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中的日军第62师团竟是组建于中国太原炮楼守备队

2016年12月8日,一部由梅尔·吉布森导演的二战电影《 血战钢锯岭 》在中国上映,引发了人们对太平洋战争冲绳岛战役中这场“钢锯岭”(日军称前田高地)战斗的浓厚兴趣。

这场发生在1945年4月底到5月初的阵地攻防战。美日两军围绕这个并不大的高地,展开了反复拉锯式争夺。战斗空前惨烈,以至于最初参战的 美军 96步兵师很快就损失过半,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由77步兵师进行接替。电影所表现的医疗兵道斯拯救战友的情节,就是77步兵师307团接替进攻后战场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一幕。

在战斗中,道斯勇敢地从战场上救下了75名战友,成为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而高地上的那支野蛮凶悍的日军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在舰炮、航弹的地毯式轰炸下成体系的顽强防御,还是利用坑道反击时凶狠的白刃冲锋,亦或是最后口喊“万岁”疯狂持手雷与美军同归于尽,都比较真实地还原了疯狂到歇斯底里的日军形象。

历史上,防御钢锯岭的这支日军是日本陆军序列中的第62师团,这支部队除了与美军在冲绳交锋外,同样曾经在中国战场上与国军和八路军血战。

根据战史记载,负责守备“钢锯岭”的第62师团,1943年5月在中国华北的山西太原组建,是个只辖两个步兵旅团的“治安师团”,当时并没有编制炮兵等技术性兵种,(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占领区并进行扫荡作战。

不过对于入侵中国的62师团来说,在华北腹地维护“治安”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它所负责的地区也正是八路军游击队最为活跃的地区。这些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和游击队,作战灵活、勇敢顽强,给华北日军造成了无数麻烦。而62师团也只好被迫分散成为炮楼守备队,分守百余个据点,陷入到中国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当然,与这样的对手的战斗经历也使得62师团得到了磨炼,甚至学习到了一些八路军如何在劣势条件下对抗强敌的战术和经验,这对其后参加冲绳岛战役,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华北炮楼蹲守将近一年之后,由于日军战略变化,第62师团被调出参加1944年3月的大陆交通线作战,即豫桂湘战役,和驻守河南的汤恩伯部国民党军作战。虽然62师团并非主力师团,但由于汤恩伯部国军纪律涣散,战斗力极差,一触即溃,62师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战役结束后,恰逢太平洋战争吃紧,62师团又被调防冲绳岛。在那里,这支曾在中国欠下累累血债的日军迎来了末日。

冲绳岛原为独立的琉球王国,1603年被日本萨摩藩入侵后一直受到日本的控制,表面上依然是中国的藩属国,实际上则早已成为日本萨摩藩的附庸,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王国,将琉球王国改为冲绳县,从此,这片群岛就成了日本南下扩张的桥头堡,也是日本本土四岛的门户。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在美军压倒性的兵力和技术优势下,日军在太平洋上一溃千里,到了1945年初,硫磺岛战役结束后,美军已经逐步铲平了日军在西太平洋上的岛屿要塞,逼近了日本本土,一旦美军占领冲绳,将以此为跳板威胁日本本土,强大的B-29重型轰炸机将让日本列岛西南部永无宁日。所以对美日两军来说,冲绳都将是寸土必争的死战之地。

日军很早就意识到了美军进攻冲绳的可能,于是先后调集3个师团组建第32军驻防冲绳,分别是第9、第24、第62师团。不过虽然都是师团,编制和战斗力均有较大差异。第9师团是日军的老牌部队,常备师团之一,兵力雄厚,火力最强,一直被视作最后决战的力量,第24师团同样是日军主力之一,而至于62师团,日军大本营认为战斗力最弱小,只可担任阵地防御任务。不过,这样的安排也使得62师团安安心心地在冲绳中部和南部,依托地势构筑完整的防御阵地。

在硫磺岛战役结束后,日军就改变了以往岛屿防御作战中的陈旧思想,不再把士兵摆在摊头当靶子,而是依托坑道碉堡实行纵深防御,在硫磺岛战役中,23000日军依托还并不完善的防御体系,将美军杀得血流成河,美军在小小的硫磺岛上阵亡超过7000人,负伤者近2万人,这也是太平战争中唯一一场美军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而到了冲绳战役时,美军面对的则是比硫磺岛要完善得多的防御体系,以及隐蔽在坑道中的将近10万日军。

