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制造者——“斯图卡”

来源: 燃烧的岛群

【注】本文编译自Rebecca Grant. The Stuka Terror[J]. AIR FORCE Magazine, 2008, 10: 66-69.配图有改动。

作为一种真正可怕的空中武器,纳粹德军呼啸而下的Ju 87俯冲轰炸机始终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同时,像一些捕猎的猛禽一样,它们朝着它们的牺牲品俯冲下去,在目标上方投下它们挂载的炸弹……一切都变得混乱不堪;伴随着‘斯图卡’飞机在俯冲时发出的尖利的啸叫声,炸弹呼啸而下并炸成无数瓣碎片。”

以上是一段写于1940年5月的日记,日记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普鲁姆斯的中士。作为德国第1装甲师的一员,普鲁姆斯中士当时正扣紧纽扣,等待着向西跨过马斯河,进入法国的中心地带。

德军的空袭就像钟表上表针的走动一样顺利。德国空军历史学家威廉姆森·默里(Williamson Murray)在描述当天发生的事件时这样写道:“‘斯图卡’发起的连续空袭对坚守防线的法国预备役人员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据一位目睹了这一场景的法军将领说,法军步兵“蜷缩在战壕里,他们被炸弹的爆炸声和俯冲轰炸机的尖叫声吓呆了”。

这一天的夜幕降临时,德军已经跨过马斯河,并在对岸建立了一处安全的桥头堡。第二天,德军的坦克越过桥头堡发起了突袭,攻打法国的闪电战开始了。这不是“斯图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成功运用,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作为纳粹德国战争机器的标志之一,容克斯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形象始终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斯图卡”(Stuka)是德语“Sturzkampfflugzeug”的缩写,意为“俯冲作战飞机”。这是一款独一无二的机型,虽然它主宰战场的时间只持续了短短四年(从1939年到1943年),但却有数百万人目睹过它低空攻击的身影。

从波兰的火车侧线到敦刻尔克的海滩,从北非隆美尔装甲纵队的兵锋所指到苏维埃俄国广袤的草原,“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敌方的士兵、水手、飞行员和平民都造成了恐惧。这种飞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斯图卡”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俯冲轰炸机,它攻击过从火炮到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目标。它以致命的集束弹药撕开了被德军装甲步兵和坦克闪电般地赶到并合围的部队集结地。从英吉利海峡到黑海,“斯图卡”炸沉了大量船只。而在东线,这款德军飞机的37毫米机关炮以惊人的速度撕裂着苏军坦克的装甲。

上图:两架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正在编队飞行,照片摄于1940年那个充满死亡气息的夏天。

“斯图卡”可能是二战中最可怕的战机。不过,尽管如此,其设计的根源并不是对制造恐惧的追求,而是技术上的独创性: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秘密重整军备的努力中,德国空军别无选择,只能专注于能够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投入生产的轰炸机类型。投弹精度较高的俯冲轰炸机符合这一要求,而且当时容克斯公司就有这样一款原型机,代号为K 47。这种单翼攻击机拥有从0度到90度的俯冲包线。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容克斯公司的K 47原型机是在瑞典组装的。

在1931年至1934年间,容克斯公司的设计团队成员针对K 47的构形进行了试验。早期的试验表明,俯冲轰炸机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投弹精确,但为了获得这种投弹的精确性,需要让飞机放弃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能。最终,这种设计上的取舍为“斯图卡”赢得了声誉,也为它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斯图卡”原型机是由一台劳斯莱斯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该机于1935年9月开始进行试飞,此项目在1936年几乎下马。幸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王牌飞行员恩斯特·乌德特的及时干预,才挽救了这款机型。乌德特当时是德国空军技术办公室的负责人,他坚持要将这款飞机继续研制下去。尽管乌德特不是一位伟大的管理者,但他却看到了俯冲轰炸机在精确攻击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时,“斯图卡”原型机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斯图卡”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采用了自动俯冲轰炸系统:飞行员可以为机上的炸弹设定一个预先确定的投放高度,当他们脱离飞行编队并下滑进入俯冲状态时,一旦俯冲减速板打开,这套系统就会立即启动。

