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秘密外交”,差点被一场飓风毁了……
文/陈祥
半个世纪前,作为时任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奉命秘密访问中国大陆。1971年7月9日凌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查克拉拉空军基地,基辛格及其团队登上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07飞机。
美中间破冰性质的秘密接触,巴基斯坦功不可没。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与美国驻巴大使约瑟夫·法兰安排了这场绝密行动,叶海亚派出了自己的飞行员。飞机上还有3名中国领航员,以及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为首的4名外交官。飞机在4时30分起飞,直飞北京,航程2400英里。它贴着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格里峰飞行,进入中国大陆境内。
到达北京后,基辛格没有见到毛泽东,会晤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基辛格称为“我生平所遇到的两三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之一”。他们先后会谈17小时,达成协议并在几天后共同宣布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前访问北京。中美关系的话题外,周恩来向基辛格强调了印度很可能在这一年里进攻巴基斯坦,双方同意将今后的联系地点定在巴黎,周恩来则强调要继续留着巴基斯坦渠道,“中国有句老话,不能过河拆桥”。
周恩来担忧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果然在当年12月点燃,差点毁灭了尼克松政府启动的对华外交。
“巴基斯坦渠道”开启
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叶海亚,1969年3月发动政变,接替总统阿尤布·汗的位置。同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8月1日造访巴基斯坦。尼克松直言反对苏联在亚洲建立地区经济合作和集体安全组织,叶海亚回复:“要保证亚洲地区的安全,就必须承认中国并与之对话。美国要改变对华态度,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
尼克松和叶海亚谈论苏联,是因为苏联力量正进入南亚次大陆。苏联和印度很可能要签署友好合作条约,这将给苏联介入印巴战争搭建顺理成章的关系。尼克松表示,希望巴基斯坦可以成为美国与中国的一条非官方沟通渠道。尼克松托付叶海亚一件事——给中国领导人带个口信:“美国不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叶海亚考虑到中美敌对关系便为难了,他委婉地说:“巴基斯坦不愿在友好的两个大国之间充当说客,这样容易引起中国的误解。”
美国客人走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尤素夫奉总统指示约见中国驻巴大使张彤,转述了美国对亚洲、对中国的政策,希望中国朋友注意到尼克松寻求和解的迹象。但尤素夫强调巴方无意为美国辩解,纯粹出于跟中国的友谊才如实转达。张彤电告外交部,之后无动静。
在巴基斯坦已经解密的档案里,能最早表明美国想挖掘“巴基斯坦渠道”的文件,是该国信息与广播部长阿里将军1969年10月10日从美国发给叶海亚的绝密信件。全文内容:“我刚刚遇到了基辛格,向他送交了您致尼克松总统的信,讨论了您对问题的看法。他同意要在最高级别保持接触才是最有效的。我要求他阐明美国的意见。他说,他将就此认真考虑,并在几天后通过希拉利告知结果。与此同时,为了创造良好氛围,也是为了完成预计目的,哪怕采取一些细微措施也是好事,这包括,我们(美国)将从台湾海峡撤走两艘令他们讨厌的驱逐舰。但是这番举措并不影响现阶段美国对台政策,他要求对此事严格保密,只有最可信的高层人士才能参与。他建议,将此口信于无人在侧的情况下,由您本人亲自递交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
