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奇的十八线小军阀:樊钟秀

文:战争艺术001

北洋时期的军阀,大致有三个来源:

一是从军校毕业的职业军人,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等,这是主流。

二是从大清延续而来的军头,如张勋、陆荣廷(广西)、赵倜(河南)、张广建(甘肃)、杨增新(新疆)等,这些人在大清时期就已经成了气候,清朝覆灭后,他们在袁世凯的庇护和默许下,继续发光发热。

三是聚啸山林的土匪,大土匪一旦被官方收编,完成合法化,就是军阀。

第三种军阀的路子比较野,两级分化严重,要么混成顶级军阀,像张作霖,要么长期十八线,一直打酱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镇华及其镇嵩军(刘镇华不是土匪,但镇嵩军主体是土匪)。

今天要说的樊钟秀,也是这种类型。

樊钟秀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小军阀,他的经历比很多小说都要精彩,如果谁想写北洋时期草根逆袭的爽文,可以直接把樊钟秀的一生当创作蓝本。

这类小说的常见情节,如:出身低微,恶霸逼迫,千里逃难,土匪见色起心,上山智取匪首,搞到战利品,拉起一支人马,引来官府围剿,与官府斗智斗勇,被收编,屡立奇功,逐渐壮大,参与混战,割据一方等等,在樊钟秀身上,都是真实的人生经历。

01

1888年,樊钟秀出生于河南宝丰县(今属平顶山市)一个普通家庭。

宝丰县没什么名气,但宝丰县出过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白朗,中国最后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

樊家有兄弟4人,樊钟秀排行老二,人称樊老二。

樊老二从小讨厌干农活,喜欢“躺平”,为了逃避干活,他经常躲在杨树上不下来,或者钻窟窿打地洞,甚至离家出走,天性懒散调皮、有些无赖。

樊老二这么潇洒,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他家有上百亩地,他爹教过私塾,当过大夫,类似于现在的小学校长兼村卫生室主任,家境还过得去,樊老二吃喝不愁。

在家庭熏陶下,樊老二有些文化,但他志不在此,喜欢舞枪弄棒。

有记载说樊老二13岁上登封少林寺,拜恒林和尚为师,学了三年功夫,身手了得。1928年,樊钟秀与冯玉祥发生战争,少林寺因香火情谊,帮助樊钟秀作战,结果引来了石友三火烧少林。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乱世,豫西盛产土匪。

1913年,一向岁月静好的樊家,引起了土匪的兴趣。

匪首牛天祥要樊家在3天之内,凑300两白银送来,否则,就灭了樊家。

樊家无权无势,只能认命,卖掉粮食和家产,凑足银两给土匪头子送去。

不久,牛天祥得知樊家有个闺女长得好看,又来樊家要人。

这一次,樊家没有妥协,他们约了几家亲戚,一同离开宝丰,逃到了陕西宜川县霍家沟,开荒种地。(一说是樊老二参加革命党,被河南督军张镇芳通缉)

清末陕甘回变,陕西人口大减,很多地方田地荒芜,地广人稀的环境,吸引了大量来自河南、山西的逃荒灾民——这是樊家举家迁移陕北的大背景。

霍家沟位于宜川、洛川交界处,山大林密,是三不管地带。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官府管不到的地方,自有“地下秩序”。

