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中的“外籍军团”
作者:吴健 来源:档案春秋
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国王恳求明朝万历皇帝出兵援助,并命令17岁的三子光海君李珲组织义兵勤王。在明朝援军和朝鲜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惨败回国,并将虏获的朝鲜王子临海君和顺和君送还。此时,朝鲜国王已属意传位于光海君,先后多次上表明朝,请求册立光海君为世子(王储),但明朝坚持“长幼有序,不宜僭越”,直到1608年才同意光海君继位,他由此对明朝心存怨言。
1616年,努尔哈赤(朝鲜史书称“老酋”)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两年后,他正式与明朝决裂,发兵袭破辽东重镇抚顺。面对努尔哈赤的挑战,明朝经过近一年的准备,于1619年春发动大规模围剿,出兵10万夹击后金。战前,明朝令朝鲜出兵助剿。光海君私下认为努尔哈赤狡诈凶悍,“虽以中朝兵力,未能必其一举而剿灭”,同时又惧怕努尔哈赤报复,于是采取敷衍拖延之策,只答应将军队开到义州等边境地区。但在明军主帅、20年前有恩德于朝鲜的辽东经略杨镐的严厉申斥下,光海君勉强派出1.3万军队,由都元帅姜弘立统领,前往助战。3月,明军在萨尔浒被努尔哈赤击败,由于光海君在战前密令朝鲜军队坐山观虎斗,只有左营将军金应河力战而死,余部都向后金八旗军投降。努尔哈赤还刻意笼络光海君,希望朝鲜助其攻明。
行军中的大明军队
朝鲜举国上下都感激于明朝的“再造之恩”,不能容忍对天朝不忠的事情出现。1623年春,光海君的亲侄绫阳君李倧发动宫廷政变,将光海君废黜,并自立为国王(庙号仁祖),史称“仁祖反正”。李倧用石灰烧瞎光海君的双目,将其流放到江华岛。朝鲜再度坚定地站到明朝一边,参与到明清混战之中。
1619年以后,明朝与后金进行了数次大战,明军虽拥有枪炮等优势武器,但大多粗制滥造,且施放技术不娴熟,故在后金军面前屡屡败北。已成为天主教徒的明朝官员徐光启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借欧洲先进武器来改造明军,1620年他自己掏钱从澳门葡萄牙商人那里买来4门红夷大炮,用于接济辽东战场。
今留存在澳门的葡萄牙大炮
1621年,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登基不过数月,努尔哈赤又占领了辽阳、沈阳等东北重镇,并直接威胁北京的安全。于是,徐光启又力荐多造西洋大炮,并组织欧洲雇佣兵参战。他的建议得到批准,随后明朝兵部向澳门发出聘请炮手和购买火炮的檄文,澳门当局为迎合中国皇帝,将不久前缴获的22门英国造加农炮和23名葡萄牙炮兵交给明朝钦差大臣,这批葡萄牙炮兵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批正式被中国政府雇用的欧洲军人。
1623年4月,葡萄牙炮队终于抵达北京,经试射证明其威力远在明军火炮之上。于是明政府又多次添购大炮,大大增强了明军的战斗力,后来有11门西洋大炮被调往山海关,18门留在京城。在一次试炮过程中,一门大炮突然炸膛,葡萄牙炮手约翰·戈里亚被当场炸死,明朝将其安葬于北京郊外,并下令“从优给恤”。
1629年,后金军首次进围北京,年仅18岁的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吓得动员百姓上城墙防守,就连在京的欧洲传教士也不例外。徐光启再次奉命到澳门高薪聘请葡萄牙炮师组建中葡混合雇佣军,“教演制造 ,保护神京”。当年11月,以耶稣会士陆若汉、葡萄牙军官贡萨洛·德谢拉为首的31人炮队携带10门大炮抵达北京附近的涿州,突遇后金军。当时,城内已乱成一团,都打算弃城逃避,德谢拉、陆若汉极力阻止当地驻军逃亡。他们把大炮装上火药和开花弹,堵塞城门,然后向野外试射,炮声如同闷雷炸响,曾在辽东吃过大炮苦头的后金军闻声而退。
鉴于明末作战方式变革的趋势,眼光敏锐的徐光启等人决心将明军建设成一支完全用西洋火器武装的先进军队。明朝将山东登莱作为培训新军的基地,因为这里与后金控制区仅一海之隔,时有战事发生,是测试西洋大炮的理想场所。
明朝后期的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
当时,精通炮术的登莱巡抚孙元化以及先期抵达的德谢拉等葡萄牙炮兵也云集在此。孙元化在登莱编练“火车营”,其实质是将大炮、马拉战车以及步兵结合起来,成为攻防兼备的热兵器部队。在孙部效力的40余名葡萄牙炮手成立了一支模范炮队,充当明军教官。据记载,这些葡萄牙人拿着比周围明军官兵高几十倍的工资,每名士兵都有一名中国随从服侍左右,因此他们干起活来也颇有职业精神,教授炮术也十分认真。
