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杰何香凝:女人有骨气,才会活得更高级
来源:旗霓嘉影
1925年3月11日凌晨一点,在北京协和医院病房内,病重中的孙中山先生自知已时日不多了。
人生最后的尽头,先生郑重地请来了一位挚友,将爱妻宋庆龄托付于她,并再三嘱托到“吾死后望善视之”。
这份嘱托,即是公事,也是私情,只有最信任的人能够委以重任。
这位被孙先生和孙夫人如此信任的人,就是一代女杰何香凝。
宋庆龄、何香凝
何香凝(1878.06.27-1972.09.1),名原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桐华有这样一句话:
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坚强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坚强时,她将无往不胜。
何香凝就是这样的女子。在民国激荡的年代里,一片荆棘缠身,但她从不屈服,用自己的力量改写人生命运甚至民族发展的轨迹,在女权运动中一路先行,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外兼修的最好样子。
何香凝具有多重身份,她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友人,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还是女界领袖、丹青圣手和诗坛“一枝梅”。。她性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甚至连蒋介石都惧其三分,不敢正面接招。
她的一生既能在柴米油盐中寻得美满婚姻,也能在事业上奋不顾身,并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是被历史大写的女子,是一代女侠,也是上个世纪永不落幕的传奇。
1:年少果敢非凡,不被世俗束缚
每个时代都有千千万万的人,而这千千万万的人中,有人流于平庸,也有人在主流和别人的期待之外,找到了最精彩的自我。
何香凝的非凡,从她小时候起,就可见一斑。
出生于豪门大家的何香凝,父母对于她的期待是,成为游走于“上流社会”优雅又精致的名媛淑女。
当时的大家千金,各各都缠着小脚,那个时代,小脚才是千金小姐优雅美丽的代表。
于是,在香凝7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给她缠脚。
一圈一圈的捆绑,压抑住脚的自然生长,无疑是痛苦的。除了身体上的痛苦,香凝更为痛苦的是,她不自由了。
她无法像以前那样和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玩耍,再也不能到田野里捉虫子,爬山遍野地奔跑了……
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香凝就用剪刀把裹脚布剪断,将那束得紧紧的、长长密密的裹脚布剪成飞花蝴蝶。
但没过多久,就被母亲发现了,并把剪刀给搜走了。
没了剪刀,香凝就拿出了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钱,再买了一把,并藏起来,到晚上的时候,继续把裹脚布剪断。
何香凝面对困境顽强不屈的精神,在那时,初见端倪。
多次下来,父母也拿“执拗”的香凝没有办法,只得由她去,
很多年以后,当她回忆起这一段童年时光,是“到处飞奔,上山爬树,非常快活”的。
年轻时的何香凝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这样一句话: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年少的何香凝早早地就明白这个道理,在混乱的时代里,凭借着不屈的意志和果敢,逆流而上。
何香凝1879年生于一个香港的茶叶商的家庭。父亲何炳桓出身农家,后来在香港经营茶叶和地产致富,因此,何香凝家的经济条件较好。
何炳桓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相信把女孩子送进私塾就会夺走男孩子的聪明,所以尽管何香凝哭着吵着要去上学,他也不允许。何香凝听到兄弟们的读书声,非常羡慕,心里直痒痒,就买了书本自学,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教哥哥,或叫女仆拿到先生那里去问,她的学问就是从自学开始的。
1897年何香凝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东渡日本求学。20世纪初,何香凝和廖仲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从事辛亥革命和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1924年,前后协助孙中山制定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改组国民党,促成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她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她极力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她团结国民党的民主力量,组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她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而特殊的贡献。
2: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
年少时展示出的非凡让香凝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17岁时,父亲就让她担任自己的经济助手,承担起管理家庭财务的工作。
然而另一方面,父母也在为香凝的婚事忧心忡忡。
在以小脚为美的年代,一双精致的小脚就是通往一段好婚姻的敲门砖。
而何香凝的一双大脚早已传遍大街小巷,人们甚至称她为“大脚婆”。这对当时的大家闺秀来说,无疑是一种“污点”。
纵然家庭甚好,一双天足,也只能让媒人和豪门公子们望而却步。
何香凝的父母也受到亲友的质疑和邻居的非议,偏偏何香凝不信这个邪:大千世界、朗朗乾坤,难道就没有一位识见非凡的男子肯迎娶她这样的天足少女?
