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家族兴衰史

作者: 晓张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自称一介布衣, 但诸葛亮真的只是一介村夫吗?诸葛亮祖上来自哪里?其家族又有哪些能人?结局如何?今天我们就综合史书好好盘点下诸葛家族史。

很久很久以前……

东汉灵帝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有一个叫诸葛珪的人, 祖上是西汉汉宣帝时期司隶校尉诸葛丰,诸葛丰以通晓明经被举荐为郡文学,开启了诸葛家族通经致用的家学渊源。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大白话就是根据人品才学推荐做官,诸葛珪因为饱读诗书的缘故, 被同为儒学大佬的泰山郡太守应劭举荐, 当了泰山郡的郡丞 也就是太守的副手, 相当于今天一个地级市的二把手。

《风俗通义》为东汉著名学者应劭编辑,是一部史学价值很高的著作。

诸葛珪到泰山郡上班不久, 老婆章氏就去世了, 留下三子二女, 三子分别是老大诸葛瑾,老二诸葛亮, 老三诸葛均。生计所迫,只好委托堂弟诸葛玄在老家照顾孩子。诸葛珪后来又续弦,不清楚有没有孩子。

公元189年, 诸葛珪去世, 这一年,长子诸葛瑾十五岁, 次子诸葛亮才八岁,父亲的突然去世让这个家庭不得不考虑未来的生计问题,长兄如父,也就是在这一年, 诸葛瑾开始在从叔诸葛玄的照应下, 开始承担起抚养继母和弟妹的责任。

第二年开始, 东汉帝国的中央发生急剧动荡, 十常侍杀何进, 西园八校尉杀十常侍, 董卓进京,关东军讨董卓, 王允策反吕布杀董卓, 董卓故将李傕、郭汜攻长安, 杀王允,汉献帝实际上成为各方势力胁迫的傀儡,此时,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的袁术正雄踞淮南一带,满脑子都在做着当皇帝的梦。193年, 豫章太守周术病死, 袁术为扩大自己势力,趁机举荐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 也就是今天南昌市市长。

当时的泰山郡属于兖州, 琅琊郡属于徐州

诸葛玄不放心几个年幼的侄子,于是留下诸葛瑾照顾继母, 自己带着诸葛亮姊妹四个前往豫章上任。

历史上对诸葛玄之前的经历没有太多交代, 但从袁术举荐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可以看出, 诸葛玄跟外界是保持了相当高密度的来往的,  因此在当时的门阀士族里有一定的名气。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或许正是这件事情导致了诸葛家族的流离失所。193年, 曹操在兖州已经稳定下来, 于是居住在琅琊郡的曹父曹嵩带着小儿子曹德从琅琊出发前往兖州, 曹操派泰山郡应劭去迎接,不曾想父子二人途中被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随后曹操大举进攻徐州, 为父报仇, 《三国志·武帝纪》里记载, 曹操连拔十余城,陶谦兵败,曹操纵兵劫掠, 恰好碰上投奔陶谦的大批流民,于是死者无数, 泗水为之不流。诸葛家就在琅琊郡下的阳都县, 阳都不管有没有遭此大难, 这起徐州大屠杀事件对诸葛家造成的恐慌都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后来袁术举荐诸葛玄,未必不是诸葛玄主动求职所为,这也就能够解释诸葛家为什么纷纷南下避难。

我们甚至可以推理出来为什么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 刘备从新野南下撤退,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百姓扶老携幼跟随, 他们未必是仰慕刘皇叔的仁爱, 但一定是惧怕曹操的屠杀, 毕竟当年的徐州大屠杀 ,刘备就是负责支援陶谦的当事人之一。

至于一些文章所说的诸葛家三家下注的传言, 到这里其实就不攻自破了。

诸葛亮和诸葛瑾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分开的。

这时候的汉献帝还在李傕、郭汜手中控制, 所以估计这二位是为了遏制袁术的势力,朝廷又改派朱皓(汉末名将朱儁之子)出任豫章太守,194年,朱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手里借了一支军队, 击败诸葛玄, 入住豫章郡。诸葛玄走投无路, 家乡已经战乱难归,只好带着诸葛亮兄弟俩和两位侄女前往襄阳,投奔故交荆州刺史刘表。

诸葛玄迁徙路线(时间线和图中地缘有出入,图中应为官渡之战之后)

诸葛亮就是这样从琅琊一路颠肺流离跑到襄阳的。

在当时的诸侯混战中, 荆州除了跟袁术发生点冲突, 整体还是比较安静平稳的, 在襄阳, 诸葛玄为两个侄女安排了婚事。诸葛亮的大姐嫁与襄阳中庐县蒯氏大族的蒯祺为妻,二姐嫁与沔南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为妻。

我们有必要介绍下这两位人物的背景。蒯祺的两位叔叔蒯越、蒯良,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西汉名士蒯通之后,, 当初刘表从洛阳派到荆州赴任之初,襄阳一带盗贼出没,社会治安非常混乱, 势单力孤的刘表全靠蒯越兄弟和蔡瑁等人帮助才站稳脚跟。蒯祺后来官至曹魏房陵太守, 在刘备取汉中的时候战死。

