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慕容垂这个人?

文:张岩  微信公众号:阅过边界

1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

关于慕容霸的故事,我们从他14岁(340年)的时候说起吧。

这一年的2月,与他阔别多年的大伯慕容翰回来了。算起来,离上一次见面已经长达七年。

在慕容霸的记忆里,大伯是个神采飞扬的人物,善于骑射,有百步穿杨的本事,又足智多谋。七年没见,他变化很大,像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憔悴,沧桑,恭顺,惶恐,已经很难从他身上找到当年的神采。

慕容霸知道大伯当年不辞而别的原因——大伯是庶长子,爷爷在世的时候对他颇为器重,虽然父亲慕容皝才是王位继承人,但是大伯更受优待。七年前的秋天,爷爷去世,大伯担心遭到父亲的报复,匆忙出逃。

慕容霸也知道大伯在消失的这七年里的行踪——离开慕容鲜卑之后,他先投奔段氏鲜卑,协助段氏鲜卑进攻慕容鲜卑,段氏鲜卑战败之后,他又投奔宇文鲜卑。宇文鲜卑对他极为猜忌,为了躲避迫害,他装疯卖傻,有时候装乞丐,有时候装酒鬼,使宇文鲜卑掉以轻心,然后暗中联络弟弟慕容皝,得到允许之后,才潜逃回国。

结束了长达七年的流浪生涯,重回故地,慕容翰百感交集。

当年离开的时候,只有七岁的慕容霸如今已经成了十四岁的大孩子。虽然已有七年没见,但是饱经沧桑的慕容翰对这个孩子并不陌生。

慕容霸是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在慕容翰的记忆里,慕容皝最宠爱这个孩子,曾经不止一次地当着大家的面给予夸奖,说他“阔远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他名字里的“霸”字,就是慕容皝对他的期望和赞赏。

事实上,这个孩子的表现也极为出色。去年,慕容鲜卑讨伐高句丽国和段氏鲜卑,这个孩子随军出征,表现不凡,小小年纪就得到了勇冠三军的威名。

然而,这又能如何呢?这个孩子再优秀,也注定没有王位继承权,王位只能由他的哥哥慕容儁来继承。从小到大,他一直享受着比王位继承人更多的荣宠,这在将来会不会成为祸患呢?

虽然我们不知道在久别重逢的这一天,流浪归来的慕容翰是否从只有14岁的慕容霸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年少气盛的慕容霸绝不会认为一脸风尘的慕容翰就是自己的未来。——可是在将来,他将会以相似的方式再蹈慕容翰的覆辙。

过去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相遇,这种科幻电影里才会有的桥段,在340年2月的某一天里上演了。只是这个场景是加密的,当事者只有在时过境迁之后,才能解读出其中隐含的密码。

慕容霸与慕容翰,经历相似,性格能力也相似:同样智谋出众,同样骁勇善战。

342年,慕容鲜卑进攻高句丽,慕容翰与16岁的慕容霸共率一路军队,攻入高句丽国都。

344年,慕容鲜卑进攻宇文鲜卑,慕容翰为前锋,迎击宇文鲜卑主力,18岁的慕容霸另率一路军队发动侧击,与慕容翰联手击败敌军主力,大获全胜。

因为在这次战争中被流矢射中,身受重伤,战后,慕容翰卧床休养了一段时间,身体状况略有好转时,他就在庭院里练习骑射。有人把这件事添油加醋地告诉给了慕容皝,说他私下练习骑射是为了作乱。这种说辞看起来很荒唐,慕容皝却以此为借口命令他自裁。

七年流浪,终于回国,东征西讨,结局凄凉。慕容翰平静地接受了命令,临终遗言:“当初我负罪潜逃,辗转回国,今天才死,已经算晚。我不自量力,原想为国效力,消灭中原的羯人(石虎),看来梦想是无法实现了,虽然遗憾,但这就是命吧!”

