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T-72主战坦克研制内幕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T一72简单、廉价、实用而过分夸大T一64的缺点,实际上它们是卡尔采夫和奠洛佐夫不同设计思想的产物,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成功的。
T-64A可以认为是T一64家族的第一个实用型号,它的设计思想和采用的技术都是划时代的,西方第一种能与之抗衡的坦克——德国豹一II——其生产型直到1979年才交付。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T一64是无敌的
冰熊
1953年,苏联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设计局开始研制一款全新概念坦克,项目代号“43032程”。而日后诞生的,在冷战中曾经长时间让西方装甲兵恐惧的T一64主战坦克也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不过当时“430工程”的竞争者就一直很少人提及,它就是卡尔采夫设计局的“140工程”,“430工程”样车表现出来的性能和发展潜力,再加上莫洛佐夫自己的影响使苏联军方最终选择了它。结果同样表现出色的竞争者就这样被暂时埋没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被否决出局的设计先后两次“借尸还魂”,而且性能一次比一次强。
一切的开始——“140工程”
1954年,下塔吉尔设计局在总设计师卡尔采夫的领导下,开始了代号“140工程”的新型坦克试验样车的研制。这是一种结构新颖的坦克。采用全新设计的行走机构,经过改进的柴油发动机,新设计的车体和炮塔,装备一门新研制的D一54TC线膛坦克炮。还安装有全新的行星机械传动装置。另外,“140工程”新研制的液压助力操纵系统也有效减轻了驾驶员工作负担。后来“140工程”试验坦克的许多技术成果,包括行走机构在内都被“155工程”试验坦克(后来的T一55主战坦克)和“167工程”试验坦克所采用。
因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设计,“140工程”试验坦克跟“430工程”试验坦克一样,可靠性较差,且性能上跟T一54/55主战坦克并没有拉开足够差距。实际上“140工程”比“430工程”还是要保守一些。经过对两个设计方案和样车进行详细和严格的比较之后,苏军选择了概念更超前、发展潜力更大的“430工程”作为日后新一代坦克的研制基础。
前奏——T-62曲折的发展历程“165工程”
“140工程”的竞争失败并没有让其设计人员气馁。卡尔采夫决定利用“140工程”的炮塔和已经定型并且准备批量生产的T一55主战坦克的底盘来研制一种新坦克。该方案代号为“165工程”。但在整个设计工作全面展开的时候,设计人员发现,要想把“140工程”的炮塔原封不动安装到T一55底盘上技术难度太大。比较合理的方案是对T一55底盘进行修改,其好处是不但能把新炮塔装上去,而且能顺便修正一些T一55底盘本已存在的缺陷。为此,设计人员首先加大了底盘炮塔座圈的直径,并适当延长了底盘长度。相应地,负重轮之间的位置也被做了一定调整。采取这两项措施还带来一个好处——大大增加了战斗室空间。对于习惯了苏式坦克狭窄战斗室的坦克兵来讲该措施无疑受到了广泛欢迎。“165工程”上还安装了新研制的自动弹壳抛弃装置。当火炮射击完毕之后,该装置能够自动将弹壳通过炮塔后部的一个小窗口抛出车外。采用该装置后火炮进行射击时在战斗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大幅度减少了。
到1958年11月,苏联已先后生产了3辆“165工程”样车。严格的测试表明,该型坦克的设计是成功的。虽然“165工程”在当时依然未能引起苏联装甲兵总局的关注,但其基本设计得到了认可,并且坦克样车还曾向政府高层作过展示。
“166工程”