附近黄龙山上的土匪头子,听闻新来的客户(客居的庄户)樊家有一个漂亮的女子,也来要人,还威胁不从就要灭门云云。

时值1914年春,樊钟秀已经26岁了,年轻气盛,命运的一再逼迫,终于激怒了他。

樊钟秀把妹妹藏好,约集大哥及3个铁杆朋友,5个人持刀带棒,杀向土匪老巢。

这股土匪人数并不多,樊钟秀等人上山时,恰逢大部分土匪已下山,匪巢只有几个土匪头子。

樊钟秀等人出其不意,轻松干掉了几个土匪头子,山下的土匪作鸟兽散。

经此一战,樊钟秀缴获了十几支枪,一千多发子弹。依靠这些武器,樊钟秀拉起了一支20多人的小队伍,武装自卫。

不久,樊钟秀听说宜川县衙从汉阳兵工厂购买了30支步枪,正在运回来的路上,于是派人劫了这批枪。

通过劫持枪械、收编小股土匪、击败地方民团,樊钟秀的队伍迅速扩大到了200多人,活跃于宜川、洛川、甘泉、富县一带。

02

这一年,白朗起义军从河南转战陕西,陆建章督率北洋大军入陕追击。

有人报告樊钟秀是白朗的同乡同伙,陆建章于是派商震带领一个团,前往陕北剿匪。

敌强我弱,樊钟秀没有与北洋正规军硬刚,而是将队伍化整为零,隐蔽起来,躲过了商震的围剿。

过了风头之后,樊钟秀的队伍继续壮大,拥有上千杆枪和百余匹马,是陕北最强大的民间武装。

当时陕西的情况很复杂,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代表袁世凯势力的陆建章,一派是陕西本土实力派,如张凤翙、张钫、陈树藩等,这些人在辛亥革命时曾发动西安起义,属于革命党势力。

袁世凯派陆建章入陕,一是为了对付白朗,二是为了对付陕西革命党控制的陕军。

经过一番斗争,陕军2师4旅,只有陈树藩旅得以保存,其余部队被陆建章吞并、裁撤。

1915年,陈树藩派人来收编樊钟秀,樊钟秀同意了,先后任骑兵连长、营长。

樊钟秀为什么要接受招安?

自古以来,土匪的结局就两种,要么被官军消灭,要么被官军收编,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明显更有前途。北洋时代,军阀要招兵买马、扩大实力,很少杀降,被收编后安全系数比较高。

1916年,陆建章因统治残暴以及支持袁世凯称帝,激起了陕西人的怒火,“反袁逐陆”运动风起云涌。

陈树藩暗中参与反陆运动,挤走了陆建章,掌握了陕西军政大权。袁世凯死后,陈树藩搭上了大佬段祺瑞,被任命为陕西督军,成了皖系的人。

陈树藩投靠北洋系,引起了郭坚、高峻、胡景翼、曹世英等部下的不满——他们有革命党背景,倾向孙中山。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陕西革命党人响应号召,竖起了“陕西靖国军”的大旗,起兵反对陈树藩,围攻西安,陈树藩以陕西省长的职务,换取镇嵩军刘镇华前来助战,才解了西安之围。

在“靖国军”与陈树藩的战争中,樊钟秀倒向了“靖国军”。

乱世,凭实力说话,有实力,各方都会来拉拢你。

樊钟秀所部是陕北最具实力的民间武装,自然是革命党统战的重点对象,陕北革命党人惠有光、郑思成一直与樊钟秀保持着联系,时不时给他灌输点革命思想。

先进的革命思想,点燃了樊钟秀内心朴素的正义感,驻军西安期间,革命党人邓宝珊又来做他的工作,樊钟秀被说服了。

1918年2月,樊钟秀脱离陈树藩,不久在潼关打垮陈树藩的一个新兵旅,缴获了400多支枪和大量子弹,队伍陆续扩大到2000多人,实力大增。

1918年6月,孙中山派于右任回陕西领导革命,各路义军推举于右任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张钫为副总司令。

靖国军编为六路,郭坚为第一路,樊钟秀为第二路,曹世英为第三路,胡景翼为第四路,高峻为第五路,卢占魁为第六路。此外,还有惠有光独立支队等,全军2万余人。

03

陕西战火越烧越旺,让段祺瑞很不爽。

于是,老段组织了以奉军师长许兰州为总司令的八省援军(听起来很厉害,实际就2万人马),入陕镇压靖国军。

靖国军内部意见不一,一盘散沙,很快就被打垮了,一部分人离去,一部分继续坚持。

这时,孙中山指示于右任:保存现有地盘,以待发展之机。

樊钟秀在征得于右任、张钫的同意后,归附了许兰州,玩起了无间道。

1920年春夏之交,直皖战云密布,张作霖支持直系。

许兰州奉张作霖命令,移师河南,准备策应直系军队。樊钟秀随许兰州,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河南,他一面招募家乡子弟,扩充军队,一面派人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情况,表忠心。

