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国土狭长是因为打不过阿根廷?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的策略,让智利在南部马普切聚居区的扩张同样收效明显,最终智利将其成功纳入领土范围,并且建立了比奥比奥和阿劳卡尼亚两个大区。

来源:地缘谷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把目光聚焦于南美洲之时,你会在第一时间被智利这个国家所吸引。原因无他,智利的国土形态实在过于奇特,呈长条形的狭长疆土,几乎突破了固有观念中对于一个国家领域的认知,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情况是怎样出现的呢?

殖民时代的遗产

众所周知,南美洲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智利自然也不例外。大约在公元16世纪,智利的北部处在强盛一时的印加帝国统治之下,开始慢慢地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

南部的奥纳人、雅甘人等部落民则尚未被印加帝国触及,依然维持着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

这种情况在1535年阿尔马格罗进入智利后发生了改变。在三年前的1532年,皮萨罗仅仅利用一百多个人就征服了印加帝国,这即使在现在看来也令人咋舌的辉煌战绩自然也激起了同为西班牙征服者的皮萨罗副手阿尔马格罗的雄心

在经历了五六年的拉锯战后,印第安人的抵抗在生产力水平的巨大差异下归于失败。从1540年开始,阿尔马格罗的后任巴尔迪维亚陆续在圣地亚哥、康塞普西翁和瓦尔迪维亚等地建立城镇。智利自此开始正式纳入西班牙的统治范围。

西班牙人为了巩固自己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于1542年建立了第一个具体的行政机关:秘鲁总督区,其范围囊括了原印加帝国的几乎所有领地,智利自然而然的也归于秘鲁总督区的管辖之下。

在这之后漫长的两百年时间内,随着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不断扩张,渐渐地,原有单一的秘鲁总督区,其统治能力无论是从处理殖民地事务的效率上还是发展殖民地经济的措施上都显得臃肿迟钝

于是在1718年和1776年,两个新的总督区:新格拉纳达和拉普拉塔分别得以建立,之后又过了两年,1778年智利也被从秘鲁总督区分割出来,但因为其面积相对狭小的原因,成为了秘鲁总督府下设的地区统治单位——智利都督府

西班牙殖民地大致范围

19世纪初一直到中叶,原本的欧洲移民在南美繁衍生息几代后完全接受了本土文化,这也就是土生白人。而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南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土生白人开始持续不断的反抗原本宗主国的统治,智利自然也不例外。

公元1810年,智利正式独立,之后虽然秘鲁总督区出动了大批军队前来进剿,但是他们陆陆续续的被智利的民族独立军所击败,在1818年时,局势正式稳定下来。

但此时智利的领土只有现在智利十六个大区中的阿塔卡马区以南,马乌莱区以北这片领域,约为目前面积的三分之一,而这也就是智利的雏形

无可奈何的意外之喜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略纵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利自然也了解到自己的国土形态所存在的忧患,一旦外敌入侵,狭长的疆域将陷入到无法集合力量防守和抵抗的窘境,然而客观地理条件的限制是无法改变的。

智利东部边疆几乎被整个安第斯山脉遮蔽,地形结构驳杂繁密,砂石林立,褶皱山系所带来的地势起伏不平,崎岖艰险,加之高海拔气候本身具有的温度和降水量在不同时间段的高度差异,让智利人始终无法寻找到适宜居住并且向外延伸的大型群落聚居地

智利气候、年均降水量、1月7月气温分布

除此之外,安第斯山脉本身处于灾害多发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火山喷发和频繁的地震袭扰着智利试图跨越安第斯山脉的尝试。摆在智利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向南北进发。

智利首先盯上的是北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领土,其实相较于南部来说,北部的土地十分贫瘠,地处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交界之处的阿塔卡玛沙漠历来被称为不毛之地,气候极度干旱,常年无雨。