1958年,一件对“165工程”和后来的“166工程”有着深远影响的事情发生了——战略火箭兵总部向政府高层展示了新研制成功的T—12型牵引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该炮获得了高层领导的充分肯定,相关部门向装甲兵总局要求研制出装备该型火炮的坦克。为此,装甲兵总局专门召集专家开了一场特殊会议。在会议上以卡尔采夫为首的总设计师们据理力争,会议最后做出了一个多方妥协的决定——不研制装备T一12型火炮的坦克,而是在T一12火炮基础上研制适合坦克装备的新型滑膛炮。这次会议之后,卡尔采夫认真总结了会议内容,马上对“165工程”方案进行修改,并将整个项目重新命名为“166工程”。“166工程”最重要的改进就是通过换装口径更大的115毫米滑膛坦克炮代替了原来的100毫米线膛炮。该炮的研制就是按照军方提交会议的相关内容和意见,根据《军事工业委员会决定》里相关的研究计划要求的,当中还包括配套的火炮稳定器等相关设备。1959年,“166工程”的几辆样车先后被制造出来。在随后1960年进行的测试中,“166工程”表现让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其是在成熟方案的设计基础上通过渐进改进而来。一些当年“140工程”计划采用的新部件现在已相当可靠。但是新研制的火炮双向稳定器故障率仍然较高,这个问题直到“166工程”被正式定型为T一62主战坦克,并且投入批量生产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解决。
然而“166工程”依然未引起重视,当然也就一直未能定型投产。因为这个问题苏军内部也争论不休。但当西方国家装备105毫米主炮的主战坦克已服役的情报传回苏联之后,一切争论结束了。因为苏军检视自己的所有坦克后发现,手头上居然没有一种能与之抗衡的坦克。“432工程”(前身就是“430工程”,成果为T-64坦克)离成熟和完善还太遥远,完全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唯一让军方安慰的就是,他们还握有一个能够立即投产并且能跟西方新坦克抗衡的成熟型号——“166工程”。来自军方高层的强大压力迫使装甲兵总局迅速将“166工程”定型并投入生产,这就是T一62主战坦克。但是装甲兵总局依然只是将这个型号视为过渡型号,因为在性能上T一62仍然无法对西方取得压倒优势。苏军只是希望它能暂时顶住铁幕另一边的压力(同时也顶住政府高层的压力),好为划时代的“432工程”——后来的“王者”T一64服役争取时间。
由于大口径滑膛炮是第一次装车,性能是否真的没问题,装甲兵高层对此还不是很放心,作为替补手段,“165工程”也被定型并投入生产,军方代号T一62A。不过这时候的T-62A与原来相比已经做了不少改进,如用性能更好、威力更强的100毫米线膛炮代替了D一54TC坦克炮。T一62A生产装备数量很少,原因是装甲兵总局发现自己对1 15毫米滑膛炮的顾虑是多余的,遂向政府申请停产T一62A并获批准,T一62A在苏联庞大的坦克装备体系中就象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就在“166工程”半死不活、前途未卜的时候,以卡尔采夫为首的设计人员并没有泄气。既然“166工程”的设计无法打动装甲兵总局,卡尔采夫索性决定在“166工程”基础上再研制一种新坦克,项目代号“167工程”。1961年夏2辆样车先后被制造出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T一62获得了批量生产资格。
“167工程”的底盘设计方案相对于“166工程”做了进一步修改。新的悬挂系统和行走机构源于“140项目”。也是两边各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扭杆和减震器等部件得到改进。四冲程水冷柴油机更换为功率更大的700马力型号。“167工程”的机动性获得提高就是得益于上述两项措施:其最大公路时速从T一62的50公里/小时提高至64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提高至550公里。炮塔则沿用“166工程”的成熟设计,这甚至也包括了115毫米主炮及自动抛壳系统在内的整套武器系统。研制后期设计人员在炮塔后方加装了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作为辅助武器。并且对火控系统做了相应修改。后来,卡尔采夫设计局又在“167工程”基础上研制出使用燃气轮机的新型试验样车,项目代号“167T工程”。“167T工程”跟“167工程”唯一的不同也就在它的动力系统。
经过一系列测试后,“167工程”的总体性能让人满意。但就象以前的“166工程”一样,整个项目在完成研制和测试工作之后就没有了下文。虽然厂方和总设计师多次向高层反映,希望能用“167工程”代替T-62主战坦克装备部队。但是装甲兵总局一直不为所动。原因很简单,“167工程”跟后来定型并装备部队的“432工程”相比在技术水平上完全处于下风。当初装甲兵总局决定将T一62投入生产和装备部队完全是被客观现实所逼。现在“432工程”即将定型服役,而T一62主战坦克已经较好地填补空白,再生产一种性能提升不大的坦克显然不合适。