从340年回国到344年被赐死,这四年里,与慕容翰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与他有过两次并肩作战经历的侄子慕容霸。对于当时的慕容霸,大伯慕容翰之死或许只是一个小风波,不会在他的生活里激起多大的涟漪,不过,多年以后,当他落到与慕容翰相似的境地时,如果能够回忆起被迫自裁的大伯,他一定会感慨历史是何其相似。

击败高句丽和宇文鲜卑,为慕容鲜卑奠定了立国的基础,也是他们南下中原逐鹿问鼎的关键一步。

345年,为了阻止慕容鲜卑南下,盘踞在中原的后赵帝国皇帝石虎派兵北上,慕容皝派遣19岁的慕容霸率军南下,驻守辽宁锦州。这时候,19岁的慕容霸已经成为慕容一族的璀璨将星,后赵军队畏惧他的威名,驻扎在河北乐亭,逡巡不前。

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儁继位。

正如慕容皝当年容不下慕容翰,慕容儁对五弟慕容霸也有猜忌之心,即位初期就开了一个有报复意味和嘲讽意味的玩笑——慕容霸少年时代有一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撞折了几颗牙齿,慕容儁根据他的外貌缺陷给他改名为慕容 (que)。后来,因为“ ”字犯谶,慕容儁又给他更名为慕容垂。

349年,后赵帝国皇帝石虎去世,国内发生动乱,慕容垂认为这是南下中原的好时机,奏请慕容儁讨伐后赵帝国。慕容儁畏惧后赵帝国的余威,以慕容皝尸骨未寒、不宜发兵为由,拒绝了他的建议,他亲自从锦州赶回国都朝阳(当时叫龙城),面见慕容儁,好不容易才说服他派兵南下。

350年2月,慕容儁派遣慕容垂率领两万人为前锋,另派三路后军跟进。驻守在河北乐亭的后赵军队不战而退,据守北京(当时叫蓟城)。3月,慕容垂与后军会师,攻占北京。

战后,慕容儁打算坑杀后赵降卒,慕容垂及时阻止,说兴兵攻打后赵的旗号就是讨伐暴虐,刚进中原就如此残暴,必然会使人心离散。慕容儁厌恶慕容垂,但也是一代枭雄,不至于因为嫉妒而拿国家大事当儿戏。他听从了劝谏,放过了可怜的后赵降卒,成功地树立了仁义之师的旗号,巩固了对北京的统治,把这里建设成了向中原挺进的跳板,一时间,“中州士女降者相继”。

从进入北京到352年年底,慕容垂一直在中原活动。353年年初,慕容儁称帝,封他为吴王,让他在前方作战,眼见他在军中声望日隆,又调他脱离前线,回驻大本营辽宁朝阳。慕容垂冲锋陷阵不落人后,治理政务也是手到擒来,在后方搞得有声有色,慕容儁“愈恶之,复召还”。

在随后的几年里,对于慕容垂,慕容儁一直用的都是边用边打的方式,有时候派他驻外,有时候又把他调回来,有时候让他当武将,有时候又让他干文职……慕容垂逆来顺受,来者不拒,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干什么都风生水起……估计,抓不住他把柄的慕容儁的心里也是崩溃的。

4

幸运的是,有人注意到了慕容垂的才华——他的四哥慕容恪。

与备受慕容皝宠爱的慕容垂不同,慕容皝的几个儿子里,慕容恪很不受待见,这也恰恰是慕容儁对他颇为器重的原因之一。

与因为一点儿陈年旧事就记恨一辈子的慕容儁不同,慕容恪并没有因为早年的备受冷落而迁怒于慕容垂,而是对他颇为赏识,多次不遗余力地推荐,可是这并没有什么用。

357年,慕容儁迁都河北临漳(当时叫邺城),把前燕帝国的战略中心转移到中原,厉兵秣马,打算南下消灭东晋。同年,为了稳定中原地区,慕容垂率军出征塞北,击溃了骚扰中原的丁零敕勒,“斩俘十余万,获马十三万匹,牛羊亿万余”。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是这一战必定是极大地充实了前燕帝国的国力。然而,当慕容垂凯旋回国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无妄之灾。皇后可足浑诬陷他的妻子段氏用蛊,把她关进大牢,严刑拷打,慕容儁袖手旁观,似乎还想以此为由头制造一起谋反事件。

《通鉴》记载了这个令人悲伤的故事,以及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说段氏被押期间,慕容垂曾到狱中探望,因不忍爱妻受刑,劝她认罪,但是深明大义的段氏拒绝了。此外,《通鉴》还明确地说慕容儁就是幕后黑手。最终,段氏被拷打致死,慕容垂也再次离开国都,出镇辽东,与他一起远行的,还有他的新妻——段氏的妹妹。可足浑皇后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废黜小段,强行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慕容垂。慕容垂吞下了这颗强扭的瓜,但是很不愉快,当然,这也进一步恶化了他与可足浑皇后的关系。

