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20至1930年代的美国繁荣与大萧条

作者:大小姐推腐文

哈定与柯立芝夫妇的合影,两代共和党总统执政下的美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咆哮20年代。

一、咆哮的二十年代

1920年代,正在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大陆舔舐伤口之际,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却因新技术革命和战争带来的巨大国外市场迅速繁荣起来。战争开始,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并趁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与此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在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中汽车、电气、建筑、钢铁行业一同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四驾马车。

20年代的纽约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单就汽车行业来看,其生产量从1921年的1050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2600多万辆,同比增长约255%,提供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万。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石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钢铁等部门都持续繁荣,为整个社会源源不断的创造着财富。美国国民总收入从1919年的620亿美元增长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长至1929年的681美元。随着收入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扩大,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开始快速提高,许多富有美国家庭已经开始购买电熨斗、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收音机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整个美利坚合众国都沉浸在经济繁荣带来的骄傲与自豪之中,认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国(GOD BLESS AMERICAN),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是完美无缺的终极之选。

从哈定开始美国连续三届总统皆出自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他们坚信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市场调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只需当好市场的守夜人。

巧合的是,从1921年至1932年整整11年的时间,美国都处在保守主义共和党的治理之下。

无论是哈定还是柯立芝,都是西方古典主义自由经济学的忠实拥趸,他们坚持认为市场机制足够完美,政府完全不需要干预,只需做好守夜人维持治安即可,大政府主义在共和党保守派看来是具有原罪的。与此同时,作为大资本集团代言人的共和党保守势力一直坚持不懈的为富人减税,并且拒绝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和救济措施。如1926年,柯立芝否决了国会已经通过的《麦克纳利-豪根农田救济法案》(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该法案旨在允许联邦政府购买农产品盈余并在国外市场低价出售以确保国内农产品价格免于受到欧洲战后复兴农业的冲击。

共和党”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完全的自由放任主义,特别是在柯立芝时代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减弱对市场的规范与监管力度。正是在共和党政府的纵容下,美国资本家为所欲为的操纵经济,疯狂投机。

在20年代,不受监管的银行资金大量流向股票市场,华尔街的新发证券就像是制造肥皂泡沫一样多,股票交易市场异常火爆,以至于仅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电气的公司股票就从268美元上涨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涨到258美元。在这种空前繁荣的情景下,一切忧虑或不同的声音都被淹没,美国政府和企业以及民众对于自由主义的坚持已经到达了迷信的地步。

带有传奇色彩的富豪总统胡佛,其创业故事更是一部在自由主义经济下奋斗成功的经典鸡汤,胡佛的当选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对于自由市场的迷信与崇拜。

1928年10月,矿业富豪出身的美利坚总统候选人胡佛在对选民演讲中说

“今天我们在任何地方比以往都接近消除人民的贫困和恐惧的理想”。“只要让我们继续执行过去8年的政策,我们借上帝之助,很快将看到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的日子”。在胡佛当选总统之后,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面对已经形如脱缰野马般的美国证券市场向美国民众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一繁荣的高潮将永远的持续下去。

就这样,美国在一派歌舞升平之中迎来了30年代,然而令胡佛和美国经济学界想不到的是他们眼中完美无缺的经济制度早已经给美国经济埋下了一枚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引爆整个世界都会被震的天翻地覆。

二、繁荣之下的隐忧

因为大萧条的发生,很多历史学家都在指责20年代繁荣的虚假,实际上这是不客观的。20年代的繁荣是技术革命红利的必然,也是美国战争红利的结果,是有着坚实的经济基本面,如果当时美国政府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引导,这场繁荣可能持续的更久,但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任由问题发展以至于酿成大祸。简而言之,20年代的美国经济主要存在着农业不景气、分配不公平、行业不平衡、金融管理混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莫不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美国经济在1929年达到繁荣的顶峰,随即便陷入恐怖的大衰退之中,直到罗斯福新政的出台才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二战爆发后由于军事订单的纷至沓来,美国经济才恢复到大萧条前水平。

首先,整个20年代美国农业一直处在一种不景气的状态之中。1919年农场主的收入占到国民收入的16%,到了1929年却只占到国民收入的8.8%,农民人均收入仅为国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新兴工业方兴未艾之际,美国农业却一直处在衰退之中,这使得占美国人口相当比例的农业人口没有能力去消费新工业的产品,而企业对于市场的估计又过于乐观,这就为市场流通的过剩埋下了伏笔。

其次,20年代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受二次工业革命技术爆发的工业部门,而煤炭、纺织、造船、制革等旧的工业部门却大量减产,造成了不少工人的失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流通性过剩的问题,而共和党政府确认为这是自由竞争的结果,不予干涉。