受革命党人影响,樊钟秀已经成了孙中山的铁粉,身在河南,心在南方,一直想追随孙。

直皖大战后,北洋政府越来越失控,军阀混战节奏陡然加快,樊钟秀部四处征战,频繁变换阵营。

许兰州是奉军,自然不会在河南久呆,他离开后,樊钟秀部划到了河南督军赵倜手下,被编为一个团,驻防豫西,后因剿匪有功,被扩编为一个混成旅。

1921年,湖南赵恒惕出兵攻打湖北王占元,湘鄂战争爆发,吴佩孚出兵干涉,调豫军助战,赵倜派出了樊钟秀旅,樊钟秀率部在咸宁、岳阳一带,与赵恒惕的湘军激战,打的很猛。

1922年赵倜被吴佩孚搞掉后,樊钟秀成了直系的人,被任命为豫西剿匪司令。

战争再打下去,樊钟秀再立战功,估计都要被吴佩孚提拔成师长了。

玩无间道就怕玩成这样——“再做,再做我成由尖旺老大了,到时怎么办,你抓我啊。”

好在命运给樊钟秀一个机会,没有让他等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1923年4月,桂系军阀沈鸿英进攻广州,被支持孙中山的滇桂军击败,吴佩孚派蔡成勋、方本仁、邓如琢以及河南暂编第一师(樊钟秀旅隶属于这个师),南下支援沈鸿英。

此时,樊钟秀派人与孙中山联系,想要回到革命阵营,不料送信人被抓获,暴露了秘密。吴佩孚秘密指示蔡成勋等人,伺机解决樊钟秀旅。

当樊钟秀所部途经遂川时(今江西吉安市遂川县),遭遇了蔡成勋、方本仁部的包围,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樊钟秀击败方本仁,打破了包围圈。

既然撕破了脸,樊钟秀也就不装了,他在江西大庾(今江西赣州大余县)通电,就任孙中山委任的豫军讨贼军总司令。然后率军从梅关越过梅岭,闪电般地击溃沈鸿英残部,占领了粤北重镇韶关,粉碎了吴佩孚、沈鸿英夹击孙中山的计划。

孙中山感动不已,拍了一份电报,把樊钟秀狠狠夸奖了一番。

没等樊钟秀从激动的心情中平复下来,孙中山又来电了:陈炯明叛军进犯广州,炮轰大元帅府,形势危急,速来救援!

樊钟秀率军火速赶往广州,部队一下火车,就急行军赶赴战场,他给军队下了死命令:此次保卫广州作战,是奉孙大元帅命令,生死都极光荣,只准进,不准退,只准胜,不准败!谁要当孬种,我先毙了他。

樊钟秀的部队用着北洋军的旗帜,陈炯明叛军以为是吴佩孚派来的援军,没有提防,结果被樊钟秀杀了个措手不及。激战3天,叛军全线溃败,樊军收复了广九车站以及广州周边各要地。

孙中山亲自接见了樊钟秀,让他坐在庆功宴的首席,握着他的手,左一个好同志,右一个真革命,把樊钟秀感动得热泪盈眶。

04

1924年,孙中山再次启动北伐。

这次北伐是响应三角同盟而发起的,三角同盟即奉系、皖系卢永祥、粤方,三家结盟对付曹锟、吴佩孚的直系。

由于湖南赵恒惕不肯借道,孙中山只能取道江西北伐,北伐军的主力是谭延闿、程潜的湘军,樊钟秀的豫军,以及驻粤滇军、驻粤赣军等。

不久,北伐军一律改称建国军(源于孙中山的《建国大纲》),樊钟秀的部队被改编为“建国豫军”,孙中山亲自授给他一面“笃信三民主义,实行建国方略”的旗帜。

此后,无论变换到哪个阵营,樊钟秀一直保留着建国豫军的旗号。

这次北伐并不成功,否则就没有后来蒋介石北伐了。

此时,全国政局处于激变中,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完了,直系一败涂地,奉系成为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因倒戈直系而崛起的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谭延闿的军队在江西被击败,退回广州。樊钟秀在江西战场独木难支,伤亡很大,但他没有退回广东,而是一路向北挺进,想杀回河南老家,招兵买马,扩大北伐军的实力。