而诸葛亮的二姐夫庞山民身份就跟特殊, 他有个堂弟叫庞统, 没错, 就是外号“凤雏”的庞统, 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凤雏”,司马徽的“水镜”称号都是庞山民的爸爸庞德公取的。和他那位连襟一样,庞山民后来也跑到曹魏做官, 官至吏部郎,他的儿子庞涣,也就是诸葛亮的外甥,官至西晋地方太守。

安排好两个侄女的终身大事以后, 诸葛玄就在公元197年病死,(裴松之著《三国志注》里讲他是先被刘表举荐为豫章太守,然后被朱皓借兵攻击死掉)。诸葛玄死后, 十七岁的诸葛亮无意仕途, 于是带着弟弟诸葛均跑到襄阳城外的隆中山, 开启了“躬耕自食”的生活。从诸葛亮能够在山中有自己的房子并且雇得起书童, 而且时常出游不为农事烦恼来看, 这个躬耕自食显然是一种自吹的说法, 大胆猜测应该是受到城里两位姐夫的不少资助。

当时天下大乱,刘表治下的荆州虽然地处南方, 但相对安稳, 所以很多北方的名士都为了避难迁居到此,因此诸葛亮在这段时间结识了不少名士,因此就有了“诸葛四友”的称呼, 不过值得讨论的是, 这四个朋友里边, 就只有徐庶出身寒门, 崔州平的老爸崔烈和曹操他爹一个级别, 都是东汉太尉,不过都是花钱找汉灵帝买来的,崔州平参加关东军讨伐董卓的时候, 崔烈被董卓杀掉。另一位好友石广元后来跑到魏国做官,官至典军校尉、太守, 第四个好友孟公威后来官至魏国凉州刺史,征东大将军。

果然都是临时过来避难的,只有徐庶是逃难来的。

在诸葛亮的交际圈里边,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黄承彦,熟悉三国的人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岳父,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蔡瑁的大姐夫,刘表的连襟。

按照这个辈分算起来, 诸葛亮如果随他媳妇黄月英, 得管刘表叫小姨夫,管蔡瑁叫小舅。

从这个角度看, 诸葛亮不论是从自家姐姐这边看, 还是从媳妇娘家关系看,都属于吃喝不愁的地位, 这层关系网为他能够安居隆中,又到处和朋友游山玩水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护和经济保障。

当然,最主要的是,为诸葛亮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他既不用为吃喝发愁, 又有足够的时间读书, 还能跟其他名士喝茶聊天, 打听外界信息, 分析天下大势,产生思想碰撞,从而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的一套治世才学。

我们得知道, 熟读经典只能了解过去的历史, 只有实时保持跟外界的信息交流, 才能清除了解各方动态, 并最终能够在《隆中对》中对袁绍、曹操、张鲁、孙权、刘璋等人头头是道的分析。

所以, 从197年诸葛亮17岁避居隆中,到207年27岁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 这十年是诸葛亮人生最关键的十年, 诸葛亮先生在这十年里, 汲取了足够他一生发挥的知识和谋略。

跟诸葛亮的安逸比起来,哥哥诸葛瑾这段时间的日子,显然更加的艰辛。大约是在200年的时候, 也就是曹操和袁绍官渡对峙的那短时间,守在老家奉养继母的诸葛瑾,也终于动身南下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没有去荆州寻找弟弟和妹妹们, 而是南下到了江东,关于他的继母的下落,史料没有任何透漏,我们也无从得知。

诸葛瑾到江东以后, 碰上了孙权的姐夫弘咨,被弘咨赏识, 推荐给了孙权,从此步入仕途。不过因为孙权账下人才济济, 诸葛瑾的名气显然是受到了影响,  但其性格上的优点却让他能够长期得到孙权的信任。《吴书》里评价他跟孙权谈话或者纳谏,从不急迫直言,而是不急不躁,点到为止, 意见不合则转移话题, 等到把孙权聊的开心了, 再讲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性格非常适合跟后来越来越陷入猜忌的孙权相处。等一众老臣凋谢的差不多的时候, 诸葛瑾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并长期跟陆逊搭班领军,在后期官居大将军, 陆逊为上大将军。

公元219年, 曾跟随吕蒙趁关羽北伐偷袭荆州, 因功封侯, 在吕蒙死后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南郡就是当初刘备借荆州的时候从孙权手里借走的那个郡。221年到刘备大举讨伐孙权的时候(夷陵之战), 南郡就是主战场, 身为南郡太守的诸葛瑾曾给刘备写信,言辞恳切的劝他退兵,但被刘备拒绝。

