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千年恩怨是如何埋下的?

文:巴山夜雨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2016年6月中旬,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军队忽然在边境地区爆发冲突,导致多人死伤。对咱国内很多朋友来说,这事儿挺新鲜。光看标题《两邻国发生冲突》,还以为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谁想到居然是同为伊斯兰教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呢?

一千年的武装斗殴

中国西边的三个邻国: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古代很长时间属于一整块。当然,这个一整块,不是说他们一直是一个统一国家,而是说他们是一整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很多个国家你推过来,我杀过去,争霸不休。历史上,多次出现跨越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区的强国。比如在公元前3世纪达到鼎盛的印度孔雀王朝,就占据了印度大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顺便说下,那基本是印度几千年来最接近统一的时刻。


孔雀王朝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是阿富汗那边的势力崛起,东征打入印度、巴基斯坦。在伊斯兰教诞生后更是如此。

11世纪初,阿富汗伽色尼王朝入侵今天的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所到之处强行推广伊斯兰教。这也是巴基斯坦开始伊斯兰化的开始。

12世纪末,阿富汗新崛起的古尔王朝攻灭了伽色尼王国,不但占领旁遮普,还往东占领几乎整个印度北部的领土。

13世纪末,古尔王朝被花剌子模灭掉后,该国的印度总督顾特布丁·艾贝克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14世纪末,瘸子帖木儿从阿富汗打过巴基斯坦、印度,蹂躏了德里苏丹国一番。

16世纪,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及其儿子胡马雍、孙子阿克巴,再次从阿富汗出发,经过半个世纪征战,灭掉德里苏丹国等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其他势力,建立莫卧儿王朝。

18世纪前期,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又大举入侵莫卧儿王朝,捞了不少好处。

上面说的这些西边来的征服者,都是伊斯兰教。

简单说,就是一波接一波的彪悍兄弟,从阿富汗出发,往东冲到巴基斯坦、印度,要么蹂躏一番后退回去;要么直接灭掉原先的当地势力,建立一个新王朝,然后又等待着新的兄弟从西边过来继续蹂躏他们……

所以,印巴地区和阿富汗地区扯皮,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近代争斗:白沙瓦和杜兰德线

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大举入侵印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狼吞虎咽,把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于是,阿富汗方面持续了一千年的“东征”传统,现在得改一改了。

在今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处,有一块重要地区——白沙瓦,千年来就是南亚和中亚的通商要道。在19世纪初期,阿富汗杜兰尼王朝占据着白沙瓦,和英国关系也还“不错”。


今日白沙瓦

等到1826年阿富汗改朝换代,巴拉克宰家族在1826年夺取江山,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但英国人觉得,巴拉克宰王朝不好,他们准备扶持老朋友,杜兰尼王朝的退位国王舒贾重新复位。

于是,英国出钱出枪,帮助舒贾在旁遮普组织还乡团,往阿富汗国内打。1834年,两军在坎大哈附近开战,巴拉克宰王朝的国王多斯特打败了舒贾的还乡团。但英国人的另一个盟友——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国(是锡克人的国家)却渔翁得利,趁机把白沙瓦给抢走了。

多斯特毕竟不想得罪英国,他好言好语请求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奥克兰,说您老高抬贵手,让旁遮普国把白沙瓦还我们吧。奥克兰心想,我正想把整个阿富汗都吃下来,你居然还要我还白沙瓦,做梦呢!

两家扯了一阵皮,多斯特在1835年和1837年两次进攻白沙瓦,都被英国人支持的辛格击败。多斯特心中有气。为了给英国人甩脸子,他开始联络沙皇俄国联系了一下。这下子可踩到了英国人的鸡眼!当时在中亚,英国人最怕就是俄国推进势力,现在你多斯特竟敢跟毛子勾搭,那可别怪大英帝国不仁不义了!

于是在1838年底,奥克兰拼凑了一支6万人的侵略队伍(包括英军、印度土兵、舒贾的队伍和随员)从英属印度出发,直扑阿富汗。这就是第一次英阿战争。最初,英军仗着洋枪洋炮,势如破竹,很快迫使多斯特投降,扶持代理人登上王位。

哪晓得这位前国王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在阿富汗实在不得民心,阿富汗上到诸侯,下到平民,纷纷不买他的账。加上英军飞扬跋扈,酗酒行淫,搞得民怨沸腾。很快,整个阿富汗四处烽烟,各部族揭竿而起,捕杀落单的英军,袭击英军的补给线,还切断了英军的退路。

1841年11月,阿富汗人发动大起义,包围喀布尔的英军,杀死其总督和司令。英军16000人在撤退途中遭到阿富汗人截击,死亡14000人。1942年10月,英军完全撤出阿富汗。第一次阿富汗抗英战争胜利结束。英国殖民者这一番折腾,送上大批人头和一个代理人,花掉两千万英镑军费,半根毛的好处也没捞到。

