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军老兵为何都劝新兵千万别戴钢盔呢?

来源: 十八军事

要知道,二战时期,各国的正规军队都会把自己的“钢盔”戴在自己的头上,或者说,“二级头”就是前线战士的保命宝,在战争中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当战斗中遇到了火炮,或者遭遇到了狂轰滥炸时,头盔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话说到这儿,想必各位也能理解头盔在战场上的用途了,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苏联的老手总是在强烈的说服他们,让他们别带钢盔。

而且,他们还会说,带着头盔的人都是懦夫,为什么那些士兵会做出相反的选择,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编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才知道其中的缘由并不是这么单纯的,苏联的老兵们劝说士兵不要带着安全帽也是情有可原的。

由于苏联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就大量装备了“36式”的头盔,而到了后期,苏联军队的头盔也被改造成了“40式”。

因为战争物资的限制,加之其制造技术难度并不高,因此,苏联军队也就大规模地制造了这个头盔。

要知道,苏联“40式”的头盔最大的优势就是产量高,制造工艺也很容易,可以批量制造,并且它的防御力也很强。

不过,这种简易的头盔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重量过大,苏“40式”的头盔,最多也就两公斤。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带着这么重的头盔,就像是背着一个四公斤的东西,那样的重量会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加的沉重,甚至会降低他的战斗力。

因此,在战场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不少苏联的退伍军人,他们大多都是头上戴着一顶帆布军帽,他们一般都不愿意佩戴厚重的头盔,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甚至会丢掉自己的帽子就往前冲。

毕竟,在苏联军队里,如果带着这么重的头盔,在关键时刻很可能会失去行动能力,哪怕是一名退伍军人,也会让他们失去行动能力。

不过,他们也不是笨蛋,而是考虑到了现实,如果在前线,头盔太重,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在战斗中的机动性和体力。

因此,这些苏联士兵宁愿放弃“救命符”来提高自己的灵活性和灵活性,也不想被沉重的头盔给活活耗死。

除此之外,“40式”头盔的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因为头盔的防御力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它并没有完全的通风,特别是在夏季,让穿着它的苏联人感到非常的憋屈和炎热。

在冬季,戴着头盔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能戴在脑袋上,必须要戴上一顶布帽,否则的话,头盔就会变得非常笨重,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篇报道中,苏联士兵建议新兵们戴头盔的原因,并不是在讽刺他们胆小,而是在替他们着想,毕竟,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战斗,穿着这样的头盔,只会让他们更快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