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彻底?

来源: 北冥木木

最近回答了一个问题“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彻底?”,摘文如下:

墨家衰亡最主要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既没有“上层建筑”,也没有群众基础!

在说明墨家彻底的衰亡之前,我们要先说一下墨家为什么能够兴盛。确切说是墨家为什么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兴盛,然而却在自秦朝一统六国之后开始没落呢?

第一,墨子个人魅力太大!

墨子对《诗》、《书》等古代文化典籍十分熟悉,而且他曾学习过儒家学说。之后建立了墨家学说,主要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大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总之这是一个能自成体系,自成一派的人!

就如同是易经领域的京房!

第二,墨家的主张符合了当时社会的部分条件。

什么条件?

墨子生活的年代,由于诸侯间永无休止的战争,各诸侯国为了在乱世中求生存及扩大实力,纷纷变革图强、尚贤纳能。

比如:齐、秦等国推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选官制度,而墨子主张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尚贤思想正好与之匹配,因此获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

另外,墨学中的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使苦难中的下层民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因而深受民众的欢迎。

往大了说能符合上层的条件,往小了说,能符合小老百姓当时的利益,所以这样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具备了,自然就成了。

要记住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但是随着秦朝一统六国,墨家的衰亡也马上就要开始了。

墨家衰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墨家组织的“半军事化性质”。

墨家中的组织体系可以说是所有门派里面最严苛的组织体系,而且矩子独断。

墨家与先秦其他学派不同,墨子为了推行其学说,建立了非常严密的组织,即矩子制度,而且钜子独断、戒律森严。

首先,墨家要求只有符合条件者,才能进入组织。

怎么样才算符合条件呢?

比如,思想品质方面,墨家要求加入者必须“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行为方面,要求加入者言必有信,行必实现,要不顾一切去扶危救困,救民于危急和困厄。更好做好随时为“义”牺牲的准备。

其次,组织内部的管理极为严格。

《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翼得为其后世。”《淮南子·泰族训》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作为墨家组织中最高首脑的钜子,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对组织成员拥有全面的绝对的控制权,所有弟子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钜子的号令,不能有任何发挥和越轨。

各位我们自己看一下这与独裁统治有区别吗?。

我们看一下儒家,孔子会要求所有弟子100%服从自己吗?这个可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而且墨家把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作为弟子入仕的唯一目的,如果不被统治阶级采纳,宁可辞官不做。

墨家还规定组织成员要做到“有财相分”,即有财物的人应该努力把自己的财物分给他人或献给组织。

再严重一点就快赶上太平天国的部分纲领了。

《吕氏春秋·去私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墨家有位名叫腹黄享的钜子,他儿子在秦国杀了人,秦惠王顾念腹黄享年老,且无其他子女,便下令免其子死罪。

腹黄享拒绝秦惠王:“墨法规定,伤人服刑,杀人偿命。王虽愿意网开一面,但我必须遵守墨家之法。”

最终,其子被处死。

可见,墨家组织的内部纪律属于法外之法,墨者执行的只有墨法,其他国家的法律、国君的指令在墨法面前都形同虚设。

墨家为了阻止战争,不仅要尽力以说教的方式推行“非攻”的主张,还要身体力行,亲自去阻止战争的发生,这一点是儒家不具备的,墨家已经不满足于口头劝说了,你不听,我就要动手了!

所以,墨家其具有与其他学派没有的军事特点。

这也导致墨家形成的组织已经远远超出学术团体的范围,但是我们要知道,墨家不是政府,它的组织是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所以这不妥妥的是一个军事化的政治集团嘛。

而且墨子精通军事学,墨家弟子也大都精于攻守之道,擅做守御器械。

再者,墨家有严格的“墨子之法”,纪法森严,行动统一;其成员经过严格训练,大都具有舍命行道的献身精神和对钜子绝对效忠的宗教狂热。

所以一方面,墨家成员可以用“文”的形式去宣传他们的主张;

另一方面,当他们的建议不被采纳时,可以用“武”的手段去强制实践他们的主张。

夸张一点来说,墨家是学者、武士、教徒、辩论家和技艺家的大集合。它们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有兵家的英勇和谋略,有法家的严厉,更有纵横家的辩才,而且他们实力强大,独立于政府。

各位,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不讨论对与错,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害怕吗?

试想一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团体,全体成员不怕死,个个能文能武,又精于攻守之道,这样的团体当时统治者能不重视?

所以只要发现这样的威胁存在,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彻底诛锄它。

墨家虽然暂时满足了战国时期社会和部分百姓的短暂需求,但是它只能在战国那样松散而开放的环境中生存,这也是为什么能够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

因为开放、松散且没有完成统一!

