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之都”藏着7000个情报机构
“多瑙河的女神”维也纳是古老的皇家城市,也是现代的音乐之都、艺术中心,是每一位艺术与生活鉴赏家的最理想城市,更是蝉联世界最宜居城市榜榜首多年,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维也纳还以“世界间谍之都”、“特务之城而著称”。除了维也纳之外,柏林、布达佩斯、布拉格、伊斯坦布尔等城市也都曾因间谍活动而出名,时至今日,迪拜也爆出惊人间谍活动。今天本文将对这些“间谍之城”逐一进行介绍。
维也纳(“窃听天堂”)
据外媒报道,埃米尔·博比在其新书《虚空》中披露,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最大间谍中心。而据间谍活动专家调查显示,目前维也纳至少有7000所间谍机构,这其中与世界各国纷纷在此参与联合国事物有着密切关系。不过,前奥地利反恐机构奥地利宪法保护与反恐局负责人格特· 勒内·波利表示,目前在维也纳从事间谍活动的机构其实远不止7000所。也可以说,维也纳是世界情报界的证券交易所,这里有最自由的法律管理间谍活动。同时,良好的教育与健康服务使该地十分适宜间谍及其家人居住。”
冷战期间,维也纳被称为“窃听天堂”。据西方情报机构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45年到1955年,这座城市被英、美、法、苏等4国分区占领长达10年,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以及苏联“克格勃”纷纷在此设立分支,冷战高峰时期,活跃在维也纳的各国间谍人数最多时达2万人,因此维也纳也被喻为冷战时欧洲最大的间谍之都。
西方间谍的活动主要围绕着维也纳帝国饭店进行,因为当时苏联占领军的司令部就设在金光闪闪的维也纳帝国饭店,这里也自然成了英美情报机构觊觎的重要目标。其中“白银计划”就发生在这里,这也是冷战时期发生在维也纳最著名的一场谍战交锋。
英国军情六处早在1949年就组织了代号为“白银”的秘密行动,在该行动中,英国军情六处从维也纳郊区挖掘地道,找到了苏军司令部的电缆并进行窃听。1951年,中情局驻维也纳情报站得到了一些残缺不全的维也纳苏军司令部与莫斯科联系的地下电缆网络图,在华盛顿总部电讯室专家的帮助下,中情局终于将这些残缺不全的电缆网络图纸拼凑成完整的维也纳—莫斯科通信系统网络图。于是美、英联手扩展“白银行动”,建立多条“窃听专线”,大大提高了窃听行动的效率。
在窃听过程中,英美间谍情报机构不仅了解了奥地利苏占区的状况,也知道了苏联其他方面的外交政策,比如,南斯拉夫被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开除后,中情局从维也纳情报站证实了铁托与斯大林的彻底分裂,掌握了苏联并不打算向巴尔干半岛进行扩张的想法,这一情报帮助美国迅速靠近南斯拉夫,并得以从欧洲抽调大量兵力,投入朝鲜战场。
作为苏联重要间谍情报机构的克格勃,在当时也并非等闲之辈,苏联克格勃则利用奥地利中立国的有利地位,积极策反美英情报人员。1984年克格勃在维也纳成功策反了中情局高级特工爱德华·霍华德,从他手上获得了美国在莫斯科间谍网络的绝密资料。中情局因此损失惨重,三名以外交官身份作掩护的美国间谍很快被驱逐出境,被中情局誉为“最有价值的资产”的苏联科学家托尔卡切夫也被处决,因为托尔卡切夫曾向美国方面提供了许多有关苏联隐形飞机和导弹的技术。
尽管国际间谍活动风云变幻,但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仍占主导地位,两国在此拥有的间谍数量也最多。2010年,美俄曾在维也纳机场公开交换14名间谍,其中包括俄罗斯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
柏林(冷战间谍活动的最前沿)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之后,昔日德国的心脏柏林便成为东西方冷战的前沿,作为冷战最前沿,东西方情报组织当然不会放弃对柏林的争夺,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情报组织也在这里进行着激烈的间谍情报对抗。如果说双方在维也纳的情报活动打了个平手的话,“克格勃”在柏林的间谍战可谓最大的赢家。