巧合的是,刚从旧金山回国的廖家公子,廖仲恺适时登场。他是美国旧金山华侨廖竹宾之子,受过高等教育,其父临终时郑重叮嘱他要娶一位天足无损的华人姑娘为妻,以免日后因为她那双颤颤巍巍的小脚遭洋人耻笑。正好要找一位不受传统礼教束缚的非缠足女子。
父亲去世后,廖仲恺决意回国发展,接受过新思想的廖仲恺,将众多名媛淑女拒之门外,只因她们都是缠过足的。若是娶了小脚女子,则意味着自己对传统封建礼教妥协。
当时上层社会的千金小姐,几乎个个都是缠足过的小脚女子,拥有未曾被人为压制生长的自然之脚,也大概只有何香凝一人。在当时香港华人社会中,既念了书又未缠足的适婚少女十分稀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何炳桓顺水推舟,请良媒说合了这桩婚事。
于是,19岁的何香凝和20岁的廖仲恺一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何香凝、廖仲恺
一个是温润醇厚的进步青年,一个是独立英气的灵动才女,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渐渐被对方吸引,并产生了情深一生的爱情。
何香凝爱读书,廖仲恺就设法搜罗各式各样她喜欢的书籍,也帮她开疑解惑。他们共同研习诗词,讨论时事,甚至是一起找到了共同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一段真正好的婚姻,大概就是如何廖二人般,造就了更好的对方,彼此惺惺相惜,共同勉励前行。
夜晚,皎洁的月光照进小屋,夫妻二人就一边赏月,一边吟诗作赋,颇有当初李清照赵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情趣意味。
月色清澈透亮,身边有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爱人,何香凝触景生情,提笔写下:
“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他们的小屋因而取名“双清楼”,两人的诗画集也取名《双清诗画》,以此来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以廖仲恺、何香凝为图案作成的纪念邮票
有人评价他们的婚姻,是“天下无巧不成书”的天足缘,何香凝的一双大脚让她收获了知己爱人和美满的婚姻。
其实,真正意义上,让何香凝遇到廖仲恺的不仅仅是那一双未经缠足的大脚,更是她超脱一般女子的思想格局。
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出类拔萃者,必有良人相识。
3:人生最苦的时候,也是最坚强的时候
19世纪末,清政府走向腐朽、衰败,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
此时的廖仲恺也在一心寻求革命之法,力图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
他想到日本去留学,一来那有众多革命者聚集,二来也能从这个成功变法的民族探寻救国真理。
为了凑齐廖仲恺日本留学的资费,何香凝变卖掉自己大部分的珠宝、首饰等嫁妆。
她非常支持丈夫,甚至追随着丈夫走上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革命之路。因为,这不仅仅是廖仲恺的理想,更是她一生的追求抱负。
在日本,夫妻二人结识了孙中山,并与之建立了同盟会,一路追随着他的革命救国事业。
左四为宋庆龄、左五为孙中山(怀中者为廖承志)、右三为何香凝、后排左二为廖仲恺
同盟会联络通讯、商讨革命之事都是在何廖夫妻在东京的寓所里进行的。
为了工作的保密,他们在日本请的帮佣因为工作的保密性也不得不辞去。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九小姐,不得不亲自洗手做羹汤,为这群革命人士做起后勤工作。
他们的房子,成为了同盟会日常工作的聚集地。
这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人,包括宝贝女儿,时时刻刻都处在于巨大的危险当中。
但为了落后、愚昧、封建脱离这片土地,为了祖国能如雄狮般觉醒,再苦再难、甚至是有生命危险的生活,何香凝都“甘心忍受,乐之不倦”。
1922年,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扣押囚禁了廖仲恺。
何香凝四处奔走,向人打探丈夫的下落。
几经周折,她终于在石井兵工厂见到了被囚禁中的廖仲恺。
廖仲恺衣着凌乱,手、腰和脚都被铁链捆住在了一张铁床上。一道道被铁链磨出的伤痕,还有被汗污浸透的衣衫。
看到丈夫这个样子,何香凝心如刀割,曾经一向坚强的女子,也忍不住悲痛的情愫。
