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冲锋枪:日军怎么打近战 就靠刺刀吗?
来源:网易军事
二战日本军队并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虽然早在128第一次淞沪会战,就有日军使用冲锋枪,但从未大量装备。没有冲锋枪,这也是网友认为日本陆军落后的一个标志。那么没有冲锋枪的日军怎么打近战呢?刺刀?其实那只是辅助措施。
我们就此举几个例子,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日军在丛林中与盟军打近战的配置是,双线队形,一线是2挺轻机枪和步枪,二线是4个掷弹筒和步枪,两线相距10米。前进时,火力压制与短促冲击相结合。机枪手使用腰射,以机枪火力压制对方,随同队伍前进。遇到对方火力增强,4个掷弹筒就地发射榴弹进行压制。
或者机枪手负责前面目标,掷弹筒负责打侧翼,步枪手主要是投掷手榴弹。刺刀只是最后的手段。掷弹筒是个神器,最小射程只有30米,拿出来就能打,特别适合打近战,如果对方距离远,也可以轻易的打机枪,一般老兵都有9成的命中率。一名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军老兵曾回忆说;“正面敌人的捷克式机枪疯狂地向我们扫射。每隔几秒钟,子弹就像一阵风向我们飞来。我们在坟堆后面隐蔽向前接近敌人。子弹射在地上,震耳欲聋。“中队长阁下,发射掷弹筒怎么样?”不知是谁建议。“行!喂!射击手!先打两发看看!”中队长回答。一会儿,射击手在隐蔽处打了两发。掷弹的爆炸声很大,听起来让人以为是炮弹。仅仅是两发掷弹就使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
这才是太平洋战争最常见的近战模式,一群美军堵住日军,日军士兵依靠枪法,左右游走。
即便是进入白刃战阶段,日军拼刺刀退子弹更是一个谣传而已,没有任何一本日本步兵操典有这句话。反而日军要求,在拼刺刀前,要先开枪并且投掷手榴弹压制对方,再进行白刃战。所谓,日本退子弹是害怕误伤,更是无稽之谈,日军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误伤这种事情,而且在拼刺刀时,手是够不到扳机的,对方实际上也无法开枪。
日军要求突出刺刀冲锋,其所指也不是说,就是拿着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傻冲,不开枪,不配合,就疯子一样冲上去拼刺刀。而是特指,士兵在进攻时要有白刃血战的精神,勇敢向前。实际上,日军在刺刀战时不仅没有退子弹,不开枪的要求,反而要求机枪开火压制对方,刺刀兵只要把对方从战壕里哄出来,由于掷弹筒可以极近距离发射,所以就拼命开火轰击冲出来的对方步兵。真拼刺刀,中国士兵虽然技术较弱,但是人多刀多,还会投掷手榴弹,那样日军伤亡太大,损失比而且也占不到优势,最多是杀伤万人,自损八千的战斗。古代满蒙骑兵肉搏战能力同样突出,但是他们却极少与对方进行白刃战,基本都是采取冲上去射箭的方式歼敌,道理是一样的。
在新乔治亚岛,日军1个小队凭借2挺机枪四处游动与美军交战,美军2个连使用各种办法都无法击败对方,反而阵亡1个连长和负伤3个排长,直到最后炮兵观察员冒险进入到机枪30码距离,呼叫炮兵轰击才打掉这2挺机枪。
其实,网友们想象的那种近战,在正规战场上是极少见的。一群人在近距离遭遇,于是各自操起武器正面互射,那更像是发生在城市当中警匪枪战的场景。
在正规战场上,一旦发生遭遇战,就会立刻抢占两侧制高点或者隐蔽点,进行侧射火力打击。正面士兵也会立刻寻找隐蔽物卧倒射击。基本不会发生,两群人就那么站着在原地,进行正面对射的场面。在相距数十米距离的卧射当中,步枪的优势远远比冲锋枪要大,因为步枪子弹威力更大,射击更精准,准确射击距离更远,射击姿态更加隐蔽。
最多巡逻队遭遇才有机会发生网友们想象出来的场面,但是据我查找资料,在太平洋战场巡逻队也基本上没有这种警匪枪战式战斗,大多实际上是一方先发现了对方,随后迅速进行一场小规模伏击战。