在冷战期间,苏联克格勃甚至专门在东柏林市郊卡尔斯霍斯特的苏军总部里设立部门,专门针对西德和其他西方国家进行间谍活动,日常活动的间谍人数都在300人以上,而西柏林也是克格勃策反美军人员最成功的地方。
1949年,“克格勃”策反了代号为“乔治”的美军军官罗伯特·李·约翰逊。当时约翰逊生活十分拮据,而未婚妻赫迪被迫下海当了妓女,自己训练之余还得替她拉皮条,这一切让他恨透了美国政府,在此情况下,克格勃的出现无疑给罗伯特·李·约翰逊带来了希望,双方迅速达成了利益共识,而罗伯特·李·约翰逊也成为了苏联获取驻欧美军情报的关键渠道。在以后的两年里,罗伯特·李·约翰逊向“克格勃”提供的机密文件达到1600页,这些机密文件中包括军用密码表、美国核武器生产情况、美军作战计划、美国核武器瞄准的苏联集团国家的目标及其位置等高度绝密情报,这些情报综合起来使苏联能够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到有关驻欧美军以及美军掌握的华约军事实力等情况。
此外,“克格勃”还于1949年收买了一名叫科帕茨基的“双料间谍”,这位先后为纳粹德国和美国驻西德情报机构工作的老特务,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主动投靠克格勃。在“克格勃”经营了两年之后,科帕茨基竟然被中情局西德站发展为“首席间谍”,长期定点在西柏林工作,在此期间,他不但向苏联人提供了美国在柏林间谍网的详细情况,还亲手把一名中情局间谍灌醉后,送到了东柏林“克格勃”总部,更是重创美国在柏林的间谍网。
当然,在柏林的谍战交锋中,英美间谍情报机构也并不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冷战初期,在没有间谍卫星和高空侦察机的时代,英美联手在柏林实施了耗资巨大的“黄金计划”。当时苏联军事设施里都有地下通信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于是英美间谍情报机构在位于西柏林与东柏林的交界处不远开挖了一条隧道,一直延伸到东柏林苏联占领区450米远。到了1955年,美英工程师已经开始埋设电缆并与苏联的通讯线路对接,并在里面修建了三个监听室还安置了空调设备。很快,东欧集团的各种情报就通过地下线路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柏林,英美情报员通过分析电话录音和破解电报通信获取了海量的情报。岂料苏联早已知情,只是并未声张,因为打入英国情报部门内部的苏联间谍布莱克早已把此事通报给了克格勃,除了向苏联方面通报柏林秘密隧道的情报,他还将多达400多名潜伏的西方间谍的详细情况报告给了克格勃。布莱克后来被东欧集团的叛变者出卖,被关进英国监狱5年后他设法越狱逃到了莫斯科,200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他颁发了荣誉勋章。
布达佩斯(间谍决定国家命运)
冷战初期,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政权在整个东欧集团中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固,这就为西方势力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大量美国间谍借机涌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企图颠覆匈牙利的人民民主政权。于是,布达佩斯成了美苏间谍战的另一个主战场。
1956年夏,中情局驻维也纳情报站通过美国驻外记者希金斯获知,在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将有一场反对苏联的冲突,尤其是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最有可能发生暴动。中情局决定推波助澜,并制定了代号为“红袜子-红帽子”的秘密计划。该计划由号称“冷战狂人”的中情局计划部长维斯纳提出,他主张动用中情局的秘密军事力量,怂恿并支持布达佩斯的暴动,如苏联出兵镇压,则直接与苏军对抗。
