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及中国学员反满抗日活动研究
作者:谭忠艳
摘 要:日本殖民者为了充实并发展“国防”力量,实现长期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作为样板在长春建立了“满洲”陆军军官学校,作为“满洲国军”的核心教育机构。军校招收的中国学员在日本人的高压统治之下,坚持进行反满抗日活动,成立反满抗日组织,创作、传唱反满抗日歌曲,阅读进步书籍、传播先进思想,进行策反、发动起义。军校内中国学员的反满抗日活动一方面体现了大时代环境下进步青年的道路选择与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
日本殖民者在占领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之后,为了巩固“满洲国”治安,实现长期霸占东北的目的,充实并发展“国防”力量,在“满洲国”着手建立正规化的军官学校。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作为样板在长春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作为“满洲国军”的核心军事教育机构。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体现了日本“以华治华”的侵略政策,是日本殖民者对华军事侵略和教育侵略的重要措施。军校内的中国师生始终坚持反满抗日活动,对于东北地区的抗日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概况
1939年3月,伪满政府以敕令第50号公布了《陆军军官学校令》,以此为基础,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设在长春近郊的拉拉屯一带,建校时称“兴亚台”。作为军校创立时期的校长,南云亲一郎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全部思想教育方式、学习教材、学校传统完全移植过来。军校“隶属于伪满军事部,实际上由日本关东军控制,学校机构由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部总管全校,本部设干事处理日常事务工作,设教授部负责学生的教育工作”〔1〕。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是以日本人为骨干的,在教职员中,校长、干事等主要领导均为日本人,军校顾问由关东军派出现役佐官级军官充任。
军校的学制规定为4年零9个月,其中预科2年,这一阶段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为军事科学学习奠定基础。“队附勤务”为期六个月,即到部队实习上等兵到中士的业务,使学生熟悉部队情况。本科教学课程分为普通学科、军事学科、术科三类,普通学科是各兵科的共同科目,包括建国精神、日语,重点是建国精神;军事学科包括战术、战史、军制、兵器、射击、筑城、航空、交通、测图、卫生学、马术等,其中以战术为主;术科教学重点放在指挥技能上。“见习军官”即到部队见习少尉业务3个月,中国学生到伪满部队见习,朝鲜族和日本学生到日本关东军见习。
军校招收中国学员标准非常严格,程序复杂,招收的学员中,中国学员的数量高于日本学员。伪满陆军军官学校以培养高级军官为目的,但是中国学员报考的目的呈现了多元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为反满抗日学习杀敌的本领;为逃避兵役;为谋生;为当官不受欺压;因贫困读不起其他大学。伪满军校第六期学员张作斌回忆其投考军校的目的时阐述到“我投考的目的有二:其一是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普通大学;其二是我想到军校和将来毕业后到军队去联络发动爱国志士,拿起武器去进行抗日战争”〔2〕。军校学员王起抱着掌握武装,以便更好地进行抗日的目的进入军校学习。
二、伪满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师生反满抗日活动
(一)成立反满抗日组织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建立之后,中国学员成立了反满抗日组织,其中包括:恢复会、仙洲同盟、真勇社、东北青年甦生联盟会,铁血社,晋察冀社会部长春组,这些组织各自具备组织章程,但是共同的核心的宗旨为反满抗日。
恢复会,1940年组建,吕殿元为会长。宗旨为“恢复东北失地和主权,驱逐日寇,归还祖国”〔3〕,到1941年11月恢复会的会员发展到了36人,占一期生总数的五分之一。恢复会成立之后,为了宣传反满抗日思想,启发学员的民族意识,积极组织学员传阅进步书籍,演唱进步歌曲、话剧,同时努力联系共产党,接受其领导。仙洲同盟,1941成立,以发展知识分子为宗旨。在成立会议上,会员宣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在日寇入侵,国破家亡之秋,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消灭汉奸,驱逐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到底”〔4〕。同盟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会员,积蓄力量,采用单线联系的工作方法。