“斯图卡”飞行员以接近90度的角度向目标俯冲,并通过控制副翼来调整飞机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机舱盖上的目标指示线。在预定的投弹高度,接触式高度计触发驾驶舱的指示灯,飞行员看到灯亮后就会投放炸弹。这一投弹操作将重新启动飞机升降舵上的调整片,使尾翼下降并将“斯图卡”从俯冲状态中拉起。在完成俯冲动作时,机组人员大约会经受6倍的重力加速度。

来自头顶上方的嚎叫

“斯图卡”的最大飞行高度为8000米,航程超过600公里。这款攻击机的机翼上安装有两挺机枪,另外后座舱里还安装有一挺机枪。通常情况下,早期型号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可以在机腹中线挂架上挂载一枚500千克或者250千克的炸弹,另外两侧机翼下还可挂载两枚50千克的炸弹。通常情况下,这些较小的炸弹会填充集束型装药。

后期型号的“斯图卡”安装了两门37毫米口径的航炮,用于在东线对坦克进行低空攻击。还有一种改进型Ju 87R是在机翼下加装了副油箱以扩大航程,这样其就可以出击足够远的距离去攻击盟军的海上船只。“斯图卡”是如何产生其独特的标志——那可怕的嚎叫声的呢?这是德国设计师特意为这款飞机设计的:当“斯图卡”进入俯冲状态时,一股强大的气流会冲过一具特制的警报器,激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这个想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引发下方地面上人员的恐慌,而且其确实很成功。

问世后不久,“斯图卡”就迎来了它的战斗首秀。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西班牙内战中,作为“秃鹰军团”的一部分,少数Ju 87改进型飞机参加了战斗。然而,直到1939年9月1日,全世界才对第三帝国这款与众不同的俯冲轰炸机产生了印象深刻的认识。在这一天的黎明时分,由330多架飞机组成的不下九个“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大队对波兰进行了毁灭性的突然袭击。

上图:1938年,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秃鹰军团”中执行了其服役生涯里的首次作战任务。

战争伊始,德军的“斯图卡”试图阻止波兰军队炸毁维斯瓦河上的一座桥梁,但它们失败了。不过,在这次失败之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它们对被包围的波兰军队的攻击和对波兰城市的空袭震惊了世界。最重要的是,“斯图卡”的空袭与地面机动部队的精准协同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空军就已经认识到了与地面部队协同的价值。

“当战争席卷欧洲时,德国的这种近距离空中支援武器系统为其所在的这个时代划定了标准”,历史学家约翰·施莱特(John Schlight)这样写道。这套空地协同系统的主要设计者是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上将,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红男爵”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的表弟。作为“秃鹰军团”的战斗指挥官和参谋,里希特霍芬将军曾在西班牙内战中参加过许多行动:他于1939年5月就任“秃鹰军团”的指挥官,并带领其手下在波兰战役中参加了作战行动。

“斯图卡”参加的下一场战役是入侵挪威。德军伞兵把这款俯冲轰炸机作为真正的“飞行炮兵”,在为期短短几周的挪威战役期间,“斯图卡”就号称击沉了多艘挪威、英国和法国的军舰。

上图:照片所示为挪威战役期间的Ju 87R型俯冲轰炸机,可见其在机翼下挂载了副油箱以延长航程,这是为了更好地“恐吓”航行在海上的船只。

然后,就是所谓的“黄色方案”,即纳粹德国对法国的征服。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向西欧发起了进攻。在阿登地区,德国B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以吸引盟军的注意力,同时A集团军群则穿过了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他们的计划是在盟军的战线上打入一个楔子,越过马斯河,然后横扫后方的开阔地带,包围并席卷一切盟军部队。对此,历史学家马修·库珀(Matthew Cooper)这样写道:“一切都取决于能否拿下另一侧的开阔地带,在那里的快速机动将带来全面的胜利。”

在这一争取速度的努力中,“斯图卡”的空袭是颇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1940年5月13日下午,德军步兵开始穿越马斯河。本文开头所提及的普鲁姆斯中士观察到的“斯图卡”的空袭就是德军针对战线另一侧的防御阵地的空地协同攻势的一部分。在马斯河一线,“斯图卡”轰炸了法军的炮兵和步兵,而德军步兵则完成了一次惊人的渡河行动。

