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旋风柴进谈周世宗柴荣家族在宋朝

节选自《王朝的倒影–水浒传中宋朝事》 赵燕云 著

《水浒传》里说宋江犯事后与兄弟宋清往沧州投奔柴进。柴进何许人也?竟敢接纳人犯?

《水浒传》里介绍的也很全面:“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丹书铁券护家门,万里招贤名振”。

可以说是北宋时期的“富N代”、“贵N代”。当今“京城四少”等和人家比都没可比性,人家出身皇家,五代后周柴家后裔(大周皇帝嫡派子孙),不仅拥有高贵身份,而且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威望。

正史却是如何呢?

其实,正史对周世宗柴荣子孙仅记到其子。

《旧五代史》中记载了柴熙让和柴熙诲的名字和爵位。

欧阳修《新五代史》记载:“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其中“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皇朝乾德二年(964年)十月“熙谨卒”,恭皇帝宗训开宝六年(973年)春死于房州,只有“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似乎有些含糊其辞。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认为这是欧阳修避谈柴熙让和柴熙诲的下落。

在赵匡胤即位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

但在宋人记载中,其兄弟熙让、熙诲并不是按史籍所载“不知其所终”的结局。

关于这兄弟俩的结局宋人记载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说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进入皇宫,符太后和时年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都换上白色的衣服避居天清寺。在宫内见到有宫女抱着一个小男孩,便问男孩是谁,宫女回答是周世宗的儿子。

当时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随侍赵匡胤左右,赵匡胤回头对赵普他们询问,赵普说:“应当除掉”。

潘美与其他人并不说话,赵匡胤于是又问潘美,潘美不敢回答。

赵匡胤说:“我昔年曾服侍周世宗,如果当了皇帝就杀他的儿子,于心不忍”。

潘美说:“臣与陛下曾都是周世宗的臣子,劝说陛下杀掉这个孩子,则辜负了周世宗,劝说陛下不杀,陛下必定对我生疑,所以不敢回答”。于是赵匡胤说:“把这送给你做侄子吧,周世宗的儿子不可以做你的儿子”。

潘美于是带着这个孩子回家,之后赵匡胤也不问这个孩子的情况,潘美也不说。这个孩子后来取名惟吉,一名惟正。潘美本无弟兄,潘惟吉只称潘美为父亲却不说祖父。

这个版本出自宋真宗宰相王旦之孙王巩的记载,他声称听说自潘惟吉的后裔。

版本二略有不同,该版本出自南宋王铚的记载:赵匡胤陈桥兵变后进入皇宫,后宫嫔妃迎接跪拜,宫人还抱着两个小男孩,赵匡胤询问得知这是周世宗的两个儿子纪王和蕲王。

赵匡胤回头对部将说:“这还留着干什么?”左右就将两个孩子提走,见潘美在赵匡胤身后用手掐着宫殿的柱子,低头不语。赵匡胤问:“你认为不可以这样吗”?潘美回答说:“臣怎么敢认为不可以,但是这在道理上不安心”。

赵匡胤即刻命令将两人追回,以其中一人赐予潘美,据说是纪王柴熙谨,潘美将他收养为儿子,赵匡胤此后也不再过问,此人就是潘惟吉,潘惟吉的后裔与潘美的子孙使用不同的字辈。

第三个版本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入宫发现了两个小男孩,得知是周世宗两个庶子。宋太祖环顾诸将,问该如何处置这两个小孩。多数人揣摩赵匡胤的心意,将两个孩子抓起来带走。两小孩害怕哭喊。大臣卢琰劝谏赵匡胤道:“尧舜授受不废朱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

大将潘美也表示:“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耳。”赵匡颖于是让把孩子追回。让潘美抱走纪王,卢琰抱走蕲王。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封卢琰为越国公。

到了乾德六年(公元968年)赵匡胤又开始关心蕲王的情况,卢琰赶紧向赵匡胤请求致仕。带蕲王离开汴京,到永康灵山(在今浙江省磐安县新渥镇,旧名躲山下)。

卢琰娶上将军赵光之女,共生育八子一女,以自己的女儿卢锦嫁给蕲王柴熙诲。因惧怕赵匡胤查出蕲王下落,卢琰把柴熙诲改姓换名,取名卢璇,依年龄排序列卢为“九支卢”,尔后发展成卢姓在浙江庞大的宗族。

卢璇有子卢可,在宋代官至礼部尚书。卢璇子孙繁衍很快,除磐安本地外,东阳、永康最多,据说今有数万余人。

另外据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嘉佑四年(公元1059),宋仁宗曾下令找来柴氏族谱,从柴氏家族的旁支诸房中找一个辈份最长的人,给予一定的待遇,由他及他的后人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

宋朝祭祀后周宗庙的崇义公、宣义郎都是周世宗侄子柴咏的后裔。

说明政府对潘惟吉和卢璇是柴荣后代不予官方承认。

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宋故赠太子左卫率副率潘君及其夫人仁寿县太君王氏墓志铭》,为潘惟吉之子潘承裕及其夫人王氏的墓志铭,墓志中不提祖父为谁,而提到叔祖潘美,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认为这极其反常,且潘美是大名人,而墓志说潘承裕是开封人,籍贯完全不同,这一切证明王巩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

潘惟吉最后官至天雄军驻泊都监,充出使辽国副使,病死于出使途中。

儿子潘承裕,东头供奉官,娶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秦正懿王王审琦的孙女。

孙子有潘夙、潘震。

曾孙有潘器先、潘几先、潘令先、潘野先、潘民先、潘慎先、潘行先、潘信先。

《水浒传》中的柴进,《说岳全传》里的梁王柴桂,其所处时间差不多,应该都不是真实历史存在的人物。

另外据说才姓有一支源于柴氏。据《才氏家谱》记载,有支才氏的族源是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世宗柴荣,其后代世袭的梁王柴桂,当年被岳飞枪挑而亡,即是《才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所以才氏与岳氏有不共戴天之仇。

还有一种说法是柴荣的后代柴进,因家有丹书铁券而订招天下客,后造反入梁山,成为梁山泊反政府武装第十号人物,其家族因此被北宋朝廷抄斩,家族人仅逃出三人,其中俩人跑逃到东北,一人逃至山东,为了避祸,其后裔子孙皆改柴氏为谐音的才氏。

用考据红楼梦人名方式考据一下“柴进”。柴进者,“柴尽也”,柴火都没了,岂非山穷水尽。其绰号“小旋风”,岂非预示着梁山起义规模不大,只不过是一阵小小的旋风?

另据记载,柴荣七个儿子的结局分别是:

越王柴宗谊,又名柴宜哥,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谊”,赠太尉,追封越王。

吴王柴宗诚(柴诚),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被杀的时候还小,还没有名字。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诚”,赠太傅,吴王。

韩王柴宗諴(柴諴),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被杀的时候还小,还没有名字。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记载,后周太祖郭威赐名“諴”,赠太保,韩王。

恭帝柴宗训,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

曹王柴熙让,赵匡胤登基后,不知所终。据说为了躲过赵匡胤的追杀,改姓宁。

纪王柴熙谨,后周灭亡后被潘美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

蕲王柴熙诲,后周灭亡后被其岳父卢琰收养为义子,改名卢璇。

历史,尤其是帝王的家史,总在扑朔迷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