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不能成为敦克尔克:1950釜山环形防御圈战役

釜山环形防御圈战役(英语:Battle of Pusan Perimeter)亦称釜山桥头堡战役(韩语:부산 교두보 전투),是朝鲜战争中大韩民国及联合国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韩国仅存的领土——釜山周边至洛东江一带的环状防线进行的战事;人民军在1950年8月起竭尽全力围攻,企图攻破这条防御线结束战争。但是在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抵抗住6周的围攻后,最后依靠1950年9月15日发起的仁川登陆战役成功解围。

A map showing successive North Korean advance. The Pusan Perimeter is the border of the green portion of the peninsula.

1950年9月份時的釜山环形防御圈

战事经过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韩国本以三八线为国界,但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6月25日至7月底发动了一连串的攻击,致使大韩民国国军溃退;联合国决议派遣地面部队增援大韩民国免其毁灭,美国首先派军赴韩,但面对准备齐全的朝鲜人民军首战告败。大田战役后,朝鲜人民军开始朝南方迂回,计划同时以北边与西边夹击釜山,将收缩在该处之联合国军完全歼灭;而联合国军则在8月开始以大邱为核心防御釜山沦陷,在釜山北面以浦项市至大邱为北侧防线端点、西侧沿洛东江防御整个洛东江三角洲下游区域,整条连接的椭圆形防线后世称釜山环形防御圈。

1950年8月4日至9月18日期间,双方在该防御圈一带进行的攻防战则称为釜山战役。釜山战役期间持续增援的联合国部队有多数兵力因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的策划下,投注在于9月份的仁川登陆作战之中。仁川登陆的巨大成功,给予南进持续作战早已痹疲的朝鲜人民军在心灵与物资补给上的最后关键一击;随即在38度线以南的朝鲜人民军出现大规模溃退,在釜山坚守的联合国军则由防御圈突出开始北征收复失土,釜山环形防御圈完成战略功能后自然消失。

战场地形

釜山环型防御圈的整体长度约230公里长,北侧的战线因丘陵等崎岖地形较不规则,但因此在该地的战斗部队展开也较为困难,因此被联合国军选定为防线设置的最佳地点;西侧战线则沿着洛东江以东设置防线,仅在最南端约15公里的战线跨越洛东江以西设防,为洛东江突出部。

1950年的韩国遭遇史上少有的旱灾,在1950年7-8月间,韩国降雨量只有130毫米(历史平均为510毫米),缺水导致两边军队都缺乏干净饮水,且高温造成双方部队出现频繁的非战斗伤病减员现象。

参战部队

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挥师南下之际,为一支有10个师编制,其中一支为全机械化装甲部队,约有9万战斗人员的战斗组织。虽然大韩民国国军与美军屡战屡败,但牺牲并非毫无成果,朝鲜统计在1950年7月时它们已经因战死伤折损58000人、100辆战车;为了弥补战损,朝鲜人民军除了向中共与苏联要求更多的战斗物资补充战损,同时并在38度线以南捉兵补充损失,光在汉城就强征了1万6千名学生作为“义勇军”使用,这些人和早期开战初的战力相比训练极为缺乏;同时,朝鲜征召了30万的民工维持补给线,这些人提供的给养勉强维持南攻的人民军部队战斗能力。但在数量上,朝鲜人民军共有1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朝联合国防线进行围攻;详细数目因当时战争混乱之困已无法精确考据,但在8月5日攻势发动之际,朝鲜人民军大致上有7万战斗人员、由3000位较为训练有素的机械化部队率领着40辆T-34战车。

联合国军方面,麦克阿瑟在8月4日汇报给联合国之资料显示在釜山防御圈内有141,808位联合国部队(包含非战斗人员)、其中美军地面战斗部队有47,000人、大韩民国军有45,000人;但联合国军具有釜山周边完全的制空权、制海权;包括美国第七舰队、美国第五航空队数百架战斗轰炸机在战役期间为联合国军维持大量的地面火力支援,除了摧毁补给线外,也大量破坏桥梁、主要干道以阻止朝鲜战力恢复,就朝鲜人民军统计,1950年8月底时他们控制的区域的交通动线已经有80%遭联合国军摧毁;且联合国军在8月后持续有部队自釜山上岸增援第八集团军的耗损,包括美国陆军第2步兵师、美国陆军第5步兵团、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临时旅、英国陆军第27步兵旅。相对于准备不足的第八集团军,1950年8月增援的部队装备完整,且至少配发了500辆的战车,这些部队很快地就被华克将军投入前线支援。

An M4 Sherman tank being loaded into a barge at the port of Oakland, California, prior to shipment to Pusan, 1950.

