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的围城盛宴:百万人冻饿而死,有的人无一日不花天酒地

文:历史逆时针

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被围,直至1944年1月27日解除封锁,共计被德军围困872天。

为期872天的围城,使市内公共设施毁于一旦,水、电、气、燃料及粮食供应中断,造成人道主义灾难,是近代史上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多的单场军事行动。

研究者估算,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伤亡超过一千万人,平民死亡人数达到150万,仅其中一个墓地就埋了50万人。

遇难平民中,死于炮击、轰炸的仅占3%,其余97%则死于长期营养不良。

当粮食耗尽时,人们不得不用油渣、墙纸的糨糊、皮带、皮靴、雀鸟和老鼠充饥。街头死尸横七竖八,路人对此司空见惯。

列宁格勒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1942年3月,平民死亡98970人,4月79700人,5月53180人……

记录那段残酷岁月的文献汗牛充栋,包括许多信件和日记。

12岁女学生塔妮娅·萨维切娃的围城日记尤其令人泪目。

日记现存9页,6页记录了6位亲人冻饿而死的情况——母亲、祖母、姐姐、哥哥和两位叔叔。萨维切娃本人因救治无效死于1944年7月1日。

她的日记原件曾作为证据在纽伦堡审判时展示。法官当场哽咽不已,只得暂时中断庭审。

令人惊讶的是,1998年,俄罗斯档案馆解密了另一份围城日记,与塔妮娅的日记形成了相互印证和鲜明对照。

当时,许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份解密日记的作者是克格勃的前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上尉费奥多尔·博布罗夫,他是371军工厂[al1] 驻厂代表、副厂长,分管人事,负责监督工人劳动,处罚怠工者。

博布罗夫上尉家住瓦西里岛四街5号,萨维切娃家住瓦西里岛二街13/6号,两人的住处斜对面,平常肯定曾经擦肩而过。

与萨维切娃家的悲惨遭遇不同,博布罗夫则无一日不花天酒地,围城期间多次给家中寄钱,数额高达十几万卢布。

萨维切娃记下哥哥列昂尼德死于1942年3月17日、瓦夏叔叔死于4月13日、廖沙叔叔死于5月10日、母亲死于5月13日。这段日子,博布罗夫过得如何呢?请看他的日记。

1942年4月10日

早餐吃得好,洋葱、卷心菜和黄油小米粥,喝了咖啡。中午在25车间吃了顿好饭,喝伏特加。下午2点出发去舒瓦洛沃,拿了面包、鱼和米、香肠,然后回家。晚餐吃鱼子酱、烟熏香肠和咸肥猪肉,喝茶喝牛奶。洗完澡后,到娜迪亚(可能是情人)家过夜。

1942年4月15日

白天去邮局,给妈妈寄钱2000卢布(博布罗夫几乎每半个月都向家中寄一次钱)。然后去找娜迪亚,给她白面包和200(克)面粉。

1942年4月23日

海军要的人挑选完毕……下令对旷工和脱岗者进行审判。上门调查脱岗者25人,包括生病的,只有2人在家,其余的要么冻饿而死,要么自己跑了。

……

博布罗夫的日记揭开了冰山一角。

围城期间,并不是每个人都忍饥挨饿。相反,许多人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足,甚至大发国难财。

他们都是哪些人呢?

叶利谢耶夫食品店

列宁格勒被围城时期,市内最大的食品店——叶利谢耶夫商店宣布关门歇业。

但售货员妮娜·斯皮罗娃回忆,艰难年代里,那儿其实是富足王国,少数人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历史学家尼基塔·洛马京也证实,叶利谢耶夫商店在列宁格勒的文件中被叫做:“1号店”。

商店用木板封死正面窗户和涅瓦大街正门,造成停业假象。但里面十分忙碌,一直运行到战争结束。

货架摆满鲜肉、水果、巧克力、咖啡、罐头、糖果、酒精饮料和各种香肠,仅名单中的人员可以购买。

为防止排队引起非议,以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抢购,商店实行特别制度:保密名单上的一百多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指定的时间前来,从小花园街后门悄悄进店。