但计划还没实施,整个方案就落到了克格勃手里。由于中情局曾设想与西德情报机构合作推行这一计划,因此西德特工海因茨·费尔夫被维斯纳邀请到美国谋划整个行动。维斯纳没想到,费尔夫竟是一名苏联间谍。费尔夫与维斯纳共同把“红袜子-红帽子”行动策划完成后,立刻就把这一绝密计划告知了克格勃。
于是,克格勃决定尽早行动。10月初,克格勃主席谢罗夫飞往布达佩斯主持工作,这是克格勃主席首次亲自指挥在苏联境外的重大行动。谢罗夫亲自挑选20名精兵悍将,在布达佩斯搜集情报,命令他们随时汇报情况。他还做出指示:在必要时进行一些挑衅活动,以便为军事介入作辩护。与此同时,苏联20万大军和2500辆坦克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应付布达佩斯可能发生的动乱。
10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果然发生动乱,中情局联合西德情报机关,秘密向暴乱分子运送武器,支持暴动。动乱刚开始,苏联即迅速出动军队,稳定了布达佩斯的局势。11月4日,在苏联的支持下,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成立,动乱得以平息。这场情报战最终以苏联人的胜利画上句号。
伊斯坦布尔(阴谋暗杀活动中心)
作为连接欧亚两大洲的枢纽,伊斯坦布尔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的间谍都活跃于此,出没于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场所,从事秘密情报交易。这个夹在欧亚大陆之间的城市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间谍活动中心之一。据称,这里最多时聚集着17个国家的间谍情报人员,总数达万人以上。
据说,长年混迹于此的间谍很多都互相认识,有时候两个敌对国家的间谍在酒吧碰见,还会坐在一起聊聊天。他们都喜欢到一个名为“蛇坑”的酒吧活动。不过,浪漫和轻松无法掩盖间谍活动的阴险狡诈,伊斯坦布尔表面的和睦下暗流涌动。有人描述这座复杂的城市“只要有钱,你可以在这里买到任何东西—毒品、枪炮、科学家、甚至病毒,当然,还有人命”。
二战时一名常驻此城的记者曾把这里称为“各种阴谋诡计和暗杀活动的中心”。冷战期间,中情局在伊斯坦布尔附近设立了一个监听站,窃听和监控苏联的一举一动。1960年,在苏联领空被击落的U2飞机飞行员鲍尔斯,就是从附近的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起飞的。
北非城市卡萨布兰卡也是一座因谍战而闻名的城市。二战中,特殊的政治、军事地位,使这里成为同盟国与法西斯谍战斗法的重要据点。电影《卡萨布兰卡》的热映,又使这里的谍战蒙上浪漫色彩。1943年初,盟军在此地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于当年攻占西西里岛,迫使意大利投降,从而使该城被再次写入史册。
布拉格(世界间谍最多的地方)
布拉格历史上也是一座间谍出没的城市,只是冷战期间在苏联控制下,被维也纳和柏林取代,间谍活动渐趋平息,不过仍保留着一座神秘的加尔塔饭店。这座饭店是冷战期间各国外交官和商贾主要下榻的饭店,每间客房都安装了先进的窃听设备,客人说的每句话都能被藏身地下60英尺(约18米)的监听站内的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情报人员听得一清二楚。
有传言称,有一位上世纪80年代在这座饭店工作的经理曾透露,那时饭店的地下室是个禁地,任何人不得进入。但是每天却有人从饭店外部进入地下室,不过就连他也不清楚这些人整天在下面做些什么。”1998年,这座该国情报史上的标志性建筑被正式解密并开始对外营业。
中欧地区的间谍活动一直很活跃,而布拉格的间谍更是不计其数,捷克反间谍部门负责人曾形象地说:在布拉格街头扔下一块砖头,就能砸中两个半间谍,其中两个是外国间谍,还有半个是情报贩子。活跃在布拉格的除了披着外交官外衣的传统间谍,更多则以外国留学生、交流学者或企业主、记者等身份出现。他们更专业、更不容易被外界识破,连捷克反间谍部门负责人都感叹真是“防不胜防”。