359年冬天,慕容儁病危,可能是怕慕容垂趁机自立,他又把33岁的慕容垂召回国都。次年正月,慕容儁去世,他10岁的儿子慕容暐(wei)继位,朝政由慕容恪打理。

慕容恪前后主政七年(360—367),这七年是前燕帝国的一个小黄金时代,也是慕容垂一生中难得的顺风顺水的岁月。

当时,中国境内的局面大致是三国鼎立,除了雄视华北的前燕,还有扎根关中的前秦,以及虎踞南方的东晋。

前秦、前燕、东晋对峙图。前凉实际上是独立的,但是名义上属于东晋,所以它和东晋的版图颜色是相似的。

365年,慕容恪主持发动南征,在慕容垂的协助下攻占了本属于东晋的洛阳。丢城失地的东晋固然神经紧绷,前秦国主苻坚却也如临大敌,亲自率军驻扎在边关,以防前燕忽然挥戈西进。攻占洛阳之后,慕容恪任命慕容垂总督十州军事。在整个前燕时代,这种一人总督十州军事的情况是绝无仅有的,慕容垂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被苻坚列入一级警戒名单。

367年,慕容恪去世,临终时极力推荐慕容垂。在遗言当中,他把慕容垂比作能够与管仲、萧何比肩的能臣,说如果慕容垂不能被重用,东晋和前秦必然会趁机寇边。然而,可足浑太后和年轻的皇帝慕容暐并没有把他的话当一回事,接替他职位的并不是慕容垂,而是慕容评。

慕容评是慕容皝的弟弟,慕容恪和慕容垂的叔叔,其人工于心计,内斗剽悍,外斗软蛋。慕容恪一死,慕容垂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慕容评、可足浑太后和慕容暐很快就把曾经大有前途的前燕帝国搞得鸡飞狗跳,“政以贿成,官非才举,群下切齿”。

毫不意外,灾难来了。

5

369年4月,东晋的桓温率军北上,水陆并进,讨伐前燕,并开辟石门水道,引黄河入汴水,以便于运输军粮。桓温也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当之无愧的枭雄,行兵打仗自有独到光华,在他的指挥下,东晋军队猛攻力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把战线推进到了枋头(现在的河南浚县)。

前燕朝廷起初还能勉力抵抗,并向关中的苻坚许诺:如果前秦出兵协助抵抗桓温,前燕愿意割据虎牢关以西的土地。前秦的援军还没有抵达,踌躇满志的桓温就到达了枋头。前燕朝野震恐,慕容暐和慕容评无力退敌,打算抛弃新都邺城,撤回旧都龙城。这时候,43岁的慕容垂站出来了,说别急着撤退,先让我出去打一仗,就算我打败了再撤也不迟。

这一战就是大名鼎鼎的枋头之战,以桓温失败告终,慕容垂名震三国,成为前燕帝国的大英雄。然而,这也是前燕帝国落幕之前的绝响,对于慕容垂本人,这也是他在前燕时代最后的辉煌。

枋头之战过后,慕容垂上书朝廷,请求嘉奖有功将领,慕容评对挽救帝国于危亡的慕容垂“深忌之”,驳回了他的奏请。慕容垂据理力争,彼此交恶日深,本来就看不上慕容垂的可足浑太后也卷入其中,密谋诛杀慕容垂,不过她不敢轻易对有存亡断续之功的慕容垂下手。

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知道了这个正在炮制的阴谋,急忙告诉慕容垂,建议他发动政变。慕容垂担心政变一起,国家动荡,敌国会趁虚而入,拒绝了慕容楷的提议。不久,可足浑太后决心已定,慕容楷又来报信,慕容垂说,如果杀身之祸在所难免,自己只能出逃避难,犯上作乱的事是绝不会做的。他的长子慕容令认为,落到今天这般田地,错不在主上(慕容暐),而在于慕容评,如果非得出逃,最好到故都龙城避难,静观时变。如果慕容暐能够远小人,提出和解,那就与朝廷握手言和,否则就以龙城为根据地,割据一方。