根据历史学家默里的说法,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海因茨·古德里安中将与第2航空军司令布鲁诺·洛泽(Bruno Loerzer)中将仔细制定了一个计划。他们组织了德国空军的对地支援,在德军步兵穿越马斯河一线的时候,德军战机将一波接一波地赶来。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则负责压制住法国空军和前方的英国皇家空军。

里希特霍芬对空中和地面行动的紧密协同得到了回报,1500多架德军飞机被用于连续不断地发起攻击:“斯图卡”发起攻击,降落后重新挂弹,再发起攻击。根据一个消息来源的说法,在渡过马斯河并继续推进的过程中,“斯图卡”飞行员每天最多能起降9个架次。

低空俯冲产生的呼啸声确保了每个人都知道“斯图卡”将要做什么。从具体战术上来说,要求“斯图卡”先在目标上空徘徊,然后一直俯冲到地面上的人能够看见正在俯冲攻击的飞机并心生畏惧的高度。“斯图卡”就在紧邻己方地面部队的前方发起攻击。一些“斯图卡”发现了戴高乐上校指挥的一个法军坦克团(后者在5月17日曾试图组织一次反击),并多次攻击了这支部队。

德国空军的战斗机成功地扫清了战区上空的敌机,这让飞行速度相对缓慢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能够畅通无阻地飞行。对此,一位德国军官迪特尔·佩尔茨(Dieter Peltz)中尉回忆说:“敌人的战斗机出现得越来越少,所以‘斯图卡’可以在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飞行,并且可以自由地发起攻击。”有时候,这甚至纯粹是一种目标投弹练习。

10天后,撤退中的盟军正在向最后一个开放的海峡港口——敦刻尔克集中。“斯图卡”的攻击把敦刻尔克的港口设施炸得粉碎,然后它们还“恐吓”试图从海滩上救走残余部队的盟军船只。一位英国商船船长写道,当他们试图装载疏散盟军官兵时,“斯图卡”投下的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海面翻滚起来。在盟军撤退的过程中,“斯图卡”击沉了很多艘船,并向挤作一团的盟军官兵投下了集束弹药。由于“斯图卡”是在低空俯冲和投弹的,因此这款尖叫的俯冲轰炸机及其影响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上图:敦刻尔克战役中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在纳粹德国的轻型和中型轰炸机中,“斯图卡”并不是数量最多的,在任何一场战役中,都很少有超过300或400架“斯图卡”飞机参战。德国空军的其他中型轰炸机也造成了同样多或更多的破坏,但“斯图卡”是进行精确轰炸和制造恐惧的主力平台。

兵败不列颠上空

“斯图卡”在取得赫赫战果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1940年5月和6月的战斗中,德军俯冲轰炸机部队承受了将近30%的兵力损失。在派遣“斯图卡”执行任务时,常常会伴随一支战斗机护航兵力,但英国皇家空军很快就学会了首先击落“斯图卡”。地面防空炮火也给“斯图卡”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在纳粹德国为入侵英国而击溃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的计划中,“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但是,当“斯图卡”试图走出战场支援的角色,并上升到执行一项更具战略意义的任务时,这款飞行速度缓慢的飞机的厄运就开始了。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特别希望利用“斯图卡”的精确轰炸来对付英国皇家空军的雷达站和被称为“本土链”系统的高耸塔架。事实证明,这些目标几乎是不可摧毁的。1940年8月13日,“不列颠之战”迎来了高潮:在这场战役中,“斯图卡”取得的最成功的一次空袭出现在当天晚些时候。

当天下午5点左右,100架Me 109战斗机先行飞过,紧接着是80架“斯图卡”飞机。这些俯冲轰炸机摧毁了皇家空军位于肯特郡德特林的机场,它们击中了维修车间、食堂和停放在地面上的20多架飞机。然而,在这次空袭中,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没有受损,而英国人即将对“斯图卡”飞机展开猛烈的报复。

作为一款对点目标进行精确轰炸的飞机,“斯图卡”需要在“不设防”的空域使用。一旦飞行速度缓慢且极为脆弱的“斯图卡”遇到战斗机的时候,一切就都完了。早期型号的“斯图卡”最高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306公里,霍克“飓风”式战斗机的最高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541公里,而采用“休泼马林”发动机的“喷火”式战斗机的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约657公里。

