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了甲午战争的五个日本间谍
来源:品山文史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各次战争:甲午战争(1894)、日俄战争(1904-1905)、侵华战争(1931-1945)、太平洋战争袭击珍珠港(1941)和攻占东南亚(1942),无不是情报战先行、并依靠情报战奠定了战争或战役获胜的基础。
甲午战争,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情报战,不仅成为甲午战争日本获胜的关键,而且奠立了日本近代情报工作的体系、基础和传统。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由于自然资源匮乏和经济滞后,日本统治集团企图用对外侵略和掠夺来弥补其资源的先天不足,以跻身于列强行列,再进而独霸东亚。
明治维新的第二年,即甲午战争之前25年,日本内阁和大本营就制定了吞并朝鲜、侵占满蒙、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
鸦片战争时(1840年),中国的GDP还占世界首位,是29%。甲午战争前,中国的GDP仍是日本的十倍以上,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从表面看也大有成效。因此西方列强一致认为:中日如发生战争,日本必败。
为了击败综合国力强于自己许多倍的中国,日本将情报战作为整体战的重要组成,甚至是制胜的关键。为了击败清朝,日本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情报工作,对获得甲午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其中五位间谍:福岛安正、荒尾精、神尾光臣、石川伍一、宗方小太郎,在战略层面、构建情报体系和战术层面,做出了最突出的工作。
一、战略层面
日本的“情报战之父”福岛安正(1852-1930)是一个具有超前眼光的战略家、阴谋家。他生于日本信州一个没落武士家庭,有惊人的语言天赋,熟练掌握英、法、德、中、俄语。
清国的GDP固然是日本的许多倍,但福岛安正认识到国家是土地与其人民紧密结合的有机体,必须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做出判断。
1879年他乔装到中国许多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将侦察结果写成《邻国兵备略》和《清国兵制集》,不仅有清朝军队和军事要地等军事情况,有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交通运输能力等地理情况,还包括人口、人文、经济等对军事行动有影响的信息,全面、切实地评估了清朝的综合国力,做出了结论:清国及清军貌似强大,但从上到下腐败,而且对此毫不反省,为清国的不治之症,不是日军对手。
福岛安正是日本军阀鼻祖、“陆军之父”山县有朋元帅的亲信;又曾是明治维新元勋、四任首相伊藤博文的助手,因此对日本制定侵略计划很有影响力,他的判断成为日本敢于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据。
伊藤博文是发动甲午战争的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是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谋划者之一,而福岛安正提出了对清作战计划;甲午战争时山县有朋担任日军主力第一军的司令官,而福岛安正是他的参谋。
【注:日军参谋的责权很大,军事行动大都由参谋负责策划乃至执行。如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变,是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一手策划和实施;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策划和发动;1932年12月8日的上海事变,是奉调回日本的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所策划】