最为关键的是,由于政府的缺位,20年代的经济繁荣成果没有惠及全民。在整个20年代,大规模兼并在自由经济的掩护下大行其道,其结果是到1925年16家最大的财阀控制着全美GDP的53%。据统计,1929年15家私营公司控制着全美电力的80%,像电力这般关系民生福祉和国家经济重要命脉的产业,都被控制在寥寥几个资本寡头手中,其它产业的垄断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使得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私有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鉴于私营企业并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受国家控制,这就使得发展的成果无法由社会各阶层共享,从而扩大贫富差距,加剧整个市场的流通性不足。

与资产阶级的纸醉金迷和中产阶级的摩登生活截然不同的是,许多美国人因为产业升级和农业萎靡而流离失所,住在像今日印度一般的贫民窟中。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益萎缩,资本家开始把视线转向证券市场,试图通过虚拟经济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时间无数热钱涌进了证券市场。由于不受监管,所有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信托、保险公司等大量资金涌进股市,为华尔街的本来高涨的泡沫注入了更大的风险。

总的来看,2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但如果予以积极的管控和调整,这些问题就可以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辛的是,共和党政府的无为而治使得本来烫熨之所及的腠理之疾发展成无药可医的病入膏肓,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结局已经注定。

三、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到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之中。股指从之前的363最高点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爆发的火山口,随着股票的崩溃,与之深度捆绑的美国金融业首先受到冲击。由于股票暴跌,背负杠杆的投资者拖欠了股票经纪人的贷款,而经济人持有的股票成为了一文不值的废纸,通过股票经济人流入市场的银行贷款皆成为了呆账,从而现金流断裂。恐慌的市场情绪导致人们疯狂挤兑,以至于那些本来经营良好,风险可控的银行也被击垮,结果是大约5800家银行于1929年至1932年间破产,现在不仅股民的财富化为乌有,就连储户的钱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终于,国民财富蒸发,市场恐慌,银行倒闭,本来富裕的中产阶级一夜赤贫。至于工业企业则是陷入无处融资,市场萎缩的悲惨境地,其结果只能是削减生产,大量裁员,整个经济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男人,本来有着体面的工作和收入,却因为经济危机而失业。为了他的孩子和家庭,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尊严吞咽下去,屈辱求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美国总统胡佛也曾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譬如发表讲话缓和恐慌情绪,召集企业和工会领袖要求维持生产,鼓励地方政府兴建公共项目等等。但是他并没有改变制造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即对自由主义的放纵和政府权力在经济领域的完全消失。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当时的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

大萧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为触目惊心的则是由于失业和市场崩溃而导致的贫穷和社会不稳定。1932年,美国一位国会议员在国会委员会上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

正如我(奥斯卡.阿美林格)所说的,在最近三个月中,我访问了20个州。以下是我听到和看到的一些事情:在华盛顿州,我听说,整个夏季和秋季肆虐的森林大火,是因为失业的林场工人和破产的农民想做为消防员挣得几个靠得住的美元而故意引起的。在我离开西雅图的那个晚上,我看到的最后一件事是,许多妇女在那座城市的大超市的垃圾堆里寻找剩余的食物。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挤满了饥饿的搭便车者,每一条铁路线旁都能见到无家可归者燃起的营地篝火。

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们,生活极其惨淡。由于农产品价格惨跌,大量农场主破产。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Hearings before a subcommittee of the Committee on labor

大萧条中的美国母亲与儿童

在最严重的时期,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在美国各城巿,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这次1929年~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引起遍及全美国的大饥荒和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估计,至少有7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美国的7%。1932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经历了大萧条的人们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工人从20年代的麻木状态中清醒过来,发动了富有战斗性的罢工。自由主义者被苏联的繁荣吸引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保守主义者由于惧怕布尔什维克主义,日益转向法西斯主义,美国的引以为豪的制度和文化正在遭受空前的危机。

受到美国大萧条影响的世界经济随之崩溃,英国的失业人口达到300万,而德国的情况则比美国糟糕一百倍,与之而来的则是人们对于魏玛共和国的彻底绝望,转而接受了纳粹党的毒药。1924年在经济繁荣时期纳粹党仅获得14个席位和总票数的2.6%,经济危机的第一年纳粹党就获得了107个席位,1932年希特勒赢得了230席,成为了内阁总理开启了恐怖统治。在亚洲深陷经济危机的日本日益滑向军国主义的深渊,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最终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形成,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万幸的是,富有清教徒精神的美国人民(当时美国人基本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的欧洲新教移民,与今日大不相同)用选票抛弃了所谓的自由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垃圾。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率先开启了政府指导计划经济的历史先河,通过借鉴苏联经验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这才把美国从地狱中拯救了出来。

时至今日,大萧条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这场惨痛的教训曾让整个西方世界积极反思自由主义带来的恶果,从而促进了西方战后经济的大繁荣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冷战的胜利让西方不少人又开始迷信所谓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美国经济也因自由主义的泛滥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祝愿世界太平,祝愿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道共享太平,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