回来之后,她到处向人求助,想营救出自己的丈夫。但能求的人都求了,却只有冷冰冰的“没办法”。
一个月的奔波,何香凝心力交猝,甚至患上痢疾,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
丈夫尚在狱中饱受折磨,加之身体上的疼痛,此时的她,几近崩溃。
当得知陈炯明要杀害廖仲恺的时候,她再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立马从病床上起来,再打探消息和想办法。
在何香凝第三次看望廖仲恺的时候,廖仲恺将一张纸条递给香凝。
纸条上是一封关于生死的诀别信,廖仲恺在上面对香凝写道:“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这是何香凝一生中最苦的时候,也是她一生中最坚强的时候。
几经辗转打听,何香凝终于得到了8月陈炯明要在白云山主持会议的消息。
1922年8月18日,大雨滂沱中,何香凝一身湿衣,冲进陈炯明的会场。
陈炯明心中一惊,立马为何香凝倒上一杯白兰地,香凝拿起来一饮而尽。
陈炯明又叫来人带香凝去换衣服,何香凝看穿了他的虚情假意,瞪着眼睛对他吼道:“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做好了血湿的准备!”
面对在场冷肃的军官们,何香凝毫不畏惧,厉声道来陈炯明扣押廖仲恺的无理无据和不仁不义。
我今天上山就没打算全身而退,至于廖先生,随便你们让他活让他死,但我一定要你们给我一个答复:究竟是放,还是杀!要杀,就随你们便;要放,就叫他跟我一同回家。
何香凝的气场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陈炯明担心把事情闹大,只好放人。
后来,当何香凝回忆起这件事,她说,这是她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4:独立的灵魂里有着不屈的自我
何香凝还有一个常为人称道的身份——画家。
她第一次正式学习画画时,是和丈夫在日本留学的时候。
孙中山先生建议她学习画画,以画作来解放被封建文化桎梏已久的国人的思想。
为了国人的需要,为了心中的理想志向,何香凝进入到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正式学习画画。
此时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画画和文字一样,都是抒发情绪的艺术。何香凝在画画中,寄托的是一颗高尚神圣的爱国之心。
她最喜爱画狮子和老虎,“以示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
她也为女儿取名为梦醒,寓意祖国如雄狮觉醒。
何香凝画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却不打算抵抗。
正旅居于德国的何香凝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赶回国内,呼吁国人启动自救的行动,甚至,还将自己多年的画作和珍藏的书画拿来义卖,组织了“救济国难书画展”。
当炮火声在国内响起的时候,何香凝便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前线,携手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
此时的何香凝为了支援抗日战争花掉了大半的积蓄,加之又要照顾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在她最难的时候,蒋介石派人送来100万元。傲骨如香凝,又怎会接受,她将钱退回,并附上一句诗:
闲来写画谋生活,
不用人间造孽钱。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她还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
按照她临终前的遗愿,葬于中山陵的廖仲恺墓中,与丈夫合墓,完成了两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约定。
何香凝的一生,面对了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但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她都未曾放弃,也从不向命运屈服。
她一路逆流而上,撕下了世俗对女人的标签,雌雄共体,既是“猛虎”,也是“寒梅”。
在混乱的时代里,活成了最真实的自己,也获得了最有价值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