葡萄牙雇佣兵到达登莱仅一个月后,就直接参与了战事。1631年5月,后金大汗皇太极借道朝鲜,企图夺取明军反攻基地皮岛,孙元化部奉命驰援。战斗中,德谢拉等葡萄牙炮兵将大炮架设在明军水师帆船上,命令明军士兵用鸟枪专打靠近的后金兵和马匹,而大炮则专打后金军的营盘和土墙。当时朝鲜人曾记载后金兵前后被葡萄牙人的枪炮连续打垮了四次,尸体漂满海面,就连皇太极也差点被炮火所伤。无奈之下,皇太极率部溃逃,不敢再接近皮岛半步。
正当孙元化、德谢拉等人积极培训新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兵变彻底葬送了明朝的军事优势。1631年底,明军悍将、德谢拉的学生孔有德因军中缺食,一怒之下起兵反明。叛军配备320余门仿制西洋大炮,许多人刚接受过葡萄牙教官的操炮瞄放训练,因此一路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打回登莱基地。
当时,巡抚孙元化除了自己的亲兵外已无法指挥任何部队,城里陷入一片混战。此刻的葡萄牙炮兵本着雇佣军的职业精神,固守炮位与叛军作战,在周围的明军纷纷逃亡和叛变的情况下,葡萄牙人的战旗一直飘扬在战火中。在最后城陷时刻,共有12名葡萄牙人战死,炮队统领德谢拉也被乱兵砍死,另有15人重伤被俘。叛军感念师徒之情,将被俘葡萄牙人送返澳门。
1633年,孔有德携带百余门大炮和精通炮术的万余官兵渡海投奔后金,结果却遭到朝鲜仁祖派出的水军拦截。大战之下,孔有德侥幸逃脱性命,被皇太极收留。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封孔有德为恭顺王,命其出征朝鲜,经过一番血战,朝鲜仁祖被迫与清朝订立“兄弟之盟”,允许为清朝攻明“征兵征粮征船”。
1641年,明清之间爆发决定生死的松锦大战。为了有效使用诸多火器,皇太极急命朝鲜征召炮手。朝鲜仁祖千方百计拖延,皇太极怒其变心,于是将朝鲜亲明大臣押解到沈阳软禁,并威胁再次对朝鲜用兵,最终逼迫朝鲜就范。但不少朝鲜炮手在被强征入伍前,感念明朝帮助朝鲜抵抗丰臣秀吉侵略的恩德,给家里写下遗书,在战争中坚持不肯把炮口对准明军。
在松锦之战的关键时刻,清军发现朝鲜炮手故意将炮弹打进海里或山上,并在火药中搀水,于是阵斩了不少朝鲜人。为了把朝鲜兵逼上与明军作战的绝路,皇太极命孔有德指挥的汉军穿上朝鲜人的服饰,在显眼处操炮,让明军以为是朝鲜人在炮打自己的营盘。这一招果然应验,不知详情的明军在战场上发出悬赏,朝鲜炮手的人头价格飙升在满洲骑兵之上。
明朝如同一座根基被不断剥离的破庙,最终到1644年崩溃了,其后出现的南明小朝廷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绝望的政权。它之所以能支撑20年之久,全赖清朝实力不济,兵力不足!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拥立为帝,建立永历政权。该政权的高官显爵多为天主教徒,就连永历帝的贴身服侍太监庞天寿也不例外。
庞天寿向永历帝引见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通过他向澳门的葡萄牙当局寻求军事援助。1647年1月,毕方济奉命前往澳门借兵购炮,尚不知中国时局的澳门葡人对南明的求助十分重视,很快便组建了一支配备6门大炮的火枪队,由尼古拉·费雷拉担任统帅,以耶稣会士瞿纱微为随军翻译。
当年2月,这支葡萄牙雇佣兵抵达桂林,正好赶上清军李成栋部突袭广西,永历小朝廷照例一逃了之,只留下瞿式耜等文官困守桂林。3月11日,几百名清军一路无阻地杀进桂林北门,幸亏警惕性很强的葡萄牙雇佣军在城头用火绳枪和大炮将其全歼。5月25日,清军主力由湖南再次强攻桂林,瞿式耜指挥费雷拉和其他明军将领分守各城门,一向骄横的清军骑兵没想到葡萄牙人的大炮打得那么远,一炮落地就有数十人毙命,因此士气大挫。葡萄牙火枪队趁势杀到城外,他们摆出欧洲流行的“摩里斯步兵方阵”,以10排长矛兵为核心,两翼辅之以多排火绳枪兵,硬生生地把清军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明军中的葡萄牙雇佣兵与装备楯车的八旗军作战
此战让葡萄牙雇佣军名气大盛,耶稣会士瞿纱微也因此成为皇家御用神甫。他一口气把上至皇后,下至太监宫女的人都变成教徒。比如永历正宫皇后王氏的教名为“安娜”(Ana),皇子朱慈恒的教名为“康斯坦丁”(Constantinus,简称当定)等。永历皇帝因不愿放弃三宫六院的“幸福生活”,而没有被瞿纱微施洗。1648年10月17日,太监庞天寿入澳,各炮台鸣炮致敬,当地的圣保罗教堂为南明王室举行隆重的弥撒,澳门总督还赠送火枪100支,作为给永历政府的礼物。
关于这支葡萄牙雇佣军的结局,中外史料都没有明确的记录,只知道这支打着西方战旗的部队隶属明朝总兵官焦琏节制。1650年焦琏被部将陈邦傅诱杀,焦琏部明军覆灭了。传教士瞿纱微随永历帝西奔到贵州,因所乘之舟速度太慢,而被清兵追及杀害。所有和葡萄牙雇佣军有关的人物都死了,这支部队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