在大多是近战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轻武器。日军第13联队在所罗门群岛袭击美军后勤仓库区战斗,美军前沿阵地在30米距离对日军进行猛烈扫射,日军第一大队在投掷手榴弹后,发起集团白刃冲锋,美军阵地一片混乱,被日军冲入进去。但是库区美军发挥所有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一起开火阻挡日军前进,此时起到关键因素的是位于库库拉纳和伦多瓦岛上美军重炮群的持续炮轰,才最终让日军放弃了行动。
冲锋枪本身并不是什么神器,二战德军,美军步兵的主要武器也不是冲锋枪。英国人罗杰.福特写过一本书叫做“冲锋枪与机枪”在这本书中他写道;MP-38冲锋枪有效射程只有70米,初速MP-18也是70米,连发时3.2秒就可以打出全部32发子弹,但是实际是无效射击,几乎没有命中率。司登2型冲锋枪有效射程只30米,司登3型有效射程有70米,苏联喜欢冲锋枪是因为他们认为冲锋枪对于没有经过什么训练的新兵来说,是比步枪更有效的武器。冲锋枪拙劣的命中率和精确射程(精确射程比有效射程还要短)使其在近战中并不一定比步枪强大。
在美军这种丝毫不讲理的火力密度面前,技术和灵活性比使用什么枪更加重要。
美军对付日军的通常办法是,先呼叫105毫米榴弹炮和81毫米迫击炮进行炮击掩护,再用喷火兵,加农炮和坦克在侦察兵引导下前进,逐个摧毁日军火力点,如果日军足够顽强那么还可以随时呼叫空中打击和战舰炮击支援。
例如,日军第13联队在阿尔索多岛和新乔治亚岛阻挡美军1个师兵力达1个多月。此战日军就表示在对方没有航空和强大炮兵支援的情况下,进行步兵对决,他们有必胜的信心。当天美军不会这样的,重炮轰击终日不停,常常1天就出动上百架飞机临空轰炸扫射。美军坦克部队则分成波次冲击日军阵地,9月18日,4辆美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遭到日军1门97式37毫米速射炮攻击,两辆坦克被摧毁,还有一辆坦克被日本步兵爆破。19日,十几辆美军坦克出现在阵前,在浓密炮火支援下,猛攻日军一处中队级阵地,哪门速射炮再次摧毁一辆坦克,但自己也被打掉,另外日本步兵摧毁一辆坦克…。9月20日,早已断绝补给的日军第13联队发动连续波浪式夜袭,终于在美军阵地撕开一个口子,美军炮火密集轰击这个窄小通道,但21日凌晨,日军还是逃出该岛,日军一共战死233人,其中死伤在枪下的只有56人。美军第43师等部队阵亡61人,负伤283人。死伤在枪下的日军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损失于机枪,死伤于冲锋枪的微乎其微。
如果按照有些网友和军事爱好者的逻辑,如果中国军队有100万把冲锋枪,哪怕是组织100万网友,都可以几个月就轻松歼灭所有日军了。一阵扫射怎么也要倒下几个日军吧!
在二战,日军近战能力并不弱,在没有了战列舰,巡洋舰的近岸火力支援,没有了成群结队的飞机随时临空轰炸,没有了大量炮兵无时无刻的炮击后,哪怕是美英最强的特种部队在与日军近战时,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堪称二战美国陆军近战能力最强的“掠夺者”特种部队,代号5307,该部队全部是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这些老兵是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部,加勒比海防御司令部,南太平洋司令部和西南太平洋司令部所属部队挑选出来的精英。
由罗斯福总统亲自签署命令,送这3000多名志愿者到印度受训。他们基本都是轻武器,大比例的自动武器和迫击炮。随后他们在数百名缅甸克钦侦察兵的带领下进入缅甸。
1944年3月在缅甸瓦劳,掠夺者们在美军运输机的持续物资补充下,与日本第18师团步兵进行了11天激烈丛林近战。美军确认击毙日军400人,但是掠夺者也各种损失756人。随后掠夺者们与中国驻印军一起进攻密支那,经过那个著名的2节火车车厢大战后,掠夺者们战死287人,负伤955人,非战斗减员980人,全军仅有130人还具备战斗能力。此战结束后,掠夺者获得优异集体嘉奖令和美国军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全军每人都授予铜星勋章事件。
美军特战部队在得不到大口径舰炮,重炮和战机支援时,3000多人就被密支那这几节火车皮里的100多日军通过近战打垮了。
英国近战能力最强部队,钦迪特部队,同样是特种部队。1943年2月8日,温盖特亲自率领了3000名“钦迪特部队”成员,展开了渗透缅甸的“长布行动”。最后行动遭到失败,根据战后统计,“钦迪特部队”展开行动的3000人中,最终有818人阵亡、被俘或死于疾病。
