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最大反派萧太后,正史上却改革图强,堪称一代帝王典范

作者:历来现实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听说辽景宗耶律贤驾崩了,此时的辽国由29岁的皇后萧绰,扶持年仅12岁的小皇帝耶律隆绪当国。

作为“陈桥兵变”的重要参与者,赵光义当时就兴奋的不行:孤儿寡母?这个剧情,我跟我大哥可太熟了!

于是赵光义便决心一洗高梁河之战中,被辽军吓得马都不敢骑,只乘驴车跑路的“高梁河车神”之耻,联络高丽、渤海两国,准备再欺负一次孤儿寡母。

只不过赵光义万万没想到,萧绰这个小寡妇,可不好惹。

她不但亲率辽兵力挽狂澜,击退了赵光义的北伐军,甚至还打得宋朝君臣从此不敢轻易再提跟辽国开战。

而打赢赵光义的萧绰也不会想到,她竟会因为这场胜利,给自己招来数百年的骂名。

因为在这场战争当中,辽国俘虏了宋朝的名将杨业,而且在杨业绝食而死之后,萧绰下令砍下他的头颅传首边关,以图震慑宋军。后人根据杨业和他后代们的事迹,创作出了广为流传的故事“杨家将”,在这些故事当中,萧绰往往是生性放荡且歹毒残忍的妖妇形象,让人对她又恨又怕。

历史上的萧绰真有那么不堪吗?她的人生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天生贵女

萧绰,名婵,小字燕燕,民间多称她为萧太后。

她出身于契丹后族萧氏,她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国权臣,母亲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女燕国公主,是妥妥的天生贵女。

萧绰不仅出身高贵,而且她的运气也非常之好,嫁了一个好脾气的老公。

公元969年3月,生性残忍荒淫的辽穆宗耶律璟在打猎时被侍从杀死。随行的侍中萧思温秘不发丧,与南院枢密使高勋、北院枢密使女里合谋拥立耶律贤继位,是为辽景宗。

耶律贤是辽世宗的次子,他4岁的时候父母都被作乱的皇族弑杀,自己也是因为躲在柴火堆里才逃得一命,辽穆宗耶律璟平乱继位之后,在宫里把他养大后封到了望云川。

耶律璟为人残暴多疑,所以耶律贤在穆宗一朝,也不得不小心翼翼。

耶律贤在继位之后不久,就娶萧思温的女儿萧绰,很明显属于是政治联姻。一般来说这种婚姻的前途,都是不被人看好的。可是耶律贤在四岁时突遭大难,他的父母和兄弟几乎都在耶律察割之乱中被杀,这不但让他落下了病根,同时也让他对家人极为珍视。

在1995年辽宁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辽太后》中,耶律贤与萧绰成婚当晚,他就把头靠在萧绰的身上,表现出了对萧绰非同一般的依恋。

不得不说这一幕拍得极好,非常真实。因为根据正史当中的记载,耶律贤对萧绰的依赖确实非同一般。

萧绰以贵妃的身份入宫,不到一年就被册封为皇后。

辽国作为一个刚脱离部落联盟不久建立的国家,皇后可不是像中原王朝那样只看不用的“吉祥物”,而是可以直接干涉朝政的实权人物。

耶律贤自册立萧绰为皇后之后,就开始大胆放权给萧绰,甚至明发上谕遍告群臣,在提到萧绰的言论时要跟对他一样,用“朕”代称。

虽然辽景宗耶律贤在位12年多,但实际上萧绰自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就开始逐渐掌握实权了。

可能是因为童年遭遇的原因,耶律贤为人比较宽和大度,对政务也不是太热衷,大小国事他都放心大胆地交给了萧绰。也正是在耶律贤的大力扶持之下,萧绰才能实行很多注定阻力很大的政策。

比如萧绰做的对辽国影响最大,让辽国走向中兴最重要的废除契丹人特权,实行汉律治国的改革,就是在耶律贤的支持下完成的。

在萧绰实行汉律治国之前,契丹人在辽国有很多特权,比如契丹人杀汉人只需要赔几头牲口,而汉人杀契丹人不但凶手要被斩首,家人也得为奴赔偿;契丹人看上的土地,汉人必须无条件相让。

萧绰实行汉律治国之后,在国法面前,契丹人和汉人开始平等,只要犯法,不问种族,一律严办。

而且萧绰还废除了奴隶制,让奴隶主在限期内归还奴隶自由,并下令划出荒地给无地农民耕种。

萧绰的这些政策,极大地鼓励了辽国国内汉人生产积极性,对辽国的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不过耶律贤命短,才35岁就在公元982年9月因病去世。

当时的辽国内有居心叵测的皇族勋贵,外有大宋王朝虎视眈眈,确实是宋太宗赵光义所想那样:萧绰孤儿寡母,前门有狼,后门有虎。

面对这种情况,萧绰又该如何破局呢?

女人背后的男人

在萧绰的一生当中,有两个重要的男人。

一个是她的丈夫耶律贤;一个是她的情人韩德让。

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本是被契丹人抓到的奴隶,后来因为才学过人而被耶律阿保机发现,渐渐地委以重任。所以韩德让家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就是辽国非常重要的汉臣。

早在公元979年,辽国把宋太宗赵光义打成“高梁河车神”的高梁河之战中,韩德让就已经被授于南京留守、知军府事等职,算得上是一方权臣了。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去世的时候,韩德让已经官居总管汉军兵马政事的南院枢密使。

在耶律贤去世之后,萧绰也知道自身的处境,她哭着问韩德让和耶律斜珍:我们孤儿寡母,现在还前有狼,后有虎,咋办?