然而,由战国转入秦汉帝国,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必然难以容忍这样一个强大的外部组织的存在,文武兼备、军事力量强大的墨家组织必然会成为统治者的心头大患。

我们必需要接受一个现实:

在大一统的王朝统治之下,社会是权力的实践场所,尤其是当社会不发达,功能缺失,组织涣散,力量单薄时,就越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

因此,社会活动组织的管理水平越低下,专制主义的秩序就越盛行。

所以面对墨家这个组织严密完善、有独立作战能力又不直接听命于天子的带有军事色彩的学术团体,专制的统治阶级必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这件事就由秦国开始做了。

秦统一后,以法治国,始皇号令“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这样,墨家擅长的守城器械被全部销毁,丧失了维持生存的重要依靠。官方的镇压与围剿使墨家组织遭受到严重的打击。一旦赖以凝聚、发展的组织无法继续运作,导致学术传播受阻,墨学遂很快式微。

所以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组织带有军事色彩,为统治者忌惮

所以说:墨家兴盛于春秋战国,衰败于秦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秦朝是已经完成了大一统,可以说是中央集权的代表。但是墨家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格纪律、并且独立于政府的世俗化组织,所以它必然会让统治阶级产生极大的戒心。

即使墨家没有政治野心,只有一腔悲天悯人的热血,也会遭到统治阶级的排斥和镇压。因为,专制统治者最惧怕的往往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人和有军事力量的独立组织。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有杀功臣的行为,处高位握大权而兼享盛名的,没有几个能得善终的。

比如,刘邦坐稳他的大汉江山后,处处提防劳苦功高、位极人臣的丞相萧何,害怕其威望过高,倾动朝野。

为让皇上安心,萧何用低价、赊欠等手段强买老百姓的房子和田地,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结果刘邦龙颜大悦,逐渐打消内心疑虑。

试想,如果萧何像墨子一样想着“摩顶放踵利天下”,孜孜不倦地勤于政事,他能活的久?

再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将领篡夺自己的政权,通过一次酒宴,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老部下们放弃兵权,去做富家翁。可以看出,专制君主对一切异化力量都必然心怀警惕,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有军事力量的墨家组织只能在群雄割据、一盘散沙的战国时代生存。

为什么?

因为那时诸侯国君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周边的敌国,像墨家这类的民间组织还不足以成为某一国君主的大忌。

但是大一统局面下,专制统治者不会容许墨家这类行动能力极强的组织继续存在,威胁自己的皇权。墨家组织于是成为统治阶级重点围剿的对象,因此,带有军事色彩的严密的组织体系成为墨家不得不消亡的理由。

另外墨家在当时还有一个“毁灭性”的主张:

“选天子”!

墨子认为当时的君主皆不足取法,认为君主应是经过臣民认真选择之后被推举出来的。

我有时候在想,墨子当时是不是想推行我们的代表大会选举制度?

如果真是的话,那可真是太超前了,他用实践证实了:领先一步是领先,领先三步就是死!

在《墨子•尚同》篇里,墨子反复强调了“选天子”和地方政府官员的思想:“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简单来说就是:墨家学派要求君主和官员德才兼备,公而忘私……

可是我们想一下,这种主张在几千年之前的中国,能实现吗?

显然此主张必然会被历代统治阶级所不容,也绝对会被封建官僚所仇视。而统治阶层不能接受墨家思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威胁统治阶级的权利和地位。

你这是动了封建帝王的利益了。

今天我们说,要公平,要平等……

但是我们要知道,今天是今天,过去是过去,时代不一样,人民地位是不可能一样的,脱离背景谈文化都是耍流氓!

墨子这种“选天子和各级官员”的主张彻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袭制度,平等、平民等思想强烈冲击着封建特权等级制度。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理论得到流传和普及,一旦被社会民众所掌握,封建统治阶级的权力地位便岌岌可危。

所以在这种致命的威胁之下,封建君主不可能容忍墨家的强大与显盛。因此,墨家成为独裁专制者的眼中钉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当封建专制力量强大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对墨家组织进行彻底地清剿,以绝后患。墨子主张的平等、尚贤直接威胁到君主的权威,导致了被统治者清剿的命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反观儒家做的就比较到位。

儒家创始人孔子一开始便为其学说定位:维护等级之礼。在孔子看来,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秩序才能构建理想社会。儒家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与君主专制的需要,因此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以至在汉朝取得“定于一尊”的地位,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达两千余年。

所以墨家、儒家,本同为显学,因政治主张不同,历史命运也天差地别。

撇开这些“上层建筑”不谈,墨家真的有群众基础吗?

也没有!

因为对底层民众来说,墨家理论是可赞而不可行的!

墨子倡导天下“兼相爱,交相利”,代表着底层民众的利益,因此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就中国古代的人民来说,互相关爱、患难相扶、互利互惠,是其普遍崇尚的道德情感与心理。

墨家的兼爱学说要人们“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不分等差、贵贱地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其他人,但是,就底层民众的本性而言,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在那个等级已定、贵贱已分的阶级社会里,底层人民依靠自己的劳动辛苦的生活着,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上层统治阶级的无情剥削,使底层人民的劳动成果所剩无几。

不客气地说:墨家的这个理论其实已经快到下图的境界了:

但是可能吗?

