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宰相一段故事,寇准服了
北宋真宗一朝宰相王旦,虽然不比在他后来担任宰相的寇准名气大,但是也是一代名相,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历朝历代有如此雅量的宰相并不多见,他的品行之高、度量之大,令寇准也是钦佩得五体投地。
严于律己,家风俭朴
王旦平常在家,家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他发怒。有一次家里的人要和他开玩笑来考验他,就在他的肉羹汤里撒了一些脏的东西。
王旦看了也不生气,只是闷头吃饭,不说一句话。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喝汤,王旦不动声色地说:“今天碰巧我不想喝肉汤。”
又有人故意在他的饭里放了一些脏东西,王旦就说:“我现在不想吃饭,能不能另外做点粥?”大家笑了,觉得王旦涵养太好了。
有人卖玉腰带,王旦的一个晚辈认为这玉腰带好,就买了献给王旦,王旦吩咐他系上玉腰带,说:“还看得见玉腰带吗?”
晚辈说:“系着它,自己怎么可能看得见?”王旦说:“自己负重穿戴而让看的人称好,难道不是累赘吗?赶快退还玉腰带。”
王旦有生以来不购置田地房屋,他说:“子孙应该常常考虑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田地房屋,有了田地房屋只会使子孙争夺财产成为不仁不义的人罢了。”
王旦哥哥的儿子王睦,很是好学,曾经呈上书信请求王旦推荐自己做官,王旦说:“我曾经把地位太高作为忧虑害怕,你怎么能再跟贫寒的读书人争夺官位呢!”
王旦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做的官都不大。直到王旦去世,他的三儿子王素还是没有做官。
王旦去世以后,王素成了进士,在各地做官,都有很好的政绩和名声,最后官至工部尚书,这可以看出王旦的远见,一个人靠关系是不能长久的,靠自己的才干才是长久的。
宽宏大度,贤明旷达
王旦和寇准是同年进士,又同朝为官,王旦任职中书省,寇准任职枢密院,但是两人的性格相差甚远。
王旦沉稳,寇准急躁;王旦大方,寇准小气;王旦宽容,寇准执拗;王旦老成,寇准率真。
脾气不同、性格各异,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共事,便会生出一些矛盾,王旦却始终包容。
寇准老是攻击王旦,说他的短处,王旦却专门赞扬寇准。宋真宗对王旦说:“你天天说寇准好,他却说你的坏话。”
王旦说:“道理应当如此,我做宰相时间长了,朝政之事过错一定不少。寇准对陛下没有隐瞒什么,益加可见他的忠直,这正是臣敬重他的原因。”宋真宗由此认为王旦贤明宽厚。
有一次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不合诏书格式,当时寇准在枢密院,把这件事报告了真宗,王旦受到责备,中书省的官吏也受到处分。
没出一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书格式,中书省的官员很高兴地呈送王旦,王旦却叫送还枢密院,让寇准修改后再送来。
寇准十分惭愧,拜见王旦说:“您有这么大的度量啊。”王旦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
寇准枢密使离任,通过人私下向王旦请求推荐为使相(宰相的待遇),王旦吃惊地说道:“将相(这里指主管一方的将领和文官,即封疆大吏)的任命,怎么能要求呢!我不能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感到很遗憾可惜,也有点恼怒。
一日,皇帝问王旦:“我将把大事托付给你,而你却病得这样。你的病万一好不了,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
王旦说:“知臣莫若君,英明的君主自然能选择良臣。”再三问他,也不发表意见。皇帝于是说:“你尽管随便说说好了。”
王旦振作精神举起朝笏回答说:“依臣愚见,莫如寇准。”皇帝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褊狭了,你再说说别的人吧。”
王旦说:“对别的人是否有谁能胜任宰相,我实在不太了解。我病重困乏,不能过久陪侍皇帝。”于是就告退了。
王旦为了举贤任能不怕得罪皇上,其实他也知道寇准的缺点,可是他更知道并欣赏寇准率直敢于向皇上进谏和治国的才能。
后来宋真宗最终还是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名)。寇准见皇上答谢说:“如果不是陛下知道臣的才能,我怎么能够如此重任?”皇帝详细告诉他,重用他是因为王旦举荐了他。
寇准惭愧叹息,认为自己做不到,对人说:“王丞相的气度,不是我寇准能及的。”
王旦虽然算不上千古名相,但是他的政绩也不错,当寇准对王旦苛刻时,他不生气,不报复,终于感动了寇准。一个人宽宏大度,可以化敌为友,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行船。”这是在中国颇为流行的俗语,它的意思就是说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尤其是身为将军、宰相之类的大人物更应宽宏大量。
来源:儒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