下塔吉尔人又一次经历了挫折,但是包括总设计师在内的工作人员仍然没有放弃。他们又一次满怀信心和希望投入到新的研制工作中去。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笑到了最后。
在设计局研制“167T工程”的同时,卡尔采夫就开始考虑如何提升T一62主战坦克的性能。他委托卡瓦列夫为首的设计小组为T-62主战坦克研制自动装弹机,并一再强调要注重装弹机的可靠性,不要重蹈“432工程”装弹机可靠性差的覆辙。最后经过讨论决定研制一种装填分装式115毫米弹药的新型自动装弹机。在对该型自动装弹机进行了严格测试之后,事实证明这种采用弹夹式结构的自动装弹机不仅结构相对简单,而且非常可靠。原来T-62坦克上面采用的自动弹壳抛弃系统被有机地结合进了自动装填系统里。后来下乌拉尔坦克制造厂又在该型自动装填系统的基础上,研制了装填125毫米弹药的改进型号。其后,下乌拉尔坦克制造厂研制出装备125毫米滑膛炮和安装有该自动装填系统的T一62主战坦克改进型试验样车。该样车引起了装甲兵总局高层的注意,特别是它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然而这也并不代表他们想要生产并装备部队这种设计上已经“落后”的坦克。
笑到最后——T-72诞生
从“172工程”到“172M工程”
幸运之神就是喜欢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很快,被T一64主战坦克可靠性搞到焦头烂额的装甲兵总局向卡尔采夫下达了一个重要任务——“研制一种性能可靠的T一64简化型坦克”。相关人员还带来了6辆T一64A主战坦克的样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军方急切的心情。要知道1967年“434工程“也就是T一64A的原型车才刚完成设计并且只生产出小批量样车。)供设计人员了解其结构和进行相关试验。最先被提出的方案代号是172工程”。“172工程”其实就是在T一64主战坦克基础上换装B一45发动机和前面所说的自动装弹机(就是后来T一72的自动装弹机)。然而,“172工程”在经过充分严格的试验之后,实际情况却并不如当初设想的那么顺利。这时候,卡尔采夫果断决定抛弃在T-64基础上研制新坦克的计划。特别是对送来的T一64主战坦克和“172工程”进行大量试验之后,卡尔采夫不但完全摸透了T一64的设计,而且认识到T一64的许多技术是相当不成熟的。许多超前的设计正是T一64主战坦克可靠性不高的源头,即使能够有效改进部件的可靠性,系统总体可靠性也未必理想。这些原因不但增加了卡尔采夫对T-64许多设计的厌恶感,而且使身为总设计师的他明白“172工程”方案实际上是失败的,以T一64为基础研制一种性能和可靠性均让人满意的坦克可能比新设计一种坦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要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只有一个方法——另起炉灶。
卡尔采大决定在他所设计的“167工程”基础上,结合一些在“172工程”上经过试验证明成熟的技术来研制一种全新的坦克,该项目代号“172M工程”。虽然是全新的设计,但是为了获得研制经费,卡尔采夫玩了一个花招,以“172M工程”的名义让装甲兵总局以为该项目只是172工程”的改进型号。结果,卡尔采夫顺利地得到拨款,也顺利地把它们花光了,但最关键的是,他确实造出了一辆好坦克。虽然后来装甲兵总局派人来测试坦克的时候发现“172M工程”根本就与“172工程”没关系,但是新坦克表现出来的良好综合性能最终让事情皆大欢喜。而“172M工程”的试验样车也就是后来T-72主战坦克真正的原型车。
