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卡扎菲最终向现实低头

来源: 战争的艺术

  《红警2》利比亚

  在即时战略《红警2》中,苏军阵营有四个国家,分别是苏联、古巴、伊拉克、利比亚。

  古巴是苏联的卫星国,二者的确是一个阵营的,但伊拉克和利比亚,曾与苏联有交情,也装备过很多苏制武器,但关系远远没到自家人的程度,被划进苏军阵营有点费解。

  如果跳出意识形态的藩篱,联想到游戏的制作时间(2000年发行),以及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就不难理解了。

  萨达姆与卡扎菲都以反美著称,都是长时间在位的独裁者,行事高调,口不择言,两个国家都涉嫌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曾被美国列入无赖国家名单,都与美国发生过战争。

  在美国人看来,这俩现实中的国家,与游戏中的苏联是一路货色,都是邪恶势力,索性打包在一起。

  《红警2》画面

  伊拉克暂且不提。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事,已经实锤,所以《红警2》中给利比亚设计独门武器——自爆卡车,也说得过去。这一设计的灵感源于1983年黎巴嫩贝鲁特军营爆炸案,也反映了美国人对当年利比亚针对西方大搞恐怖活动的恐惧。

  自1969年政变上台,到2011年身死国灭,卡扎菲执政长达42年。以2001年9·11事件为分界线,前31年反美,后10年转向,寻求与美国的和解——这也是卡扎菲能比萨达姆多撑几年的原因之一。 

  卡扎菲

  01

  二战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战后先后被盟军和联合国管辖,直到1951年才宣告独立,建立了利比亚联合王国,国王为伊德里斯一世。

  利比亚联合王国是在西方扶持下建立的政权,严重依赖美英提供的军事及财政援助。

  美国由此逐渐在利比亚拥有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包括6家年营业额超过200亿美元的石油公司,和70亿美元的租借地,此外还有6000多名军事人员驻守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这是当时美国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

  60年代后期,利比亚国内形势急剧恶化。年迈的国王多病缠身,无力理政,大臣和军官借此机会大搞腐败,利比亚政局一片混乱。

  利比亚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和半沙漠,经济一直很烂,1958年发现石油后,由于没有能力开发,石油红利落入了美英等国手中,民众依然贫困。

  政治混乱,经济恶化,民众不满的呼声越来越高。

  年轻的卡扎菲

  1969年9月1日,28岁的青年军官卡扎菲,率领“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逮捕了各军政大佬,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夺取了政权,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17年前,纳赛尔率领“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埃及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一样的套路,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纳赛尔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和领袖,也是青年卡扎菲的偶像,粉丝模仿偶像很正常。

  与纳赛尔一样,卡扎菲的外交政策也是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反帝反霸不结盟,敌视以色列,主张阿拉伯世界统一——招招都针对美国,这注定了卡扎菲与美国敌对关系。

  利比亚地理位置

  果然,卡扎菲上台后不久,声称:外国基地前景黯淡,因为利比亚人民不接受外国基地、外国人、帝国主义和入侵者······无论付出任何代价,我们都将收回基地。

  收到通知书后,英国二话不说就撤了,美国要求卡扎菲按协议来,时间没到,没想到卡扎菲回答道:如果美国不满足利比亚的要求,利比亚将成为下一个越南。一句话怼得美国无言以对。

  考虑到卡扎菲的反苏立场,以及美国在利比亚的庞大石油利益,美国放弃了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

  此后,利比亚和美国关系迅速恶化,摩擦不断,比如利比亚支持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刺杀美国驻苏丹大使,利比亚战机在地中海向美国运输机开火等。

  萨达特、卡扎菲、老阿萨德,曾计划合并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三国

  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后,卡扎菲给了美国一记重拳,为报复西方支持以色列,卡扎菲下令对西方国家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并以提价、减产、禁运等方式,向西方施压。