不过,阿富汗虽然打赢了英国,白沙瓦地区却再也弄不回来了。1845年和1849年,英军进攻巴基斯坦,灭掉了锡克人的旁遮普王国,将其并入英属殖民地。白沙瓦地区也一起带了过去。

1877年,因为阿富汗王国和俄国有往来,英国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这一次,英军的装备更加先进,阿富汗人在正面战场败得比上次更脆,但依然坚持游击抵抗。最终,英军于1881年撤出阿富汗。他们送给阿富汗国王和军头们大批军火和金钱,条件是阿富汗承认英国控制其外交关系。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结束,阿富汗在英国的威逼利诱下终究还是屈从了。

1893年,英属印度的外务大臣杜兰德则在阿富汗东部、北部边境划拉了一条“杜兰德线”,作为阿富汗和英属印度的边境。这条线把很多阿富汗人(普什图人)的居住地给划到了英属印度一边(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人对此相当不满。但是,当时阿富汗已经算是英国的半个附庸了,没法反抗。至今,这依然是一条有争议的边界。

当代恩怨——塔利班的兴衰

1921年,阿富汗打赢了第三次英阿战争,正式获得独立。在这次战役中,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今巴基斯坦)的普什图族也纷纷发动抗英起义,有力援助了阿富汗。1947年,英属印度也获得独立,分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的印度两个国家。

现在问题来了:当初在英国占领印巴时期,从阿富汗割走的领土,现在算谁的?

巴基斯坦说,这还用问么?这块地盘都跟我们几十年、上百年了,现在既然独立,当然并入我巴基斯坦啰!

阿富汗说,岂有此理,这块地盘是英国佬抢走的,现在你们轰走了英国佬,就该退赃归原主啊!

两家就这么为此吵了起来。白沙瓦等地的普什图人,很多也都想回归阿富汗,还有的想独立建国。总之,乱纷纷一团麻。不过那时候冷战揭幕,巴基斯坦属于美国的小弟,而阿富汗则是嘴大吃两家,所以双方嘴炮为主。

等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各地的伊斯兰教团纷纷组织游击队反击苏军。还有不少人逃出阿富汗,跑到巴基斯坦安营扎寨。不过他们跑过去的地方,基本也都是普什图人的居住区。普什图老乡眼看毛熊这般嚣张,自然对“老家人”鼎力相助。


阿富汗游击队

正被苏联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国赶紧对这些阿富汗人提供武器,还在巴基斯坦建立了训练营、宗教学校,投资数十亿美元,训练阿富汗的伊斯兰游击队。不少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也纷纷投身其中。这样,靠着美国的供养,阿富汗游击队越打越强,终于迫使苏联在1989年全面撤出阿富汗。这一段时间,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关系倒是比较好了。

阿富汗虽然赶走了苏联,自己却重新陷入部族武装、宗教团体和军阀的分裂状态。内战不断,军阀纵兵害民,老百姓水深火热,怨声载道。这时,那些在巴基斯坦受过训练的青年学生挺身而出,组建了塔利班。他们严格遵守戒律,军纪严明,作战勇敢,一度赢得民众好感,很快从几百人发展到数万大军。1996年9月,塔利班占领首都喀布尔,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在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承认他们是合法政府:巴基斯坦、阿联酋和沙特。塔利班里面还有不少巴基斯坦人。可见,塔利班政权和巴基斯坦关系非常密切。不过,反塔利班的那些军阀“北方联盟”,则连带巴基斯坦一起恨上了。

塔利班阅兵

可是塔利班建国后,推行极端宗教政策,很快搞得民怨沸腾。加上他们好死不死,跟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勾搭在一起,终于惹恼了美国。2001年10月,美国、英国、德国打出“反恐”旗号,出动数万精兵,向阿富汗进军,并扶持北方联盟与之对抗。正所谓牛刀宰鸡,短短一两个月,喀布尔被占领,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塔利班从执政党被打成了游击队。

美国既然亲自动手教训塔利班,巴基斯坦作为美国的盟友,自然不能不给老大面子,可是他们跟塔利班还是藕断丝连。战争初期,单是进入阿富汗支持塔利班的巴基斯坦人就有好几万。此后,巴基斯坦虽然也开始围剿塔利班和基地分子,但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大批塔利班和基地分子从阿富汗又跑到巴基斯坦。2007年,“巴基斯坦塔利班”挂牌成立,与阿富汗塔利班平起平坐。

如今的巴基斯坦西部普什图人居住区,依然是麻烦不断。巴基斯坦认为杜兰德线是合法边界,阿富汗则认为这是英国强盗的赃物。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活动区域集中在那里,美国的无人飞机袭击地点也集中在那里。巴基斯坦时刻担心阿富汗夺回这块土地,而阿富汗则认为,巴基斯坦以这块土地为基础,继续支持塔利班,干涉阿富汗内政。真正受苦的,却是当地的人民。

(阿富汗认为杜兰德线夺走了他们大片领土,不过若是真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巴基斯坦就剩不下多少了……)

两国之间的冲突就这样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