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霜:被放逐的好莱坞巨星

“要是我的灵魂和你们的不一样怎么办?那是我的错吗?我不是彻头彻尾的中国人,也不是彻头彻尾的欧洲人。时也命也!我的灵魂的这两部分如猫狗般的争斗着!”

你站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脚下两千余颗星星熠熠生辉。在众多星星中,有三颗是属于华人的:李小龙,成龙。当你看到最后一位时,却愣住了,这是个美丽而陌生的名字:黄柳霜。

黄柳霜

她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星光大道拥有星星的华人女演员。同时代的人称她为最美的东方女人,当她出现在英国国会大厦的走廊上时,议会也一度休会。她一生出演过五十多部电影,蜚声欧美,成为那个时代最为艳丽的色彩之一。

但她却从未被人们真正接受,西方人认为她是中国人,而中国人则认为她是西方傀儡,她在夹缝中费心周旋却始终进退维谷。

“然后管事的说‘不错,黄柳霜——你成了一名电影明星’”

黄柳霜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父亲黄善兴经营着一家洗衣店,以养活自己美国的家庭与远在家乡的妻儿。

黄善兴是一位传统观念极重的中国人,而他们所居住的街区则是以东欧人,墨西哥人为主的多元文化区,中国化的传统与美国化的思想,或许这样的环境矛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柳霜的悲剧。

童年黄柳霜

从九岁第一次看电影,黄柳霜便疯狂地迷上了电影,她省吃俭用向老师编造各种借口逃课去看电影,看完之后还会在家对着镜子排练,想像自己是剧中人物,动情处声泪俱下。

从那时起她便知道,自己是属于电影的,尽管这一点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1919年,黄柳霜作为群众演员参与了她的第一部作品《红灯笼》,后来回忆这次拍摄时,她说:“因为在这以前的每一天我已经自己演练过了……所以当我演出的时候,我有一种绝妙的感觉,就好像我只是在饰演我自己一样。”

随后,柳霜接了好几部片子,但都是出演一些无关紧要的配角,直到1922年,她才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海逝》。

《海逝》剧照

《海逝》是默片时代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柳霜饰演了的中国少女莲花在海边救助了一位坠海的美国人艾伦·卡弗,二人随后坠入爱河,但家庭的变故使得卡弗抛弃莲花回到美国。卡弗走后不就,莲花就为他诞下了一个儿子,并忍受着乡邻的奚落无怨无悔地等待卡弗。

最后卡弗回来了,却是带着自己的合法妻子,一位白人少女。莲花悲痛万分,将儿子交给他们后只身跳入了大海。

在这部影片里,柳霜衣着华美,其精彩的表演使得同台的男搭档相形见绌,美国媒体称她的表演“不同凡响”,“哭戏处理到位,无须甘油就可以泪如雨下”;英国媒体称她的表演“深沉内敛又不失精准,达到了大师的水平,凡夫俗子难以望其项背”;日本甚至有文章坦承“柳霜的演技远在日本演艺明星之上”……

《海逝》剧照

《海逝》使得柳霜红透好莱坞,紧随而来的是柳霜的另一部经典《巴格达窃贼》。

在片中,柳霜饰演一位蒙古女奴,虽然这一角色同她的大部分角色一样无足轻重,但柳霜仍凭借大胆的裸露,细致的表演惊艳了世界。德澳媒体期初以为柳霜是日本人,宣称她是“日本著名的悲剧演员”,而在日本,虽然媒体对电影并不看好,但仍直言“只有柳霜娇美的身躯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巴格达窃贼》剧照

但这些成功并没有改变她作为黄种人的卑贱地位。《鎏金电影》甚至用“黄祸——中国人杀入演艺圈”这样的标题来报道她。

她饰演的所有角色都不能得到主人公的爱,最终必然凄惨死去,而白人男主和女主则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由于法律禁止,她几乎不能与白人演员有亲密镜头, 只能扮演配角。尽管剧中女主是一位中国人,尽管她的演技炉火纯青,但她也只能看着白人演员拙劣地扮演着原本属于她的角色。

《龙女》剧照

在米高梅拒绝让她出演赛珍珠小说改编的《大地》中的女主“阿兰”时,她几近愤怒地谴责: “如果你让我饰演阿兰,我会很高兴。但你却因为我的中国血统让我饰演一个小人物,让美国人饰演中国角色,还把所有的主角都给了美国人!”