慕容垂采纳了长子的建议。369年11月,他把痛恨的正妻可足浑留下,以出城狩猎为由,带着小段、几个儿子、慕容楷以及心腹离开邺城,火速奔向龙城。到达邯郸的时候,平时不受他宠爱的另一个儿子慕容麟忽然返回邺城告密,追兵随后赶来,割据龙城的计划也泡了汤。这时候,慕容令再次提议,或者出其不意地杀回邺城,诛杀慕容评,发动政变,或者投奔前秦。几经衡量,慕容垂决定投奔前秦,因为他认为杀回邺城太危险,不如投奔前秦万无一失。曾经救国于危难的大英雄,就此成为叛国之贼。

史官说慕容垂做出投奔前秦的决定时,正是日暮西山的时分,不知道这是为了渲染气氛,还是事实的确如此。如果是后者,走投无路的英雄在如血残阳中投奔敌国这一幕的悲凉色彩真是跃然纸上。从天人感应的角度——如果这个东西确实存在——来说,我们不妨就把这个傍晚当成前燕帝国的落幕,只是不知道在逃往敌国的路上,慕容垂会不会想起已经成为枯骨的慕容翰。

6

枋头之战过后,苻坚要求前燕帝国兑现承诺,割让虎牢关以西的土地,慕容暐和慕容评一口回绝,说当初提出割地并不是我们的意思,是使者自作主张,口无遮拦,不能算数的。苻坚大怒,打算攻击前燕帝国,只是碍于慕容垂的声名不敢草率出兵。就在这时候,慕容垂来了。苻坚喜出望外,亲自出城迎接。

慕容垂叛逃事件在前燕帝国引起了很大的政治风波,朝廷迅速开展了一场小规模的肃反运动,一些与慕容垂过从甚密的官员遭到清洗,就连在枋头之战当中与慕容垂并肩抗敌的有功之臣也难以幸免。有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慕容垂叛逃前秦的后果,建议朝廷加强边防,严加防范,慕容评和慕容暐不以为然,认为苻坚断然不会重用降臣,而且自大地认为,前秦只是边陲小国,还得仰仗前燕帝国共同抵抗东晋,绝不敢破坏同盟关系。

为确保万无一失,苻坚在战前派遣使者以友好往来的名义到前燕帝国打探虚实,慕容评识破了苻坚的用意,却带领使者参观他的豪宅和堆积如山的财宝。有人对他说,苻坚是派人来刺探情报的,你应该带他看看我们的军队,吓唬他们一下。慕容垂却说,我这就是在警告苻坚,他的使者看到我家有这么多钱,一定会以为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都很有钱,每个人都有钱就是国家富强,苻坚他敢进犯我们这么强大的国家吗?

苻坚当然敢,要是不敢反而奇怪了。

事实上,就在慕容垂来到前秦帝国当月,苻坚就发动了攻势猛烈的灭燕之战,并派遣慕容垂为先导。王猛认为慕容垂志向远大,他日必然为祸,早在慕容垂抵达前秦帝国初期,就劝说苻坚痛下杀手,苻坚以为王猛多虑,况且消灭前燕还得用到慕容垂,所以并不把王猛之言放在心上。劝谏无效,王猛于是在灭燕的过程中,用金刀计除掉了慕容垂最为看重的长子慕容令。

当年,走投无路的慕容翰投奔段氏鲜卑,曾协助段氏鲜卑攻打故国,后来因为见故国有覆亡之危,于是中途撤出。多年以后,历史重演,只是他的侄子慕容垂走得更远,没有对故国手下留情。

370年11月,前燕帝国灭亡,慕容垂回到了邺城,这一次他的身份不是当初拯救前燕帝国于危亡的英雄,不是狼狈出走的叛逃者,而是消灭故国的征服者。重回故土,又见故人,想起当年在前燕帝国受到的种种不公,慕容垂难以释怀,与他们见面的时候一脸厌恶。一个随从察觉到了他的心意,劝他应该为了未来的大计,冰释前嫌。随从的这番话透露了一个清晰的信息,也印证了王猛的判断——慕容垂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永远为苻坚效力。

7

慕容垂有复国的抱负,但是在故国灭亡之后的许多年里,他一直对宏大而危险的志向闭口不提,在前秦与东晋的战争中,还屡次为苻坚鞍前马后地奔走,“所在征伐,皆有大功”。苻坚是个以宽容闻名的帝王,宽容得近似于蠢萌,对慕容垂相当器重,给予各种优待,并无猜忌之心,然而,想要慕容垂命的人依然大有人在。据记载,除了王猛,苻坚至少还接到过两次诛杀慕容垂的请求。这两次奏请的幕后主使是不是王猛,我们难以断定,但可以想象到的是,苻坚的信任并不能让他掉以轻心,他的处境应该是如履薄冰的。