叶海亚在10月13日阅读这封信,写批示:“留待阿里将军归后处理。”10月15日,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拉利致信叶海亚,转述美国人的破局意愿,表示自己乐意为总统效劳。11月,叶海亚单独约见张彤,转述了尼克松来访时说的话,以及两封信里关于美国的新动态。叶海亚希望中方回复,是否需要他留在两大国之间传递信息。他最后强调事情的机密性,中间没经过美国国务院与巴基斯坦外交部,北京方面若有答复,请张彤直接找他。
张彤误判了信息,当即说在美国放弃一贯敌视中国的态度之前,中美间无法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当天,周恩来看到张彤递交给外交部的报告时很惊讶,立即批评张彤做事有欠思量。根据国内新来的指示,张彤向叶海亚表示,中央对他捎来的口信大感兴趣。
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相当于外交部长)苏尔坦,在1970年初也加入到“巴基斯坦渠道”中。2月14日,他将叶海亚给尼克松的一封信发给希拉利,还附上自己的亲笔短信,一并交给基辛格。“近几个月,美国采取了若干主动措施,鼓励了中国人。这些行动也表明,美国和苏联并没有互相一致地对付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中国人的反应都会是小心冀翼的。”
这两封信件换来了基辛格传递给中国的第一条完整口信,重点强调了:“如果北京愿意的话,尼克松总统准备开辟一条从白宫直通北京的渠道。除了白宫,外界对这一渠道将一无所知,我们保证对此有完全的决断权。”
1971年12月15日,印度陆军进攻西巴基斯坦信德省米尔布尔哈斯县。此地有重要的信号台和导航台,遭受了印度空军轰炸机的多次袭击。
周恩来终于等来了“开辟渠道”这句话。10月25日,尼克松在白宫接见叶海亚,托他带口信给北京,美国愿意派一名高级官员秘密访问北京。
叶海亚在11月10日来到中国,12日与周恩来单独相见,周围只有翻译冀朝铸一人。叶海亚传递了尼克松要派人秘密访华的口信,周恩来表示事关重大,需要汇报毛泽东。11月13日,毛泽东接见了叶海亚,但没提中美的事。毛泽东显然为这条口信感到高兴,给予巴基斯坦丰硕回报——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叶海亚的预期目标是2亿到3亿元。14日是叶海亚访华最后一天,周恩来告诉他,毛泽东同意美方的建议。
巴基斯坦渠道由此正式开启,接下来的信息传递,主要讨论美国要员来华的细节问题。
1970年波拉气旋差点引起世界大战
“1971年的印巴战争或许是尼克松第一届任内最错综复杂的问题。”基辛格在回忆录《白宫岁月》里这样回顾总结,“这场危机之所以难以对付,是由于它涉及的赌注比一般看到的大得多。当我们突然面临这个问题时,巴基斯坦是我们通往中国的唯一渠道,我们没有任何其他手段同北京取得联系。”
基辛格还无奈地叹息:“似乎是为了强调我们一切计划工作都是靠不住的,这场危机居然是一场飓风触发的。”1970年11月12日,一场飓风袭击了东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史称1970年波拉气旋。毁灭性的自然灾难带来政治混乱,东巴社会对中央政府的反抗情绪更加猛烈、集中。
年底的选举中,致力于东巴自治的人民联盟获得东部国民议会169席中的167席,而东西席位总共313个。人民联盟提出六点纲领,包括要东西边各自成立民兵和准军事组织、各自发行货币等,只在国防和外交上赋予中央政府含糊不清的职责。
叶海亚及其军政府当然不同意这一等同于独立建国的要求,东巴街头的抗议运动风起云涌,换来军队血腥镇压。大量难民印度,印度则帮助东巴民众组织武装斗争。肢解巴基斯坦的时机到了,印度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巴基斯坦军队向平民开枪,也引起西方社会集体反感,美国在1971年4月开始对伊斯兰堡实行武器禁运,但保留小规模的军事合作。
比起巴基斯坦,印度在1965年战争之后变得更加强壮,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南亚地区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大规模军事行动必须在雨季结束后才有条件启动,而印度考虑到中国可能出兵配合巴基斯坦,选择喜马拉雅山脉12月大雪封山时发动战争。
中国与印度在1962年爆发边境战争,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1965年3月访问北京时,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承诺,一旦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国将提供援助,也可以“抄印度的后路去德里”。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许多物资,还在边境集结重兵威慑印度。
