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人物”拒签美国侮辱性条款,背负至高机密,捐光所有家产……

来源: 华人星光

中国有这么一特立独行的“官二代”,年纪一大把的时候,因为总穿着背心在大街上看人下棋,被民警“误会盘问”。

哪知一查这“怪老头”的身份,大吃一惊,竟是那传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人物”!

他曾拒签美国侮辱性条款,也曾背负一国家至高机密,他,就是彭桓武。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出身可不低。

父亲彭树棠在辛亥革命后,当了长春县县长,作为妥妥的“官二代”,想要一个安稳无忧的好前程,那都不在话下。

奈何彭桓武这个“愤青”,看不上金山银山,也不爱当官有权,他心里装的是天下人。

科学能挽救中国,一朝明此志,便不负山河。

1935年,彭桓武考入清华大学,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年少尽是高谈论阔,言谈如何崛起家国。

那时节,“清华四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彭桓武,他们的聪慧锋芒毕露,谁能想到,这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未来皆是“大人物”,书写人类史册!

1938年,彭桓武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读博,导师叫马克斯·玻恩,世界量子力学奠基人,物理学界妥妥的“神级”大佬,指导过“原子反应堆之父”费米、“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作为玻恩的第一个中国学生,他也是玻恩极为得意的弟子。

玻恩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说:“我和我杰出的中国学生彭桓武,在一起尝试改进量子场论……”

因为太聪明,太优秀,太能干,彭桓武无论走到哪里,都难掩灼灼锋芒。

他去一家理论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领导是另一位量子力学大佬薛定谔,薛定谔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这样描述彭桓武:

“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年轻人学了那么多,知道那么多,理解得那么快。”

爱因斯坦就纳闷了,这个彭桓武谁啊,怎么人人都和我写信炫耀?

没想到很快,整个科研界都知道彭桓武是谁了。

世界顶级物理学大佬合影

从薛定谔那离开后,彭桓武又去另一家知名研究所,进行介子方面的物理探索工作,碰上了量子化学创始人海特勒,还有物理学家哈密顿,于是三个人一块,搞出了轰动物理学界的、关于介子场论的HHP理论。

因为该理论主要工作出自彭桓武,海特勒后来说:

“同事中最受热爱的一个,是中国人彭桓武……

非凡的天才,使他成为同事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有人曾问钱三强,对HHP理论有何看法?

得到这样的回答:“连我这个不搞理论的人,都知道HHP理论。”

隔行如隔山,可见彭桓武这一研究当年有多火。

因此天纵奇才,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那年 ,他才只有33岁!

笑傲世界,声望崇高,他想要什么都可以有,可听说美国给日本投了原子弹,他便只想要回到那个,因战火而千疮百孔的祖国:

“回去大干一场!”

可离开哪有那么容易,欧洲到亚洲的路全因战争被封锁,要找一个到中国的船舱座位相当困难。

他只要留下,本可以享受高高在上待遇的,却低三下四到处求人,最后终于寻得一艘运兵船,这船只能先到美国再转中国。

原以为自此山高海阔,谁知道坐船抵达美国时,美方签证申请表中,众多傲慢条款处处针对中国人,充满了蔑视和侮辱,彭桓武断然拒绝签字:“我不能签!”

直到两年过去,他才得以顺利回国,很久以后,有人问彭桓武,明明在国外有那么高的地位,为什么要回到贫瘠的中国?

他说:“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天降大任于斯人,彭桓武携一身本事归来,他有能力劈开一个时代。

1949年他执教清华,培养出本校第一位研究生,他的才干无与伦比,年仅40岁,就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

此时,我国原子弹事业,自苏联专家撤走后几乎陷入绝境。

面对空白一片的束手无策,钱三强提到了一个人:彭桓武。

自此他临危受命,化身为大国核武托举人。

中国核武器研究所,由两个人牵头成立,一个是负责实践的钱三强,一个是负责理论的彭桓武。

背负起核武这一至高机密,从此世界物理学界,再不见“彭桓武”三字……

左朱光亚,中彭桓武,右邓稼先

作为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核物理研究的起步,是从他满大街找实验仪器,从他到旧货摊上淘人家不要的计算尺,从他四处招揽、培育人才开始的,就这么一点一滴的拼凑,堆叠起核武事业的万丈高楼。

他去过戈壁荒滩,大漠飞沙,这恶劣环境不算什么,经历三年困难,身形浮肿,大家也咬牙熬过来。

对彭桓武而言,最难的是,没有丝毫探索原子弹的经验,一切只能照苏联专家扔下的资料拼凑,可是数据实在太繁杂了,耗费无数人精力,计算了足足9次,得出的数据,仍和苏联专家的结果不一致。

理论无法拿到正确结果,实践根本不能开展,原子弹研究,一度陷入了僵局。

作为理论研究带头人,彭桓武苦思破局之路,他想到了自己带过的研究生,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周光召。委托其再次将实验数据复查,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令人哑然的结论:

中方的推演准确无误,反而是苏联专家留下的数据存在错误!