上图:不列颠之战中的“斯图卡”。

8月18日,英国王牌飞行员弗兰克·凯利(Frank R. Carey)中尉率领9架霍克“飓风”式战斗机,迎面遇上了正试图攻击英国东南海岸波林雷达站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大队。凯利中尉回忆说:“我向我前面的一架‘斯图卡’开火了——它的机头直挺挺地立着,火焰从里面冒了出来。”仅在这次攻击中,英国人就击落了16架Ju 87B。凯利中尉后来又击落了25架敌机,成为英国皇家空军击落数排名第二的“飓风”王牌。

尽管戈林雄心勃勃,但“斯图卡”在1940年8月之后的不列颠空战中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大胆的俯冲轰炸行动从未展开过。1940年7月至9月,德军有59架俯冲轰炸机损失于英军之手。德国空军很快就放弃了开展精确轰炸的尝试,转而对伦敦和其他城市展开夜间轰炸。

不过很快,在东方出现了更便于让“斯图卡”一展身手的条件,这些俯冲轰炸机可以在不面对敌人战斗机的情况下自由行动了。在希特勒于1941年春天针对南斯拉夫发动的“惩罚性”战争中,“斯图卡”是重要的参战兵器之一:对贝尔格莱德的空袭使这款呼啸而下的俯冲轰炸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美国陆军航空队先驱威廉·米切尔准将的妹妹露丝·米切尔在1941年4月时是一位正在贝尔格莱德执行任务的摄影师。后来,她在1943年出版的《塞尔维亚人选择战争》(The Serbs Choose War)一书中写到了“斯图卡”和她在轰炸中的经历。

多达74架“斯图卡”参加了对贝尔格莱德的第一波轰炸。米切尔躲在她家的楼梯下,爆炸声接踵而至,然后,“伴随着一种奇怪的平滑声音——就像撕裂丝绸一样,邻近的房屋开始倒塌”,她后来这样写道。然后是第二波空袭。“炸弹再次落下,猛烈而迅速,而且是不断地落下”,米切尔接着写道,“爆炸声一会儿远,一会儿近,‘斯图卡’飞机则在不停地尖叫着。”德军的轰炸持续了整整两天。

不久之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又帮助德军把英国人赶出了克里特岛。英国皇家空军只有区区几架战斗机来对抗德军的空袭和伞兵的登陆行动。在夺取克里特岛机场后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一支由资深飞行员奥斯卡尔·迪诺特(Oskar Dinort)上校指挥的“斯图卡”部队就炸沉了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并炸伤了其他13艘英国军舰。

接下来,“斯图卡”连同德国陆军的精锐一起,将向俄国大地进发。

“巴巴罗萨行动”

“巴巴罗萨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正式发起。在短短8个小时之内,纳粹德国空军就摧毁了苏军1200架飞机,其中大部分是被摧毁在了地面上。

对付缺少空中掩护的地面部队时,“斯图卡”表现出色。在侵苏战争初期,德军总共投入了4000多架飞机,其中只有424架“斯图卡”,但它们造成的恐惧程度与它们的数量远远不成比例。实际上,按照二战的标准,“斯图卡”的总产量也是很小的,只有5752架。

在东线战场上,“斯图卡”将为自己赢得新的战地声誉。战争初期,“斯图卡”轰炸机享受着缺少苏联空军威胁的巨大优势,苏军士兵则称其为“尖叫者”。在“斯图卡”飞行员的帮助下,德军66个师的部队推进到了距离莫斯科约40公里的地方。然而,当冬天来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的“斯图卡”飞行员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Hans-Ulrich Rudel)写道:“发动机启动不起来,所有的东西都冻住了,没有液压装置可以使用;依赖任何技术装备都是自杀。”

到了1942年,苏联空军的实力逐渐得到了恢复,以近乎90度角进行俯冲轰炸正在变成一种自杀行为,一种和驾驶冻僵的飞机上天飞行一样的自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斯图卡”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战术变革,这次战术变革使其成为了一款“坦克杀手”:新的“斯图卡”飞机在机翼下安装了可拆卸的37毫米口径机炮吊舱。“斯图卡”不再进行俯冲轰炸,而是改为在树梢高度对苏军的T-34坦克发起攻击。这些狙击手式的战术为德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改进后的“斯图卡”也有了一个新的代号:Ju 87G-1。

