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皮货业与建华皮货服装店

作者:张惠林    来源:北京脉搏

在解放前夕,北京市服装业同业公会的皮货服装类型共有10家私营企业。分布在王府井大街两侧的有世界顾绣(顾绣指上海九亩地的露香园顾名世一家的刺绣,世代相传,后以精致绣工皆称之谓“顾绣”)皮货店、茂林顾绣皮货店、建华皮货服装店、泰来皮货服装店,还有分布在崇内大街的孚中皮货服装店、东华门大街的恒兴顾绣皮货店、南池子飞龙桥的福美皮货服装店、东银丝沟的永兴皮货服装店,再有前外东珠市口的天利顾绣皮货店、西湖营的元隆顾绣绸缎店。

在1953年同业公会改组以前,它们属于原估衣业同业公会的顾绣皮货类型的会员。说起这个顾绣皮货类型,是由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许多外国使馆官员、军队官兵、教会神职人员、洋行商人和旅游人员也都云集北京。由于清朝末年,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一些达官贵族收入拮据,国内官服式样有所改变,男服平日由蟒袍补褂改穿长袍马褂,女服由敞衣裙子改穿旗袍,也有改穿西装的。所以有大量的顾绣男女衣服,因无法穿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这些卖主大部分是过去的大户乃至市民,因为等着钱用,不得不低价卖给“估衣铺”、“打鼓的”。一些“估衣铺”白天收购,第二天一早就在西草市设摊出售。

一些洋人为了欣赏中国的绣花工艺,花钱不多,买来几件绣花衣服,既可当晚礼服穿用,参加舞会或晚会,还可当睡衣穿用,更有的当作珍品收藏起来,也有的寄回国去作为礼品送给亲友,很受欢迎。

有些外国商人就成批收购运回国去转卖营利。这些顾绣佳品花型各异,绣工精细,彩色悦目,可惜只有观赏价值没有实用价值、又因洋绸洋绉大量进口而失去销路。所以顾绣商人趁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获利较丰。

与此同时在估衣业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顾绣类型。他们都是外省人,为了维持生计,苛苦工人,省吃俭用,为自己积累资金。在西湖营内租赁房屋,开设内局。

有的背着货包出入使馆、饭店、外国人住宅,进行推销,也有的等客上门。自己商品不全,可以到同行家找货,卖了付款,卖不了退货。顾绣店不管登门卖货,还是等客上门买货,都要给外国人住宅管事的、饭店服务员、还有东交民巷拉牌车的底子钱,多到销货额的15%。

不然管事的,服务员不让进门,拉牌车的不给介绍。来到西湖营浏览购物者,都是些外国人和归国探亲华侨。顾绣行为了扩展业务,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培养英语人材,以便接待外国顾客。

经商外语学通了,也掌握了外国顾客的直好,又加当时货源潜力很大,买卖也越做越大,户数不断增加。所以有的顾绣店在东珠市口建房营业,由卖顾绣、锦缎、地毯,发展到制做供应裘皮大衣及各种皮毛制品。

当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有振德兴、德源兴、裕顺兴、振华商行。除此之外,其他各户只卖顾绣不卖皮货,在正常的情况下业务都有发展。“七七”事变以后,日寇侵略我大部分国土长达八年之久。

珍珠港事件后,在北京的外国侨民,被日寇关进潍县集中营,因此这个行业有货卖不出去,除振德兴转营出口业务,其他三户相继停业,人员遣散。彼时在德源兴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员,膺有人力股,分得部份股金,于日寇投降前夕,在东珠市口和前门大街开设了振益顾绣皮货店、德顺顾绣皮货店,还在东华门开设了恒兴顾绣皮货店。

生意萧条,勉强维持,为后来的复苏起了保存实力的作用。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空运北京,由于长期的战争生活,他们每个人腰包里装着很多美钞和国民党的“关金”。

一看到北京有这么好的顾绣和皮货,爱不释手,大肆购买,这些残存下来的顾绣皮货店,又枯木逢春,利市三倍,几天之内有的便成了暴发户了。从那时起,中国妇女穿裘皮大衣的人多了起来。