即便困守孤岛的日军由于弹尽援绝,而发动自杀冲锋,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也绝不是冲锋枪。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发动最大的自杀冲锋就是塞班岛战役。当7月6日,塞班岛日军司令部集体自杀后,残余士兵被命令发动一场自杀冲锋,以求战死沙场。有3000名日本陆军,海军士兵,警防团员、青年团员、女护士,平民和拄着拐的伤兵参加了最后的玉碎冲锋。他们当中2/3的人都没有武器,只有是在手里拿着块石头,或者是木棍,甚至是徒手。
7月7日凌晨3点30分,日军散幸存者集结完毕,按照日本的说法,“他们已经没有弹药和口粮了,已经到了绝路,他们不想投降,他们决心勇冲敌阵,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他们形成人海沿着环绕海滩的一条运甘蔗的窄轨铁路,朝美军第一○五步兵团的第一、二营猛冲过来。漆黑的夜里,日本人发出了疯狂的呐喊声,兵分几路,向马坤沙山下的美军穿越了105团1营和3营间的空隙,分成2路分别向哈拉基里峡谷的第105团3营和第10陆战团3营的阵地冲击。各个圆形阵地里的美军所有机枪和火炮一起开火,在黑夜里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闪亮的子弹弹道。
被震慑冲散的美军到处逃跑,甚至不惜跳入大海躲避,直到被海军军舰救起。海面上的美军战舰轰鸣着开炮近距离打击日本人,海岸上下起了弹片雨,大约有1000名日本人被美军的舰炮打死。在地面上只战斗了30分钟,这些日本人就将美军第1营冲散。美军使用所有武器全速射击,日本人飞快的奔跑使用刺刀和木棍贴上去和美军进行白刃战。被日军切断了后方联系的美军第105团的第1,2营遭到了惨重的人员损失。到了凌晨塔纳伯村西南500米的美军炮兵第10团第3营的阵地也被日本自杀兵突入,当时,美军榴弹炮从1000码近距离轰击日军,但是毫无用处,美军将大炮射击的距离缩小到只有150码,100码,甚至是出膛就炸。
美军第10,105,106,165团等4个团几乎同时与日本人爆发了激烈的战斗,仅仅美27师的师属炮兵向第105团防区,就在5点到6点,这1个小时,美军就发射了2600多发炮弹压制日军自杀冲锋。随后,美军陆战队观察员惊愕的发现在先头日军的后面是一大群一大群的瘸子、拐子和缺了手脚的日本伤兵。相互搀扶着,向喷着无数夺命火舌的美军阵地蹒跚前进。
到了7月7日中午,美军第165团,陆战第23团在坦克的突击下向残余日军发起了反击。解救被日本人围困的美军。战斗结束后,日军包括平民死亡4311人,美军光是第105团和炮兵第10团就伤亡798人,未计算其他参战4个美军团损失。
大量装备冲锋枪的苏军与日军的战斗,也从侧面展示了冲锋枪的局限性。
最典型的是1938年的张鼓峰战役,此役,日军以1个师团对抗苏军3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旅,苏军还有大量空军和炮兵配合轰炸和炮击。战后统计,日苏被双方子弹杀伤比为323:869,交换比1:2.7,被弹片杀伤的日军572人,苏军1498人,交换比为1:2.6,被刺刀杀伤的日军4人,苏军110人,交换比1:28。在近战中,苏军人数虽然多,但是也没有占到任何优势。
很多人认为日本没有冲锋枪,就标志着其科技落后,能制造航母,战列舰,导弹,雷达,喷气机,潜艇,离心加速器….都不代表科技水平?冲锋枪才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科技水平吗?
日本不会因为多100万把冲锋枪就打赢二战,日本是不是一个军事强国,军事科技是否发达和有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也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军队多100万把冲锋枪也不会就轻松打赢抗战。在八年抗战,我们的敌人无论有没有冲锋枪,在近距离交战中,都是中国士兵危险而残暴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