在当时争论不休的情况下,彭桓武顶着巨大的压力,公布了这样的答案,我们的计算没有错!

周光召

他的坚持,使得原子弹研发事业,终于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1964年罗布泊惊天动地巨响,令世界为之一震,原子弹有了,彭桓武转身又踏上氢弹的漫漫征程,原本氢弹研制要比原子弹复杂得多,且原子弹尚有苏联人留下的简单信息,氢弹却是没有任何可供参考资料的,国际认为中国没有十年八年,搞不出来氢弹。

可是邓稼先、于敏等人不到两年,就成功研制出了氢弹,国际大为惊讶,这是地球上绝无仅有的速度!

当得知背后指导者是彭桓武时,又觉得似乎是理所当然。

事实上,在原子弹研制期间,彭桓武已经着手琢磨氢弹是什么样,他把氢弹作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的物理问题,还制定了三套氢弹研制方案,分别交给周光召、于敏、黄祖洽负责。

周光召曾说,彭桓武是中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各层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后来的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

他是原子弹制定方案的领导和参与者,是氢弹原理设计实验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氢弹研究完成后,他又领导了核潜艇动力方案制定,参加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工作。

那时节,他的地位是何等崇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百年来科学大事记,中国能名列其内者,唯彭桓武与王淦昌二人而已!

桩桩惊天伟业,可比肩神明,作为物理学界绝对的“大人物”,谁能想到彭桓武在生活中,竟是一个“怪人”。

他八十岁,可以将物理公式数据背的清清楚楚,然而有人问彭老,您和力学之父钱伟长共做实验四年,可还记得他戴不戴眼镜?

彭桓武一脸茫然,啊呀那记不得了。

工作上记忆非凡,生活上“一贯糊涂”,以至于他直到43岁才结婚,和妻子刘秉娴相亲的时候,彭桓武写信完全“不通人情”:

我不会洗衣做饭,不会穿戴,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对当官掌权不感兴趣。

这样的内容,绝对要吓跑姑娘的,哪知道刘秉娴收到信后没有生气,反而回道:

你不会洗衣做饭,我做;你不会穿戴,我来;你不懂人情世故,我懂;你不爱当官掌权,我也一样,二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她照顾着笨手笨脚的他,他把自己上交给了国家。

只是,生活中的疾风骤雨,实在带给彭桓武太多打击。

他们只相伴了短短19年,她就因癌症离他而去。

那些没有她的日子,他从未考虑再娶,笨拙地学着洗衣做饭,学着整理房间,对着她的遗像他笑着笑着就哭了:

你瞧,我什么都会了呢,因为……我再也没有你了……

晚年,彭桓武辞去所有职务,捐出了所有奖金和家产,一共100多万元。

他住在从前的小屋里,守着他和妻子共同的回忆。

后来指导几个学生,他需要买电脑,也执拗到要自掏腰包,说自己不在第一线了,不能再花国家一分钱。

闲着的时候,他穿着破旧的背心,天天在大街上看人下棋,还被民警误会是无家可归。

谁能知道这个不苟言笑的“怪老头”,是大名鼎鼎的大国巨星彭桓武!

可是无情命运,还是没有放过这位善良的老人。

耄耋之年,惊闻噩耗,他的儿子,因罹患“骨癌”去世,一家三口,只他孤身,白发人送黑发人,再也没有比这更沉痛的打击。

短短两年后,彭桓武在北京去世,家里每个物件都交代了去向,遗体也捐了,老人唯一的心愿,就是将自己的骨灰和妻子合葬。

这位保护过所有中国人的巨星,这位支撑核武事业半辈子的脊梁,从此,中国再也没有他了……

而在去世前三个月,彭桓武最后一次,发表在正式科学刊物上的文字,只有短短几行字,是关于要作废他某篇文章部分研究的。

大家看了不明所以,一位叫孙昌璞的后辈,感慨万千解释道,当年自己随杨振宁做博士后研究,发现彭桓武十年前的论文有几处错误。

那时孙昌璞名不见经传,彭桓武则是名震天下。

他鼓起勇气给彭老写信,谁知86岁高龄的彭老,手颤抖到笔都握不住了,仍坚持给他回信承认错误。

甚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还惦记着要发刊将错误更正。

彭老,他这是何等的肚量和胸怀啊。

世乱驱人全节气,天殷嘱我重斯文。

总有一些事,叫人热血沸腾,总有一些人,叫人热泪盈眶。

他叫彭桓武,一生惊天伟绩,走的毫无痕迹,却是我们所有人,万万不能忘记的巨星!

因为有他这样的大国脊柱,新中国的血脉中,才拥有了最激烈奔涌的雄壮力量,我们所有人,才能在原子弹、氢弹的庇护之下,拥有了今天的和平安稳!

彭老的血泪,浇灌于中华这片土地,他亦会在这片土地之上,青史垂名,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