  卡扎菲得意地宣称:美国自认为能统治世界,而阿拉伯世界在其傲慢而冷漠的脸上狠狠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对此,尼克松政府只能尴尬地接受,并解释道:“我们和利比亚的关系没那么紧密,不能对其施加太大的影响。”

  02

  美国对利比亚唯一的报复手段,是禁止向利比亚出售武器。

  不过,这难不倒卡扎菲,转眼卡扎菲就和苏联搭上了。虽然卡扎菲也不喜欢苏联,经常骂苏联是帝国主义,,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和苏联搞好关系,能让利比亚获得很多必不可少的好处。 

  卡扎菲访问苏联

  在中东问题上,单凭阿拉伯国家,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唯一能制衡美国的是苏联,不喜欢也没办法,只能接受并适应。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拒绝对利比亚出口武器,卡扎菲只能从苏联获得武器,石油国有化之后,利比亚也需要苏联技术来发展石油工业。

  苏联和埃及闹掰后,需要一个替代品,也乐于对利比亚下注。

  就这样,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签订了一系列军事、经济合作协定,苏联武器、顾问源源不断涌入利比亚。凡是与苏联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得走这么一套标准流程。

  收回军事基地、搞国有化运动、倒向苏联,这些美国都能忍,毕竟,索马里、埃及这些国家也都这样做过,后来又回到了美国这边。

  美国主导的埃以和谈

  美国最不能忍的是卡扎菲反对阿以和平进程,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和以及激进的伊斯兰组织,搞恐怖活动。1977年,卡扎菲为了阻止埃以签订和约,试图派人刺杀美国驻埃及大使,还支持和策划埃及食品骚乱,之后又联合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南也门等国家组成拒绝阵线,公开和美国唱对台戏。

  卡扎菲是幸运的,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卡特——一个比较温和的人。在卡特的忍耐外交下,1979年利比亚人焚烧了美国驻利比亚代办处,焚烧卡特的模拟像,美国也没有发作。

  不过, 此时卡扎菲的好运也到头了。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与卡特相反,里根是强硬派,上台后便提出了“重整军备”、“重振国威”和将苏联“推回去”三大口号,大幅度增加军费,想夺回美国在全球的军备优势。

  里根宣布启动星球大战计划

  在里根看来,直接打苏联不现实,但打苏联的代理人,灭一灭苏联的嚣张气焰也是好的。在苏联的代理人中,当时就属卡扎菲跳的最高、叫的最响(卡扎菲在北非到处输出革命,被认为是苏联在非洲扩张的工具),自然成了里根的打击对象。

  1981年,美国驱逐了利比亚在华盛顿的外交人员,关闭了利比亚驻美国大使馆,利比亚入侵乍得后,美国又宣布支持所有对抗利比亚入侵的国家,第二年,美国以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和颠覆周边国家为理由,宣布禁止进口利比亚石油,禁止向利比亚出口石油设备和技术,并严控利比亚从美国进口商品(食品药品除外)。

  卡扎菲宣称地中海沿海200海里,都是利比亚的领海(国际公认是12海里),北纬北纬32度30分以南是“死亡线”,擅自闯入者必死无疑。 

  1982年尼米兹号航母在锡德拉湾游弋

  美国只承认沿海12海里是领海,美军战机突破了卡扎菲的“死亡线”,遭到2架利比亚战机驱逐,在利比亚战机先开火的情况下,美机击落2架利比亚战机。卡扎菲虽然狂,但还没有到疯的地步,只能吃哑巴亏。

  03

  时间进入8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渐频发,阿拉伯国家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逐渐增多,1985年,全球共发生了800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其中177起是针对美国的。

  卡扎菲对于此类恐怖袭击,不是支持,就是祝贺,甚至宣称:“正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训练。”不断挑衅美国的底线。卡扎菲不光是口头说说而已,他是真敢这样做。

  以巴勒斯坦极端组织“法塔赫革命委员会”为例,卡扎菲向他们提供资金和帮助训练,庇护该组织首领,1985年这个组织在罗马和维也纳策划了两场恐怖袭击活动,造成了20多人死亡(5名美国人),100多人受伤。

