)
武 备: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3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3挺,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舞子”号浅水炮舰
该舰原为葡萄牙海军炮舰“澳门”号,1910年在英国亚罗造船厂竣工,建成后运往澳门地区服役,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加强广东、香港地区的内河防御,日本政府和葡澳当局协商,于1943年将该舰购买,编入日本海军,改名“舞子”,隶属第二遣支舰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在广州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舞凤”,列编广东江防炮艇队,后改属海岸巡防第四艇队。1949年10月14日因解放军进军广州,该舰舰长李皋于10月20日发动起义,率该舰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133吨
主尺度:36.5米×6米×0.6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缸三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亚罗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50马力
航 速:11.8节(最大)
武 备:哈奇开斯57毫米速射炮2门,九二式7.7毫米机枪3挺。
17米“舰水”型炮艇
该型炮艇是日本海军利用17米型舰载机动艇改造而成,可以搭载兵员,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内河广泛使用,1945年日本战败时,该型炮艇集中在武汉和九江两地被中国海军接收,在武汉接收了舰水1号、4号、8号、10号、11号。分别改名为巡64、65、66、67、68号,其中巡66号在1949年起义加入解放军。在九江地区接收了舰水5号、6号、8号、9号、12号、7号、21号、22号,分别改名为巡43、44、45、46、47、48、49、50号,其中巡46和巡50号在1949年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20吨
主尺度:17米×2米×1.3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单动式发动机,单轴推进,150马力
航 速:12节(最大)
武 备:九三式13毫米机枪或九二式7.7毫米机枪1-2挺。
17米“汽艇”型炮艇
该型炮艇属日本海军“汽艇”型炮艇,艇体和“舰水”型相仿,但动力采用蒸汽机为动力,侵华战争期间该型艇主要用于中国内河作武装拖轮或交通艇。日本战败时,残留六艘在九江被中国海军接收,分别为汽43号、汽41号、汽44号、汽46号、汽61号和汽47号,分别改名为巡51、52、53、54号、炮57、58号,其中巡53号于1949年11月25日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20吨
主尺度:17米×3.3米×1.33米(长、宽、吃水)
动 力:1蒸汽机,单轴推进,200马力
航 速:12节(最大)
武 备: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15米“内火艇”型炮艇
该型属日本海军“内火艇”型炮艇,以15米舰载艇为基础设计,抗战胜利时有3艘该型艇在九江被中国海军接收,即内火31号、内火32号、内火33号,分别更名为巡60、61、62号。
排水量:13吨
主尺度:15米×3.3米×1.2米(长、宽、吃水)
动 力:1海军型汽油机,单轴推进,120马力
航 速:11节(最大)
武 备:九二式7.7毫米机枪1挺。
“大发”型炮艇
该型炮艇以“大发”型登陆艇增加武装而成,日本投降时,4艘该型炮艇在九江和广州被中国海军接收,九江接收大发14号、大发12号和大发13号,分别改名为巡55、56、57号;广州接收的更名为巡36号。另有一批数量不详的普通型“大发”型登陆艇被中国海军接收。
排水量:9.5吨
主尺度:14.88米×3.4米(长、宽)
动 力:1海军型汽油机,单轴推进,120马力
航 速:16.7节(最大)
武 备:九三式13毫米机枪1挺,九二式7.7毫米机枪2挺。
“小发”型炮艇
该型炮艇以“小发”型登陆艇增加武装而成,日本投降时,4艘该型炮艇在九江和武汉被中国海军接收,九江接收小发18号、小发19号,分别改名为巡58、59号,其中巡59号在1949年起义加入解放军;在武汉接收的小发4号、小发6号,分别改名为巡76、77号。
25吨型中型炮艇