关羽北伐前的荆州七郡归属

也是因为他跟已经身居蜀汉丞相的诸葛亮的兄弟关系, 在夷陵战役中颇受人怀疑, 好在陆逊和孙权为他背书,才没有被牵连。

至于他跟诸葛亮的来往, 正史可询的不多, 三国演义里介绍了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两兄弟的会面, 《三国志》里则提到公元215年两兄弟因为国事会面一次。

但我们从后来的身份关系上可以确定的是, 两人之间虽然很少见面, 但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因为各为其主所以绝不来往。相反,从史料里我看到的是其乐融融的兄弟情。

诸葛瑾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恪, 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

诸葛恪和诸葛融先后因为父亲的原因在吴国从政,诸葛恪因为才华出众被选入东宫辅佐太子孙登理政,在245年接替陆逊出任大将军,251年, 大帝孙权病重, 让大臣讨论托孤大臣, 群臣都看好诸葛恪,孙权觉得他太刚愎自用, 在宗室孙峻的力荐下, 孙权最终召诸葛恪进入卧榻,任命诸葛恪和另一大臣孙弘为顾命大臣(太子少傅),辅佐太子孙亮。

孙权死后第二天, 诸葛恪火并孙弘,成为吴国炙手可热的辅政大臣。

这大概是诸葛瑾后人最高光的时刻。但孙权看人果然没错, 诸葛恪大权在握以后, 刚愎自用的本性逐渐暴露,公元253年, 诸葛恪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和军士疲惫, 执意北伐, 为此还写了一篇文章来晓瑜诸位大臣,文章旁征博引,引用古代典故, 什么天无二日, 民无二主之类的, 大臣们明知道他强词夺理, 碍于他的权势也不敢多言。

这次北伐让诸葛恪在吴国彻底失去民心,不仅大臣们反对, 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北伐失败以后, 当初举荐他为托孤大臣的那位, 孙峻,借此向吴主孙亮讲诸葛恪要造反, 于是两人设下鸿门宴, 诸葛恪被乱刀砍死。

诸葛恪被杀以后,次子诸葛竦和幼子诸葛建跑路, 半路诛杀,诸葛恪被夷三族。有次子就一定有长子对吧, 诸葛恪的长子诸葛绰当初卷入孙权第四子孙霸和太子的夺权斗争中, 被孙权勒令诸葛恪严加看管, 诸葛恪干脆利索, 派人将长子毒死。

诸葛融得知各个被杀以后, 自知命不久矣, 在家喝下毒药自尽。

到这里诸葛瑾的后代就只剩下诸葛乔这一支了。

一定会有人好奇,诸葛恪既然被夷三族,他弟弟诸葛乔怎么还能活着呢?这里就是因缘巧合了。

诸葛瑾这边当初枝繁叶茂, 但是弟弟诸葛亮那边却很久都没有孩子, 于是诸葛瑾就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子。诸葛瑾打死都不会想到, 恰恰是自己的这一次跨国关怀,为自己保留了唯一的血脉。

诸葛恪被诛以后, 诸葛乔因为在蜀国为官, 反而得以幸免。

诸葛乔或许真的是一个有福之人, 过继到二叔诸葛亮这里不久, 诸葛亮和黄月英就生下一子诸葛瞻。就在诸葛瞻出身的第二年(228年),诸葛乔去世,所以他既没有看到父亲去世, 也没有看到哥哥和弟弟被灭族。

诸葛乔在蜀国育有一子,名曰诸葛攀, 后来也是在蜀国做官, 在253年伯父诸葛恪和叔叔诸葛融一家被诛以后,为了延续诸葛瑾的血脉, 诸葛攀重新恢复了诸葛瑾孙子的身份。

相比起诸葛乔的幸运,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命运就显得悲壮无比了。在曹魏灭蜀的战争中, 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从景谷道突袭进入蜀国,诸葛瞻率领张遵(张飞之孙)、黄崇(黄忠之子)以及儿子诸葛尚等人前往绵竹抵抗,全部战死。绵竹之战是魏国和蜀国的最后一战, 此战过后不久, 邓艾兵临成都, 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

曹魏灭蜀汉进军路线

至于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我们只能追溯到蜀汉建立后, 被诸葛亮举荐为长水校尉,生卒和子嗣皆不详。

蜀汉灭亡以后, 诸葛瞻幸存的幼子诸葛京和他的堂侄——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一起移居到河东(山西夏邑一带)定居。后来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炎向蜀国降将罗宪询问蜀国功臣后代, 罗宪以诸葛亮的声望为由举荐了诸葛京,这位诸葛亮唯一在世的孙子被任命为郿县县令,后来再次被举荐为江州刺史。诸葛亮用自己最后的余光为孙子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江州, 是西晋新设立的一个州, 治所就在当初诸葛玄南下首任之地豫章(今南昌),诸葛京以这样一种身份弥补了当初(从)曾祖父诸葛玄失去的残缺, 也不禁让笔者感叹世事难料,变化无常。

另有诸葛亮同族诸葛诞,在曹魏为官,其身世也是大起大落,因不能考证与诸葛亮的关系, 故不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