然而这个情况在19世纪初期发生了改变,阿塔卡玛沙漠发现了规模庞大的硝石鸟粪资源,而这些资源让新生的三个国家立刻陷入了尖锐的矛盾中。

西班牙殖民时期对阿塔卡玛沙漠从未有过明确的区域划分,自然而然的,外交谈判也因此在多次交涉后无果,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只能通过武力取得。

1879年4月,战争爆发,秘鲁和玻利维亚联合向智利发动了进攻,然而智利凭借自殖民时代便打造出的强大海军力量将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海岸线牢牢的封锁住,两国无法获得外界支援渐渐陷入颓势

终于在4年后的1883年,智利与秘鲁签订了《安孔条约》,智利获得了阿塔卡玛沙漠全部的矿藏产地,将北部的塔拉帕卡,阿里卡,塔克纳等地收入囊中,这次扩张大获成功

本来是无可奈何的南北方领土延伸计划,居然让智利获得了大量资源,这种意外之喜强化了智利人继续扩张的野心。然而北部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扩张空间,相反南部受到自太平洋而来的海风哺育,气候湿润而温暖,降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富饶,自殖民时代就是人口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于是南部扩张计划便被提上了日程。

一路向南,再接再厉

相对于北部对手业已成型的近代化国家来说,向南方扩张的难度降低了很多。这次智利主要的对手是南方的原住民马普切人,马普切人的历史非常悠久,大致在印加时代因为持续不断地反抗印加帝国的统治逐步南迁

这种情况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后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西班牙人惊讶地发现马普切人尽管是印第安人的分支,其学习能力和战斗力却远远高于其他同种族群。

马普切人用最快的速度学会了骑马和金属冶炼技术,反过来跟西班牙殖民者打得有来有回。这点直接导致三百年中西班牙人不能跨域比奥比奥河,被迫停止了自己的征服之路。

而在智利独立后,扩张南部领土同样要面对这群骁勇善战的马普切人,这时智利采取了跟原本西班牙人不同的做法。首先停止了大规模暴力手段的侵袭,转而采用文化经济渗透的方式,通过兜售马普切人生产水平下不能够制造的工业货物,让其渐渐适应智利的商业贸易模式,进而在马普切人的部落聚居区建设大量的堡垒,铺设铁路桥梁,建设诸如医院和学校等等公共设施。

这种逐步蚕食的扩张方针,让本来就处在原始部族状态的马普切人毫无招架之力,即使感受到智利的扩张野心,进而奋起反抗,早已被智利血腥镇压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的策略,让智利在南部马普切聚居区的扩张同样收效明显,最终智利将其成功纳入领土范围,并且建立了比奥比奥和阿劳卡尼亚两个大区。

当然,这还没完,在彻底消化了马普切集聚区后,智利一鼓作气接着向南边移民。这时候已经没有原住民部落的过多阻挠,在智利移民克服了恶劣自然环境后,智利逐步拿下了南美洲西南部的多个沿海岛屿和碎片化的平原,甚至将触角伸到了南极洲建立了麦哲伦大区

不过智利的领土扩张也绝非一帆风顺,将目光盯上巴塔哥尼亚地区之时,半路杀出的阿根廷就让智利寸步难行

19世纪70年代,志得意满的智利人想要通过占领巴塔哥尼亚地区获得重新向东部内陆扩张的机会。相对于安第斯山脉来说,巴塔哥尼亚地区有着较为辽阔的台地荒漠和半荒漠低地,这种地势明显更加适合向内陆延伸

然而独立已久的阿根廷早已将巴塔哥尼亚地区视为自己的战略缓冲要地,智利几次与阿根廷交锋,最终都无功而返,这种情况彻底终结了智利向南美内陆前进的可能。

大势已定,智利与阿根廷基本上沿着安第斯山脉划分疆界,之后虽偶有领土争执,但是两国间大体的疆域框架已然划分完毕

自此,智利的扩张计划宣告完成,从被殖民到独立再到南北两个方向的不断扩张,经过了几百年的奋斗,造就了这个世界上国土最为狭长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