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战争】普鲁士:终究还是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作者: 余襄子 襄子的箱子

1748年奥地利王位争夺战之后,欧洲世界大体维持了一段不到10年的小和平。十年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段,所以,这种和平连中场休息就算不上。

虽然表面上维持着和平,但背地里,各国都在拉帮结派。由于英国海军的崛起和普鲁士陆军的扩张,导致了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虽然普鲁士抢到了西里西亚,但根基一直尚浅,旁边的奥地利与法国一直虎视眈眈。

战争与冲突的种子,一直就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没有停歇。

英国一直想抢夺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垄断整个制海权;普鲁士则想继续扩张,吞了萨克森,再吞了波兰;奥地利一直不甘心被抢去的西里西亚,时时刻刻注意着普鲁士的举动;法国则一直与英国对抗,最好是整个英国从地球上消失;瑞典这位昔日的霸主也想在普鲁士不行的时候,夺取他的波美拉尼亚;遥远的俄国害怕普鲁士的扩张会影响到自己在中欧的势力范围,因此睁大了眼睛,时时刻刻盯着普鲁士。

一时之间,普鲁士成了众矢之的,英国采取大陆均衡政策,与普鲁士眉来眼去,最主要的是,英国在德意志境内也有自己的领地,就是汉诺威,他也怕普鲁士一不高兴就屁股歪了,把旁边的汉诺威给压扁了。

在上一次战争中,特雷西亚虽然签订了合约,丧失了西里西亚,但她一直耿耿于怀,决不允许一寸土地在自己手上丢了,不然她在九泉之下,无颜见哈布斯堡家族的祖先。对内,她积极改革,对外,她为奥地利争取盟友。

这一时期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盟友大交换”时期,为什么呢?因为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国,在这一时期变成了仇敌。奥地利很想与英国继续结盟,但英国的陆军实在是可有可无,他的力量在海上,很难对普鲁士进行打击,再者,他为了汉诺威的安全,同意将西里西亚赠送给普鲁士以换取和平,早在王位争夺战的时候,他就这么做了,这自然让奥地利对他很是不满,不愿意再和他尿一壶。

在早期的时候,英国、奥地利与俄国是盟友,英国一直以来就在与法国争霸。当时对英国来讲,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若是能将普鲁士也拉进来,那么法国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对于英国来讲,这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首相老皮特一直在议会上鼓吹战争。

这三国同盟,实际上就是形同虚设,英国向普鲁士扔了橄榄枝,普鲁士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是断然抵挡不住奥利地和俄国的联合入侵,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势力可以拖住俄国的海军,那么奥地利断然是不敢跟他单挑的。因此,普鲁士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英国递来的橄榄枝,于1756年1月16日,双方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协定》,英国希望这份合约可以保住汉诺威,而普鲁士则希望英国能拖住俄国。

奥地利与俄国觉得自己都被卖了,据说奥地利质问英国:“你竟然敢和我的世敌签约?英国解释道:“这份合约纯粹就是防御性的。”

就连法国也抱怨普鲁士背信弃义,因为在王位争夺战中,法国与普鲁士是站在一起的。

这样看下来,法国真的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他已经被英国实行了封锁。恰在此时,奥地利扔来了橄榄枝,这让法国大为吃惊,为什么呢?因为欧洲人都知道,法国与奥地利是世仇,想当年,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打得天昏地暗,在王位争夺战中还互为对手呢。可能大家会有疑惑了,怎么奥地利会想到与法国结盟呢?

因为当时的奥地利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外交家,叫考尼茨-里特贝格。他积极劝说女王与昔日的宿敌法国结盟,一开始,法国对此还有些犹豫,但是在看到普鲁士和自己的宿敌英国走在一起后,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考尼茨的结盟请求,于是在1756年,双方签订了《法奥攻守同盟》,即第一次《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在欧洲各自提供2.4万人的军队,援助另一方反击任何侵略者。法国绝不对奥地利所占地区发动进攻;英、法在海外爆发战争,奥地利将持中立态度;对其他国家加入该同盟条约的可能予以保留。正因为有最后这一条,接着,法国的外交家门就把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也拉了进来,他们还不遗余力地以补助金和领土扩张诱惑瑞典也加入进来。

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慌了,他万没有想到,这两家百年世仇竟然走到了一起。

同时,考尼茨又将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拉了进来,让她放弃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因为普鲁士将会成为俄国西扩的绊脚石。

战争的人员已经各就各位,现在就差第一颗火星了。

英国很自信,放任手下对法国商船的袭击,法国也在积极准备登陆英伦三岛实施报复。同时,法军进攻地中海的梅诺卡岛,这是当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争夺战中抢来的战利品。

1756年5月17日,英国对法宣战,火药桶也在顷刻间炸了。

1756年8月28日,早已做好准备的腓特烈大帝决定先发制人,他亲率十万大军对普鲁士南部的萨克森发动了突袭,包围了萨克森的收首府德累斯顿。实际上,这是腓特烈的围点打援之计,他料定奥地利一定会来援助的。