真勇社,1936年在日本成立,以发展青年军官为主,主张“国难当头,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信仰,团结共处,共同对敌,不求名不求利,救国靠真勇和大义”〔5〕。1939年王家善从日本毕业回到东北,在军校担任少将教授部长,开始在军校发展社员。真勇社的社员在抗日战争后期大部分率部起义,在营口起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北青年甦生联盟会,1943年4月成立,规定“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实行三民主义,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坚决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驱除日寇而努力奋斗”〔6〕。铁血社,主要任务是“发展组织,对群众进行反满抗日教育,了解掌握日寇的动态,伺机组织暴动,最后将日寇逐出中国”〔7〕。晋察冀社会部小组的政治主张倾向于共产党,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抗日的政治力量,小组成员为了实践这一政治主张,认真钻研革命书籍,积极寻找中国共产党。最终晋察冀社会部小组被吸收参加了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长春组。
(二)创作、传唱反满抗日歌曲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编印了军歌集,引入陆军军官学校,这些歌曲是要求学员必须会唱的,在军歌集中日文歌曲有五六十首,中文歌曲二十多首,其中《男儿立志》《马歌》《太平洋》《欧风美雨》《军人立志歌》等是合法的歌曲,另外,军校的中国学员为了表达自己的反满抗日、爱国的情绪,创造了歌曲,例如一期生《噫嘻我祖國》、二期生《同学们》、六期生《志士之歌》、铁血同盟盟歌《铁血男儿》等。陆军军官学校传唱的中文歌中有两首是比较特殊的,一首是岳飞的《满江红》,日本人希望通过这首歌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因此《满江红》成为合法的军歌,可以在任何场合、公开的传唱。根据《满江红》的曲调重新填词的《北望满洲》由于其内容涉及到反满抗日,被列入不合法的军歌。以上几首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类似于这种反满抗日的歌曲在军校中还有很多,当时最为流行的是《流亡三部曲》和《黄河大合唱》。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学员创作、传唱的歌曲,从内容方面,集中体现了反满抗日的思想,激励学员勿忘国耻,杀敌报国。从传唱方式方面,由于日本人的严格控制,歌曲只能暗记于脑海,默唱以心声,所以很多歌曲并没有完整的定稿,而且只能在日本人发现不了的场合秘密传唱。从发挥作用方面,创作、传唱反满抗日歌曲,与其他抗日方式互相配合,对于激发军校学员的爱国热情,唤醒其民族意志,促使其积极投身到反满抗日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阅读进步书籍,传播先进思想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中国师生广泛而秘密地传读进步书籍,传播先进思想,在日本人严格控制的环境下,学员们传读的进步书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军校内的各个反满抗日组织,恢复会、仙洲同盟、真勇社、东北青年甦生联盟会等都将向成员提供进步书籍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第二个途径是军校中的中国学员,利用“队附勤务”的机会,到部队实习,接触了八路军以及地下宣传人员,将共产党的书籍以及宣传品带回学校。东北青年甦生联盟会的会员,军校四期生,在热河伪军部队实习回来之后,秘密带回了《论持久战》《论游击战战术与方法》以及宣传反满抗日的各种小册子。由于其他学校没有这种接触机会,所以这类书在其他大学是非常少见的,这是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传阅进步书籍的一个重要的特色。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中传阅的进步书籍类型比较多,其中以进步文学作品为主,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进步政治书籍。文学书籍以鲁迅、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茅盾、巴金、肖军、肖红等人的作品为主,其中流传最广、教育、启蒙作用最大的是高尔基的《母亲》、鲁迅的《鲁迅杂文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军校内流传比较广泛的政治书籍包括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天演论》《原富》等,以及法国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国的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著作在军校中也有所流传,甚至连国民党禁止的激进刊物《新青年》在军校中也得以暗中流传。哲学方面《大众哲学》《思想方法论》《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书籍广泛流传。
(四)进行策反,发动起义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积蓄力量,发展武装,等待时机发动暴动,例如铁血社的任务规定为,了解掌握日寇的动态,伺机组织暴动,最后将日寇逐出中国。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军校学生与中国人的连长和区队长一起,拥护他们为临时指挥官,拒绝日本人的控制。高射4团的军官,军校一期生马熙光、敖启庚和二期生王文祥,8月15日10时30分起义,将所在部队日本军官全部消灭,并向马路两侧待命的关东军开火;驻守长春的伪满禁卫军步兵团上校乔春雨,曾担任过伪军校本科学生队队长,8月14日部队行至八里堡时,乔春雨与军校一期生王嘉仁、三期生张云亭、李凤桐、李宝库商定发动起义,将日本人副团长、团副官、连长统统解决。