UN troops unload in Korea

战役前的相关接触

朝鲜人民军进攻始于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凌晨,猛烈炮击南方后,便大举进攻分界线以南的韩国军。四小时内,人民军的坦克和步兵突破了韩国军防线,直取汉城。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并先后夺取多个要邑:

6月28日:夺取大韩民国首都汉城

7月20日:攻陷大田

7月24日:占领木浦

7月31日:占据晋州

联合国通过决议援韩后,却因美国在远东大规模撤裁兵力的政策导致1950年战争爆发时几无可增援之兵,距离最近的援兵是当时司令部驻扎日本的美国第八集团军第24步兵师,但是该师也因为预算裁减之灾导致部队训练不足、武器过时。原本美国希望24步兵师可以滞迟人民军攻势为后续增援争取时间,但1950年7月乌山战役首度交锋时,史密斯特遣队的惨败让美军了解驰援部队都自身难保的困境。但24步兵师在朝鲜半岛中部仍持续抵抗,直到7月14日大田战役期间才遭击溃,7月20日全师溃退之际失去编制装备的60%、编制兵力的45%(死伤及失踪总计7,305人),连师长威廉·弗里希·迪安少将都在该战役后被俘;24步兵师崩溃前争取到的半个月时间让联合国军有办法加紧脚步增援,在7月后每日都有新的联合国增援不断登上朝鲜半岛土上。

1950年7月15日、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自横须贺乘船,由第90特遣舰队护卫,7月18日当日半夜登陆庆尚北道浦项洞,该夜增援提供了1万名士兵、2000辆各式车辆、2800吨左右的物资,登陆后的美军立刻北进阻止朝鲜人民军南下;第1骑兵师原本任务是增援大田,但是在进军途中了解前线溃退,因此在金泉短暂驻守构筑前沿防线;第25步兵师随后增援登陆,在永同、尚州展开防线,对抗人民军。25步兵师其下辖之第27步兵团在7月22日爆发之黄涧战役成功滞迟朝鲜人民军第2师5天的进军时间后成功后撤,25师的其它部队则配合收拢的大韩民国军挡下了朝鲜人民军第15师到7月底甫后撤。

韩国国军虽被打得措手不及,初期也节节败退,但尚有约3万8千人左右的部队自汉城南撤重整,这些部队后来重整为5个韩国师,分别由大韩民国第1军与大韩民国第2军指挥;并控制防御住朝鲜南下时可能必须经过的几座重要城市试图滞迟人民军,在朝鲜南下之际为了突破这些城市耗费了相当心力,韩国军在7月下旬的安东战役甚至成功击退人民军。最终联军被逼退到釜山附近的洛东江一带,形成釜山环形防御圈。1950年7月26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华克中将下令部队收拢在釜山防线一带;7月27日,麦克阿瑟搭乘专机飞赴大邱视察战况,当时的战况又让美军回想起1940年欧战的敦克尔克撤退,但麦克阿瑟在当时的高层密会中下令“韩国不能成为敦克尔克”,联合国军决定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继续和人民军对抗。7月31日,朝鲜人民军攻下晋州,联合国军在审讯俘虏始知人民军小白山脉的锦江处动用了2个师规模的兵力朝西南方迂回朝釜山攻击,华克了解到釜山西侧的现有兵力密度不足,无法阻止人民军使用他们擅长的迂回穿透战术,因此决定所有部队撤回洛东江以东,拆除洛东江上所有桥梁,坚守防线,不得再有后退;这决策除划出两军明确战线避免混淆且完备战场经营,也为华克中将重编各处奔波耗损过度的第八集团军争取时间。

这也形成了联军在朝鲜半岛战场上的最后防线。

A B-29 Superfortress during a Korean War bombing run. B-29s conducted the majority of air interdiction raids against North Korean supply lines.

US aircraft attack a North Korean train with rockets and napalm, 1950

US Air Force bombers drop heavy ordnance near Waegwan.

联合国阵营反攻

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于日本东京与一些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这些军官实行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企图反攻。人民军第一波围攻则从8月5日持续到8月24日,原本希望在8月15日光复日之前攻占釜山,但是在联合国军的海空优势加上陆地部队的强力抵抗下失败。第二波围攻从8月31日至9月中旬。

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其旗舰麦金利山号,并亲自督战。在美国和英国约300多艘军舰和约5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美军第10军成功登陆了仁川,并从朝军后方突袭,切断了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成功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及其附近岛屿。9月16日,美军第1骑兵师和第2步兵师配合仁川登陆,从釜山防御圈内发起反攻,18日渡过洛东江,突破了人民军的防线。金日成的部队开始混乱地向北撤退。26日,骑兵师的林奇特遣队以坦克连为先导,在1天中疾驰106英里,与阿尔蒙德的部队在水原附近会合。

仁川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