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闻史上的大丑闻:“希特勒日记”

作者:Photosniper

将近40年前,德国著名周刊“明星”杂志(Der Stern)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希特勒日记手稿被发现,有关纳粹元首和第三帝国的大部分历史都要重写了!……最终这件事变成了德国新闻史上最轰动的丑闻和笑话。

Stern”-Reporter Gerd Heidemann präsentiert die Kladden mit den angeblichen Tagebüchern. 

1983年4月25日,位于汉堡的”明星”杂志总部召开了一场轰动性的新闻发布会。当时的”明星”主编在世界各地的200多名记者和27家电视台摄像机前展示了数本A4大小的笔记本手稿,说这便是总计60卷的希特勒日记的一部分。”明星”杂志称,希特勒日记发现于二战快结束时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坠毁的为希特勒运输私人物品的飞机失事地点,后从民主德国被辗转偷运到西德。并开始在杂志上连载。

同时,《泰晤士报》也配合《明星》唱起了双簧,刊发了长文。文章不但从各个角度解读了日记的真实性,还大胆地提出,一旦日记的全部内容揭晓,将有可能改写第三帝国的历史。

在这样轰轰烈烈的舆论氛围中,”希特勒日记”一时让汉堡纸贵,1983年4月28日出版的一期”明星”杂志比平时多印了近20万份,每份零售价也被提高了0.2美元,读者在被选登的几页”希特勒日记”中获悉的是诸如希特勒为情妇爱娃走后门搞奥运会入场券而生气这样的琐事。

看到《明星》赚得盆满钵满,世界其它知名媒体也沉不住气了,纷纷加入到对希特勒日记的报道行列中来,包括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法国的《巴黎竞赛》,意大利米兰的《全景周刊》等刊物。

Heidemann poses with the diaries. Image from Stern magazine – Apr 22, 1983

所有的报道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发现日记的功臣海德曼。短时间内,海德曼就成为了新闻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堪比明星。

然而仅仅在十天后,”希特勒日记”就由轰动性新闻变成了轰动性丑闻。德国联邦档案署、联邦刑事警察局和联邦材料检验局宣布所谓的新发现的希特勒日记是”荒唐的和肤浅的伪造”,”日记”中大段大段地抄自希特勒的公开发表过的演讲,笔记本装订所用的部分材料如封皮、纸张、胶水以及墨水都是1955年以后才在市场上出现的。

(Konrad Kujau with his faked Hitler diaries in a Hamburg court in 1984)希特勒日记的真正作者-康拉德.库尧在法庭上

“希特勒日记”伪造案是”内外勾结”的结果。两位主谋中的格尔德.海德曼是”内鬼”,另一位主谋康拉德.库尧(Konrad Kujau)是个贩卖纳粹物品的骗子。虽然直到今天海德曼还坚持称是上了库尧的当,认为自己也是骗局的牺牲品。

海德曼当时是”明星”杂志的”名记”,此公因为醉心收藏纳粹时代纪念品而陷入巨债。他花了16万马克收购了纳粹元帅戈林的私人游艇,希望以同样数字的美元价格转手赚一大笔,但却名副其实地上了”贼船”,再也没能脱手。在很短的时间内,海德曼就积累了30 万马克的债务,这让他的经济拮据。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一位来自斯图加特的纳粹物品旧货商找到了他,称他能搞到在东德的德累斯顿市附近发现的希特勒日记。记者出身的海德曼并没有费太多力气就发现的德累斯顿附近确有希特勒运输机失事旧址和殉难的飞行员墓地,于是就凭着职业的敏感认为他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位称自己为康拉德.菲舍尔的旧货商真名是康拉德.库尧,他对希特勒的笔迹颇有研究。

海德曼为了尽可能不让更多的人介入,没有到处张扬他的”轰动性发现”,而是仅仅告诉了”明星”杂志”时代历史”栏主任,二人越过杂志主编,直接找到杂志的出版商古纳亚尔(Gruner Jahr)出版集团的总裁曼弗雷德. 菲舍尔。弗雷德. 菲舍尔如获至宝,当即拍板拿出12万马克买了三本”希特勒日记”,并委托将其拿出验证真伪。