定点医院

在《列宁格勒大封锁面面观》一书中,作者伊戈尔·博格丹诺夫介绍了当时城内一些人的富足生活,其中就包括指定人群。

他们聚餐时,根本无人计算酒菜数量,放开肚皮随便吃喝。

作者翻遍各种档案,没找到他们任何一个饿死的证据,反而在组织部工作人员尼古拉·利布科夫斯基的日记中,瞧出一点端倪:

从1941年12月的日记可知,此人饮食与平日无异:早餐吃黄油粥、饮甜茶两杯,午餐喝汤,晚餐照常吃肉。

1942年3月住进定点医院,把这里比作安逸的疗养所,详细记录三餐饮食,包括禽肉、羊肉、各种鱼、香肠、奶酪、鱼干、鱼子酱、馅饼、炼乳、茶、咖啡、可可饮料、红葡萄酒、波特酒等,黑面包和白面包每人每天各300克。

食物太多了,一些吃不完的甚至被利布科夫斯基丢弃。

而在冰天雪地的前线,战士们每天只能分到400克面包。

可见,列宁格勒大围困期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并不少见。

投机倒把分子

由于仓库确实有大批等待配发的食物,这就给了投机倒把分子大显身手的机会。

津克维奇和扎罗马耶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俩本来在工厂备受尊敬,却找了个印刷厂的清洁女工当同伙,把她偷出来的废纸加工一番,仿造成食品供给票,在一家可靠的销售点变现。

他们行骗三个月,结果拥有了一座真正的食品仓库,囤积200个罐头、800千克肉、100千克糖、几十千克通心粉和谷物、百余包卷烟、600瓶伏特加,以及……4吨面包!

这种从市民口中夺食的恶劣行径,一直持续到他们被“打击投机倒把局”侦查员抓获才告终止。

两人后来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可谓报应不爽。

大食堂职工

还有一类人借职务之便免受饥饿,那就是暗中克扣的大食堂员工。

普通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向内务人民委员局。

比如一封信里说:“在食堂上班的人日子过得很好,而我们要花很多努力才能获得很少一点食物”。

另一封信指出:每个人的口粮名义上均等,但“食堂职工克扣了不少。如果发给个人回家做饭,肯定能吃饱。但在食堂吃,根本吃不到什么东西”。

于是每个被困列宁格勒的厨师都要经受良心考验:正人君子不该偷窃挨饿之人的口粮,可那些敢于冒险的坏蛋即便被抓,身后总有大批人前赴后继。

黑市商贩

那些消息灵通、头脑灵活的人,无论什么年月总能发现“商机”。

当一些人踊跃入伍的时候,另一些人则跑去食品店抢购不易腐烂的必需食品。

仓库储存的这些植物油、糖、面粉和罐头,加上内部的“关系”与“门路”,使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市内形成黑市交易。

他们通过黑市私下销售,收取黄金、珠宝等实物,一天一个价。

整个大封锁时期,“打击投机倒把局”刑事起诉了14545名小商贩,没收3284块金表、1255千克黄金制品、23317736卢布现金和面值4081600卢布的债券。

“莫斯科”市场的一位小店经理达列夫斯基,是其中一名典型代表。

侦查员在他的仓库发现重约一公担的黑市食品,继而搜查其公寓,小小的房间竟塞满了古玩、水晶玻璃器皿、油画、瓷器、勋章、金币和贵重书籍,总价值估计30万卢布。

还有卢克申团伙,成员大多出身珠宝生意世家,乘机套取黄金首饰或以物易物,再倒卖给投机分子,大发国难财。

最令侦查员震惊的案子,是一个叫卡日丹的人,他竟然有办法把阿富汗面粉辗转偷运至列宁格勒,放在亚沙·芬克尔经营的照相馆出售,获利十分丰厚。

他公寓里不但有各种绘画、瓷器、金银器等,还从婴儿床的两个床垫中分别搜出70万卢布和36万美元,以及藏在花盆里的金币、金锭。

最终,从他和6个同伙处缴获150万卢布现金、3.5千克黄金制品、30块金表等贵重物品,总价值400万卢布。

作为参考,1943年,一架雅克-3战机或一辆T-34坦克造价为10万卢布。

2021年1月27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围困77周年。

历史再一次告诉后人,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外国人,都应铭记战争的悲剧,记住列宁格勒市民的苦难,尽一切努力,不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