果不其然,奥地利眼看普鲁士已经拿起了武器,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女王特雷西亚派劳恩元帅前往增援,与普鲁士军队于10月1日爆发了罗布西茨战役,最终普鲁士获胜。

▲奥地利女王 特雷西亚

萨克森被迫于10月15日投降。腓特烈二世宣布萨克森为被征服国家,掠夺其国库,征收其赋税。这让整个德意志境内的诸侯都心有余悸。

1757年1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在会议上一致宣布了对普鲁士的宣战,并组建了一支帝国军队,以抵御普鲁士的侵袭。

一向优柔寡断的法国在此时也积极起来,他答应给奥地利每年1200万利弗尔的援助,还派出了10万军队的支援,并承诺,绝对不会和普鲁士单独言和。

作为交换条件,一旦奥地利夺回西里西亚,就将奥属尼德兰的五个边境城市划给法国。法国计算过,若是自己能得到这块地地方(今比利时),那么就算是将所有海外殖民地都让给英国,也是值得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腓特烈的进攻,瑞典与俄国也派出了军队,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也对普鲁士宣战,为什么呢,因为他除了是波兰国王,也是萨克森公爵呀。

伟大的腓特烈大帝,让除了荷兰、英国、瑞士、丹麦和奥斯曼土耳其之外的整个欧洲都联合与之作战。这下子让英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为他的目标只是法国,他的计划是在欧洲组建一个反法大同盟,可是如今,几乎整个欧洲都和法国绑在了一起。

对英国来讲,这一次就像是踩到了一坨屎,令人恶心,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汉诺威,才不得不与普鲁士结盟,可是现在汉诺威直接暴露在了战争的最前线,他很想退出与普鲁士的结盟,但已经骑虎难下了。

1756年11月,老皮特被任命为国务大臣,他建议,不如放弃汉诺威,不要掺和进欧洲群殴普鲁士的战争中,而是将所有精力都用在海外殖民地上。可是,不久之后,老皮特就改变了想法,他建议英国力挺普鲁士,为啥?因为若是普鲁士失败了,那么法国就会再次成为欧洲的霸主,成为英国前进的绊脚石。反正,英国援助欧洲其他国家就一个办法,给钱,通过金钱让普鲁士的军队支撑住,然后拖住法国,自己则在海外死命夺取法国的殖民地。再者,英国有的是钱,自从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后,英国的钱源源不断,随着海外市场的增长,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能吸纳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多,这是英国的自身优势。

老皮特由于得罪了国王乔治二世,不久之后被解雇,因此对于普鲁士的援助也暂时停了下来,几乎一年的时间里面,普鲁士都在孤军奋战,他望着对面站成一排的敌人,自己这边则是孤零零一个,他看了眼躲在角落里的英国,怒气冲冲地骂道:“我呸!要你何用?”

普鲁士以自身16万的军队,对抗法军10.5万+帝国军队2万+奥地利军13万+俄军8万+瑞典军1.6万,几乎是自己的两倍。与此同时,神罗皇帝、特雷西亚女王的老公弗兰茨一世宣布腓特烈二世是人类的败类,号召天下英雄共逐之。

腓特烈二世不是神,他也是人,会害怕,会恐惧,据说,他曾对自己身边的大臣秘密说道:“假如我不幸战死了,一切事务必须丝毫不变地照常进行;假如我不幸被俘,严禁为我个人抱有丝毫顾虑,或者对于我在被俘期间所写的片纸有丝毫尊重。”

▲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知道,他必须得赶在敌人聚在一起之前就逐个击破,否则等待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

1757年4月,腓特烈再次率军南下,进军波西米亚(今捷克),普鲁士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围困了波西米亚首府布拉格。6月,奥地利的道恩元帅指挥奥军,在柯林之战中重创普军,与此同时,法军也在艾斯特列元帅的指挥下,占领了黑森-卡塞尔和汉诺威,向普鲁士边境大力推进。腓特烈面对人数众多的敌军,放弃了波西米亚,掉头迎击法军。俄国军队趁机进攻东普鲁士,瑞典军队在普属波美拉尼亚登陆,奥军也追击进入了西里西亚。一时之间,普鲁士四面受敌,被包了饺子。

11月5日,腓特烈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在罗斯巴赫战役中孤注一掷,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击败了法军,以损失500人的代价消灭了法军7000人,又乘胜追击,将法军赶出了边界。随后,腓特烈调4万精军,火速赶往西里西亚,在12月5日的洛伊滕战役中大败奥军,以损失6550人的代价消灭了奥军27000人。

不得不说,腓特烈二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说他是战神也不为过。

普鲁士的胜利让英国大受鼓舞,立即答应援助腓特烈67万的英镑。法国与奥地利由于遭受了重创,不得不暂时退场,腓特烈集结军队,又迅速赶往了东部,与前来的瑞典-俄国联军展开决战。这一战,双方死伤都很惨烈,俄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让腓特烈大为震撼。腓特烈大帝在此战之后说道:“要击溃一支俄国军队,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全部杀死。”