375年,最为忌惮慕容垂的王猛去世,苻坚身边少了一个直言敢谏的良臣,开始有点儿荒废朝政。前燕帝国的遗老遗少建议慕容垂趁机脱离苻坚,光复前燕,“垂笑曰:天下事非尔所及”。时隔千年,当我们从史书中看到这一节的时候,依然可以依稀看到这腹有鳞甲的谜之一笑,淡定,沉稳,还有那么一丝诡异。他不想光复前燕帝国吗?当然想,只是时机不成熟,还需要等。

王猛去世之后,慕容垂依然对苻坚言听计从,用史官的说法,慕容垂对苻坚就是“事之而毕力”,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毫不含糊。378年,前秦帝国进攻东晋帝国的军事重镇南阳,慕容垂圆满完成使命;第二年,前秦帝国又进攻襄阳,慕容垂依然不负所托。

王猛在世的时候,苻坚就跃跃欲试,有吞并东晋帝国的雄心大志。王猛认为,前秦帝国建国不久,基础不稳,不能操之过急,临终的时候还一再告诫苻坚不能轻举妄动。他在世的时候还能踩踩刹车,他一死,苻坚就把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一脚把油门踩到了底。

在吞并东晋的整个大战略当中,攻占南阳和襄阳虽然只是试探性的前哨战,但这两次战争必然会促使苻坚下定南下的决心。382年,苻坚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商议南下事宜,王公大臣几乎一致反对,慕容垂却挺身而出,坚决支持南征,苻坚大喜,南征之议就此敲定。

表面上看,这件事令人费解:无论怎么说,慕容垂也是外来户,对于前秦帝国,南征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外来户的几句话说定就定?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苻坚对慕容垂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慕容垂有丰富的与东晋军队作战的经验——前燕时代攻占洛阳,入秦之后攻占南阳、攻占襄阳,而且,他还打败过曾经不可一世的桓温。作战经验如此丰富,战绩如此辉煌,也难怪他的话有一言九鼎之效。

383年,慕容垂57岁。从44岁入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4年,这也是他在前秦帝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5月,东晋为了夺回襄阳而北伐,再一次被他击败,听闻捷报的苻坚大帝自然是信心大增。同年8月,苻坚大帝出兵南下,命令慕容垂与苻融率领25万人为前锋先行一步。

出发之前,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再一次与慕容垂说到了复国大计,“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慕容垂说——然!

居秦这么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坦承复国意图。对此,《通鉴》一语点破,说他之所以此时坦陈心迹,是因为确信苻坚必败。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人跟了你14年,你一直把他当成左臂右膀,他也一直在为你鞍前马后地打天下,当你以为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明知道你这一步迈下去就是万丈深渊,却还撺掇你迈步前行……这样一个人你怕不怕?

对阴谋论感兴趣的小说家,不妨把苻坚大帝功败垂成的故事演绎成小说,情节大致可以铺陈成这样:王猛死后,苻坚大帝对何时南下犹豫不决,慕容垂全力以赴,先攻占南阳,再陷落襄阳,诱使苻坚大帝认为东晋不堪一击,继而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坚定了苻坚大帝南下的决心,一步步把他引到了淝水之战的大坑里……

383年11月,苻坚大帝终于在淝水岸边迈出了踏向万丈深渊的那一脚。惨败!不过朝夕之间,投鞭断流的雄心就变成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狼狈。

8

慕容垂没有参与淝水之战,大战期间,他率领一支3万人的军队驻扎在湖北郧县(当时叫郧城)。所以,参与淝水之战的前秦各路军队都溃不成军,唯有“慕容垂一军独全”。

惊魂未定的苻坚脱离战场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慕容垂,迅速带着1000多人来到了郧县。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说他趁机除掉苻坚,慕容宗族的其他人也有此意。慕容垂拒绝了这个提议,认为这里并非前燕故地,不具备起事的条件,另一方面,居秦这么多年,承蒙苻坚大帝另眼相看,他对苻坚大帝多多少少也有些感情,不忍心落井下石。