据英国专门报道国际情报界动态的媒体《间谍大师》介绍,除了散布在布拉格每个角落的各国间谍之外,坐落在布拉格的各国大使馆也同样是情报战线上的“竞技场”,这些大使馆除了收集“人的情报”外,重点搜集通过现代化通信工具传输的信号情报。路透社记者曾观察到一个现象,自从捷克于1999年与波兰、匈牙利一道加入北约后,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驻捷克大使馆的屋顶上突然间多出许多天线,有趣的是,西方国家驻捷大使馆密密麻麻的天线全都朝向俄罗斯及白俄罗斯使馆方向,而俄罗斯大使馆的天线则恰好相反。
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选择在布拉格设立间谍机关呢?这首先要归因于捷克优越的地理条件,捷克西依德国,东近俄国,南抵奥地利,北界波兰,处于欧洲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美俄等国要就近监视对方,但又避免发生因间谍落网导致外交危机,因此不约而同地选择布拉格作为进行情报搜集活动的风水宝地。其次,捷克对外国人进出境管理较为宽松,使许多怀有不同目的的间谍更容易进入。第三,随着美军逐步加大在捷克境内的军事部署,使得原本宁静的布拉格成为各方情报精英逐鹿的“圣地”。
迪拜(新时代间谍之都)
除了以上这些二战时的“间谍之都”外,迪拜可谓新时期间谍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2010年,阿联酋迪拜警方曾公布了28名涉嫌暗杀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马哈茂德·马巴胡赫的嫌疑人名单和照片。在该事件中,迪拜警察局长达西指出,这些嫌疑人大多在以色列,以色列“大量伪造”西方国家护照,为其国家特工提供便利。但对于该消息,以色列方面的态度却颇为暧昧,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迪拜方面在对该事件开展调查时发现,涉嫌参与该暗杀事件的嫌疑人所用的信用卡竟然都在美国开户。
在调查过程中,迪拜警方称,该暗杀事件中有一个由17人组成的暗杀小组,其中11人已经确认身份。有消息人士称,这个暗杀小组的行动可以堪称间谍情报机构的暗杀经典,因为他们分别手持六个欧洲国家的护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进入迪拜,这其中还包括一名戴了金色发套的女特工,在暗杀实施成功后,这些人成功地离开迪拜前往欧洲和亚洲,其中一名取道卡塔尔前往德国慕尼黑。据说他们在迪拜逗留17个小时里,只花现金不刷卡,只用迪拜手机不用固定电话,手段很老辣。
介于此暗杀事件所掀起的“间谍风波”,一度使包括迪拜在内的多个国家处于风口浪尖上。而迪拜警方在公布了涉嫌参与暗杀嫌疑人名单后,迪拜警察局长达西还公开声明,要求外国间谍必须在一周内离开海湾地区,如不听从警告,将有“严重后果”。中东地区媒体分析称,迪拜警方可能已掌握在海湾地区国家活动的外国间谍的身份。
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迪拜警方之所以发布要求所有外国间谍在一周内离开的通告,其中还有其他原因。除了该暗杀事件,迪拜此前已出现多起涉及间谍情报机构的谋杀活动,车臣前将军Sulim Yamadayev在迪拜海滨豪宅的地下停车场里被杀、黎巴嫩当红歌星Suzanne Tamim在自家豪宅里被乱刀砍死、埃及的一名亿万富翁涉嫌杀情人被处决等众多事件可能均与间谍活动有关。
迪拜成为新时代间谍阴谋暗杀之都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落地签办得很方便,不论什么护照,只要落地就可凭为数不多的美元搞定一切,而且大多落地签都可以在迪拜国际机场的旅游服务机构就能办。二是迪拜主打旅游,所以只要愿意到迪拜花钱,他们当然不会拒绝,所以,杀手刺客们以游客身份进入迪拜最合适不过。三是迪拜办卡、租车、住宿极其方便,几乎没有遇到警察主动盘查的情况。四是迪拜的阿联酋航空公司航线通往全球各地,来了方便,走起来也容易,真的可以做到来无影去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