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起义前遭丈夫家暴,她遇害两年后他抑郁而终!子女皆成才

作者:孙聪

1907年7月15日在浙江绍兴轩亭口这里,人头攒动,老百姓们这时都聚集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什么。这时,一名女子带着脚链,缓缓走来,身后跟着的是负责行刑的士兵。

这名女子就这样在这里在这么多的人面前被杀害,围观的老百姓表情痛苦却无人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行刑结束之后,这名女子的尸体就这样停留在原地,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但是为什么她的无人敢收。

这名女子是谁?她到底做了什么事而被杀害?死后又为何无人敢替她收尸?

这名女子名叫秋瑾,原名秋闺瑾,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曾是湖南知州,可以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秋瑾自小就十分崇拜花木兰、秦良玉这样的侠女,也一直以这些侠女为榜样,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一个侠女。

但是秋瑾生长的年代还是清朝末年,还是封建社会,

女子从一出生就是被安排好的,嫁人生子,相夫教子,就是这样的度过一生。

秋瑾也不例外,21岁的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和当地首富王家的大儿子王廷钧成亲,结为夫妻。

就这样秋瑾只能偷偷将她的侠女梦藏起来,像那个社会的所有女人一样,在家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丈夫在自家开的“义源当铺”工作,夫妇两个琴瑟和谐,日子过得倒也美满。

婚后一年,儿子王沅德的出生,让秋瑾在王家的地位更稳,夫妻两个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或许就没有了后来的秋瑾,历史上也不会出现秋瑾的名字,秋瑾也会像其他女子一样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但是很多时候往往没有如果,1900年,秋瑾的丈夫通过买官的方式得到了一个官位。

就这样秋瑾带着儿子跟着丈夫来到了北京,刚开始两人的生活还不错,王廷钧还是像之前一样,是个顾家的好父亲。

然而在女儿出生之后,加上在北京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被清朝末年官场的腐败习气所污染,渐渐地王廷钧学会了逛花楼喝花酒,家也回的越来越晚。

丈夫的这些改变怎能瞒过自己的枕边人秋瑾,秋瑾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这段时间,秋瑾过得痛苦而不能解脱。

一个人的时候她常常在想,我就要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吗?一生依附于男人,像个菟丝花一样,无法离开?

正当秋瑾陷入这种痛苦生活无法自拔时,她认识了吴芝瑛,自此像是打开了秋瑾的另一扇大门一样,秋瑾像是重生了一样,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吴芝瑛是当时北京有名的才女,很有主见,也很有想法,更重要的是她不像其他才女一样,只懂琴棋书画,吴芝瑛所涉猎的知识面很广,还阅读了很多新式书籍的进步思想。

当秋瑾在和吴芝瑛的交谈中,谈到自己的婚姻现状,吴芝瑛告诉她:“虽然你文采不错,但是还是这个封建社会的思想,你的心胸和眼界并未打开。”

这句话像是一把火,瞬间点燃了秋瑾心中的大草原,她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之前纠结的都是小问题,根本不值一提,现在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社会的现状。当官的无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个社会已经岌岌可危。

然而国人还是沉浸在这样的假象中不可自拔,没有人懂得反抗,所有人都是麻木的表情,被欺压得再厉害,也只会接受命运,而不是奋起反抗。

秋瑾觉得自己要做的就是反抗,而不是当一辈子只能依附男人的女人。

在接受到更多的进步思想后,秋瑾觉得要想改变现状,就只能推翻现状的清朝,让新的思想进入到国内,改变国人的思想,才能改变现状。

秋瑾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一样,让她的丈夫也发现了她的不同,但是王廷钧觉得这样的秋瑾更有活力,而不是在后院只知道自怨自艾的那个女子。

但是,王廷钧不知道的是他的妻子正在改变的是当今这个朝代,这在当时可是被称为谋反的,要株连九族的。

秋瑾和吴芝瑛学习得越多,越觉得要想国人改变,就必须革命,但是要革命肯定会有牺牲,秋瑾说:“就算是要牺牲流血我也要当第一人。”

秋瑾的改变越来越大,渐渐地让丈夫觉得不对劲,直到一年中秋节,秋瑾竟然穿男装进入了戏院里,这让王廷钧难以接受,回家之后竟然家暴,动手打了秋瑾。

这件事直接成为了两人之间矛盾的导火索,秋瑾一气之下直接搬离家住进了客栈,这件事也让秋瑾对丈夫的最后一丝感情消除殆尽。

她曾写信告知哥哥自己的婚姻现状和不满,也正是这件事让秋瑾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改变这种现状的决心。

1904年,秋瑾找到自己的丈夫,告诉他要出国留学,在当时的那个社会并不像现在,虽然她可以不指望丈夫,但是要出国就必须经过夫家的同意才行。

秋瑾的丈夫隐隐约约知道自己的妻子正在干什么,但是这次,他虽然不赞同但是还帮秋瑾送出了国,去往日本。

秋瑾虽然出国找了王廷钧帮忙,但是却未花丈夫一分钱,她将自己的首饰嫁妆全部变卖,带着钱来到了日本。

在日本,她结识到了周树人、陶成章等革命友人,也学习到了更多的进步思想。

1905年,秋瑾回国与蔡元培、徐锡麟等人参加光复会,推动了国内革命的迅速发展。

在推动革命中,秋瑾认为女性的觉醒十分重要,这部分力量也十分庞大,在这样的推动下,秋瑾成为了中国女权第一人。

秋瑾一直想与王廷钧离婚,但是王廷钧一直不同意。当时王廷钧已经官至二品,他明知自己妻子的所作所为会,也不愿意与秋瑾断绝关系,可见王廷钧对秋瑾还是有感情的。

1906年,秋瑾向自己的公公借了一大笔钱,说是办学,却在第二天登报称这一笔钱是和王家断绝关系的赔偿金。

秋瑾用这笔钱在上海筹办了《中国女报》,可见秋瑾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护王家,不想因为自己牵连到王家。

秋瑾从开始革命开始就苦练武艺,为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

1907年7月,徐锡麟起义失败遇害,秋瑾筹划起义的事情也被泄露,而被捕。

秋瑾在狱中被严刑拷打也未泄露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清政府费了这么大劲也只得到了秋瑾的最后一句遗言“秋风秋雨愁煞人”。

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被杀,当时的她只有32岁。

秋瑾的死因被官府定位谋逆,无人敢替她收尸,他的哥哥和吴芝瑛派人偷偷地将她的尸体收敛掩埋,这件事情才得以结束。

而她的丈夫也在秋瑾死后,辞官回到老家,两年后抑郁而终,可见王廷钧对秋瑾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王廷钧死后,他和秋瑾的一对儿女尚且年幼,被别人抚养长大,儿子长大后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主动捐献了自己所有的财产,为国做贡献。

秋瑾的女儿王灿芝则是长大后出国学习成为了一名女飞行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界航空第一人”。

秋瑾的儿子女儿皆成才,却相继因为脑溢血而离世。

秋瑾的死,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正是因为她的死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革命的意义,也正是因为秋瑾的死唤醒了更多的国人。连孙中山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称赞秋瑾功莫大焉。

时至今日,我们感谢这些先烈们做出的贡献,缅怀他们的奉献精神,珍惜现下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