  卡扎菲

  美国声称卡扎菲是恐怖主义大头目,里根甚至形容卡扎菲是“中东疯狗”,卡扎菲也不甘示弱,指责美国横行霸道,是“世界头号恐怖分子”,还曾策划刺杀美国总统、国务卿以及其他美国高官。

  口水战不断升级的结果就是,美国撤回了在利比亚的全部公民,冻结了利比亚在美国的资产。1986年3月,美国向利比亚发动了代号为“烈火草原”的军事行动,击沉了4艘利比亚导弹巡逻艇,重创1艘,摧毁了锡尔特萨姆-5 导弹基地,打死打伤150多名利比亚军人。

  卡扎菲没有被打服,发表了更加强硬的言论:“利比亚将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将用鲜血,生命和他所拥有的的一切来维护锡德拉湾的主权。”他还号召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对美国在全世界的基地、使馆和人员发动袭击。

  参加作战的美军航母

  一个星期后,果然发生了两场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4月2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1架波音727飞机,在从罗马飞往波恩的途中爆炸,4名美国人死亡,4月5日,西柏林一家迪斯科舞厅发生恐怖爆炸案,2名美军士兵死亡,79名美国人受伤。4月6日到8日,美国驻黎巴嫩、泰国、瑞典大使馆也遭到了恐怖袭击。以上恐怖活动,利比亚或多或少参与了其中。

  4月14日,美国又发动了代号为“黄金峡谷”的军事行动,轰炸了利比亚5个重要目标,差点炸死卡扎菲。

  卡扎菲 里根

  死里逃生的卡扎菲继续强硬,他发表电视讲话,声称不论美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他都不会停止输出革命,还表示要组织一支国际部队,反对帝国主义、美国和美国公民。

  不过美国媒体报道,当年中东恐怖组织针对西欧的袭击事件减少了一半,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减少了25%,或许真的像一些美国官员所说的那样:卡扎菲不是全部问题,但惩罚他有助于威慑其他恐怖分子。

  04

  除了支持恐怖活动之外,卡扎菲的另一大槽点是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场口水仗从1987年打到了90年代。不过相比另一件大事,这场口水仗显得微不足道。

  1988年12月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机上259人连同地面11人,全部遇难。1989年9月19日,法国联合航空公司一家飞机在尼日尔上空爆炸,造成170人丧生。

  洛克比空难失事飞机残骸

  经过2年多的调查,美、英、法三国认为这两起事件背后,都有利比亚在搞鬼。

  利比亚当然否认与自己有关,但美英法手上有证据,并锁定了嫌疑人,三国将事情捅到了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通过了731决议,要求利比亚配合调查。

  利比亚向法国移交了4名嫌疑犯,但拒绝向美英引渡另外2名嫌疑人,理由是双方没有引渡协议,这下惹毛了美英。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陆续通过了几个制裁利比亚的决议。

  制裁内容包括:对利比亚实施空中封锁、武器禁运、削减驻利比亚外交使团人数;冻结利比亚在海外的资产、禁止各国向利比亚出口石油工业所需的设备等等。1996年,美国又通过制裁利比亚的《达马托法》,规定凡是在利比亚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并帮助利比亚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外国公司,或者违反联合国对利比亚贸易禁令的外国公司,都将受到美国制裁。

  利比亚

  这是一个很霸道的法案,把国内法延伸到了国际社会,相当于凡是在利比亚问题上和美国唱反调的国家/公司,都将美国制裁,但美国就这样做了。

  此时,苏联早已走进坟墓,其他国家也不敢触霉头。美国已经不屑于对利比亚动武,它相信搞搞制裁就能让卡扎菲屈服。

  利比亚的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旅游业,联合国和美国的制裁,让利比亚收入锐减,据统计,自1992年到1998年,制裁导致利比亚损失了约265亿美元。

