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威斯计划:德国经济在1924—1929年的复苏
作者:悠然的萌新
希特勒拯救了一战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
我不知道这个流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因为无论是从结果还是从过程来看,一战后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希特勒的关系都不是很大。
希特勒拯救的不是一战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而是1929年以后遭遇重创的魏玛共和国经济。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回顾一下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经历的一切了。
1919年德军签署贡比涅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作为战败国,德国成为了战胜国分裂宰割的对象。
在如何处理德国的问题上,英美法三国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作为宿敌,法国希望彻底击败德国,让德国不具备在对法兰西造成威胁的能力,所以主张严重处罚德国;而英国却坚持自己一贯的“大陆均势政策”,主张不要过度削弱德国,以免法国一家独大成为欧陆霸主;美国希望可以扶持德国,让德国成为自己在西欧施加影响力的工具,也不主张过度削弱德国。
同时,英美还担心俄国赤色革命蔓延,希望不要过度削弱德国以免德国赤化,如果又多了一个苏维埃,那英法美就得考虑对抗莫斯科-柏林这种“未曾设想的道路”了。
德国虽然打输了一战,但德国的人口、工业和科技能力还摆在这里,就是英法美把德国占领了,德国把自己的科技、工业设备往苏联一搬,再加上苏联自己的人口、资源和计划经济体系,谁能保证20年之后欧洲大陆不被苏联的钢铁洪流平推?
可以说在战后怎么处理德国这个问题是,英法美之间是存在严重分歧的。
而此时,也许是受到了一战战败的刺激,德国国内那个自俾斯麦下台以后就断掉的外交神经居然又活过来了。
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马上就注意到了战胜国之间的利益纠纷,觉得英法美之间这种各怀心思的局面可以为自己所用,于是便决定在外交领域大打出手,想办法利用英法美之间的隔阂来减少德国应该付出的赔偿。
当时德国的外交部长西蒙斯就曾直言:“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与我们达成协议。”
1921年4月29日,经过长达数个月的激烈讨论后,赔款委员会最终确认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66年内付清,从1921年5月1日开始,每年必须赔偿20亿马克,5月31日前必须先付清10亿金马克。
但是此时德国刚刚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经济早已濒临崩溃,哪来的钱赔这么多赔款?
“对德国而言,这么巨大的赔款足以让每一个德国家庭破产。”
5月5日,协约国递给德国最后通牒,如果德国不同意支付赔款,将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
严格来说,出兵鲁尔并不是协约国总体的意见,而是法国自己的主张,因为法国在一战中被德国打出了“恐德症”,生怕德国复苏以后再来打他,于是特别希望在这个时候把德国彻底干掉。
协约国的要求传回德国,德国国内一片哗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在德国看来,我们是听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才放下武器停战,作为战胜国直到战争结束英法美的军队都没有踏进德国本土,现在凭什么让德国接受如此苛刻的条约。
德国人民愤怒了,这直接导致了弗伦巴赫内阁的下台,新的维尔特内阁上台之后被迫接受了协约国的条件。但在尽力筹措资金,赔完第一笔10亿马克之后,德国财政便陷入了危机。
1921年8月,德国政府在所有税款中尽力筹措才只筹到了1亿金马克,于是德国便要求延期支付赔款,并且暗示协约国,如果德国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德国会被迫靠近苏维埃俄国。
利用协约国的反苏心理,德国成功地将赔款日期延后到1922年。
可到了1922年,德国的经济情况每况愈下,财政出现巨大赤字,不得已维尔特政府再次要求赔款委员会将支付赔款的日期延期到1924年底。
本来法国就竭力主张削弱德国,在赔款问题上可谓不留情面。192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赔款委员会会议上,法国指责德国是在故意制造借口拖延赔款,声明“除非德国将鲁尔地区的煤矿和森林开采权交给协约国,并且允许协约国没收德国关税和税收”作为抵押,否则法国绝不同意延期支付赔款。
11月,因为无法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走投无路的维尔特政府下台,新上台的维尔海姆·古诺总统公开抵制赔款,宣称:“德国的工业家冒着鲁尔被占领的危险也拒绝缴纳赔款。”
之后,经过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的调查,截至此时德国已经赔偿了14亿马克,只拖欠价值2400万马克的木材和煤炭。德国在允许的延期支付赔款期限内完成了现金赔偿的义务,而2400万的实物拖欠实际上不值一提。
但是法国一心想要压倒德国,普法战争的失败和一战中的惨痛损失,已经让法国明白了如果他不能彻底击败德国,那么等德国恢复元气之后再次受伤的肯定是自己。一战靠着英国、俄国、美国这三个盟友的帮助,伤痕累累的法国才勉强取得了胜利,但现在俄国已经没有了,如果德国人再打过来,法国可再也没有元气经历这样一场大战。
眼见彻底削弱德国的机会就在眼前,法国人热血上头,干脆抛弃了自己的盟友英国,独自进行对德制裁。
1923年1月11日,法国伙同比利时一起进军鲁尔,一起占领了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园区。法、比军队的威胁行动,无疑给德国本就无比糟糕的政治局势火上浇油。