虽然眼睁睁看着苻坚大帝往火坑里挑很不地道,但是离开苻坚大帝之前,慕容垂做的最后一件事还是挺漂亮。他把手下的3万人都移交给了苻坚大帝,还亲自护送他赶往长安。走到河南渑池,他请求回邺城祭拜祖先,苻坚大帝认为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他都没有背弃,必然是靠得住的人,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派给他3000人随行。但是,苻坚大帝没有想到的是,这将是他此生最后一次见到慕容垂。

当时,驻扎在邺城的是苻坚大帝的儿子苻丕。苻丕对慕容垂怀有戒心,让他驻扎在邺城西侧,并且抱着隔山观虎斗的心理,命令他率领2000老弱残兵去讨伐趁着前秦战败而起兵作乱的丁零敕勒,并派遣苻飞龙监军,授予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这本来应该是很机密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然而,苻丕与苻飞龙口风不严,这很快就在邺城里成了公开的秘密。

出征丁零敕勒之前,驻扎在邺城西侧的慕容垂想入城祭拜宗庙,遭到守城士兵的阻拦,一怒之下,他杀了几个士兵,扬长而去。苻丕的副手劝他趁机除掉慕容垂,否则必成大患,奈何苻丕优柔寡断,错过了最后一次下手机会。

出征路上,慕容垂留在邺城为人质的心腹逃出城,把苻丕和苻飞龙的图谋告诉给了慕容垂。慕容垂怒不可遏,但没有马上发作,而是以兵少为借口,就地扎营,招兵买马,然后趁夜突袭,消灭了苻飞龙及其部下,之后率军奔赴洛阳。

9

不久,丁零敕勒派来使者,希望推举为慕容垂盟主,共同抗秦。在来访的使者面前,慕容垂表现得很震惊,说苻坚大帝对我恩同再造,名为君臣,情同父子,我对他没有二心,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们这是干什么!

当时,驻守洛阳的是苻坚之子苻晖。事实上,对于丁零敕勒的提议,慕容垂是很乐意接受的,但是他不知道丁零敕勒是不是真心,当面拒绝是为了试探其心。另外,他欺负苻晖是个小年轻,不愿此时公然与前秦帝国决裂,想骗苻晖打开洛阳城门,然后兵不血刃地占据洛阳。

苻晖不笨,知道慕容垂来意不善,紧闭城门,坚守不出。洛阳城高河深,急切间难以攻克,慕容垂认为洛阳是四战之地,北面又有黄河天堑,即使攻克也难以控制前燕帝国故地,于是改变主意,放弃洛阳,率军北上,进击邺城。丁零敕勒的使者这时候又到了,一副离开慕容垂就不能活的样子,说你不接纳我们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我们可是很有用的!此时已经和苻晖闹翻了,兵不血刃而占领洛阳的计划也泡汤了,慕容垂于是顺水推舟,接受了丁零敕勒的归附之请。

一路北上,一路召集旧部以及前燕帝国的遗民,到达荥阳的时候,慕容垂的兵力已经达到了20万人,部下推举他为燕王,实力大增的他也就当仁不让了。

接到斥候回报,苻丕派遣使者面见慕容垂。使者极为大胆,当面怒斥慕容垂是忘恩负义的奸贼,慕容垂默然无言,随从让他杀死使者,他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又说狗见了主人以外的人总是要吠叫的,放过了这个使者。之后,他率军抵达邺城,开始与苻丕激战。

作战期间,他给苻坚写了一封信,说事情发展到今天,错在苻丕误信人言,先拒绝他入城祭拜祖先,又逼迫他率领老弱残兵讨伐丁零敕勒,还在他身边安插苻飞龙图谋行刺,若不是为了保全性命,绝不敢背叛恩主。此外,他还威胁苻坚,建议苻坚命令苻丕把邺城拱手让出,不然,刀剑无眼,苻丕或许有性命之危。信件的末尾,他又说天命轮流转,运气无恒常,“惟陛下察之”。

英雄末路也是英雄,苻坚虽然一败涂地,但是雄豪之气并没有减掉半分,在回信中,他一开始就承认自己惨败,之后又褒奖他的护卫之功,紧接着话锋一转,说我原想依靠你扭转乾坤,不曾想你居然反戈一击,看了你的来信,我很为你惋惜,你让也我在朝臣面前尊严扫地。天高鸟飞,海阔鱼跃,既然你已经反了,那你就放手去干,何必来信告诉我?只是可惜你老而为贼,生为叛臣,死为逆鬼,中原儿女又要被你毒害!我的命运岂是你能管得了的!至于苻丕(以及苻晖),就各安天命吧!