  经济急剧恶化,国内物资短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国民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经济恶化又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失业率高达30%,民众不断示威游行,国内反对卡扎菲的势力开始兴起,1993年利比亚爆发了反对卡扎菲的军事政变,许多激进的伊斯兰组织多次刺杀卡扎菲。

  卡扎菲

  国际上,利比亚空前孤立,西方世界自不必说,阿拉伯国家利比亚的邻国们,也没有公开支持卡扎菲的——要么反感卡扎菲搞阿拉伯世界统一,要么厌恶卡扎菲搞革命输出,颠覆邻国政权。

  这就像《红警》游戏中,油井和矿场都被废了,没有经济来发育,军事实力又完全不是对手,只能坐等gameover。

  显然,卡扎菲的统治陷入了危机,再硬撑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1998年,卡扎菲决定认怂,表示愿意交出2名嫌疑犯,但必须在第三国审判。在南非、沙特等国家的斡旋下,美英同意将嫌疑犯送到国际法院审判。第二年,联合国宣布中止对利比亚的制裁。 

  洛克比空难2名利比亚嫌疑犯

  05

  搞定联合国容易,搞定美国难,不过这难不倒卡扎菲——上校决心与过去切割,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1999年利比亚和美国在日内瓦秘密会谈时,表示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表态支持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停止支持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协助美国解决非洲的冲突,盛赞美国领导的中东和平进程。

  卡扎菲上道了,克林顿大手一挥,放松了对利比亚的制裁。卡扎菲说到做到,当年就与恐怖主义划清界限,关闭了恐怖组织在利比亚的训练营。

  此时,卡扎菲所能做的,就是不断让步,换取美国在制裁上松动。

  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利比亚严厉谴责恐怖袭击,甚至呼吁利比亚人为美国献血,卡扎菲声称完全支持美国打击恐怖分子和塔利班,还向美国提供了很多关于恐怖分子的情报。 

  9·11事件

  之后,利比亚政府表示将承担“洛克比空难”的责任,向遇难者每人赔偿1000万美金,合计27亿美金,堪称史上最贵空难赔偿。此举终于换取联合国安理会解除对利比亚长达11年的制裁。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捕获了萨达姆,卡扎菲大受震动。

  利比亚政府立即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声称愿意接受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检查,此后利比亚主动邀请美国议员参观核设施,并允许美国将研发核武器和导弹的相关资料、设备运走。

  兔死狐悲,卡扎菲不想做萨达姆第二。他认为:“虽然利比亚不是美国对付的首要目标,但总归在其黑名单上,利比亚必须应对这一局面,与美国合作。” 

  美军战机满载挂弹等待起飞

  2004年美国解除了对利比亚的各种制裁,2005年卡扎菲在阿拉伯峰会上现身说法,称:民族国家无法自立,一个民族要生存必须融入国际社会。同年,美国与利比亚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卡扎菲时代,利比亚与美国的关系大致可分四个阶段:1969~1979年,关系恶化;1980~1988年,摩擦对抗;1989~1999年,对抗制裁;2001年以后,让步缓和。

  中东双雄,一死一怂,不同的命运,确实早已注定。

  相比伊拉克,只有600万人口的利比亚国力弱,威胁小,卡扎菲统一中东的野望,雷声大雨点小,搞革命输出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反而把邻居都得罪了,也就能搞搞下三滥的恐怖活动。一本《绿皮书》,人见人嫌,滑天下之大稽,成不了什么大事。

  卡扎菲与萨达姆

  另外,卡扎菲不羁的外表下,有一颗鸡贼的心,他比较会拿捏反美的火候和时机,该叫唤时叫唤,该低头时低头,不像萨达姆那样一条道走到黑,所以他在反美道路上的结局比萨达姆好得多。

  至于2011年的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参考资料】

  《卡扎菲外交思想与利比亚外交》、《后冷战时代卡扎菲思想的变迁》、《卡扎菲时期利比亚与美国关系的演变》、《卡扎菲时期的利比亚与美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