冷战大局在南亚呈现出复杂性,印度获得苏联的鼎力支持,巴基斯坦获得美国、中国,以及一群穆斯林国家的支持。除了气候和地理屏障,印度找到了对付中国的绝招——与苏联结盟。
1971年8月9日,苏印友好条约落地,其中一条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适当的相应措施以保障和平与两国安全。”如果中国向印度发动进攻,苏联便有借口进攻中国以帮助印度。而一旦苏联攻击中国,美国则将回击苏联以帮助中国。这一切若发生,便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先在东巴地区爆发,巴基斯坦对外宣布,印度直接派遣两个步兵旅进入东巴境内。印军推进日益深入,叶海亚命令空军在12月3日空袭了11个印度空军基地,国际社会视此为战争正式爆发的时间节点。
巴基斯坦主力集中在西巴基斯坦与印度边境,东巴守军实力羸弱,且没有工业底子的东巴不能为驻军提供补给,补给和人员都依赖海运。12月4日和5日,印度海军发起三叉戟行动,用导弹艇奇袭巴基斯坦海军总部和整支舰队所在地、海上贸易中心卡拉奇。这场筹备已久的行动被漂亮实行,不仅创造世界海战史一个经典战例,更是一洗印度海军在1965年的耻辱。巴基斯坦海军损失两艘驱逐舰,以及港口的海军油库。
印度军队从4个主攻方向以达卡为中心,攻入东巴,包括两栖部队登陆吉大港。印度在东巴的海空力量,更是具压倒性优势。巴基斯坦在东巴难以发力,便朝印度西部边境发起攻击。除了空军能在西部前线占据一定优势,巴基斯坦陆军陷入不利境地,而印度想一鼓作气消灭巴基斯坦装甲部队。
高消耗的战争打了没几天,巴基斯坦一步步陷入绝望中,眼看陆军主力即将消耗光,印度大军将攻入西巴境内。巴基斯坦只剩下一条救国道路,接受东巴的军事现状,通过国际社会让双方就地停火。但莫斯科的否决权让联合国安理会陷入瘫痪,直到战争结束。
能起实效的国际力量无非是美国和苏联。苏联太平洋舰队第一批军舰在12月3日就抵达孟加拉湾,后续不断有军舰加入。作为回应,美国派遣了“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一支航母编队奔赴孟加拉湾,借口是撤退美国公民,实则是遏制印军乘胜进入西巴。一时间,孟加拉湾成为全球最危险的海域。
美国虽然停止军售,但通过第三国间接军援的方式向巴基斯坦送去武器:如约旦、土耳其和沙特送来34架F-104;伊朗送来航空汽油、轻武器及其弹药。中国提供了包括战斗机在内的武器装备,但军事部署配合度不及1965年。不过,若巴基斯坦面临亡国危险,中国势必出兵,这将触发苏联参战。
美国务必要避免中国出兵。12月12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会代表团副团长黄华与白宫办公厅主任亚历山大·黑格秘密会面,承诺中方不出兵。华盛顿和莫斯科也在差不多的时候达成协议,战争在16日结束,东巴守军投降,孟加拉国诞生。
歼-6和“响尾蛇”:中美秘而不宣的合作
印巴两国的仇恨可以追溯至1947年分别独立建国开始。巴基斯坦抱定亲近西方世界的立场,在1955年9月加入巴格达公约组织。该组织成立于同年2月,目标是成长为中东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设在巴格达。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从1947年到1964年去世,他在1954年提出“不结盟”概念,并让印度成为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但由于印度的最大死敌是反苏的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苏联于1955年开始援助印度。
巴基斯坦空军涂装的中国制造的歼-6,挂载了美国制造的“响尾蛇”近程空对空导弹。歼-6是中国沈阳飞机厂仿制的苏联米格-19战斗机,去遥远南亚对战印度空军的苏制战斗机。冷战年代,许多武器背后有融合了复杂地缘政治的传奇身世,故事颇多。
印苏大宗军贸始于1961年,印度购买了米格-21战斗机,翌年获得生产权。这款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的第二代战斗机,1959年在苏联服役并批量生产。到1963年,印度的主战装备进口国从英国、法国,换成了苏联。经过10年苏式化建军备战,印度军力提升明显。
不过,苏式武器在印度暴露出太多问题。苏联造的8艘F级是为北冰洋作战环境设计的,不适应南印度赤道海域的高温;“黄蜂”级导弹艇不敌北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浪稍大,船就窝在港口;T-55坦克的通讯设备落后,舱内闷热似蒸笼;苏-7战斗轰炸机航程短、载荷小、油耗高、低空性能差……