由于王府井大街是中外顾客来往购物的繁华街道,1946年振益顾绣皮货店在王府井大街买房建店,创建了世界顾绣皮货店。德顺顾绣皮货店迁到王府井创建远东皮货服装店,1949年改为建华皮货服装店。

另外茂林顾绣皮货店、泰来皮货服装店也先后在这条街上开始营业。王府井大街增添了这些新颖高档皮货服装行业,填补了这个品种的空白。

与此同时,孚中、恒兴、福美、永兴等顾绣皮货店也在东城区其他街道开业,只有天利、元隆还在原地经营。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物价一日三涨,使得这些商店,货一卖出,就不能原价补回。

几年之间帐面金额成倍增加,而库存商品大量减少,出现了严重虚盈实亏。再加上国民党的苛捐杂税举不胜举,使得这些企业苟延残喘,朝不保夕。

1949年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很快就颁布了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鼓舞了这个类型的会员恢复了营业。10月1日,首都群众齐集天安门前举行了开国大典。

在这全国人民欢庆的日子里,我们的友好邻邦——苏联和一些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来京建立各自的使馆,还派来很多专家帮助我国建设。他们的到来,为皮货服装类型的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因为他们有的地处寒带,无论男女老幼,都愿意也需要穿裘皮大衣和皮革服装。在这些国家里的皮货服装没有我国这么丰富多样、工价便宜、制做方便,况且他们个人收入有限,在国内想买也买不了。

他们来我国支援建设,我国政府按人每月发给优厚生活补贴,他们把节余下来的钱购买生活用品,而且首要目标就是到王府井的皮货服装店里购买水獭皮裘皮大衣。随后其他几家的业务也先后开展起来。

这些使馆人员、科技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有的住在北京,有的住在外省市。国家为他们提供交通住宿上的便利条件,他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来京购物或定做衣服。几年当中顾绣成为被淘汰的商品,而皮制服装成为快货。

1953年随着估衣业同业公会的撤销,这10户皮货服装类型的会员户,理所当然地转为服装业同业公会的会员户。

销售品种:主要是裘皮大衣、披肩、皮领、皮帽、皮手揣、皮领袖、镶头皮围脖、皮衣里、镶头虎豹皮褥子、珍珠毛马甲,也有的兼营长毛绒大衣和布面皮猴,还有皮革服装。

销售方式:多数是门市销售。惟福美、永兴两户深居胡同里,采取出入使馆住宅,送货试样。所售裘皮、皮革服装,成本昂贵,一家商店,对品种、号型、花色、式样、很难预备齐全。

所以在供应上历来采取预收定金,选料、选样,量体裁衣,定做为主,顾客完全满意才能交货。也卖部分成品。对临时来京或旅游的顾客,时间短促,24小时之内即可做出并交付一件定做的裘皮大衣。

这在别的国家是完全作不到的。还可改旧翻新,来料加工,皮革服刷色。为了招揽顾客争取大号,对小修小改、钉个扣子也都热情服务,分文不取。

加工方式:皮货服装类型开始生产裘皮大衣,在裁缝工序上求助于苏州胡同由上海来京的洋式女服裁缝,后来发展成为几家专做裘皮大衣的作坊,在皮货裁制工序上依靠东珠市口一带的皮局子。

其加工过程先由顾客选好皮料和式样,售货员量好尺寸,经过裁缝制出绒样,顾客试穿,一次不合适,再试二次或三次,以合适为准。再请皮局按绒样制成裘皮衣料,返交裁缝制成裘皮大衣。

裁缝制做绒样之前,必须先将条绒用烙铁熨平,达到抻而不长、揉而不缩、直而不斜,才能保证制做当中不走尺寸、不变式样。绒样准确,皮料才能准确,皮料准确,做出裘皮才能随身合体。

皮料加工:首先经化学硝皮厂,在皮张时期进行熟制,去其油污臭味儿,须要染色的同时加染。再经皮局吹缝,把皮张伤残之处,剪顺刀口,缝严、整平。依次配制,把颜色均匀,毛头平顺,大小相似的皮张配在一起,进行裁制。