她的片酬远低于同一层级的白人演员,往往只是他们的零头。作为唯一的华裔巨星,直到30年代末,黄柳霜的年薪在同行中还处于后50%。

尽管如此,制片方却常常在将她作为主角宣传,以利用她的名气赚取票房,尽管她在里面饰演的很可能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角色。

“我之所以离开美国,是因为我死了太多次”

1929年,对好莱坞无比失望的黄柳霜决定前往欧洲。

黄柳霜同戴德丽和里芬斯塔尔在德国

在德国,她终于再次担当主演,这距离她上一部主演电影《海逝》已经过去了七年。

她结识了著名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称赞她的名字“一杯茶中的花蕾,渐渐绽放,充满了月光,了无花香。”“衣服绝妙地穿在她身上,但更美妙的是她的娇容。”

在英国,她掀起了时尚的浪潮,少女们纷纷模仿黄柳霜用颜料把脸颊涂成象牙色,称之为“黄氏肤色”,再把刘海剪齐,遮住前额,称为“黄氏发型”。

身着绣龙旗袍,留着黄氏发型的柳霜

在奥地利,她为期一个月的演出场场爆满,“每一幕的开始和结束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最后甚至由全体观众的代表致谢……”

在欧洲两年时间,黄柳霜不仅拍摄了六部电影,出演了一部舞台剧,还学会了德语,法语,以及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电影《堕落之路》就用英,德,法三种语言录制了三次。

她受到了欧洲的欢迎与尊敬,但却很快意识到,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白人臆想的东方形象,也充斥着欧洲。

在《堕落之爱》中,她仍然饰演一个为了白人男子付出全部最终自杀的华人女子。

在《唐人街繁华梦》中,她引诱白人老板,在与其恋人的争执中被对方失手开枪打死。而她与男主的一段吻戏则在上映前被删掉。

《唐人街繁华梦》剧照

在《路面蝴蝶》中,她爱上了一位画家,最终画家移情别恋迎娶了一位白人女孩,而她只能落寞离开。

这一切都让黄柳霜无奈而痛苦,在回到美国后的采访中,她向记者倾诉:“我已经厌倦了我不得不饰演的角色,为什么银幕上的中国人总是恶人?而且是很残暴的恶人——嗜血,阴险,蛇蝎心肠。我们中国人不是那样的。我们拥有比西方文明古老很多倍的文明,怎么会是那样的呢?”

“打到黄柳霜——侮辱中国的小丑!”

如果说其他的华人在欧美受到排挤,尚有祖国可依靠,黄柳霜则完全被她的祖国所抛弃。
1927年,《中国鹦鹉》在中国上映,中国杂志发表了一张她赤裸背部的照片,称其又一次丢了中国的脸。天津《北洋画报》影评人则说:“在电影中,我看到黄小姐赤身裸体地在一群土人中间剧烈地扭动臀部,并没有其他舞姿。”

1929年,《上海快车》开拍在即,《北洋画报》头版刊登《派拉蒙又用黄柳霜来羞辱中国了》,并以此抗议。

而著名戏剧家洪深在看完《上海快车》后,愤怒地向观众谴责这部电影,在他的呼一下,国民政府将《上海快车》列入了禁播名单。

1935年,上海电声杂志称她“疯狂,甘作西方人的傀儡。”

1936年,黄柳霜决定回国开启寻根之旅。当她乘坐的胡佛总统号邮轮穿过太平洋时,许多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她在所出演的侮辱中国人的形象,认为其缺乏民族自尊。

虽然黄柳霜曾为自己辩解:“这些角色就算我不演,也会有其他人来演……”但这些辩解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1936年3月,黄柳霜准备返回老家台山长安村。当她到达香港时,迎接她的人群中有人喊道“打到黄柳霜——侮辱中国的小丑!”,随即产生混乱,花篮和绶带任人踩踏,黄柳霜当场失声痛哭。

长安村的人则告诉她父亲,如果黄柳霜进入长安村,那么他们黄氏一家都会被赶走。黄柳霜不得已调整行程去了菲律宾。

4月10日,黄柳霜再次返回长安村,有报道称,当她进入村子时,村民们向她投掷石块。但也有报道表示,黄柳霜在长安村受到了人们的热情接待。

虽然在中国受到排挤,但柳霜的中国之行仍然让她感到欣慰与满足,在这里她与林语堂,梅兰芳,胡蝶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到美国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柳霜发文谴责,并在一篇新闻稿中写道:“虽然像父母一样在美国出生,但我却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比任何时候更中国。”

穿长裙的黄柳霜

此后的柳霜穿起了长裙,不再在荧幕上裸露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游说电影制片商拍摄一些展示中国人正面形象的影片,她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真正的中国人展示给世人,就算只是为了更正过去电影中的印象。”1937年的《上海女儿》便是其中之一,片中黄柳霜饰演的林兰英与大侦探吉姆·李侦破了关于兰英父亲的谋杀案,最后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跟我以前所饰演过的任何角色相比,我更喜欢这部电影中的角色……这部电影对中国人好一些——改变的是我们有令人同情的角色。”柳霜这样描述这部电影。

