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那些关于梧桐树的故事
文章来源:金陵城事
“只因一棵树,想起一座城,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
今年的梧桐絮比往常飘散的早了些。
对梧桐的印象,总停留在民国情怀上,却不曾深入浅出地去听它和南京的故事。
没有梧桐,不成南京
△法籍传教士倪怀伦手植的“001号悬铃木”
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在淡去的光阴里渐渐融入这座城。
△1956年梧桐树庇荫下的南京新街口街景
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修中山路和陵园大道的时候,2万棵法国梧桐又被陆续种下。
△植物园路梧桐大道
在南京的山坡、路旁、湖畔、水边扎下了根,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鸡鸣寺、栖霞山茁壮地生长起来…
△钟山美龄宫
重描着每一个南京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深情与怀念,成为古城南京的又一抹荣光。
△南京颐和路
老一辈人,常常想起童年时在树下乘凉、跳皮筋的日子,那些依偎在一起的人反反复复走过这些街巷…
然而在一个多世纪的历次城市改造中,民国时期栽种的两万多棵梧桐树只剩下不到3000棵。
△颐和路街区
但这些梧桐行道树,早已成为南京人的集体记忆与生活志趣之一,也成为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不可磨灭的一隅。
梧桐树,南京人
△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葬礼)
“十里梧桐归我栽,如盖亭亭左右开。隔尽尘俗都不见,游人信步好徘徊。”
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负责陵园大道和中山路大道绿化设计的傅焕光,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梧桐城。
△1937年中山陵公路两侧的法国梧桐
灵柩经过的中山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东郊、中央路、中山南路,构成了“三板四带六排式”的行道树格局。
△浦口火车站
1953年又一轮种植热潮过后,南京十几条林荫道上都栽植了梧桐树,总数达10万多棵。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央大道
但经过90年代以来屡屡的城市改造,在发展权衡之中,民国时期傅焕光栽种的两万多棵梧桐树只剩下2000多棵了。
△陵园路民国梧桐
“南京人有几样东西不能动,排名第一的就是梧桐树。”
2011年3月,我们第一次发现,梧桐树不仅成了南京的灵魂树,蔓蔓枝丫也已深入南京人的心里。
△浦口大马路
当时的地铁3号线60%已经开工,没有开工的都集中在从夫子庙到市政府的主城区段,一大拦路虎就是树。
△审计学院浦口校区
陆续遭遇浩劫的参天梧桐,引得不少南京人心痛,并强烈呼吁保护梧桐,在这份“梧桐情结”下,要移的树减了又减。
△梧桐事件:被砍头的法国梧桐
大家都相信,总还有兼顾“保大树、保交通”的更优方案。自此,南京便又多了一遭梧桐事件。
梧桐项链,美丽的误会
紫金山上,法国梧桐串起的项链,中间点缀的似蓝宝石的建筑,正是美龄宫。在南京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们,年轻时常骑着自行车去游玩却从没有发现过。
有人说,这是蒋公当年送给宋美龄的浪漫“表白”;也有人说,“紫金之心”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蒋宋婚礼资料图
事实上,美龄宫是作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而建,1947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后,此处才做为蒋介石官邸。
△美龄宫
抗战胜利后美龄宫被翻修为别墅,蒋公和宋美龄才在此居住,此时距离美龄宫建成已经过了15年。尽管如此,蒋宋的爱情故事,终是为南京添了一抹浪漫和人情味。
梧桐絮语
四月的南京,樱花淡去,大团大团的油菜花又此起更迭,而早早飘起的梧桐絮,也下起了春天的雪。
陵园路依旧寂静,阳光透过梧桐的斑驳光影随风晃动。
最美街区颐和路,茂密的梧桐衬着老洋房,白墙绿树,总盼着骑着老式自行车的人路过。
见证多少悲欢离合的浦口老车站,梧桐飞絮,还在一曲情深深雨蒙蒙。
《致青春》里的东南大学中央大道,梧桐又是一片葱葱,青春三五成群的明媚笑声忽远忽近。
长江路车水马龙,梧桐守着霓虹灯彩、行人匆匆…
但过敏体质的小伙伴,可能真的有点,不喜欢戳脖子的梧桐絮。
天天出门戴个口罩,一摘口罩鼻涕一把眼泪一把,一言不合脸上就起包变猪头…
骑车骑得好好的,风一吹,哗啦啦下起梧桐雨,掉眼睛里分分钟感觉自己可能瞎了……
这些漂浮于空中的花粉和果毛容易进人人们的呼吸道,引起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症、哮喘病等诸多病症。特别介意这波梧桐雨的小伙伴,出行可以戴口罩、帽子、眼镜等,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