就是把配制的皮张按横向排列成其宽度,上下排列成其长度。整件衣料必须色均毛平,脊正条直,把每件衣服所用若干皮张,按绒样拼成衣料,缝在一起,最后把绒样的尺寸、式样划在木制的钉板上,将皮料刷水润湿,用铁针钉在钉板上钉平晒干。再经吹毛求疵般的整修,才算完成一件裘皮衣料。

在花样制做方面,根据皮张的特点可以做成整皮的衣料,顺排劈方或劈方拼“人”字的衣料。有的皮可以做顺毛、也可以做倒顺毛的衣料。最流行的花样、要算一条龙和加革一条龙作法。

比如一件裘皮长大衣须要身长3市尺以上,除了金钱豹皮,一张皮的长度能够达到大衣长度的要求。其他各皮都要用两张以上的皮张上下拼接,才能够长。所以上一张的臀部与下一张的头部拼接之后,由于接口处毛头厚薄不一致,必然出一道横杠,影响美观。

顾客常感到美中不足。这些商店为了开展业务,适应顾客心理。为了解决接口处不要横杠,从横缝发展到月牙缝、锯齿缝、三尖缝,以提高美观程度。从40年代起又发展到一条龙的作法。

几张皮上下拼接起来,完全没有横杠。对于一些不适于做一条龙的皮张如灰鼠皮、狸子皮等,仍用以上的几种做法。

一条龙的做法:为了制做一件裘皮大衣而不出现任何一道横线缝,以提高裁制工艺和裘衣的美观水平,达到物以艺贵的目的。从1945年以后,这些皮货服装店,从美国定购的裘皮大衣样本上,发现一条龙裁制方法,开始对一条龙的裘皮大衣仿制起来。

它的做法是把平好的皮张如一张水貂皮长1.6市尺,宽5.5市寸,根据需要可裁成80个“人”字,每个“人”字宽2市分。在缝制过程中,把每个“人”字的交叉处拼缝2.5市分,每个“人”字相接相拼,依次把80个“人”字缝成一个长条,长度增长2市尺,加原长1.6市尺,总长变成3.6市尺,宽度由原来5.5市寸缩窄到1.5市寸,总的面积与加工前相比不增不减。

28张水貂皮可做一件裘皮大衣,裘衣的每个部位有长有短,过长的皮条,按“人”字拆下其过长部分,缝在需要增长皮条的同一部位上,叫作“入条”。经过“入条”后缝制起来的“人”字条,宛如一体,根本看不出任何拼接的横杠来。

根据裘衣尺寸“串条”“入条”,做出长短不同的皮条,加以合拢拼缝、钉平、整修,一件从上到下无有横缝的“一条龙”裘皮大衣料才算完成。28张水貂皮要裁成2240个“人”字,再串长缝好。

手工裁、机器缝,要40个工作日。所以名贵的裘衣,要配以高超的工艺和较长的工时,就更加名贵。

加革裘皮一条龙和全皮裘皮一条龙的做法完全相同,只是两个裘皮“人”字中间夹一个皮革“人”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裘皮用料,保持美观,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因为每方尺裘皮原料比皮革原料的成本高出一两倍多到十几倍。另外有些顾客来自中寒地带,对狐皮、貉皮颇为欣赏,惟嫌其毛厚体重或售价昂贵,在所处中寒气候下穿用有些多余。

为了满足这部分顾客的需要,加革之后就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加革裘皮一条龙,在裁制过程中,把“人”字条加宽到3市分,做成之后毛、革之间会出现层层梯形,称为梯形一条龙。

在皮革加工方面,这些皮货服装户由经营顾绣转营裘皮。解放后,随着苏联和东欧诸国顾客的需要,福美、永兴两户增供皮革夹克和男女长短大衣,采用做西服的技术制做皮革服装,自然与传统的被服厂批量生产的做法形成了独有的特点。

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顾客的严格要求,皮革服装穿在身上,与白衬衫配套,它的颜色不能沾污了白衬衫的领面和袖口。福美皮货服装店与合济制革厂互相结合,由合济制革厂以福尔摩林为主,加以化学染料和化工原料为辅,配成黑、烟、墨绿、深灰和其他各色的色浆。