1924年11月21日,樊钟秀率军沿湘赣边界穿插,经宁岗、莲花、醴陵、浏阳、平江、通城、咸宁,到达了武穴渡口。

从9月中旬出师北伐以来,樊钟秀所部行军80多天,战斗50余次,历经4省,跋涉5000余里。

武穴渡口前面,不仅有滚滚长江,还有湖北督军萧耀南的军队。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樊钟秀也无奈了,强渡长江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还是领导有办法,孙中山命湖北籍革命党人熊晋槐做萧耀南的工作,说服萧耀南虚晃一枪,放樊钟秀过江。

樊钟秀这才渡过长江,经罗田到达了潢川。

这时候,孙中山又来命令了,说吴佩孚躲在信阳鸡公山上,离潢川不远,要樊钟秀率兵上山干掉吴佩孚。

老孙头的信息不够灵通,此时吴佩孚已经被萧耀南逼下了山,跑了。

1925年1月,樊钟秀率军回到了家乡宝丰、郏县一带,以建国豫军为号召,招兵买马。

河南本是吴佩孚的大本营,吴佩孚战败后,河南处于无政府状态,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出任河南督办后,也没能控制住局势,河南非常混乱。

胡景翼与樊钟秀曾在陕西靖国军旗下作战,是老相识,他想收编樊钟秀的部队,但樊钟秀坚持用建国豫军的旗帜。

胡景翼不好勉强,指定南阳、叶县、邓县、方城、舞阳、新野、唐河、内乡、镇平等县为建国豫军的防地。一时间,豫南、豫西的土匪、民团纷纷来投奔,建国豫军迅速膨胀。

1925年春,镇嵩军憨玉琨与国民二军胡景翼为争夺河南,爆发了胡憨战争。樊钟秀支持胡景翼,出兵夹击憨玉琨。

胡憨战争以憨玉琨的战败而告终,此役,樊钟秀俘敌1万多人,缴获几十门火炮、上万支枪械,100多万发子弹。建国豫军随后扩大到3万人——这是他自起兵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获。

05

1925年3月4日,胡憨战争紧要关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樊钟秀嚎啕大哭,三天没吃饭,他对部下说:我死之后,如能葬于先生墓侧,大愿足矣!

在公祭仪式上,他命人做了一个巨大的素花横额,中间写了两个大字:国父。

这是孙中山首次在公众场合被称国父,不知是不是受他启发,1930年国民政府正式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死后不久,胡景翼也死了,胡的继任者岳维峻,要收编河南境内一切杂牌军,樊钟秀只甩给他一句话:建国豫军是孙大元帅委派的,看谁敢更换我的旗帜!

收编樊钟秀失败后,岳维峻又怂恿樊钟秀进攻山西,这明显是一个坑——成功了,是帮岳维峻扩张地盘,失败了,樊钟秀的部队被削弱或消灭,不论怎样都对岳维峻有利。

樊钟秀在河南受岳维峻压制,又不好与他争地盘,也对山西有了兴趣。

1925年12月,樊钟秀兵分两路山西,一路由直隶武安攻摩天岭,一路由直隶井陉攻娘子关。娘子关防守严密,樊军没有攻进去,但他们攻破了摩天岭,占领了辽州(今左权县),计划经太谷直取太原。

阎锡山急令商震为前敌总指挥,率军星夜驰援。

天下就这么大,山不转水转,当年商震在陕北没找到樊钟秀,投奔了阎锡山,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老对手又重逢。