韩德让和耶律斜珍则当场表示,只要皇后信任我们,这都不是事儿。

之后韩德让先是献计让萧绰严禁皇族私下会面;随后又建议萧绰以陪她为皇帝守灵为由,把皇族们的家眷全都召集到宫里软禁起来。

安排好一切之后,才集合大臣拥立萧绰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萧绰以皇太后的身份统摄朝政。

萧绰能够顺利渡过耶律贤去世的难关,韩德让毫无疑问是居功甚伟。

在辽国的正史《辽史》当中,韩德让只是受萧绰的特别宠信,并没有对他们两人关系进行明确的表述。但在宋朝的《契丹国志》等史书记载中,韩德让和萧绰不但是情人关系,甚至还有传言说他们曾经有过婚约,是耶律贤强令萧思温把萧绰嫁给自己的。

即使是综合两国史书来看,萧绰和韩德让这两个人之间,不仅仅存在纯洁的革命友谊,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根据《辽史》的记载,公元985年辽国皇族耶律虎古跟韩德让起了冲突,不知道耶律虎古说了什么难听话,韩德让一怒之下居然从侍卫手里抢过一个锤子,当场给耶律虎的脑袋开了瓢。

这要是搁别的大臣身上,恐怕九族都不够砍的。然而这时候耶律贤已经去世,萧绰以皇太后的身份统摄朝政,她知道耶律虎古被韩德让打死了之后,只是让韩德让道个歉,吃顿饭,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而且自耶律贤去世之后不久,韩德让就开始掌管辽国宫廷宿卫,此后的时间跟萧绰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当时契丹人虽然已经开始汉化了,但是汉化的程度却并不是很高,在他们的文化当中,年轻的寡妇再嫁才是正常现象,像汉人女子那样守节才难以理解。

耶律贤去世的时候萧绰才29岁,她没有理由,形势也不允许她为耶律贤守节。

韩德让总管辽国汉人军政大权,在辽国是不可能造反的,所以跟韩德让联盟无疑是她最好的选择。

根据宋人路振的《乘轺录》中记载,萧绰曾经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并且以家宴之名宴请群臣,非正式下嫁了韩德让。

路振跟萧绰和韩德让是同一时代的人,还为宋朝皇帝写过起居注,他在出使辽国回国后写的《乘轺录》,不太可能是信口开河。所以萧绰和韩德让之间的关系,辽国人应该也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不像宋人那么大惊小怪罢了。

公元1009年,57岁的萧绰病逝于行宫,谥号圣神宣献皇后,公元1052年又加谥“睿智”。

萧绰活着的时候,对韩德让已经宠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把能给的官都给他封了。萧绰去世之后,韩德让仍然深受耶律隆绪的尊崇。

在萧绰下葬的时候,耶律隆绪以“虽天子必有长也”为名,赐韩德让名“隆运”,以兄长之礼待之,把他的名位拔高到亲王之上,仅在皇帝之下,而且还特许他陪葬在萧绰的陵寝,真是把除了禅让的待遇之外,把能给的荣耀都给完了。

宋人把耶律隆绪以长兄之礼封赏韩德让,理解为他是想用辈分掩盖韩德让和他母亲萧绰的关系。这很明显是宋人受时代环境所限,对契丹人的风俗和起源不太清楚,所以先入为主的理解偏了。契丹人和鲜卑人关系密切,而在鲜卑一类游牧民族的风俗中,父亲死后只要没有直属血缘关系,“大哥娶小妈”属于正常现象。

韩德让对于契丹人来说,毕竟是属于外族,耶律隆绪公开奉他为“后爹”多少有点不合适,所以耶律隆绪最终以“长兄”的身份封赏他,应该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

而且耶律隆绪这个封赏最大的实际意义,其实是准许韩德让死后跟萧绰一同葬在乾陵。

只不过萧绰、韩德让、耶律贤这三个人同葬一处,耶律贤和韩德让在底下会不会打架,这个就不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当中,萧绰除了耶律贤之外只跟韩德让关系密切,所以关于她生活放荡的种种传闻,都是小说家言,不足采信。

结语

少年时读宋辽时期的历史,总是会不自觉的把宋朝当做文明之国,把辽国当成野蛮残忍的虎狼之国。

然而当我们读了《辽史》,把辽宋两国的历史人物摆到一起比较时,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客观的眼光来看,萧绰其实算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女政治家、改革家,即使比起一代女皇武则天来,也有是过之而无不及。

她虽然是一介女流,可是无论格局还是魄力,她都远超宋太宗赵光义。

正是因为她大胆任用汉官,废除了契丹人的种种特权,轻徭薄赋,招徕流民,鼓励耕种等一系列改革,让辽国从衰落走向了中兴,国力也一步步走向了巅峰。

萧绰不但挫败了赵光义的雍熙北伐,后来还逼着宋朝签订了“檀渊之盟”,让宋辽两国百姓获得了上百年的和平。

在同一时期的政治家当中,萧绰的胸怀和格局几乎无人能比,想要靠“杨家将”大国复兴的宋朝,在她手里一败再败,倒也不算冤枉。

值得一提的是,萧绰和耶律隆绪母子到最后也没有迫害韩德让,始终对他极尽尊崇。这种事情在相对“文明开化”的中原王朝,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