但她一生最爱的电影却是另一部:1934年拍摄的《爪哇情》,这部电影在柳霜的职业生涯中微不足道,却是她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通过审查上映的吻戏。

在这段时间,柳霜为美国联合援华会四处奔走筹集善款,甚至将自己圣诞节期间拍摄的《危险探知》等影片的片酬全部捐献给了联合援华会。1938年又拍卖了自己多年收藏的礼服,珠宝,胶卷 ,并将拍卖所得悉数捐给了美国援华联合会和中国银行基金,以救助中国战时难民。

在柳霜的种种努力下,中国媒体也开始接受柳霜,称回国之旅使她“对自己的错误有所悔悟。”

然而肯定的声音终究是微弱的,对黄柳霜的排斥依然充斥着整个中国。1939年,中国的新星陈云裳就当众表示“和黄柳霜不是一路人”。

1942年年底,宋美龄访问美国。好莱坞为此做足了功夫,为她举办了有200位好莱坞明星参加的茶会和一场有1500位社会名流参加的排队。但作为唯一的华人巨星,黄柳霜却并未被邀请,因为宋美龄代表团特意交代不要邀请“侮辱华人”的黄柳霜。

真心总也换不回另一颗真心,这还有什么意义。

黄柳霜的困境不仅在事业上,在情感上亦是如此。

当时的美国法律规定,如果黄柳霜嫁给了一位非美国公民,则也将失去美国的公民身份,因此黄柳霜可选择的只有华裔美国人与白人。

但对于华人来说,她的性感与独立让他们难以接受, 对于欧美人来说,种族差异则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第一任男友给她的影响则导致了她以后的绯闻男友几乎都是年纪偏大的白人,而且两人的感情都不得善终。

第一个接近柳霜的男人是年龄几乎是她两倍的著名风流导演马歇尔·尼兰。

随后她又与年长她二十岁的摄影师查尔斯·罗塞尔相恋。

柳霜与马琳·黛德丽

1928年她在柏林又与德国女星玛林·黛德丽传出同性绯闻。

1930年柳霜在伦敦与埃里克·马施威茨关系暧昧,1937年马施威茨抛弃妻子只身来到洛杉矶寻找柳霜。

然而这些感情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尼兰因为加州法律禁止欧裔美国人与华裔结婚而放弃柳霜,黛德丽风流成性对柳霜并不认真,马施威茨在厌倦美国生活后也回到了自己妻子身边。柳霜曾痛苦的写到:“自己的真心总也换不回另一颗真心,这还有什么意义。”

但无论如何,1937年到1939年这都是柳霜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龙女》

美人迟暮,英雄陌路

只可惜,此时的柳霜已经34岁了,这样的年龄对于一个女明星来说是可怕的,尤其是在人才辈出的好莱坞。柳霜的片源越来越少,派拉蒙也不再与其续约,只有一些初创不就的小制片公司含糊其辞地许诺让她去工作。她开始旅行,四处寻找合适的影片,并做了历经30个城市的巡回演讲。在这样的时光里,她只能靠出租公寓来维持自己与弟弟锦英的生活。

1948年,柳霜被诊断患上了门脉性肝硬化,经过一段时间疗养后,病情有所好转。

1949年,柳霜出演了《冲撞》,希望借此复出,这部影片也确实为她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转机,1950年,与派拉蒙合作的杜蒙电视网决定为柳霜录制一系列的系列节目,但最终这个系列被取消了。

1953年,柳霜的病情恶化,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她不得不变卖自己的房产,与弟弟搬到了一处公寓居住。幸运的是病情再度得到控制,1956年她出演了根据毛姆《情书》改变的电影,这被视为柳霜真正意义上的付出。
随后她参演了一系列电影与电视节目,并接下了《花鼓歌》,《苏丝黄的世界》等大片。

但她最终没来得及出演这些电影。1961年2月3日下午,黄柳霜在家中小憩的时候溘然长逝,享年56岁。
最终,黄柳霜什么也没给这世界留下,除了一堆被尘封的经典,星光大道上那个闪烁的星星,以及一块没有日期,没有墓志铭的墓碑。

她终于被人们遗忘,埋进尘埃里。

我以海滨为床 棕榈叶在头顶摇晃 还有海浪拍打出滨海之歌 让我留在那里,让我留在那里 沙子吹进我的发间 眼看着新加坡来的船只漂流而过 我要这疯狂的世界自己作出抉择 我永远都不会叫喊:“怎么回事?” 我以海滨为床 棕榈叶在头顶摇晃 还有海浪拍打出滨海之歌 让我留在那里,让我留在那里 ——黄柳霜《滨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