甲午战争的进程完全证实了福岛安正的判断。数倍于敌的清军不战一溃五千里,从朝鲜南端逃到北端,再逃过鸭绿江又逃过辽东湾,丢弃的军火给养超过了日本举国的物资,以致日军指挥官惊诧说:“世界上居然有如此昏庸腐败的军队,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八国联军侵华时福岛安正任日军司令官及八国联军指挥官会议主持人,日俄战争时主持日本参谋本部的情报工作,1914年被授予日本最高军衔大将。日本在中国的第一代间谍头子青木宣纯、浪人首领川岛浪速等都是他的门徒。
图、日本“情报战之父”福岛安正
图、福岛安正单人穿越西伯利亚侦察,准备对俄战争
二、构建情报体系
从日本统治集团制定“大陆政策”起,日本就不断向中国派遣间谍,如1872年日本内阁派池上四郎、武矢正干等到东北侦察;1873年日本军部派海军少佐桦山资纪、陆军少佐福岛九成对华南和台湾进行实地勘测……鼓吹对外扩张的日本右翼民间(黑帮)组织玄洋社也源源派遣浪人来华,为日本军方提供情报。
但日本在中国的情报工作形成组织严密、相互协调的情报体系,是1886年日本派遣荒尾精陆军中尉来华以后。
荒尾精(1859-1896)出身名古屋的破落藩士家庭。与当时日本政坛主流“脱亚入欧派”不同,荒尾精认为日本应先征服中国、再日中携手对抗西方。为此他投笔从戎,考进日本士官学校。与军人都希望当将军又不同,荒尾精的志向是来中国工作,“略取中国,然后施仁政,以图复兴亚细亚”。
荒尾精1884-1886年任职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期间,撰写了《宇内统一论》、《兴亚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搞“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基础。
主管情报工作的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中将对荒尾精十分赏识。在荒尾精的一再请求下,1886年川上操六亲自安排他来中国开展情报工作。
荒尾精理清了在华日本浪人的复杂关系,将之与日本军部纠合在一起,又与中国的一些反清秘密社团如哥老会、白莲教、九龙会等建立了广泛联系,从而建立起无孔不入的庞大间谍网,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全面的情报。
1889年4月,荒尾精将大量情报资料整理成几万字的《复命书》,提出“清国已经全面腐败,日本必须先发制人,利用清国对抗西方。”又编撰了《支那经济全书》,至今仍是日本研究中国的重要资料。
1886年荒尾精开办了汉口乐善堂,地点在汉口英租界河街的一幢二层楼,表面是百货商店,有七八个日本店员和五六个中国店员,内里却是情报机构和培训间谍机构。
1888年荒尾精又在上海开办了情报机构“日清贸易研究所”。
在华的日本浪人纷纷前来加入汉口乐善堂,称之为“在华志士的梁山泊”。日本玄洋社(鼓吹对外扩张并进行谍报和颠覆活动的右翼黑帮组织)首领头山满也派出一批日本浪人来华参加汉口乐善堂。
乐善堂吸收和培训了大批日本间谍,支部遍及中国各地。这些间谍从装束、发辫、语言都和中国人难以区分,以各种江湖职业为掩护,到处刺探情报。
荒尾精的情报机构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和“日中亲善振兴亚洲”等为号召,吸引或吸收了许多反清人士。
在甲午战争中窃取到清方关键情报的两大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和石川伍一,都是荒尾精汉口乐善堂的成员。
英国谍报史作家理查德·迪肯评价当时的日本谍报体系,“在世界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过如此包罗万象,有着如此广泛基础的谍报系统。”
图、日本情报机构汉口“乐善堂”成员,中为荒尾精
三、战术层面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情报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清朝的兵力结构,特别是海军部署、海防构设、港口及登陆点等情报的刺探上。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缴获日军进攻威海卫时携带的一张地图,上面村、路、炮台、营房……连哪里有口水井都详尽准确;清廷还搜查到一份日本间谍寄往日本的密函,更让人心惊肉跳——日本间谍连中国舰船上所带青菜多少斤都刺探得一清二楚!