米格-21到来之前,印度空军的主力是英国、法国战斗机。印度在1950年代进口了104架法制MD450“暴风雨”战斗机、110架法制“神秘”战斗机、182架英制“霍克猎人”战斗机。印度还进行了特许生产,到1962年为止,自制了3个型号4个型别的英国轻型战斗机、教练机。“学徒”教练机62架、“吸血鬼”战斗机230架、“吸血鬼”教练机50架、“蚊呐”轻型战斗机182架。
对照巴基斯坦,空军主力是清一色的美国F-86“佩刀”战斗机,1961年更是获得了美国F-104“星”式战斗机。更重要的是,空军一直套用美式训练体系,人员素质远胜过印度。第一次印巴战争的技术含量极低,双方也没有像样的空军。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于1965年,巴基斯坦机队规模远不及印度,但差不多能压倒印度空军,还挽救了地面的不利战局。
美国国民级别的英雄、人类首位平飞突破音障者、第17航空队副司令、空军准将查克·耶格尔,于1971年11月获得一个特殊岗位。他去巴基斯坦担任美国国防代表,职责是与巴基斯坦空军一起飞行,帮助训练,重点要教会巴基斯坦人在中国造的战斗机上使用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美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宣布中立,对两国都实行武器禁运。这一“理性客观中立”做法,对主战装备已经苏式化的印军没影响,但重创长期依赖美式武器的巴基斯坦。清一色美械的巴基斯坦空军最惨,零件和弹药都告急,只好在战争临近尾声时向中国购买歼-6,定型为F-6。
歼-6是中国仿制的米格-19,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担当解放军空军主力,产量超过4500架。当巴基斯坦1965年向中国求援时,歼-6是解放军的主力战斗机,也是最好的战斗机。中国仿制米格-21的歼-7,在1967年开始小规模生产,但受文革影响,歼-7要到1970年代末才解决所有技术问题,得以大批量生产。
当时的巴基斯坦空军所有机型里,歼-6依靠两台涡喷发动机具有最强的加速性,从而获得优异的爬升性能。但它在动力以外也存在不少缺陷,如航程短、没有雷达、不能携带导弹、机炮火控系统落后、跨音速飞行品质差……在巴基斯坦空军,它以难以驯服而闻名。
巴基斯坦空军给歼-6换装了更大的副油箱,提高了航程,接着是难度最大的改装——让飞机能携带美国产的红外制导导弹。美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响尾蛇”导弹的导轨,这还不够,唯有像耶格尔这样的精英飞行员来实地摸索和教学,才能制定出米格飞机发射美国导弹的最佳战术。
对这份奇特的工作,耶格尔大呼有趣。但耶格尔不是首位飞行歼-6的美国人,在他来到巴基斯坦之前就有美国空军人员做了秘密试飞,美国人已熟稔了歼-6的优缺点。
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美式训练下的巴基斯坦空军对苏式训练下的印度空军依然展现出优势,地面战场则依然相反。中国战斗机战绩不丢脸,3个歼-6中队共飞行800多架次,击落敌军7架,己方损失4架。
巴基斯坦在战后陆续购入歼-6,高峰时即1981年拥有260架。巴基斯坦空军在2003年举办歼-6退役仪式,空军司令发言:“我们向这种伟大的机种致敬,即使退役了,它仍使我们记住了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关注和慷慨。我们把F-6看作是中国对我们永久不变的爱和亲密关系的最好表达!”
耶格尔每天坐直升机去查看坠落在巴基斯坦境内的飞机残骸,搜寻苏-7战斗轰炸机、米格-21J战斗机等机型残骸中的各种零部件,战争结束时用两架大型运输机运回国。苏-7立下汗马功劳,但也付出巨大代价,被高射炮击落的就有32架,还有不少坠毁于燃油耗尽。米格-21作为印度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多少为印度空军挣回点颜面。
耶格尔参与审讯被俘的印度飞行员,了解装备技术和战术。印度战俘看见耶格尔胸口姓名牌时惊呼,就是突破音障的耶格尔?印度飞行员们难以置信,居然在巴基斯坦战俘营与偶像会面。
这位美国英雄最终在1973年3月回国,他必然对中国的主力战斗机有了足够了解,也必然跟中国技术人员有密切沟通。2个月后,美国在北京设立在华联络办事处。耶格尔在巴基斯坦的工作,为华盛顿与北京的建交做出即便微小但富有传奇色彩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