上图:Ju 87G-1型“斯图卡”,可见翼下的两门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

老资格的“斯图卡”飞行员会被统计出击毁了数以千计的坦克装甲车辆。在东线战场上,因为目标众多,再加上德军飞行员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使得“斯图卡”毁伤了为数众多的目标——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回国休假的机会,这一事实无疑也让飞行员们冒着更大的风险。

在改进后的“斯图卡”上,机炮吊舱增加了重量,使该机本来就很迟缓的机动性更加恶化。到了1944年,只有像鲁德尔这样的佼佼者(他很快就将以“斯图卡王牌”的身份而闻名于世)才能避免“斯图卡”此时已经众所周知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其他作战飞机(如Fw 190战斗机的反装甲改进型)则更多地承担起了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角色,一些“斯图卡”部队则转向了夜间作战。

至此,“斯图卡”凭借其制造的恐惧主宰战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随着盟军缓慢但无情地击退德军,这种采用倒鸥型机翼的俯冲轰炸机还将继续战斗,直到痛苦地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最优秀的“斯图卡”飞行员——鲁德尔

战争伊始,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斯图卡”飞行员。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的行动中,鲁德尔执行了他的第一次作战任务。不过很快,鲁德尔就脱颖而出了。作为一支精英部队的一员,鲁德尔学习得很快。1941年9月,德国空军使用一种特别设计的1000公斤级炸弹,重创了停泊在列宁格勒港附近的苏联海军“马拉”号战列舰,鲁德尔在这次行动中表现突出。

在另外一次战例中,鲁德尔攻击了70多艘水面上的登陆艇。鲁德尔最终总共执行了2350次飞行任务,其中大部分是在“斯图卡”上完成的。德国空军的官方记录显示,鲁德尔总共摧毁了1000多台地面车辆,包括令人难以置信的519辆坦克。

“看看这个数字吧!这几乎相当于三个完整的装甲师,被他一个人消灭了”,一位评论员这样说道。那么,德国空军中排名第二的“坦克杀手”的战果如何呢?只有可怜的60辆坦克。

鲁德尔和“斯图卡”是一对完美的搭配,他似乎天生乐于在很低的高度上飞行。1943年,当Ju 87G型“斯图卡”飞机被大量装备给东线德军时,鲁德尔的战绩也随之飞升。鲁德尔的风格是以刺客的姿态向T-34坦克脆弱的炮塔后部区域射出一发37毫米口径的炮弹。

鲁德尔的坚韧不拔只不过是些传说中的东西而已。他曾多次被击落,但屡屡躲过了对他的搜捕。1944年11月,他的大腿在战斗中被击中,之后他在腿上打着石膏继续飞行。在战争后期,鲁德尔还驾驶过Fw 190战斗机,并取得了11次空战胜利。

1945年2月,鲁德尔的好运气似乎到头了:他再次被击中,这次是脚,不过他坠落在了德军防线内。医生为他止了血,但鲁德尔的腿部从膝盖往下被截肢。他安上了一条假腿,并在1945年3月底恢复了飞行。

在纳粹宣传机器的鼓吹下,鲁德尔成了一位受欢迎的英雄,并被赞誉为“东线之鹰”。到战争结束时,他是德国所有军兵种(无论是陆军、海军还是空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德军战斗人员。

上图:头号“斯图卡”王牌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

1945年5月8日,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的那一天,鲁德尔执行了他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一支由“斯图卡”和Fw 190组成的混合飞行编队逃到了美军防区投降,他也由此躲过了苏联人的追杀——苏联人曾开出重金要他的脑袋。

鲁德尔也是个彻头彻尾的纳粹分子。他于1948年逃往阿根廷,但很快又返回德国开始了商业生涯。鲁德尔的回忆录《斯图卡飞行员》大获成功,这也放大了他的声誉,这本书也作为“斯图卡”飞机低空对地攻击的第一手技术资料而脱颖而出。鲁德尔于1982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