该型艇原为旧日本海军“25吨”级摩托化炮艇,专门为在中国内河和近海作战而专门设计,日本海军称为“中型炮艇”,是日军在华使用的主力炮艇,大量部署在长江、珠江、以及舟山、厦门等地。总共生产可77艘。日本投降后残存下来的25吨炮艇被中国海军接收,总计35艘,推测另有数目不详的同型艇加入了地方水警部队。在南京接收的第7号更名炮2号、编号不明的一艘更名炮3号、第三号更名炮4号;在厦门接收的第1号更名炮15号、第2号更名炮16号、第3号更名炮17号、第4号更名炮18号;在舟山接收的第1321号更名炮20号、第1362号更名炮21号、第1363号更名炮22号、第1284号更名炮23号、第1285号更名炮24号;在广州接收的特11号更名炮35号、特12号更名炮36号、特13号更名炮37号、特14号更名炮38号;在九江接收的中型2号更名炮48号、中型3号更名炮49号、中型7号更名炮50号、中型91号更名炮52号、中型92号更名炮53号、中型94号更名炮54号、中型96号更名炮56号;在武汉接收的中型3号更名炮64号、中型6号更名炮65号、中型7号更名炮66号、中型8号更名炮67号、中型11号更名炮68号、中型14号更名炮69号;在上海接收的中型2号更名炮103号、中型3号更名炮104号、中型4号更名炮105号、中型5号更名炮106号、中型6号更名炮107号、中型7号更名炮108号。其中炮52、53、68、104号于1949年4月20日在镇江起义加入解放军;炮2、3、4、54、56、103、105、106于4月23日在南京起义加入解放军;炮64、65于5月24日在武汉起义加入解放军;1949年末,炮38在广州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25吨(满载)
主尺度:18米×3.6米×1.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海军型柴油机,双轴推进,300马力
航 速:11节(最大)
武 备:九三式13毫米机枪1挺或九二式7.7毫米机枪1挺,80毫米迫击炮1门。
“第一号”型驱潜特务艇
该型军舰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建造的小型反潜军舰,舰型模仿当时日本近海拖网渔船,在中国海域主要当做大型炮艇使用。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国海军在上海、厦门、香港、台湾等受降区共接收11艘该型军舰。在上海接收第220号、更名“海鹰”号;在厦门接收第204号,更名“南安”;在香港接收第11号、第191号,分别更名“高明”、“高要”;在台湾接收第74号、第75号、第190号、第223号、第238号、第243号和第3号,分别更名为“光中”、“光华”、“光民”、“光国”、“光富”、“光强”、“光康”。其中“光康”因舰况太差旋即废弃。“高明”号于1949年10月4日被解放广州的解放军缴获。“光国”号于1949年11月9日在南澳岛海域起义加入解放军。
排水量:130吨
主尺度:29.2米×5.65米×1.8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中速柴油机,单轴推进,400马力
航 速:11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三式13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
“乙”型哨戒特务艇
该型军舰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建造的小型沿海护卫艇,1945年日本战败后,第100号在青岛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海丰”。
排水量:238吨
主尺度:29.8米×6.1米×1.8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中速柴油机,单轴推进,400马力
航 速:9节(最大)
武 备:日制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2门。
“第二号”型二等输送舰
该型军舰属于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大量建造中型坦克登陆舰,运载能力较强,可搭载97式中型坦克9辆或特2型水陆坦克7辆或95式轻型坦克14辆或320名全副武装士兵。1945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海军在上海接收第144号该型军舰(1944年8月20日在日本川南工业浦崎造船所开工,10月20日下水,12月1日竣工),更名“同安”;在香港接收第108号该型军舰(1944年4月28日在日本大阪造船所开工,5月25日下水,7月31日竣工),更名“中条”。
排水量:950吨(标准)
主尺度:80.5米×9.1米×2.94米(长、宽、吃水)
动 力:1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舰本式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日制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九六式25毫米三联装机关炮2座,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九六式25毫米单装机关炮11门,深弹投放架6个。
另有民船改装的特设炮艇、装甲坦克艇、滑走艇、“震洋”型特攻艇等,因型号过于繁杂,此处仅列部分图例。
标准15米内火艇
滑走型炮艇
标准型大发艇
渔船型特设炮艇甲
渔船型特设炮艇乙
各式装甲坦克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