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究竟是如何战胜了骡马进而改变了战争的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
滚滚车轮是如何肩负起胜利重任的?
相信看过HBO战争大作《兄弟连》的朋友们,一定都会对这部剧中第9集里的一个镜头有着深刻的印象,它是这样的:
▲《兄弟连》第9集
一位乘坐卡车向德国腹地前进的美军士兵,站立在车厢中,向被俘的德军军官大声的炫耀“跟福特和通用汽车问好吧……你们只有马!”这句台词虽然略有夸张,但是却深刻的揭示出了汽车对于战争的巨大作用。今天,军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汽车是如何战胜了骡马而改变了战争形态的。
更加吃苦耐劳
在汽车“从军”以前,军队陆路后勤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火车和畜力,一旦离开了铁路线,军队的各项补给除了士兵自己的两条腿以外,就剩下牲畜4条腿了,相比于人力,这些牲畜虽然体力强劲,耐力强悍,但是却并不好用。要伺候好它们,其实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以军马为例,光想喂好,就是一件技术活。
▲从事体力劳动的役马所需草料数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军马只要吃草不就可以了嘛。一路走,一路吃,但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片面了,军马的饲料不但要使用不同的料、草,按一定比例制作,而且喂马从时间上来讲也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
▲军马的“晚餐”战士的“夜班”
凌晨3点起来,给这些无声的战友“手把手”的喂食,在作战环境下明显是一件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
▲这样的要求,到了环境恶劣的
战场上简直不可能
一旦开战,脱离了优雅安逸的营区环境,从军军马的存活时间就往往短的可怜了。
在战争电影《战马》当中,有关炮兵用马存活时间的细节还是基本还原的,在持续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大约有800万匹骡马死于战争,在澳大利亚向前线输送的大约16万匹骡马当中,战后尚存活着的只有大约1.3万匹了。
▲图源:《美国陆军后勤史》
解放军出版社
正是由于看到了骡马在战争中的巨大局限性,在一战结束之后,美、英军队就开始大量的淘汰骡马(英国在一战中,甚至一度出现了本土骡马枯竭,不得不全世界订购骡马的窘境),用可靠性、运载力均更加强大的汽车,代替它们承担起运输任务。
同骡马相比,汽车还有一个先天性的优势,那就是骡马需要母马怀胎12个月,1胎1胎的生,但是汽车只要生产原料充足,那就可以质量稳定地源源不断地,从工厂当中生产出来。
运力担当
在一战时,汽车的发展还并不成熟,以此时被广泛使用的“贝利埃”卡车为例(berliet CBA),它的承载能力只有3.5吨,并且最高时速不过30公里每小时。
到了二战时期,被美军所普遍使用“道奇十轮卡”(Cargo truck)就已经达到了运载量7.5吨,最高时速约72公里每小时了,这种性能上的进步,为汽车在二战中的大规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骡马相比,汽车的运力无疑是“革命性”的飞跃,即使是一战时期的卡车性能也是骡马所比拟不了的,这种性能进步对部队的具体影响,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看看,这是1939年国民政府马政司发布的炮兵骡马补充计划,下图中国军炮6旅17团在当时所装备的应为德制75毫米山炮。
为了保障该团的区区6门75mm山炮及其弹药备件,居然就占用了658匹骡马,这个比例实在太高。而如果换用一战时期的”贝利埃”卡车(berliet CBA)来承载这些火炮,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只要20-30辆汽车就可以完成几百匹马的工作任务,在大大节约了部队编制的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隐蔽性,这样的买卖“岂不妙哉”?
士兵之友
原本只能用两条腿走路的步兵,终于在汽车普及之后,得到了一种快速往来于不同战场的代步工具,在极大地提升步兵机动性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他们的体力。
放平车窗,架上担架,快速的汽车救护,担起了许多伤兵的生命希望。
在后车厢里搭上篷布,就有了战场小憩的空间,此时的车厢担起了士兵急需放松的身心。
野战炊事车的出现,对曾经背着大黑锅到处赶路的炊事班战士来说,绝对是旷世福音。在二战结束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家用汽车的好处也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体会到。
以英国为例,在二战结束之后,一辆汽车也不曾拥有的家庭数量大为下降(上图中NO car的浅蓝色线)而拥有多辆汽车的家庭数量则在一直上升。时至今日,对于很多人而言,汽车已经成为了家的一部分。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汽车总是能
装满一家人的快乐回忆
曾经,战士们开着车,带着枪去征战四方,后来,他们听着歌,载着家人去周游世界;曾经,战士们能在车厢里睡上一觉,就是最好的休息,后来,他们在汽车里点上一支烟,好卸去一天工作的疲惫;曾经,战士们用汽车把战友从前线的死亡威胁中抢出,后来,他们用汽车为家人遮风挡雨。在没有硝烟的日子里,汽车就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伞。
清晨,一天的拼搏从发动汽车开始,夜晚,只一句“我去接你”便能表达出全部的爱意。生活中不停滚滚转动地车轮,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维持着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