樊军打得很猛,晋军有点顶不住,商震一连枪毙了4个营长和13个士兵,才稳住局面。

樊钟秀和商震厮杀之时,阎锡山派兵抄了樊军后路,他质问岳维峻:为什么要派樊钟秀进犯山西?岳回电称:这是樊钟秀的个人行动,与国民军无关。

樊军孤军深入,四面被围,死伤3000多人,樊钟秀本人也负伤了,陷入了绝境。

好在阎锡山并不想赶尽杀绝,他表示:只要樊部退出山西,可以和平了结,晋军决不再追。

这样,樊钟秀才率领残部退回河南。

1926年春,国民二军进攻山东失败,坐镇湖北的“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吴佩孚,趁机反攻河南。

面对吴佩孚声势浩大的反攻,国民二军一败再败,土崩瓦解。

樊钟秀率军转战豫西南山区,与吴佩孚的军队苦苦周旋。好在吴佩孚的主要敌人是冯玉祥,吴军主力都北上了,用来对付樊钟秀的军队不多,所以樊钟秀一直没被消灭。

06

这年夏天,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派人联络樊钟秀,希望樊钟秀在合适的时机,出兵武胜关,截断京汉铁路,接应北伐。

8月底,谭延闿、蒋介石派人给樊钟秀送来亲笔信:时候到了,该出手了。

见到信后,樊钟秀连夜行动,各部分别由南阳、邓县等地突破吴军包围圈,然后急行军攻占了柳林、武胜关,一路杀到了广水、孝感等地,与北伐军会师武汉。

这时候,蒋介石想任命樊钟秀为国民革命军第13军军长,但樊钟秀拒绝接受改编,坚持打“建国豫军”的旗号。

此后,河南相继发生了奉吴战争、唐生智北伐、冯玉祥东出潼关,吴佩孚在河南一败涂地,远走四川。几经兵戈,河南成了冯玉祥的地盘。

冯玉祥收编了吴军残余和刘镇华镇嵩军,想把樊钟秀的部队也收了。

樊钟秀还是那句话:建国豫军是国父委派的,看谁敢更换我的旗帜!

不过,这话对冯玉祥没用,在冯玉祥看来,樊钟秀盘踞豫西南,就像一根刺扎在身上一样,必欲拔之而后快。

1928年1月,两军摩擦不断,终于爆发了战争。冯玉祥调回石友三、宋哲元进攻樊钟秀。

冯玉祥位列北伐军四巨头,麾下几十万大军,随便动根小指头就能打倒樊钟秀。坚持到11月,建国豫军还剩2万人,退守涡阳、蒙城(属安徽亳州)。

樊钟秀被迫通电下野,离开部队,寓居上海。建国豫军残部由任应歧统率,被蒋介石收编。

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老天似乎并不想樊钟秀就这样隐退。

1930年初,中原大战的阴云愈积愈厚,蒋介石和反蒋联盟,争相拉拢樊钟秀,要他回河南召集旧部,参加战争。

蒋介石给的头衔是豫陕边防军总指挥,反蒋联盟给的头衔是中华民国军第8方面军总司令。

樊钟秀不甘寂寞,他在许昌收拢了4万旧部,倒向了反蒋联盟——樊认为蒋背叛了孙中山,所以要反蒋。

战争打响后,樊钟秀负责防守平汉线,与蒋军王金钰、徐源泉、上官云相等,在临颍、许昌一带激战。

5月25日,樊钟秀视察阵地后,返回司令部,行至许昌南门外吊桥时,正好遇到蒋军飞机低空侦察,随从让他赶快躲进城门洞,他却站在桥头,仰首大骂。

蒋军飞行员也不客气,一颗炸弹下去,结束了樊钟秀传奇的一生。

樊钟秀死后,遗体被运往北平,葬于西山碧云寺。

1929年孙中山灵柩移到南京中山陵后,西山碧云寺留有孙的衣冠冢,樊钟秀葬在这里,也算满足了他生前的愿望。

【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2卷 樊钟秀》

《忆唐生智派我游说樊钟秀参加反蒋战争》

《樊钟秀与孙中山》

《樊钟秀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