用电动喷雾器把色浆喷在透茬的皮革面上,经过试验,倒上开水用布擦干,并不掉色。拿这种皮革制成男女大衣和夹克,经过顾客穿用,确实达到不染衬衫的要求。

由于颜色全、不掉色、量体裁衣、按期交货,常住我国的外国专家和使馆人员不仅买回自用,还大量地为亲友代购带回国去,甚受国际友人的称赞,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但福美控制了合济制革厂,这种不掉色的皮革和技术不能出卖或转让他人,只许其独家经营,合营并店后才加以扩大。

随着裘皮业务的发展,建华前身远东皮货服装店1946年在王府井路西安福楼旧址开业,1949年北京解放更名为建华皮货服装店,1951年迁至王府井路东25号继续营业,始终设有裘皮大衣制做车间。

1955年孚中皮货服装店,初设裘皮服装和皮货裁制车间。他们对熟制、硝染及皮张镶头、小毛马甲的中式裁缝等多种加工全靠厂外,其他8家没有自设车间,全部厂外加工。

这可以说明北京的裘皮大衣是从1900年以后从经营顾绣演变发展起来的,皮革服装和染色技术的改善是解放后才得到发展的。

进货渠道,来自本市的一些皮局子,分布在东珠市口大街、东大市和东、西半璧街,专门生产各种细毛皮货。它们从外地和本市买进生皮,委托熟皮局子和硝染厂,加工熟制或硝板,染色后自己制成皮筒,即大褂筒、马褂筒、长袍筒、大衣料、皮褥子(宽1.8尺,长3.6尺),都是作皮货原料的几种规格。

顾客根据自己的需要买得原料,按尺寸改制成皮大衣里或裘皮大衣料。一件皮筒不够,可另配另皮。皮褥子指的是向国外出口的一种规格,一般号型的长裘皮大衣用四条皮褥子,短大衣用三条皮褥子就可够用。

因为皮货是一种贵重商品,进货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金所限,又要充实货源,加强竞争,皮货服装店除了从皮局子进货以外,还借助同行、同乡和亲属等关系,与一些皮局子结成代销关系。

其交易方式,由皮货服装店派一名精通质量、把握行情、言行可信的业务员,每天早市就到各家皮局看货,遇有对销的商品,讲明价格,进行代销。业务员将货带回,加利标价出售,卖出后付款,卖不了退货。

商品售价标的是暗码,各家的暗码均不相同,如孚中的暗码是“孚贸达环球,中信立五洋”,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利润高低,随市定价,如进价便宜,利润可多加,进价若高,利润可少加,平均利润约在25%左右,并且讨价还价。

这些皮货服装店所购进和代销商品,大都是海龙、水獭、玄狐、兰狐、红狐、貂皮、貉绒、猞猁、狸子,黄狼、水貂、猸鼠、灰鼠、油獭、旱獭等细毛皮货。

工商之间既可进货又可代销的方式,对活跃市场,方便顾客,发挥了积极作用。

皮货服装店为了本身利益,也注意培养人材。解放前采取的是学徒制,掌柜的是一店之主,向徒工传授业务知识和经营方式。学徙工大部分是来自农村、上过小学、十五六岁的青年。

托亲友带到北京,忍痛受苦,学些本领,养家糊口。进店之前先要试工三天,头两天白天试工,主要观察徒工是否勤劳、动作敏捷、心地诚实,晚上回原住处休息,第三天试工结束。

双方都满意,主要是掌柜的满意,就让徒工搬来行李,进店上工,试工就此结束。也有个别徒工嫌脏嫌累、受不了这里的“垂手站立,待人点烟倒茶,遇事谦让”等规矩,回到住处通过介绍人婉言谢辞,另找工作。

学徒期公认为三年,三年之内只供膳宿,不发工资。三年之内徒工辞店或店辞徒工,双方都不索赔。其他行业徒工辞店,有的包赔饭钱。学徒三年期满,才发给低级工资,也允许回家探亲。

年终结算企业盈余,股东、掌柜、大师兄都按东股,人力股分红或馈赠。学徒工未满三年的没有馈赠,个人穿用、全由家里供给。

徒工进店,首先要干勤杂活。这些皮货服装店,都有炊事员做饭,徒工就免去了这一层劳动。徒工最艰苦的一年,要算学徒的第一年,店里最苦最累的活,都要干到,养成习惯,不以为苦。