“172M工程”的底盘设计基本上源于“167工程”,但修改措施也不少车首上装甲的倾角、驾驶员中置和双侧传动变速箱就是吸收自T一64。火控系统是在T-64A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动力舱布局也不同于“167工程”。“172M工程”的发动机采用B-45的增大马力改进型B一46。行走装置大部分与“167工程”相同,每侧6个人直径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不过扭杆和液压减震器更换成新的型号。这是因为“172M工程”的战斗全重比“167工程”重了5吨。火力方面,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获得M一60A1主战坦克后,通过实车检测,苏军发现115毫米坦克炮无法跟西方的L一7(105毫米)系列坦克炮抗衡。在这之后,苏联就决定研制125毫米坦克炮以与西方坦克抗衡,并将该口径定为制式口径。所以,作为新型号的“172工程”和“172M工程”是必须装备新的大口径炮的,这并不是继承T一64主战坦克的设计。事实上T一64也是直到T一64A才装备125毫米炮,之前苏联装备的T一62和T-64坦克装备的仍是115毫米炮。另外,“172M工程”的炮塔是全新设计的流线卵形炮塔,在纵向剖面上虽然跟T-64A很象,但实际外形跟T一64主战坦克和“172工程”带菱角的炮塔是不一样的。从正面或上方观察很容易通过炮塔区分出两者。由此可见,所谓外界风传的T一72主战坦克是T一64主战坦克简化型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不过卡尔采夫确实采用了很多简化设计(并不一定简化自T一64)来降低坦克的生产成本和难度。例如:火控系统采用的是机械弹道计算机。虽然与T一64的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相比功能单一且性能相对落后,但成本低廉。炮塔装甲采用钢钢复合结构,两层装甲板之间填充的是石英沙粒。结构上比T一64A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复合装甲简单。同样,车首装甲的结构和成分也比T一64A简单。 换装北约120毫米炮的T一72—120,具有讽刺意昧的是它并不来自下塔吉尔,而是过去的竞争对手哈尔科夫,T一64因为一直没有出口,在这个被硬通货主宰的时代反倒不如T-72有生命力。
虽然“172MT工程”的总体性能逊色于T一64A,但是其各项设计比T一64A坦克要成熟可靠,结构也相对简单,这样的结果是“172MT工程”比T一64A更加容易生产。装甲兵总局也因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是选择性能还是选择可靠性。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同时列装两种坦克。“172M工程”由此被获准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军方编号T一72。一代名车T一72主战坦克就此诞牛。
后记
T一72主战坦克的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除了前苏联/俄罗斯自己装备外,T一72主战坦克还大量出口到国外,并且允许外国依据许可证生产。继T一54/55主战坦克之后,又一种T族坦克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时至今天,当T一64主战坦克已经停产多年,连它的后代T一80主战坦克也面临严酷生存问题的时候,T一72主战坦克却依然在生产。虽然2006年俄罗斯国内的T一72主战坦克生产线关闭,但是在国外依然有两条生产线(一条在伊朗,一条在塞尔维亚,即M一84坦克)在继续生产包括改进型在内的T一72主战坦克。其实说俄罗斯停止生产T一72主战坦克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T一90主战坦克这个原名为T一72BY的T一72改进型正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驶下,除了装备俄军外,还出口到印度,并允许印度根据许可证生产!俄罗斯当年是为了刻意区分,并且摆脱T一72主战坦克因为海湾战争带来的坏名声(在这场战争中T-72声誉的败坏原因很复杂,在这里不予讨论),才将T一72BY改名为T一90主战坦克,只是“T一72”这个名字还是离我们而去了。目前为了生存,莫洛佐夫设计局也打起以前对手产品的主意,至少推出了3种T-72主战坦克改进型,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虽然在跟莫洛佐夫的较量中屡战屡败,但是卡尔采夫笑到了最后。他设计的T一72主战坦克将会和他一样,成为坦克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