邺城曾经是前燕帝国的国都,坚固程度比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苻丕咬牙坚守,慕容垂又是架云梯,又是挖地道,居然久战无功,无奈,他只好改变策略,打算引漳河淹城,结果因为丁零敕勒叛乱,这个计划又以失败告终。此时,慕容垂看出苻丕摆明了是宁死不降,于是对部下说,苻丕是肯定不会投降的,丁零敕勒才是心头大患,邺城之战就到此为止吧,放苻丕一条生路,这样我既可以报答苻坚对我的恩惠,也方便集中全力打败丁零敕勒。

敌军撤退了,苻丕却没有撤退的打算,而是派人联系东晋,请求东晋帝国派兵共击慕容垂。东晋帝国很给力,派来的是猛将刘牢之。慕容垂一看苻丕杠上了,只好又返回来打邺城,但是他放开了通往关中的道路,想让苻丕知难而退。可是苻丕不吃这一套,非得打到底。不久,刘牢之到了,起初打得很顺利,连战连捷,慕容垂连战连败,然而在关键性的一战中,因为军纪涣散,刘牢之败退。苻丕看邺城注定是守不住了,于是率领城中的六万多人从慕容垂给他留好的退路上撤退。随后,慕容垂进入邺城。经过长年累月的攻城战,邺城早就成了一堆废墟,慕容垂放弃了在这里定都的想法,把后燕帝国的首都定到了中山(现在的河北定州)。

这一年(385年)的10月,苻坚大帝被叛将绞杀。次年正月,慕容垂正式称帝。这一年,他已经60岁。

10

后燕帝国建立初期,“国际”局势很不稳定。当时,主要有四股势力威胁着这个新生的政权:盘踞在河南浚县附近的丁零敕勒;以山西长子为根据地的西燕;以山西雁门为根据地的刘显;以及盘踞江东的东晋。此外,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一带还盘踞着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由于北魏建国初期国内局势动荡,叛乱不断,国主拓跋珪不得不屡次向慕容垂求援,自顾尚且不暇,根本无力对外扩张,所以北魏对后燕帝国的威胁几乎略等于零。——不过,后来消灭后燕帝国以及统一北方的居然就是这个当初最为弱小的国家,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称帝之后,慕容垂亲自率军南下,攻占了一些原属于前秦但是在淝水之战过后被东晋占领的地区,把势力推展到了淮北。

387年,也就是登基称帝的第二年,慕容垂与北魏联手夹击刘显,刘显败逃西燕。391年后,慕容垂击败丁零敕勒,其残余势力也逃到了西燕。394年后,慕容垂出击西燕,把他们来了个一锅端。至此,后燕帝国基本恢复了前燕帝国的疆域,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强国。接下来,慕容垂的目光落到了北魏。

如前所言,北魏开国初期国内动荡,拓跋珪无力弹压敌对势力,屡次向后燕帝国求援,作为北魏宗主国的后燕,甚至有为北魏选置君主的权力。然而,天道轮回,就像慕容垂当年背弃苻坚大帝一样,拓跋珪的地位稳固之后,“阴有图燕之志”。391年,拓跋珪的老弟出使后燕,慕容垂察觉到北魏动向可疑,扣留了拓跋珪的老弟,之后又向北魏索要名马,拓跋珪断然拒绝,宣布脱离后燕,转而选择与西燕联手。所以,慕容垂在394年消灭西燕,实际上也就是在为讨伐北魏做准备。

消灭西燕的第二年,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宝为统帅,率军十万进攻北魏。拓跋珪先迁徙部众后撤,避敌锋芒,诱使慕容宝深入北魏国境,进驻五原;然后向后秦帝国求援,派人掐断五原与后燕帝国国都中山之间的通道,截获了后燕派往前线的信使,使慕容宝无法接到后方消息。

当时,慕容垂已患重病,拓跋珪把截获的信使押到阵前,命令他们向后燕大军喊话,称慕容垂已死。后燕大军人心震恐,一部分将领密谋胁迫慕容宝下位,另立新帝。慕容宝惶恐不安,急忙在10月末渡过黄河撤退,渡河之后,他认为已经撤退到安全地带,且北魏军队又没有渡河的船只,于是疏于戒备。11月,气温骤降,黄河结冰,尾随而至的拓跋珪率领2万铁骑踏冰渡河,在参合陂发动碾压式的突袭,后燕大军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部分被歼灭,一部分投降。战后,拓跋珪把所有的降军就地活埋。经此一役,后燕受到重创,北魏的触角开始伸入中原。