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情报战中占尽先机,对清廷和清军的一举一动,简直可以说是了若指掌。其中日本间谍获取了三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成为日军甲午战争获胜的关键。
第一,日本驻清国公使馆武官神尾光臣获得了清军机处、总理衙门及北洋大臣李鸿章拟定的作战计划。
神尾光臣(1885-1927)是一个老牌间谍和中国通。早在1882年就被日军参谋本部派遣至中国,化名郑永昌,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侦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观测了各地炮台的驻防情况,详细收集作战所需的地理水文数据。
1892年神尾光臣任驻清国公使馆武官。当时清朝官员普遍的道德沦丧和堕落,使神尾光臣轻而易举地把间谍触角伸进了清军机处、总理衙门等决策机构。
据一份甲午战后被抓获的日本间谍供述,当时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汪大人、刘大人、还有李鸿章的签押戴某、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等,都向神尾光臣提供情报。而这份供词被李鸿章和军机处押下,近年才被发现。
日本人收买汉奸的手段,让一些西方人都感到瞠目结舌。一位英国人柯尔斯说:“他们就像到市场采购物品那样随便和容易,发现合适的目标后,就想法接近猎物,赤裸裸地用金钱勾引。”
1894年7月12日,日本内阁以“中国在平壤集结大军,欲与日本一战”为由,向中国发出绝交书。7月16日清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召开联席会议商议对策,拟定了作战计划。
神尾光臣用重金收买清军机处的一位官员,窃取到了这份攸关两国命运的作战计划。这就使清军的行动完全被日军掌握。日军或先发制人袭击,或以逸待劳伏击,清军在朝鲜和辽东战场一败涂地。
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神尾光臣率日军第18师团进攻青岛
第二,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间谍石川伍一刺探到了清政府向朝鲜运兵的情报及具体日期。
石川伍一(1866-1894)又名义仓告,18岁来华,投入日本情报机构乐善堂,先活动于云贵川藏,1892到天津任乐善堂天津、北京支部负责人,同时做日本驻华公使馆武官井上敏夫海军少佐的助手。
1893年5月和8月,井上敏夫和石川伍一乘小火轮两次侦测了威海卫、旅顺口、以及朝鲜的大同江、仁川口等军事要地,每到一地都进行水文、地形等测量,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报。
石川伍一以松昌洋行职员的身份为掩护,结识了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李鸿章的外甥)的书办刘棻。他利用日本妓女色诱,控制了刘棻,获得了清军械生产和各军武器装备等军事情报。
1894年7月下旬,清政府租用英国的“高升”、“飞鲸”、“爱仁”三艘商船,从天津大沽运兵2500人往朝鲜牙山,由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操江”三艘军舰护送。石川伍一获得了这一情报和具体日期,报告给日本大本营。
日本得到这一情报后,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出发,1994年7月23日,在朝鲜丰岛海面拦截了中国运兵船队,不宣而战,北洋舰队的“广乙”舰被击毁,“操江”舰被俘虏,高升号运兵船被击沉,船上近千名清军官兵沉入海底。
如果日本没有得到这一情报、如果这批援军能在战争爆发前抵达朝鲜,或许清军就能在战争开始时抵御住日军的进攻,而北洋水师也不会在中日海上决战前先遭受重大损失。
图、日本间谍获取的清军海防漂浮鱼雷和海底水雷图
第三,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刺探到了北洋舰队开往朝鲜的情报及出发时间。
宗方小太郎 (1864-1923)出身下层武士家庭,20岁来华到59岁去世,在中国度过了整整40年。
1884-1887年,宗方小太郎剃发易装成华人,游历了中国北方13个省,1887年担任乐善堂北京支部负责人。1994年6月他奉命前往烟台,接受日本驻清海军武官井上敏夫的指令,侦察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
威海卫是军事禁区。宗方小太郎化装成农民,在汉奸的帮助下,7月8日至13日,7月16日至22日,两次潜入威海卫,甚至登上小船,到北洋舰队的基地刘公岛侦察了北洋水师的布防情况,获得了从军舰到炮台的完整情报。
1894年8月1日两国宣战,宗方小太郎继续潜伏在烟台。1894年8月10日,他刺探到北洋舰队开赴朝鲜的日期及军舰数量,报告给日本大本营。
这一情报直接左右了甲午海战的胜负。日本联合舰队得以在9月15日预先部署于朝鲜黄海道大东沟附近的有利位置,以逸待劳,截击北洋舰队,展开了那场近乎中国国殇的甲午海上决战。北洋舰队10艘战舰中5艘被击毁。日本海军取得了世界首次铁甲舰队大决战的胜利。
图、剃发易装的宗方小太郎
图、日本参谋本部给宗方小太郎的密函
甲午战争,清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败,但情报战的不力,则使失败恶化为惨败。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钓鱼岛也被日本趁机侵占。
在甲午战争的情报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福岛安正和神尾光臣,还有在日俄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间谍名石元二郎,后来都晋升到大将的日本最高军衔,荒尾精被日本誉为“百年伟人”,可见情报工作在日本整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