日军原计划是以3个师团防御冲绳,可是,由于日军在太平洋防线败得太快,被迫拆东墙补西墙。就在冲绳岛战役打响前,日军大本营又把冲绳最强大的第9师团调往当时侵占的中国台湾,使得冲绳兵力突然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没想到,这一作死之举却为62师团在后面的出场留下了表演空间。

虽然日军主动作死,美军却没有掉以轻心。为了确保拿下冲绳,美军集结了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最庞大的兵力,拥有各类舰艇1500余艘,飞机2000余架,总兵力超过45万人。美军占据着绝对的海空优势,战役一开始就截断了日军增援之路,把冲绳变为了孤岛。而日军估量双方差距后,也放弃了防御整个岛屿和反击的念头,专门依托岛南部阵地打防御战。就这样,原本不起眼的62师团一下成为了与美军交战的主力。

日军的龟缩战略是正确的,因为撤退到山区进行作战,可以极大抵消美军的海空绝对优势;而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火器,则成为美军步兵的死亡陷阱。

其中,62师团所防御的嘉数高地,就是一个被鲜血浇筑的例子。由于最初在海滩和北部的平坦地带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美军开始向冲绳南部进发,并非常乐观地认为将不会费多大力气,可当他们开始进入山区时,终于遇到早已严阵以待的日军。

由于山地地形制约,美军步兵被迫采取了更密集的队形向貌似空无一人的山上爬去。可突然之间,日军的高射炮、臼炮、迫击炮、步兵炮、掷弹筒就劈头盖脸地覆盖而来,在密集的进攻人群中爆炸,轻重机枪和步枪子弹也从各种刁钻的角度射来,毫不停顿地收割着生命。

当美军付出惨重代价好不容易占领某个阵地后,阵地上的残余日军会疯狂反击,不惜与美军士兵同归于尽,而其他日军则很快就能组织起凶猛的局部反冲击,他们利用坑道甚至能够从美军占领的阵地下面钻出来,与立足未稳的美军士兵厮杀在一起,一次又一次把美军赶下去。参战的美军士兵回忆这场战斗时,很多把这些日军称为“来自地狱的恶魔”。

在美军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下,日军的防线被层层击破。而美军自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十多天的攻防战中,美军在一个小小的嘉数高地面前就先后有2.4万人的伤亡,而日军连同附近准军事人员的伤亡也超过此数。这里也成为了冲绳最大的血肉磨坊。

最终,占据压倒实力优势的美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占领了嘉数高地,而62师团则撤退到其他阵地继续进行防御。“钢锯岭”就是其后撤的另一个坚固阵地。这是另一场如出一辙的血肉磨坊。不过和电影里结局表现不一样的是,伤亡过半、弹尽粮绝的62师团在丢失“钢锯岭”阵地后继续后撤到冲绳南端喜屋武半岛的阵地负隅顽抗。此时,其覆灭的结局早已注定了。据记载,在其全军覆灭前的最后时刻,第62师团的残存士兵开始胁迫冲绳普通民众大量自杀,甚至直接屠杀当地民众,最终在疯狂地万岁冲锋中被美军火力碾为齑粉,这支来自地狱的恶魔师团烟消云散。

整个冲绳战役,美军伤亡7万5千人,而日军几乎全军覆灭,10万参战部队中仅有7000人幸存,同时还有超过10万日本平民死于战火············

平心而论,这部《血战钢锯岭》展示了二战中日军的真实形象,顽固凶狠且疯狂狡猾,这才是我们全面抗战八年所面对的敌人。不过,恰恰是因为把对手描绘得十分强大,观众才对美军特别是主角道斯的勇敢和坚强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才更感慨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而我们的某些抗日神剧却经常把这样精锐的日军描绘得愚蠢弱智甚至不堪一击,这实际上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也是对抗战先烈们的侮辱。

某种意义上说,《血战钢锯岭》是相当主旋律的。我们在感叹这部影片成功的同时,显然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国还是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主旋律电影的,而到了如今,为何反倒拍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