命不久矣的慕容垂知道这次失败意味着什么:一旦自己撒手人寰,轻视慕容宝的北魏必定会趁机南下。为了给慕容宝立威,参合陂之战的第二年(396),后燕帝国兵分三路发动报复性的灭国攻击,慕容垂抱病出征,亲自率领中路军突袭北魏,拓跋珪战败,仓惶遁走。

慕容垂虽然大胜,但是也无法彻底将北魏残部剿灭,外加病情渐重,他只好班师回朝。回国途中,经过参合陂,看到万人坑上土色如新,遍地尸骨,慕容垂悲从中来,命令设坛凭吊,三军当中失去父子兄弟的士兵纷纷恸哭,慕容垂惭恨交加,终于一病不起,在撤退途中去世,时为396年4月。

同年8月,拓跋珪率军反扑,大举南下,势如破竹,次年,后燕国都沦陷,名存实亡。半世浮沉的慕容垂苦心经营的后燕帝国,在他去世一年之后,成梦幻泡影。

11

讲完了慕容垂的故事,最后再回顾一下他的一生,顺便给一些或许不是那么很准确的评价。

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慕容垂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传奇人物,人生经历一波三折,身份多变,先是皇族骄子,继而成为被歧视者,转而成为拯救故国于危亡的英雄,接着就变成投身敌国的叛国者,随后又变成消灭故国的征服者,之后又变成离弃新国的叛乱者,然后又变成收复河山的复国者。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经历像他这么传奇的人也是不多的。

他的前半生起伏不定,半世浮沉;后半生(叛离苻坚大帝之后)收复故国河山,创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政权,然而因为传位非人,他死后不到一年就一切烟消云散,大业落空。简单地说,他的一生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半世浮沉半世空。

表面上看,他在燕而叛燕,在秦而叛秦,大节有亏,并非道德意义上的“好人”,是见异思迁的不忠不义之人。仔细咂摸他一生行迹,我们却会惊讶地发现,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或许,甚至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难得一见的有道义观念的人。

在前燕时代,慕容儁、慕容暐父子对他百般打压,甚至把他的妻子拷打致死,他一直逆来顺受;当前燕帝国有亡国之危时,他却不计前嫌,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即使在可足浑太后打算害死他,宗族子弟鼓动他起兵造反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公然与故国决裂的念头,而只是想退据龙城,静观其变。直到退据龙城的计划失败,他才出逃前秦。有句话叫“不要问祖国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祖国做了什么”,在他身上,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对于前燕帝国,他算是尽到了最大程度的忠,故国把他当成臭狗屎,他又何必为故国效力呢?

居秦14年,他的心不安分,但表面上一直安分守己,直到淝水之战前夕才流露出那么一点儿异常迹象。不可否认,对于苻坚大帝的功败垂成,他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非得说他的人生有污点,那么这个污点就是他撺掇苻坚大帝南下——可是他并非罪魁祸首,充其量也就是推波助澜者。况且,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如同难产一般痛苦的民族融合期,类似于无义战的春秋战国时代,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他的复国行为该如何归类还得两说,说是野心勃勃有道理,说是雄心壮志也能说通。

战后,苻坚大帝来投,他没有趁人之危,把手中兵力全部移交给苻坚,还护送他回关中;等到与苻坚大帝交恶,围攻邺城,他依然网开一面,没有对苻丕赶尽杀绝。当然,他这样做有一定的现实考量,并非全都是出于道义,但是我们也很难确凿无疑地说他毫无道义观念。或者说,在现实条件允许,而且不会危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还是会考虑到道义,不会把事情做绝。——这似乎也是如今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所以,没有单纯用世俗意义上的道德对他求全责备的必要,他本性不坏,有道义观念,只是背负了太多的无奈。作为一个开国君主,或许他比不上苻坚,但是他还是能够与石勒、刘渊之类的枭雄比肩的。他这一生有沉有浮,然而很难说他成功还是失败,或许,人生究竟是什么滋味,这一生是成还是败,只有站在参合陂的万人坑旁边回忆前尘的那一刻的他才是最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