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对德宣战后,英、法两国为何按兵不动?原来有隐情
来源: 浩然文史
德国纳粹是战争的鼓动者与发起者
1939年9月1日,德国陆军悍然发动对波兰的袭击,并很快攻陷波兰首都华沙,由于波兰一直受英、法两国保护,所以一直奉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两国无法对此无动于衷,只得对德宣战。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但直到1940年5月德国进攻丹麦、法国等国之前,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英、法两国对德宣而不战,欧洲大陆西部一直处于“和平”状态,出现了“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英国首相张伯伦称其为“奇怪的战争”,丘吉尔则称其为“晦暗不明的战争”。
德军进攻波兰
一、妥协无法换取和平
自希特勒在德国掌权之后,他利用民族狂热、社会福利以及一战战败带来的羞辱感等诸多因素,在德国国内大力宣扬法西斯主义并鼓动国民好战。欧洲大陆上的火药味愈发浓烈,尽管如此,主管欧洲大陆的英、法两国却将所谓的“和平”寄希望于对德国的妥协。
1938年,英、法与德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以出卖他国主权换取德国的退让,捷克斯洛伐克被当作“商品”出卖给了德国,同年捷克被德国吞并。通过此条约,英、法两国还希望德国将侵略的目光转向东欧尤其是苏联,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但战争的车轮是无法因弱者的妥协而停止前进的步伐的,《慕尼黑协定》签署一年之后,德国便撕毁条约,向受英、法保护的波兰发动袭击,战争不可避免地还是发生了。
《慕尼黑协定》是妥协政策的集大成者
二、长达8个月的奇怪战争
直到次年5月,英、法都未曾对德国发动进攻。当时英、法在欧洲西部部署的兵力能对德国形成巨大的威胁,而此时的德国正将兵力抽调至欧洲东部进攻波兰,若英、法趁机东进直逼德国本土,那么会使德国遭受相当沉重的打击。
但事实却是,在英、法联军的数千里防线当中,数十万士兵安静地坐在钢筋水泥工事之后,毫无战备可言,即使壕沟对面便是德军也是毫无进攻态势。英、法两国的空军向德军阵地投掷的也只不过是宣传和平的“纸炸弹”,法国的军方报纸甚至长期宣传“西线平静,无事可叙”。
英国方面,直到1939年12月,才慢悠悠地将4个师的军队运送至法国与比利时的边界处,至正式开战前英军在欧洲大陆的兵力也不超过10个师。据说,在英国对德宣战后的第三个月,才有一名士兵在与德国发生摩擦时战死,8个月里的伤亡也仅为三名士兵,整体状况可以说是十分“和平”。
西线无战事 剧照
尽管英、法对德宣而不战一事十分蹊跷,但在这平静的水面背后却是暗流涌动。长期以来,人们将这场“奇怪的战争”视作英、法对德绥靖政策的继续,是英、法“欺软怕硬”的表现,总之人们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
自然,这种将其视为绥靖政策的延续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英、法在军事上对德妥协使得德国不但顺利吞并波兰,还将其战略目标由东向西转移,数百万军队得以在8个月里顺利调动至欧陆西部用以对付英、法等国,可以说是主动为敌人提供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时机。
现代化的军事设备使德军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
三、为何会有这一场奇怪的战争
但事情也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军事上沉默的同时,英国却在海上对德国进行经济上的全面封锁,对德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威胁。那么英国国策为何有如此大的“自我矛盾”呢?
首先一点即英国民众在其长期奉行的绥靖政策的影响下,对战争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大部分民众并不希望英国卷入到一场耗费巨大的长时间战争当中,由于英国地处欧洲大陆之外的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人们不认为希特勒能够将坦克开进伦敦的街头。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时期挽救了英国的著名主战派首相丘吉尔,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940年丘吉尔担任首相之前,张伯伦在“奇怪的战争”期间的民众支持率竟然达到了60%,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在德国入侵英、法之前是不愿意与德国彻底撕破脸皮的。
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
其次是英、法两国领导人对战争的前景判断左右摇摆,始终无法判定德国是否会对英、法两国发动大规模的入侵。在这种国内“不好战”,上层领导对前景判断不明的状况下,英、法两国对德只能采取经济上的攻势与军事上的守势,既要作出反对侵略的姿态又不能主动刺激德国。
换句话说,尽管德国在1939年派出舰艇和空军将英海军的几艘军舰击沉,但只要德国陆军不对英、法发动袭击,他们便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反击德国。英国只能利用强大的海军封锁海面,使德国海军无法自由出入海洋,将德国的海上运输线彻底封锁。
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
英、法所采取的这种无奈的举措也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罗斯福认为,封锁是一项合乎国际法的做法,这与张伯伦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曾对英国民众讲道:“假设我们不用一场屠杀,又能完满达到此种目的,我们就不要为摆脱异乎寻常的困难而放弃这项目标。”
意思很明确,能和平解决就和平解决,尽量不主动使用武力,说到底还是以往的妥协政策太过于深入人心,使得他们对德国一退再退,不想面对强大的德国陆军。
但这一切在德国的疯狂进攻面前只能是徒劳,1940年5月10日,德军对法国和丹麦发动闪电战袭击,仅在3个月内便击垮了自誉为“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陆军,法国战败投降,只剩一小块自治领土与游击作战的法国游击队。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被德国陆军击溃,在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两国努力想要摆脱的战争终究没有能够摆脱掉,真正的二战在欧洲大陆上正式开始。
敦刻尔克大撤退
文史君说
英、法两国一向对德国奉行妥协的绥靖政策,能过且过,想要通过出卖友国来换取敌人的怜悯,二战初期“奇怪的战争”便是其绥靖政策的延续。但历史告诉我们,在真正的敌人面前,摇尾乞怜的妥协终究是徒劳的,只有面对他并击败他,才能获取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