江上军作为伪满军重要的水上部队,司令部设置在哈尔滨,下辖3个团,拥有兵力2600人。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恢复会的重要成员在江上军任职, 1945年8月,吕殿元召集江上军中的军校毕业生,制定起义方案,于8月14日下午3时30分发动起义。另外哈尔滨地区的第23工兵队、第4汽车和第4辎重队,直接掌握兵权的主要领导人都是军校毕业生,在8月15日之前发动起义,迅速解决了日本人军官。在长春地区和哈尔滨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佳木斯地区、齐齐哈尔地区、热河地区、丹东地区等,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师生也进行了起义,打击日寇。
三、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及中国学员反满抗日活动评价
(一)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体现了日本殖民者在东北地区思想侵略与军事侵略的结合,同时体现了日本殖民体系内的政治斗争。
伪满陸军军官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控制非常严格,将政治思想统治制度化、固定化,制度化主要表现为在一日内以制度开展固定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在学科课程中设置了相关的政治性的课程,例如修身、伦理学、法学、精神训话等,在教学内容方面向学生灌输效忠日本天皇的“八纮一宇”思想,在信仰上使学生形成“日满一体”的认知。日本殖民者在伪满陆军军官学校采取的强化思想统治的措施是思想政治侵略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从根本奴化中国人民,培养“顺民”。从本质上讲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是日本士官学校在“满洲”设立的分校。
(二)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内中国学员的反满抗日活动一方面体现了大时代环境下进步青年的道路选择与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及储备了人才。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建立于日本不断建立东北殖民地以及扩大对华侵略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学员“投考”军校的目的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军校中的中国学员,在时代洪流中,无惧日本殖民者的迫害、诱捕,坚持阅读进步书籍、传播先进思想、学习本领、积蓄力量、积极进行反满抗日活动,展现了爱国热情与民族情怀。东北地区的进步青年和爱国知识分子对于时局的基本态度和认知,体现了他们正确的道路选择和价值认同。军校内部分师生倾向于中国共产党,所以在行动上积极联系共产党,搜集情报,配合共产党地下工作,为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活动以及扩大影响发挥了作用。
综上所述,在日本高压严酷统治之下的伪满军校内,酝酿、产生了中国青年激昂的反抗情绪以及积极的反满抗日活动,打破了日本殖民者利用军校培养军官、充实军事力量、奴化中国人民的目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以及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境遇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认同,这些因素将青年学生内在爱国情怀不断激发,并外化为反满抗日的具体行动。
〔参 考 文 献〕
〔1〕王野平.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229.
〔2〕《长春文史资料》编辑部.艰辛的历程:伪满军官学校的学生们(长春文史资料1994年第1辑)〔M〕.长春:长春市政协文史办公室发行组,1994:31.
〔3〕吉林省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皑皑长白—伪满军校学生回忆录〔M〕.长春:吉林省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2000:11.
〔4〕王磊.暴风雨中的长春青年〔M〕.长春:长春市青运史工作委员会,1989:94.
〔5〕张贤达.伪满军校里的抗日组织〔N〕.长春晚报,2012-01-16.
〔6〕吉林省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皑皑长白—伪满军校学生回忆录〔M〕.长春:吉林省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2000:14.
〔7〕吉林省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皑皑长白—伪满军校学生回忆录〔M〕.长春:吉林省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2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