一年之后,又有新的徒工进店,就把脏活、累活接了过去。上届的学徒工又开始向高层次的业务经营学习。进店初期,首先要学习礼貌用语,见了生人进店,先要让座、点烟、倒茶,再问“贵姓?”。“台甫怎么称?”(叫什么名字)“宝号是谁家?”“您要找谁?”“办什么事情?”,然后找来主办人洽谈。在熟习了内部环境,掌握了营业用语之后,才能逐步走进柜台。

二要学习业务知识。皮货服装店所经营的皮货,大部分来自国内边远山区和乡村,也有国外进口的,野生动物的皮张居多,所以经营皮货的人员看不到这些动物的成长情况,学习当中又没有文字资料,全凭买卖人员在看货交谈的来言去语中,判断皮货或皮张的品种、产地、质量、残损、雌雄、做工、价格的差别。

徒弟们细心听取牢记在心,逐步掌握对商品的鉴别能力,促使一个学徒工由于多干,才能多学、多懂,直到自己胜任独立处理买卖业务,所以说“实践出真知”。

三要学习外语。解放前徒工进店,以学习英语为主。因为当时英、美人的购买力较高,买得起大号贵重商品,有利于营业。学会英语不仅可以接待英美顾客,也可以与其它一些国家的来客谈买卖,甚受掌柜的重视,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开始时,先由师兄帮助买来初级英语读本,从学习26个字母入手,逐步提高,有的进而参加了前门外就近的私人英语补习夜校,也有的考入基督教青年会英语补习夜校,直到四年毕业。

有些人已学会了英语会话(行业用语),简单信件和英文打字。个人肯学,不多占用工作时间,掌柜看到有利可图,也就默默允许了。解放后,转向学习俄语。

由于在用中学,又在学中用,向书本学,向外文报章杂志学,对话中还向顾客学,对行业用语学习比较深透广泛,多数业务员由于外语的表达能力强,引起了外国顾客的信赖。为了业务急需,多数商店也聘用了俄文翻译。

因此很多外国顾客来店买到成品,还能预付定金选料、选样定做皮衣,不但能到繁华街道上的商店来购物,也能找到僻静胡同的连家铺买货、定衣。由于掌握外语,发挥了交流的作用。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服装业的皮货服装类型10家企业,座落在王府井的有建华、世界、茂林、泰来,分布在王府井外围的有崇内大街的孚中、南池子飞龙桥的福美、东银丝沟的永兴、东华门的恒兴。

另有前外东珠市口的元隆和天利。全行业合营当中,为了保持这些企业的特点,经政府批准,把与这些企业有密切联系的生产加工户,通过厂店合营,吸收进店。

随后元隆、天利在东珠市口合为一店,采用元隆顾绣皮货店的字号,外宾业务很有发展。孚中分为两部,车间划归服装七厂,业务部分迁至西城区组建了西单服装店,经营内销服装和皮货。

建华在王府井大街25号原址与26号的茂林,27号的泰来经过与福美、永兴合并而成的福美皮货服装店,再加上世界、恒兴两家顾绣皮货店,七家企业合为一体,统用建华皮货服装店的字号。

同时也吸收了各户合营进店的厂外加工户。这些厂外加工户制做裘皮大衣、皮革服装和小毛马甲的业主和工人14人,皮毛裁制、配制、缝制、镶头等27人,制革4人,从此建华皮货服装店占有这条街的三个门牌、七间门面。前店后厂、工种齐全、是北京市唯一的一家皮货服装店。

主要生产供应长毛绒长短大衣、男女布面皮猴、皮革服装、裘皮长短大衣、裘皮坎肩、镶头皮张围脖、镶头皮褥及皮里、皮领等各种皮毛制品。其主要特点是既供成品,也量体裁衣、加工定货,急件24小时可交一件裘皮大衣,自产自销,质量求实,做工精细,式样新颖,对自己经营的品种,还可修理刷色,补充了国营大店无法俱备的细小工种和工序。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这个皮货服装店才能实行全类型的大合并,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培养各种人材,为尔后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致蜚声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