接下来的事情犹如侦探电影(这一事件后来也在1992年被德国导演Helmut Dietl以”Schtonk”为名搬上银幕并获得最佳奥斯卡外语片奖提名)。出版集团老板菲舍尔认为是制造历史性大事件的时候到了,又拍板拿出近900多万马克分批购买了”希特勒日记”全部手稿共60册,其中有一次是牵线人海德曼手提装有90万马克现金的塑料袋到一个高速公路的加油站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由于一心想独揽猛料来出名和获利,出版社竟对海德曼言听计从,不再对日记做进一步的鉴定,在与海德曼作为中介人的合同中规定不向外界公开提供”希特勒日记”的人的身份,被允许直接接触”日记”的专家也要由海德曼自己来挑选。

其实,如果当事人稍微保持点清醒的头脑,就不会上这么一个大当。例如,希特勒一向以懒于动笔著称,正史和野史从来没有人提及过希特勒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希特勒自己写东西时,爱冲动和变卦的性格使得出自他的手笔的文件上有很多涂改和勾画的地方,但”发现”的”希特勒日记”上却笔迹工整,给人以一书而就的印象。再如,在那场著名的发现”希特勒日记”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就看到日记封面下角有FH两个字的缩写,这其实是康拉德.库尧在伪造时出现的低级失误,因为希特勒的名字缩写应该为AF,即 Adolf Hitler的两个首字母。不过当时人们相信大名鼎鼎的”明星”周刊的权威和信誉,根本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场骗局,也就对这两个字母的涵义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牵强附会的猜测。

骗局很快被揭穿后,”明星”周刊声誉扫地,多年以后才走出丑闻带来的形象上的阴影。其实在事件闹大前,”明星”杂志内部也出现过质疑的声音,但是因为局内人都陷入一种狂热中,对不同的意见不是听不进,就是故意忽略了。

就希特勒日记而言,董事会早已经与海德曼和瓦尔德签订了秘密合同:双方直接分享了公司的成功,签署后大家都感觉像百万富翁一样。此外,董事会保证他们拥有唯一的和专有的使用权。只有他们对日记拥有主权,只有他们可以确定和阻止历史学家等其他人参与工作。这其实是致命伤,因为海德曼是一名摄影师和研究员,而瓦尔德拥有政治学博士学位,所以他们都不是历史学家。两人现在被允许评估所谓的世界轰动性文件。这始终是一个秘密的行动。而且海德曼和瓦尔德收到了许多迹象表明日记有问题,但他们已经习惯用更多愚蠢的论点来支持自己的正确。

仅仅是经济上的贪婪导致所有新闻原则都被抛弃了吗?

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相信他们可以借此达到自己事业的巅峰。因此,编辑部之前所有预防措施都被取消并颠倒过来。人类的这种”掩体”心态以及贪欲和虚荣,即使是以严谨出名的德国人也同样一点不缺,这就是拙劣骗局能够得逞的主要原因。

骗局的两位主谋格尔德.海德曼和康拉德.库尧在事发后分别被被判4年8个月和4年半的徒刑。海德曼是监外执行,且被《明星周刊》开除,总编辑也引咎辞职,杂志失去了7万订户。库尧在关了三年后因病提前获释。库尧出狱后成了媒体的宠儿,经常出入各种脱口秀中。他对自己的经历颇为自豪,坚持认为模仿笔迹也是一项”古老而光荣的职业”。常大言不惭地自封为“20世纪最具才华的非原创艺术家”。他还竞选过斯特加特市长未遂,2000年因病过世。

后来海德曼一直生活在汉堡,据称是过着拮据的日子。他坚持认为自己也是受骗者,称出版社的几百万马克的买手稿的巨款他全部交给了库尧,自己分文未得,也不知道赃款都转移到哪里了,但有媒体报道猜测他最终还是拿了几百万马克的”中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