不用说春秋战国,就是秦朝以后,“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些没有一个是可以达成的。

所以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人心的利己因素决定了“兼爱”思想难以被人完全接受。

要底层民众做到不去损人还勉强说的过去,但是让他们毫无保留地去奉献、爱人和利人,那是有违人之常情的。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墨子认为“偏爱”为祸乱之源,认为人与人之间只知自爱而不知爱人。想消除祸乱灾难,实现和平与安定,所以要“兼爱”。

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相爱互助,利己利人。兼爱、非攻的主张,正是生在动乱年代、历经苦痛的民众所热切期冀的,因此极具感召力。但是,企图通过兼爱这种道德层面的主张来消除一切祸乱,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因为,这种主张忽视了人最基本的求生的本能,与当时社会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墨家的兼爱学说虽然得到底层民众的附合称赞和思想上的拥护,但却极少有人真正地按照墨子教导的那样去实践,这也正是墨学的悲剧。

如果再往下说第三个,墨家的缺陷那就是:

矩子制度本身存在严重缺陷!

墨派人数众多,组织庞大,颇有声势,组织内部实行严格的钜子制。

什么是钜子制?

钜子作为墨派的最高首领,不仅是学术上的导师,还掌握了全体成员的生死大权。地位至高无上,组织内的成员行为皆须受钜子的指挥,要时刻为钜子效劳。钜子所言即为真理,不容怀疑。墨家弟子的出仕皆由钜子安排,如果出仕的弟子行事不合墨家之法,钜子即可罢免其官职。

据考证,墨家钜子的传授系统是:墨子→禽滑厘→孟胜→田襄子→腹黄享。除墨子外,其他钜子的综合实力都十分平庸,难领其职。

另外,钜子是终身职,其产生不是民主选举,而是由上任钜子直接任命,类似于佛教徒的衣钵相传,这种传承制下选出的领导人,既非个人魅力型,又非集体意志型,很难承担起墨学继往开来的重任。

并且,整个团体仅靠首脑一人的意志和智慧来行动,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风险性。

同时,钜子的地位之尊、权力之大又引发内部各种争夺,分裂也就在所难免。

这不是妥妥的又一个皇权嘛,连皇权都可以被推翻,更何况是你一个小小的墨家,所以这种制度本身的缺陷注定了是不能持久的。

再往下说第四个:墨家的逻辑学、自然科学成就不为世人所重视。

墨家其实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学派,但是他太过于超前!

首选墨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富逻辑精神的学派。它批判地总结了春秋以来的逻辑思想,建立了一个关于“辩”的逻辑体系,创立了墨辩逻辑学,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逻辑专著——《墨辩》。

而且这里我还要说,墨家的逻辑学体系颇为完整和系统,所涉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涉及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逻辑规律等各个方面,还包含了丰富的辩证理论体系。墨家十分重视逻辑学的应用。

在《墨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墨者运用逻辑说理论辩、折服对手的生动事例,这在西方逻辑史料中却是极其少见的。可见,墨家不仅在理论上努力研究,而且在实践中积极操作。

总的来说,墨家的逻辑学颇具特色和价值。墨家的逻辑学与古希腊逻辑学、古印度因明学并称为世界古文明三大逻辑体系。

古希腊逻辑学长盛不衰,影响了西方世界两千余年,并随着西方国家的强大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而墨家的逻辑学却一直备受冷落,为什么呢?

因为秦统一六国后,强调思想上的统一,严禁私学传播,而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也一直实行这一政策,因此墨家的逻辑学渐渐被人遗忘,最终影响了墨学的命运。

墨子自称“贱人”,会造各种精巧的器械和飞鸟。从《墨子》中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者。

我们以前应该都学过一篇文言文,类似于“墨子救宋”,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

在止楚攻宋事件中,墨子同机械发明家公输班比试攻守城器械,最后公输班的进攻武器都已用尽,可是墨子的防御武器却还有余。可见,墨子在手工业方面的造诣极高,同时,墨子在力学、天文学、光学、几何学和工程学等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成就。

但是,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在统治阶级和儒者往往认为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毫无益处。科学技术被斥为“贱工末枝”,是“君子不齿”的事情。

墨学关于力学、几何学、光学的研究成果长期被世人忽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墨学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轻视科技的价值取与墨学的消亡有着密切关系。

墨家优不优秀?

优秀!

但是只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与儒家“平分天下”,到了秦国就不行了!

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墨家“重口述轻著书”,这个特别有意思,为什么墨家典籍这么少,都是在原因的。

总结来说,墨家是典型的优点大,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当时来说缺点更大的一个门派,超前一步为领先,超前3步,就是死亡,但墨家部分理论超前了几千年,这个就叫不切实际!

我文可“安邦定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武可“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领导怎么不用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