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当年邓艾入蜀的阴平道到底有多艰险?
来源:地图爱好者
公元263年,曹魏的实际领导者司马家族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发动灭国战争,也是一场以强吞弱的战争。
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具体的战略部署是,主力东路军钟会攻打汉中,想从汉中攻入四川,邓艾主要攻打蜀汉的主力军姜维,诸葛绪负责断姜维的后路。
但是因为四川和汉中的地势,钟会所率领的主力军久久不能攻破,邓艾攻打姜维军也攻打不下,钟会看到这种情况已经萌生了退意。邓艾向钟会提出迂回包抄之计,自己率领少部分人马从阴平,越过700多里的无人区,奇袭了江油,神兵天降,绵阳打破诸葛瞻,最后攻占涪城,兵临成都,后主投降。《三国志》中对邓艾偷渡阴平道、灭取蜀汉一段写得极为生动,说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可见阴平道之凶险。
邓艾行军的起点,也就是古时的阴平(距今甘肃文县5公里处),是三国阴平郡治地所在地。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郡,即今甘肃陇南文县的鹄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镇),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
《三国演义》描述,邓艾率军“以氈自裹,推转而下”,终于过了摩天岭天险,准备继续前行时,忽然看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邓艾看了大惊,慌忙对石碣磕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这段描述神话了诸葛之智,但诸葛亮预见魏军将来从阴平道攻蜀,在摩天岭设防守险,倒是极有可能的。
偷渡阴平难,其难点就在于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青川摩天岭,它东接米仓山,米仓山东接大巴山,把蜀地裹得严严实实的。
放大来看就是这样(红线就是摩天岭山脉大致范围):
而邓艾选择的突破口,则是位于摩天岭南麓的一座山岭,海拔大约2227米。这座山岭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走。当年邓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的地点就是摩天岭南麓的南侧。
翻过摩天岭,再翻越阴平山,跨过岷江,经过马转关,江油关就在眼前了。突破了江油关,便是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傅友德亦仿效邓艾,从阴平道偷出奇兵越过摩天岭,一举平定蜀地。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与胡宗南部队在这里开展殊死大血战,狙击了胡宗南部队,取得懋功会师的大胜利;青川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是从阴平古道进军的。
如今的阴平古道,已成为旅游景区。阴平古道沿途有许多邓艾留下的遗迹,如邓艾磨刀的磨刀石,盖印的印合山,邓艾士兵歇息时抖鞋土的鞋土山,邓艾丢失衣服的落衣沟,邓艾练兵的射箭坪,邓艾父子修筑的邓邓桥等历史遗迹。同时也有一些红军遗迹,如红军桥等。
这是阴平古道上山时的30道拐,当年的行军之难可见一斑。