虽然,俄国最终不得不撤退,损失兵力1.8万,但普鲁士也损失了将近1.2万,不可谓是惨胜。

1759年,俄奥吸取教训,协和作战,会师法兰克福,直逼普鲁士首府柏林。8月21日,普军与俄奥联军在库娜斯多夫展开了七年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俄奥联军以两倍于普军的优势力量,使普军的五万人马死伤近半,将普军冲得七零八落,腓特烈不得不仓皇逃跑。

绝望之余的腓特烈马上给弟弟亨利亲王写信,说:我所统率的4.8万部队,现在仅剩下三千不到,而我也不再是军队的统帅了,经历这次重大劫难之后,我再也不愿苟活下去。”

然后,腓特烈倒在一旁睡着了,第二天,2万幸存的普军又聚合起来了,腓特烈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在这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几次经历绝望,多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这场战役是有多惨烈。

这一年的冬天,是最惨烈的一个冬天,两边都有众多士兵冻死、饿死。11月,腓特烈写信给伏尔泰,说:“如果这次战争继续打下去,欧洲将返回黑暗时代,而我们这一些人,也将变成野兽一般。”

▲启蒙三剑客之一 伏尔泰

仗打到这个份上,就连路易十五都有了停战的念头,可是普鲁士却不同意,至少他不愿意牺牲西里西亚,而英国呢,他更不想和平了,因为他现在抢殖民地抢得正欢呢。

1760年的普鲁士由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再加上俄奥法三国同盟的夹击,更是让普鲁士危如累卵,就连柏林也一度被俄国占领。在这危急关头,英国的乔治二世去世了,乔治三世继位。这位乔治三世,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英语说得很溜,虽然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德国人,但他从小接受英国的教育,算是一个真正的英国国王。最重要的是,他对汉诺威没有多大兴趣,想着丢了就丢了吧。乔治三世一心想让约翰·斯图尔特当首相,从而将老皮特排挤出去。

1761年,英国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赶了出来,从此独霸印度。但是同一年,普鲁士却被打得失去了南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柏林再次陷入了危机,陷入了二次被攻陷的危险之中。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加入了战争,西班牙站在了法国奥地利一边,而葡萄牙站在了英国一边。这么说普鲁士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盟友呢?各位想多了,葡萄牙只是为了争夺海外的殖民地而已。

比雪上加霜更凄惨的是什么?是雪上加冰雹,就在两牙卷入进来后,英国的老皮特被迫辞职。英国想结束这场战争,劝腓特烈干脆就放弃西里西亚吧,然而,骄傲的腓特烈拒绝了,从此之后,英国也不再给普鲁士援助。

最终还是我一个人,默默扛下了所有。你说说看你,我为什么要和你结盟?我真是瞎了眼才跟你结盟!

目前来讲,就连普鲁士内部也产生了动摇,士兵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他们声称如果再次受到攻击,他们宁愿投降。

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普鲁士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然而,可能是上帝眷念这位伟大的腓特烈大帝吧,奇迹真的发生了。1762年1月,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彼得三世继位,他是腓特烈大帝的崇拜者,叔叔阿道夫·腓特烈娶了腓特烈大帝的妹妹,而他也娶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表妹,即日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索菲亚·奥古斯特。

2月,彼得三世宣布与普鲁士的战争结束了,紧接着,瑞典也退出了战争。到了6月10日,俄国再次出现在战场上,不过这一次变换了旗帜,作为普鲁士的盟友出场。彼得三世穿着一身普鲁士军装,并自动请求为“国王,我的主人”服务,这是有史以来最为颠倒的情形之一。就连腓特烈大帝也承认,彼得三世疯了。

可是没过多久,俄军突然要撤离战场,因为在6月28日,彼得三世的妻子发动了政变,几天后,彼得被暗杀,俄国就此进入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的时代。当时,俄军在新沙皇的命令下,被要求立即回国,但是聪明的腓特烈大帝将命令拖延了三天,在这三天中,他依靠疯了的俄国军队打了一场博克施道夫战役,击败了奥地利的道恩元帅。

▲俄国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

战争使得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危险的边缘,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债台高筑,11月5日、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枫丹白露条约》,这与拿破仑签订的那个条约仅仅只是名字一样而已。

目前,只剩下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对峙,到了1763年2月,英法签订了《巴黎和约》,条约中规定,在战争期间,英国抢夺的法国殖民地,这些领土大部分归还给了原主人,但并不是全部,英国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英国和葡萄牙归还了从法国和西班牙征服的土地。英国将马尼拉和哈瓦那归还给西班牙,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卢西亚、戈雷和印度的工厂归还给法国。作为回报,法国将加拿大、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多巴哥割让给英国。法国还将美洲的路易斯安纳州的东半部(从密西西比河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区域)割让给英国。

5天之后,以普鲁士为一方,以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结束七年战争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和约确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和格拉茨伯爵领地的领有权。

七年战争终于结束了,老实讲,什么都没有改变,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胜利者,除了英国。

但是,由于英国在这次战争中将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地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13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实际上,在七年战争中,英国本土,每人负担的战争税为25先令,北美殖民地每人负担仅6便士,后者仅为前者的五十分之一。

法国则由于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路易十五的声望在国内跌入了谷底,将法国向大革命的方向又推动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