1月13日,德国政府发出声明,宣布停止向法、比付款和供货,并号召居民对占领当局进行抵抗,企业停工,损失由国家赔偿,失业工人由国家救济。
鲁尔区是德国的重工业区,鲁尔区的占领,让德国损失了75%的煤炭产量还有77%的生铁产量、85%的钢产量,同时德国政府还要负责补偿鲁尔资本家因进行消极抵抗所受的损失,脆弱的德国经济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德国政府被迫大量发行纸币。
同战前相比,德国的货币在1923年末增发了751.2亿倍,而马克的购买力则跌为原来的1662亿分之一,“马克跌入了深渊”,给德国经济造成了致命打击。在1923年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德国仅有14.7%的加工企业开工,失业人数高达500万,德国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降到了1914年的50%。同时食物、燃料极度缺乏,饥寒交迫的德国人民掀起了巨大的罢工浪潮,在汉堡等地更是连续爆发了工人起义,而在巴伐利亚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分子发起了啤酒馆政变,左翼分子和右翼分子经常在德国街头上大打出手,德国陷入一片混乱,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魏玛共和国极有可能被颠覆。
可法国也没有从占领中捞到多大好处。
德国的消极抵抗策略,让法国没能从鲁尔地区得到多少煤炭,还付出了巨额的占领费,国内的财政和货币也都爆发了危机。更要紧的是,鲁尔危机证明了在没有英美的支持下法国什么也做不到,所以到了二战的时候,只有英国对德宣战了,法国才会对德宣战,否则法国人自己是搞不定德国的。
形势的变化,最终迫使法德两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家委员会,第一委员会负责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马克的方法 ,第二委员会则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
1924年1月14日专家委员会在伦敦召开,第一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查尔斯·盖茨·道斯主持,在1921年4月9日道威斯想赔款委员会提高报告书,即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规定,设立拥有4亿金马克资本的“兑换银行”,用以负责发行新币和收回业已丧失信用的旧币。暂不规定赔款的总额和年限,只规定前五年的具体赔款额,从1924-1925年度为10亿金马克,以后逐年增加。同时该计划还规定德国赔款的来源:50%来自德国政府预算中的关税和日用品间接税收入,26.4%来自铁路公司的国有红利收入,12% 来自工业公司的国有红利收入,11. 6%来自运输税收。
作为支付赔款的条件,德国可从美、英等国获取八亿马克的贷款,以来稳定通货及偿付赔款。作为德国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法、比两国军队从鲁尔区撤军。随后,德国和法国相继表示接受道威斯计划。
依照道威斯计划,德国在美国帮助下以1新马克等于10亿旧马克的比率发行新币,重新稳定了国内货币,马克的购买力开始回复。1925年8月25日,在德国支付赔款的前提下,法、比军队撤出了鲁尔区,德国重新收回了鲁尔区。
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鲁尔区的失而复得加上德国本身未毁于战争的工业实力,美、英等国的资本家都注意到了在德国投资可以得到的巨额回报,贷款和投资不断的进入德国。到了1929年,德国从外界得到的投资就已经达到了320亿马克,大批的外国贷款解决了德国经济恢复中的资金问题,使德国可以广泛地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
凭借着这笔资金,德国大规模更新老旧的工业设备,淘汰落后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福特化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上升了40%。
到了1929年,德国的电力、煤炭、钢铁、机器制造、汽车、纺织等工业部门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国民收入比1913年增长70.1%,达到790亿金马克,黄金储备也超过了一战战前的一倍,达到22.58亿金马克,德国生产的工业品占整个欧洲(不包含苏联)的1/3、 电力产能占到了全部欧洲的1/3、钢铁产量则占2/5,化学产品占1/2、机器制造业占近2/3。
毫不犹疑地说,凭借道威斯计划,到了1929年德国经济就已经得到了复苏。
所以说,拯救一战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这件事和希特勒有很大关系吗?
但是呢,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背后却隐含着巨大的隐患。
德国经济的复苏严重依赖外国资本的扶持,当1929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外国资金断流,德国脆弱的经济迅速崩溃,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
1931年7月,受经济危机影响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失业率急剧飙升,在1932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43.8%。
而此时,希特勒才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德国总理,所以说,希特勒拯救的并不是一战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而是1929年以后遭遇重创的魏玛共和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